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朱允?纵马进了京城。
前行不远,就到了酱菜作坊附近,也是他刚斩杀阮弘族的附近。
他看到前面路口站了一群捕快,足足有二三十人。
捕快也看到了他们的马队,竟然有人冲马队招手。
朱允通催马靠近了,才发现其中不少熟人,在江堤赈济时遇到的,都很眼熟。
“殿下,下官祝福殿下新年吉祥!”
一个粗壮的汉子挤出人群,躬身施礼。
其他小吏、衙役也纷纷拱手施礼,恭贺新年。
朱允?大笑,
“都好,都好!新年好!”
他跳下马,拉着粗壮的汉子,问道:
“邓推官,大过年的,你们在这值勤呢?”
邓辉他们哄堂大笑。
邓辉躬身道:
“殿下,下官接到禀报,您行侠仗义,斩杀了一个败类,咱来是个过程,正好将积案销了。”
朱允通这才注意到,不远处的平板车被一块脏兮兮的白布掩盖,那应该是阮弘族的无头尸体了。
他冲众人拱拱手,
“让兄弟们受累了。”
大过年的,接过害的这么多人出来忙碌,心中有些过意不去。
邓辉一摆手,
“殿下太客套了!当初这个案子下官也参与了,当时恨不得手刃此獠。在应天府衙,没人不为关大匠评不平,阮弘族就是该杀的死囚徒。
“幸好殿下睿智,识破这奸贼的伪装,我等都敬佩不已!”
朱允?很满意,这话爱听,
“九和,在场的兄弟都给包了红包。”
邓辉他们大喜,纷纷躬身道谢,
“谢殿下赏!”
朱允通出手大方,在江堤上他们就知道了。
今天这趟差出的值得了。
蓝九和急忙吩咐兄弟,回别院取。红包都准备好了,取回来即可。
邓辉将朱允?请到一旁,低声道:
“殿下,锦衣卫也来过,还想跟下官抢尸体呢。
朱允通有些好奇,
“他们没抢过你们?”
锦衣卫平时可都是压应天府衙一头的。
邓辉一挺胸膛,
“殿下,那是当然!这是应天府的案子,何况死者还是指挥使的小舅子,下官自然不会随他们的愿。所以才招呼了这么多兄弟。”
朱允通笑着拍拍他的肩膀,
“很好!”
尸体要是被蒋琳拿去,不知道这个老阴比又要作什么妖。
邓辉看看左右,又低声道:
“殿下,下官听说了,蒋指挥气的暴跳如雷,要去陛下那告状。”
朱允?点点头,杀人之前就想到了。
不过,他不怕和蒋琳对质。
邓辉继续说道,
“府尹恰好在宫中参加朝会还没回来,下官就让书吏写了节略,送去了午门。万一陛下调查,那就用上了。”
朱允通十分满意,
如果应天府就说清案子,就省得自己折腾了。
“邓推官,还是你想的周到。”
邓辉一拍胸膛,
“殿下,下官在江堤上就知道,殿下是为老百姓着想的。咱跟着殿下,自然也不能落后了。”
“殿下为民除害,也销了府衙的一个案子,下官自然要做好收尾的工作。”
-
乾清宫。
蒋璩进殿,噗通跪倒,
“陛下,臣有罪,请陛下责罚。”
众人都吃了一惊,大过年的,这是干什么?
朱元璋缓缓问道:
“蒋琳,起来说话。”
蒋琳是自己的狗,老朱还是很体恤的。
蒋?缓缓起身,
“臣有个内弟阮弘族,曾卷入一场凶杀案,后因为疯了,就被官府放了。就在今天正午,他被东宫的三殿下给杀了。”
“臣没有管教好内弟,臣有罪。
殿内气氛突然变得有些尴尬。
陛下刚才还夸奖朱允通,现在就杀人了,
杀的还是蒋?的小舅子,
文官惊讶之后,却感觉十分畅快,只要让锦衣卫不痛快的,他们都很痛快。
朱元璋面无表情,心里却泛起了嘀咕。
莫非朱允?最近立功,有些飘了?
~
蓝玉咳嗽一声,故意问道:
“蒋指挥,杀人的缘由是什么?”
前不久,朱允?打听阮弘族的案子,他也看了卷宗,阮弘族就该千刀万剐。
蒋?苦笑道:
“凉国公,三殿下认为他是装疯。”
朱元璋捻着胡子,陷入沉吟。
蒋琳再次躬身道:
“陛下,臣竟然未察觉阮弘族是装疯,臣失察,罪该万死!请陛下惩罚!”
朱元璋也有些为难。
他不知道,朱允通不在皇宫过年,怎么突然跑出去杀了蒋琳的小舅子。
难道之前就有过节?
可是现在调查显然不合适,只能等衙门开印了。
幸好只死了一个,朱允?也逃不掉。
长义躬身道,
“陛下,应天府推官邓辉今天当值,这个案子他肯定已经带员去处置了。臣请旨,现在出宫去询问一番。
朱元璋微微颔首,
“善!”
长义告退了。
大殿一时陷入沉默。
蓝玉捻着胡子,冷冷地看了看蒋琳。
蒋琳看似姿态很低,上来就请罪。
但是这狗贼的样子,不像是请罪,反而是要讨个说法,给?儿一点颜色。
蒋琳今天就是占了两个理,一个没有证据,一个阮弘族是疯子。
蒋?低着头,丝毫不惧蓝玉冷峻的目光。
他的最大依仗就是陛下。
只要陛下用他,其他大臣就无法动他分毫,国公也不行。
今天朱允公然杀了他的小舅子,那就必须还以颜色。
他当然知道,陛下上午公布的蜂窝煤的方子,那是朱允通的,朱允通现在简在帝心。
但这个时候告状,貌似时机不对,
其实,这个时机他掐的很好,陛下只会认为朱允恃功而骄。
朱元璋巡视众人,
“诸卿,谁知道当初的案子,给朕说一说。”
工部尚书秦逵躬身道:
“陛下,受害人的家属关志平,曾任工部主事。臣略知一二。
“嗯,说吧。”
“陛下。关志平的大儿子聪颖过人,十六岁就中了秀才,娶妻......”
秦逵简略说了案子。
最后又说道,
“陛下,最初,人证都是指向阮弘族,也就是今天被杀的这人。但是不知为何,一夜之间,他们都翻供了。”
顿了顿,他又意味深长地说道:
“他们翻供后的证词,几乎一模一样。”
蒋琳气的老脸发青,秦逵就差指认是锦衣卫胁迫了证人。
董长义很快就回来了。
朱元璋有些意外,
“董府尹,这么快就回来了?”
董长义拿出一卷奏疏,
“陛下,臣在午门就遇到了邓推官送来的节略。节略上讲述了案子的大概过程,并附有街坊的人证。”
朱元璋点点头,
“那就读一读,给大家听吧。”
董长义躬身领旨,摊开节略,大声读了起来。
从阮弘族吃肉,却不吃沾了羊粪的,露出了马脚,
到朱允?开始试探,阮弘族继续装疯,
再到刀子架脖子,阮弘族承认装疯,朱允?将之当街斩杀。
黄长义又读了几个在场的街坊的证词,包括坊长的,都证明阮弘族最后没疯,
蒋琳心中十分遗憾,
换一个人拿刀,阮弘族都不会怂的,因为锦衣卫给他撑腰,谁都怕被锦衣卫报复。
可是今天是皇孙,纵使阮弘族无罪,杀了也就杀了,
锦衣卫就是陛下的狗,谁敢去报复皇孙,
阮弘族怎么能不怂。
黄长义收起节略,躬身道,
“陛下,阮弘族当街杀人,侮辱他人妻子在前,装疯卖傻躲避刑罚在后,此等狗贼罪该万死!”
“三殿下巧计识破此,为民除害,臣敬佩不已!”
蒋?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董长义感到了来自?的敌意,但是他看都没看蒋琳一眼。
去年这个案子,应天府没有任何好处,却替蒋?背负了恶名。
如今终于结案了,长义自然要帮着朱允?。
工部尚书姜夔大声道,
“陛下,臣附议。阮弘族此獠罪孽深重,死不足惜,死有余辜!”
遭难的是工部的主事,后来还因此丢了官职,姜夔自然要帮自己衙门的人。
礼部尚书也附议,认为三殿下是为民除害。
吏部尚书徽虽然被朱允通骂的满头大汗,但是今天也站出来支持。
大明朝堂也是有鄙视链的。
文官看不起武官,文官和武官又同时看不起锦衣卫这种狗腿子。
锦衣卫在鄙视链的最底端。
现在有敲打的机会,文官同仇敌忾。
今天是元旦,众人都有所收敛,没有弹劾蒋琳,只阴阳他,说他的小舅子该死。
蓝玉更是大声道:
“陛下,臣以为,殿下不过杀了一个该死的恶徒,维护了朝廷的法度。”
蒋琳也知道大臣们都恨他。
但是今天这个时候群起而攻之,让他心里有一种不妙的感觉。
朱元璋摆摆手,
“应天府结案吧。”
“今天是元旦,一元复始,万象更新,要向前看。
“诸卿无事就回去过年吧。”
众臣纷纷躬身领旨,退下了。
蒋?明白,小舅子白死了,只好再次认罪,
“陛下,臣有罪......
朱元璋打断了他的话,
“蒋卿,回去过年吧。以后肃正家风就是了。”
蒋?打了个寒颤,急忙连连称是,
“臣回去就清理门户,肃正家风!”
蒋?灰溜溜地出去了,爱妾不能留了。
不少文臣都鄙夷地笑了,蒋?好好的年不过,纯粹是自找难堪。
暮色西沉。
郭宁妃来了,
“陛下,晚膳在哪里用?”
朱元璋缓缓起身,
“去标儿那吧。你和咱一起去。”
刚才和大臣说朱标好了,其实那是虚言,
朱标现在依然很危险,
去年的背导致身体亏空的厉害,之后又忙于朝政,下半年又北巡小半个大明。
积劳成疾,进一步亏损了身体。
现在东宫有点乱,太子妃、朱允?都先后病了。
薛妃又是初学东宫,
朱元璋很不放心。
“宁妃,东宫的薛妃没经验,你多帮衬一二。
宁妃点点头,
“陛下放心,臣妾现在每天都去一趟。东宫账目上没钱,臣妾已经拨了两笔钱过去了。”
朱元璋心中好奇,
“东宫怎么会没钱?”
“陛下,要查一下吗?”宁妃问道。
朱元璋急忙摆手,
“先过年,先过年!”
儿子身体不好,东宫现在首先要稳,别出乱子就万事大吉了。
~
周云奇吩咐手下:
“准备御辇。”
朱元璋摆摆手,
“咱和宁妃走过去吧,也没多远。
忙碌了一天,他现在头晕脑胀,只想走一走,舒缓一下身心。
过去行军打仗,几天几夜都休息不好,也都熬过来了。
现在只一天就难受的要死。
他在心中叹息岁月不饶人。
老朱和宁妃换了貂裘,缓缓出了大殿。
寒风扑面,老朱感觉头脑瞬间清醒了。
老朱伸伸胳膊,深吸一口寒气,身体更舒坦了。
“这身子骨就是贱皮子,不冻冻就不舒服。”
宁妃笑了,
“陛下,您也要注意休息的。?儿不是建议了吗,至少半个时辰就起来活动一下。”
朱元璋点点头,
“咱让云奇注意了,半个时辰提醒咱。”
宁妃看向身后的周云奇。
周云奇躬身道:
“娘娘,咱是提醒了,就是陛下不起来。”
老朱和宁妃都哈哈大笑。
两人缓步走向东宫。
皇宫已经到了晚膳的时分,四处传来鞭炮声。
空气中飘荡着硝烟的味道。
夕阳西下。
红霞满天。
咸阳宫。
薛妃已经带着江都郡主,众位妃子、宫人迎了出来。
扫视众人,朱元璋问道:
“?儿还没回宫吗?”
薛妃急忙道:
“?陛下,?儿已经回来了,正在沐浴更衣,很快就会过来。”
朱元璋哼了一声,
“他是该沐浴更衣!”
众人不明所以。
江都有些担忧地看向长安宫的方向,弟弟惹事了吗?
朱元璋已经带头进了宫。
薛妃跟在后面道:
“陛下,李院判来了,正在后殿给太子把脉。”
朱元璋站住了,
“哦?”他有些意外,“院判上午不是来过吗,怎么又来了?”
他的心不由地吊了起来。
莫非标儿的病又重了?
朱元璋急忙快步进宫,大步去了后殿。
李院判恰好把脉结束,急忙和太子起身施礼。
朱元璋问道:
“院判,是标儿有不适?”
李院判解释道:
“陛下,臣今天傍晚路过东华门,就进来给太子请安,恭贺新年,顺便给太子把个脉。”
朱元璋暗暗松了口气,原来是虚惊一场。
“院判,让您费心了!”
“陛下,都是臣的职责所在。”李院判急忙躬身道,“臣给太子把过脉了,恢复的很好。”
朱元璋问道。
“院判,标儿需要多久痊愈?”
李院判沉吟了一下,回道,
“禀陛下,先养着吧,三个月后再说其他。”
朱元璋想问问,三个月后如果养不好,会如何?
张张嘴,他没有问出来。
今天元旦,他不想问这么不吉利的话。
~
李院判告退了。
朱元璋又赏了他一些礼物。
送走了李院判,朱元璋仔细打量儿子,
“标儿,今天怎么样?”
朱标今天面色红润了不少,目光也有了神采,
“父皇,儿子今天感觉精神多了,午膳吃了四个包子,喝了一碗奶。”
朱元璋很满意,至少目前为止,儿子恢复的很好。
“咱和宁妃,晚膳就在这用了。”
朱标急忙吩咐传膳。
说话间,朱允通来了。
见众人都在,他急忙上前一一施礼,恭贺新年。
这里自己辈分最小,每一个人都要行礼。
众人都笑容满面,说着新年的吉祥话,老朱也勉励了他几句,
一圈下来,收了形形色色的礼物。
可是朱允通总感觉老朱的眼神意味深长,难道是自己的错觉?
~
晚膳送上来了。
依然是每个人守着一张桌子,
朱允通在朱标下首坐下。
今天过年,食物十分丰盛。
朱标试探道:
“父皇,要不要叫太子妃母子几个也来,人多热闹?”
朱元璋却问道:
“御医怎么说?”
薛妃起身回道:
“父皇陛下、太子,御医说太子妃娘娘上午有低烧,下午退烧了。”
朱元璋点点头,
“那就让太子妃养病吧,别打扰他了。”
朱标只好作罢。
薛妃心中暗生警惕,太子和吕氏的感情太深厚了。
朱元璋看向朱允通,
“?儿,又出去请安了。
众人都忍俊不禁,都明白“请安”是朱允?的托辞。
朱允?脸皮厚,笑道,
“皇爷爷,孙儿先去请安的,然后四处逛了逛。不过没去庙会。”
宁妃大加赞赏,
“不去好!庙会多乱啊!”
朱元璋哭笑不得,对宁妃道:
“他还不如去庙会。”
朱标有些意外,急忙转头询问:
“?儿,你干什么去了?”
朱允?缩缩脖子,
“那啥,去城南兜了一圈子。”
朱标有些不信,如果只是逛街,父皇会这个奇怪的表情?
朱元璋直截了当,
“这个小猴子,出去一趟把蒋瑜的小舅子杀了!”
“竖子!”朱标怒了,抬巴掌就想给朱允通来一下。
朱元璋急忙摆摆手,
“标儿!那不过一条狗而已!杀了就杀了!”
“朕也警告了蒋琳。”
宁妃也劝,不要过年打孩子。
朱标只好狠狠地瞪了儿子一眼,悻悻地收回巴掌。
朱允通恍然大悟,
“原来是蒋琳告的状。”
“蒋琳是去请罪的。”朱元璋纠正道。
朱允通淡然道,
“蒋指挥这是要做孤臣呢!”
明知道不占理,他还去请罪,更像是自污。
蒋琳狡诈如狐,怎么可能这么蠢。
他不过是还向陛下卖好,证明他只忠于陛下,至于其他人?
即便是皇孙,他也会硬刚。
能不能赢再说,但是他有这个勇气。
朱元璋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没有理会他。
朱标瞪了儿子一眼,
“吃你的肉!”
吃了几口菜,朱标还是忍不住问道:
“父皇,是关志平的那个案子?“
朱元璋点点头,
“正是!”
朱标疑惑道:
“主犯不是疯了吗?”
他的神色有些严厉,转头喝问:
“?儿,你杀了个疯子?!”
朱允通叹了口气,身体不好,咋这么容易上头呢?
“父王,他是装疯的,被孩儿给戳破了。
众人都来了兴致,这也能给戳穿了?
宁妃更是直接问道,
“儿,你是怎么戳破的?”
朱允绘声绘色地说了一遍,只是将杀人过程一笔带过。
宁妃直接挑了大拇指,
“?儿就是聪明!”
薛妃她们更是纷纷夸赞。
江都的双眼笑成了月牙,弟弟这么聪明,当姐姐的也与有荣焉。
朱标却伸手狠狠揉搓了一下他的脑袋,
“一天不惹事就难受!”
众人再次哄堂大笑。
其中,江都笑的最开心。
朱元璋端起酒杯,咳嗽一声,
众人都安静了下来。
“今天,辞旧迎新!”
老朱先回顾过去一年宫中基本平安无事,又期望明年家人健康,国泰民安。
众人齐齐喝了一杯。
之后,朱标以茶代酒,带众人敬了老朱。
酒过三巡。
朱标叫来张节,
“挑两个荤菜,两个素菜,送去景阳宫。
朱元璋补充道:
“放在宫外,让他们自取,不许接触。”
张节躬身下去了。
朱允?心中叹息,不管吕氏人品如何,太子和她的感情真是太深厚了。
又喝了几杯酒,老朱看到朱允每次端的都是茶杯,
“?儿,你的酒呢?”
朱标解释道:
“父皇,他还是个孩子,儿子就没给他酒。”
朱元璋摆摆手,
“过年了,给他上酒。他也可以喝酒了!”
朱标只好吩咐给儿子上酒。
老朱端着酒杯,感慨道:
“?儿去年为朝廷做了事,也是孝顺的孩子!咱和大臣也说了,是咱家的麒麟儿!”
朱标跟着叮嘱,
“你皇爷爷对你期盼很高,你要再接再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朱允?起身领旨,
表示在新的一年好好学习,争取再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朱元璋笑道,
“来,咱们一起和老朱家的麒麟儿喝一杯。”
酒足饭饱。
薛妃带着江都、其他妃子在后殿陪着郭宁妃说话。
老朱和朱标去了书房。
朱允通只能在书房外候着,负责送茶水。
父子俩开始聊的是白天的朝会。
很快就进入了正题。
老朱说道:
“标儿,咱想了,宝钞只印一百万锭,还是太少了。不少重臣也都认为太少了。”
朱允通目瞪口呆,这还嫌少?
按照朝廷的换算,宝钞的一锭,等于白银的一两。
一百万两银子!
几乎接近去年的国库收入的一成了!
这很少吗?
朱标的声音传来,
“父皇,还要加印吗?”
老朱叹息道:
“朝廷缺钱,很缺钱啊!明年上半年用钱的地方太多了。”
“再说了,咱前年可是印了一千五百万锭。”
朱允通吓了一跳。
他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数据,洪武二十三年竟然印了这么多纸………………纸币!
“父皇,您想印多少?”
“标儿,咱和重臣商议了,初步议定印五百万锭!”
朱允通麻了!
开年就印五百万两银子的纸钞,还没有对应的准备金。
这是要再苦苦百姓了!
只听朱标回道:
“父皇考虑的是,那就先印五百万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