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正午,
阳光有些炽热。
一匹白色的骏马由西而来,冲进京城,
蹄声如雷,极速如风,
马蹄几乎快成了一道虚影,战马的嘴角喷着白沫。
骑士瘦弱矮小,穿着绛红色的军服,身后背着几杆鲜艳的小旗。
他紧紧贴在马身上,眼睛专注地看着前面的道路,
已经有人认了出来,急忙大声叫喊,
“大家快让开路,是八百里加急!”
行人慌忙让路,
八百里加急送的都是紧急军情,
大明律明确规定,阻碍八百里加急是重罪。
轻则打棍子,重则要砍头,延误战机则是夷九族。
行人刚刚靠边站稳,战马已经绝尘而去,只留下一道尘烟,还有扬起的沙尘,证明它曾经来过。
加急的快马一路不停,直冲车门。
守门的军官看了,急忙带领士兵迎上几步。
骑士终于放缓了马速,眼看要冲撞上迎接的军官,
他轻轻提了一下缰绳,战马昂首长嘶,抬起前蹄原地转了半圈,之后重重落地,砸起一阵尘烟。
侍卫上前拉住马缰绳,将骑士搀扶下来,
骑士犹如从水里捞出来一般,浑身都汗浸透了。
送信的士兵用几乎僵硬的手从怀里拿出加急军情,
“八百里加急!”
“建昌卫叛乱!”
奉天殿。
大朝会已经到了尾声。
周云奇抱着佛尘,安静地站在御座一侧,隐身于一棵盘龙柱的后面。
朱元璋扫视群臣,
没人再出来说话,
他看了一眼,示意可以散朝了。
周云奇上前一步,刚要张口叫一声“退朝”,
殿门口出现一个高大的阴影,挡住了阳光,殿内瞬间黯淡了。
侍卫大声禀报,
“陛下,八百里加急!”
群臣都吃了一惊,纷纷转头看去,
心中都在推测这是哪里来了敌人。
草原的残元?
西北的帖木儿?
西南的吐蕃?
甚至有文臣已经想到了安南、倭寇。
凉国公蓝玉看了一眼侍卫,他首先排除了北元,现在的北元已经无力大规模南侵;
吐蕃更不可能,现在吐蕃下山的路很多还覆盖积雪。
最大的可能就是帖木儿,
或者哪个地方出了内乱。
太子朱标神情平静,现在朝廷军事强大,四周压根没有对手。
唯一担忧的,就是要消耗钱粮了。
朝廷现在穷的很啊!
这是谁在作乱?
真该死啊!
“呈上来!”朱元璋面沉如水,心中已经大概猜测出了出事的地点。
周云奇上前接了加急军情,打开检查了一番,发现无误后,才转呈给了陛下。
朱元璋展开奏疏,只看了一眼,便抬起头,扫视群臣,
“诸卿,四川建昌卫指挥使月鲁帖木儿叛乱,诸州皆废。”
!!!
群臣都倒吸一口凉气。
建昌卫下辖德昌、会川、迷易、柏兴、邛部,这些都废了?!
他们不仅担忧月鲁帖木儿的兵势,更是担心四川。
四川是朝廷重要的粮食产地,也是食盐的重要产区,
建昌卫已经被打废了!
当务之急,是不能让叛军霍乱了四川。
不然朝廷今年的收成会锐减的。
蓝玉很淡定,月鲁帖木儿是元朝降将,刚开始还很温顺,这两年开始有小动作,
年前锦衣卫就已经发现月鲁帖木儿有些不安分,朝廷已经做出了准备。
现在青黄不接,这个时候叛乱,粮草全靠抢劫。
月鲁帖木儿之所以选择这个时节,而不是等到秋天粮食入仓,是因为朝廷要收拾他了,
朝廷本来是要将他明升暗降,先让他离开建昌卫。
蓝玉走了出来,躬身道,
“陛下,臣请求出兵,进川剿灭叛乱。”
“准!”朱元璋干脆地同意了,又点了户部尚书,
“赵卿,准备大军出征的粮草。”
赵勉急忙躬身领旨。
朱元璋接着点了工部尚书,要求提供军械。
点了五军都督府,要求准备出征将士。
时候不大,朱元璋已经将出征的事情安排了下去。
剩下的就是大臣去执行了。
今天的安排其实在年前就已经商议妥当了。
一个建昌卫的叛乱,老朱没有觉得多可怕。
大元都被扫清了,何况大元的一个降将。大明有太多的武将可以捏死月鲁帖木儿。
朱元璋看了周云奇一眼,
周云奇上前一步,尖声大喝,
“散朝!”
群臣散去。
朱元璋和太子捧着香茗,准备用午膳。
“铁价要涨了。”朱标叹道。
朱元璋点点头,
“是啊!农具的价格要上去了。”
大军出征,兵器一项就是天量的用铁,作坊的产量确实一定的。
出征带走了库存,工部接着就要将兵器库重新填满,大批量的采购,铁价必然上涨,之后就会影响农具的价格。
朱标笑道,
“?儿的冶铁作坊开的很是时候。”
老朱也笑了,“这孩子是个点金的小能手。”
父子俩正说着话,蒋?来了。
“陛下,太子,关氏冶铁作坊和村民斗殴的案子,臣已经初步有了调查结果了。’
朱元璋多少有点意外。
这次蒋琳的效率这么高了?
“说吧。”
蒋躬身道,
“禀陛下、太子,关氏冶铁作坊自从开业后,村民多次找茬,说关氏的作坊坏了当地的风水,数次勒索。”
“开始作坊给钱,想息事宁人。”
“但是次数多了之后,作坊不愿意给了,手段开始强硬。”
“村民一次打坏了作坊的炉子,双方矛盾激化。”
“三殿下的煤矿支援了作坊护卫、矿工,抓了一些闹事的村民,交给了应天府衙。”
朱标有些不解,
“煤矿为何要掺合进来,帮关氏作坊打架?”
“太子,据下官了解,是因为冶铁作坊购买了煤矿的大量煤炭。”
“为何不交给江宁县衙,反而交给了应天府?”朱标继续追问,“这不是越级了吗?”
“太子,之前交给江宁县衙,县衙很快就放人了。没有对村民形成震慑。”
朱标微微颔首,
“知道了。”
这个江宁县衙有问题。
如果县衙不是简单放人,而是从中调解,赏罚分明,也许煤矿就不会卷入后续的打斗。
朱元璋问道:
“蒋琳,账也查了吗?”
蒋?咬咬牙,只能如实报的。
陛下圣明,一定能理解咱的苦衷。
“陛下,下官的账房全都看不懂冶铁作坊的账簿。”
???
老朱,太子顿时来了兴趣,
“拿来朕看一看。”
蒋?从袖子里掏出一本账簿,双手奉上,
“陛下,这是其中一本。”
周云奇上前接过,转呈在御案上。
朱元璋翻了翻,当即也愣了。
上面的科目他都认识,但是下面的金额却抓瞎了。
线条状的东西,确定不是画的吗?
朕似乎在哪来见过,却想不起来在哪见的了。
他转手递给了朱标,
“标儿,你看看认识吗?”
朱标看了几页,陷入了沉思,
“父皇,儿子在西安见过,有西域来的商人用这种数字记账。”
朱元璋微微颔首,
“咱似乎也有点印象了。故元也有色目人用这种东西记账。”
朱元璋拍着账簿笑了,
“难怪账房不认识。”
“标儿你看,这个数字是三吗?”
朱标笑道,
“父皇,与其咱们在这发愁,不如将朱允?叫来问问。”
~
大本堂。
朱允通拿起筷子,准备吃午膳。
因为还在守孝,面前只有粗饭、热水,没有任何荤腥。
《大明会典》明确规定,
守孝满一年,可以吃蔬菜和瓜果;
满两年可以吃酱;
孝期满了,才可以饮酒吃肉。
他在长安宫随便吃,百无禁忌,有夏??打掩护;
可是这里是学堂,他只能忍着,吃粗茶淡饭。
朱允?也是如此。
今天朱允?来上课,已经开始吃了起来,黄子澄罕见地没有来找他。
因为他们兄弟在守孝,其他同学也都收敛了很多。
带的多是素食,
往日的欢声笑语也都停了,众人都在安静吃自己的饭菜。
前门进来一个小太监。
朱允通认识,是咸阳宫的。
小太监径直走到朱允?面前,躬身施礼,
“三殿下,陛下、太子召见。”
朱允通看看午膳,我正要吃饭呢。
这次去乾清宫能有吃的吗?
朱允?在一旁轻声提醒,
“三弟,快去吧。别让皇爷爷、父王就等。”
朱允通冲他点点头,
“二哥慢用。”
“三弟慢走。”朱允?客气地回道。
兄弟俩一阵虚情假意之后,朱允通大步出了教室,
他察觉到,朱小二变得更加沉默,更加虚伪,也没有往常那么容易激动了。
出了大本堂,朱允通问传旨的小太监,
“陛下召本王何事?”
小太监急忙回道,“好像是询问冶铁作坊的账簿。”
朱允?点点头,
“你回去吧,本王回宫取点东西就去。”
~
回到长安宫,朱允?叫来文来福,
“今天上午,有宫外送东西来吗?”
“有啊,殿下,凉国公府送来了一些南方的瓜果,开国公府送来一斗珍珠。”
“就这些?”
“殿下,还有一家作坊送来了一块百炼钢。”
“把这块钢取来。”
文来福去了偏殿,时候不大就抱了一块红布来。
朱允?接过去,打开红布,里面是一块黑黝黝的钢条,一指多厚,五尺多长,一尺宽。
他扔掉红布,拎着钢条就走了。
这可不是百炼钢发。
这是钢水一次浇筑成型的钢条。
~
乾清宫。
朱允通拎着钢条大步进殿。
老朱、太子已经在用膳。
朱允?坐在一旁,伺候太子用膳。
朱允?有些惊讶,
“二哥,你何时来的?”
刚才不是还在吃饭的吗?
怎么转眼就在乾清宫了?
朱允?笑道,
“来给皇爷爷、父王请安呢。
朱允?将钢块丢在一旁,上前请安。
当啷!
钢块重重地砸在金砖上。
殿内的人都被吓了一跳。
“孩儿给皇爷爷、父王请安。”
!!!
朱标看着金砖有点心疼,肯定砸出痕子了。
“竖子!不能轻一点?”
金砖做工复杂,每一块都很贵的。
允通缩缩脖子,没有说话。
朱标瞪了他眼:
“你不请安,咱的心还舒坦一点。”
老朱放下筷子,
“?儿,你还没用午膳吧?来一起用点儿?”
看着一桌子粗茶淡饭,朱允?急忙摆摆手,
“皇爷爷,孙儿现在还不饿,等会儿回宫再吃吧。”
老朱也不强求,“?儿,你拎一块铁来干什么?冶铁作坊出铁了?”
“皇爷爷,这是钢!”朱允?纠正道。
“曜!好大一块百炼钢!”老朱笑道,“这么一块价值不菲啊!”
“哪来的?”朱标皱眉道,
他有些不明白,这孩子来就来了,怎么还拿这么大一块钢。
“孩儿的,咳咳,孩儿的朋友,关大匠的作坊冶炼出来的。”
朱允?笑而不语,
差点说漏嘴了吧。
什么狗屁朋友,不是你自己的作坊吗?
皇爷爷会看上你的奇技淫巧?
大明可不缺造钢的工匠!
老朱,太子却听出了不对,
冶炼!
钢是冶炼出来的?
朱标皱眉道:
“好好说话!”
朱允?解释道,
“冶铁作坊,其实,应该叫炼钢作坊。就是建了高炉,类似炼铁一样,出来的就是钢水。”
朱标有些不敢置信,
“?儿,你说的是真的?”
朱允通一摊手,
“父王,当然是真的。”
“都多久出一次钢?产量如何?”朱元璋迫切地问道。
“皇爷爷,因为是试验性质的高炉,五个时辰才出一炉钢。”朱允?回道。
“才”?!
朱标忍不住笑了,
“?儿,你知道炼铁的炉子多久出一次钢吗?”
“十五天!”
朱允?继续道,
“产量嘛,一次出钢大概五千斤。因为是试验用的高炉,规模很小。”
!!!
五千斤!
咱孙子还嫌弃规模还小!
朱元璋的呼吸十分粗重,
好消息来的太突然,信息量也太大了,
他的心脏有些受不了。
不行,咱得缓缓,喘不上气了!
朕头晕!
朕心里有些难受。
钢、铁事关帝国的安危,盛衰,突然有如此突破人类想象的变化,纵然是千古雄主,心脏也有些承受不住了。
在自家人面前老朱没有强撑,他揉着胸口,皱起了眉头。
朱标见他手抚心口,脸色有些不对,似乎心脏不舒服,急忙喝道:
“周云奇,请御医!”
他则快步上前,搀扶老朱,
“父皇,您先躺一下。”
老朱在他的搀扶在软榻上躺下,靠在软垫上。
朱标蹲在一旁,轻柔他的虎口。
朱允?眼圈红了,上前安慰道,
“皇爷爷,您别急,三弟要是做错了,您尽管打骂,切莫气坏了身子。”
???
朱允?翻翻白眼。
朱小二真是落井下石的小能手!
老朱摆摆手,缓缓道,
“都别说话,让咱静静。
朱允通有些后悔了,
老朱毕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一声戎马倥偬,身体不比年轻人,
自己应该稳妥一点,慢慢放消息就好了。
朱元璋喘息了片刻,平复了心情,
“?儿,把钢块拿来。”
“逆子,还不快去!”朱标喝道。
朱允?缩缩脖子,
中朱今天咋这么狂躁?
咱明明什么也没做错!
朱允通快步过去,拿来钢条,小心地交在了老朱的手上。
老朱轻轻抚摸,触手冰凉,
钢条黝黑,光滑如镜子一般,闪着乌光。
他是识货的,当即就明白了,
这是炉子炼出来的!
锻打的纹路不是一样。
老朱的手哆嗦了,难以置信地问道,
“一次产量五千斤?”
“皇爷爷,是这个数。现在还在试验,以后.......呃,以后争取再提高。”
朱允通不敢再说太具体,
老朱现在有点激动,
要是说再建的高炉,可以一次出钢两万斤.......
明天太子就能登基了吧?
朱元璋没有怀疑,朱允?虽然有时候有点离经叛道,但是还没说过谎,
他轻轻抚摸钢条,犹如抚摸爱妃的肌肤,
“国之重宝啊!“
现在的钢怎么练?
灌钢法,将生铁冶炼成铁汁,浇灌在熟铁上,捶打,得到一种比较脆的钢。
大明建国后,有工匠改进了灌钢法,将生铁条包裹熟铁条,覆盖柴禾,再用泥巴糊起来,生火,鼓风,这样会得出有些脆的钢。
如果能用高炉,如炼铁一般出钢,
朕的犁铧,一头牛就轻松拉动了吧......
还有朕的军队,一水雪亮的军刀冲敌人砍去,......
不行了!
朕得缓缓!
老朱不敢再畅想未来,心脏有些承受不住了。
御医一路小跑冲进大殿。
把脉后,问了近况,御医下了几针,老朱的情绪终于稳定了。
朱标询问御医
“不开一剂药吗?”
“太子,陛下无事,只是刚才太激动了,无须吃药。”
御医解释道。
朱标看父皇没事,终于放心,
看到父皇手中的钢条,他也激动起来,
高炉竟然可以炼钢!
这简直是天翻地覆的变革!
老朱看看两个孙子,
“是不是很奇怪,咱为何如此激动?”
朱允?兄弟都识相地摇摇头,
“请皇爷爷赐教!”
老朱缓缓道,
“铁的产量,钢的产量,关系大明的兴衰啊!”
朱标见父皇刚缓过来,不敢让他多说话,于是接口道:
“军队如果都用钢刀,敌人却是铁器、木棍,是不是咱们占了便宜?反过来,咱们是不是就吃了大亏?”
两兄弟连连点头称是。
朱标继续道,
“还有城门,不用木头了,用钢造!岂不是更坚固!”
“农夫如果用钢制的农具,就比现在木头刻的、石头雕的、铁质的强太多!过去两头牛才能拉动的,现在一头牛就能轻松拖动了!”
“汉朝增加了铁的产量,垦荒就多了很多,我朝如果用钢呢?”
“还有车轮子、厨子的菜刀、各行各业的刀具,太多太多了。
“钢、铁,和国家的兴盛、防御息息相关,是我朝十分核心的产业!”
说到这里,朱标也连声感叹,
“如果能高炉出钢,还产量这么高,那大明的武器就要更新换代了!”
“还有农具!”
“这么高的产量,农具也没有问题吧?”
“?儿?”
“贵吗?”
朱允?急忙点点头,
“父王,不贵的,比铁贵不了多少。”
“农具当然可以。全钢农具,绝对是种田的利器!”
朱标眼睛一瞪,
“奢靡!农具哪需要全部是钢,只需要在铁块上包裹一指厚的钢就好了。”
朱元璋摇摇头,
“农具嘛,半指厚就能用三、四代了。”
好吧!
不亏是节俭的洪武大帝!
朱允?发现,自己竟然是一个看客,
他们说的都是一些陌生的大词,什么朝廷,什么兴盛,
明明是自己感兴趣的词儿,开始偏偏完全插不上话。
他们才是老朱家三代人,
而自己...………
自己是谁?
似乎不属于这里,和他们格格不入。
又被朱允秀上了!
好恨?!
朱允?上前施礼:
“皇爷爷,父王,孩儿回去上课了。”
其实,他也想暗示两位,朱允通也该回去上课了。
看到朱允被如此重视,他很嫉妒,他想拉着朱老三一起回去上课。
老朱点点头,
“?儿,快去吧,别迟到了。”
朱标眼睛盯着钢条,头也不抬摆摆手,
“去吧!”
朱允?无奈,只好躬身告退,
后退一步,他又不忘招呼朱允?,
“三弟,我先回去上课了。”
朱允?点点头,
“二哥,您慢走。”
朱允?转身走了,一直出了大殿,也没听到谁让朱允通去上课。
他很难受,
已经有点玉玉了。
朱允?不再纠结农具用多厚的钢,他指着钢条笑道,
“皇爷爷,猜猜,这是干什么用的?”
朱标瞪眼睛,
“有话直说!”
朱允?缩缩脖子,太子怎么这么狂躁?
老朱却沉吟了一下,猜测道,“很像打造军刀的那种铁坯子。”
朱允通抚掌道,
“皇爷爷说的是,这是钢坯子。钢水浇筑的钢板是一次成型,然后用机关截取成这么大,工匠拿去可以直接打造兵器。”
朱标愣了一下,
“如果是这么容易,那这次凉国公出征,岂不是可以换成钢制的兵器?”
“父王,凉国公多久出征?”朱允通问道。
“一个月之后吧。”大军出征,粮草、军械需要筹备的。
这次出征时间也不紧迫,四川的卫所还是能打的。
“父王,那肯定能更换一批的,按照现在军中的工匠,打三千把钢刀没问题。”朱允通肯定地回道。
朱标看向老朱,
“父皇?”
老朱沉吟了一下,
“那就打造几把,让蓝玉去试试。如果比铁质的强就更换一批,上战场检验一下。”
朱标又询问了朱允通一些高炉的问题。
朱允通对答如流。
“?儿,这高炉是你建的?”老朱在一旁问道。
“皇爷爷,是孙儿的想法,关大匠给变成了现实。”
“这么看来,蒋琳的小舅子你杀了。”老朱笑道。
杀了一个人渣,换来一个人才,这个买卖很划算。
朱标拿出一个账簿,
“?儿,那你说说,这账簿是怎么一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