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212 和太子的谈话

大明假皇孙 212 和太子的谈话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暮色渐浓。

东宫四处都亮起了灯光,星星点点,在夜色中闪耀。

咸阳宫的门前挑起气死风灯。

太监远远地看到了朱允?,急忙打开了殿门。

朱允通拿着几本书,踏着暮色大步走了进去。

太监殷勤地挑起了帘子,

“殿下请!”

前殿,薛妃迎了上来。

“娘娘!”朱允?上前施礼。

薛妃柔声道:

“三殿下,太子在书房。你先在后殿等一下吧,二殿下在里面。”

朱允通跟着去了后殿,

“还没有晚膳吧?”薛妃问道。

朱允?摇摇头,

“娘娘,还没有呢,我刚从外面回来,就立刻过来了。”

薛妃急忙吩咐宫女上一些糕点,

“知道你吃不惯这里的膳食,先用点糕点吧。”

太子妃去世才几个月,这里依然是素食为主,也就太子偶尔能用一些荤腥。

朱允?每天习武,还四处跑,已经习惯了肉食的饮食习惯。

宫女送来几样他爱吃的糕点,还有热茶。

朱允?早已经饥肠辘辘,对薛妃道了声谢,简单吃了几口。

半个时辰后,朱允?才从里面出来。

朱允?注意到,他的眼睛红红的,似乎哭过。

朱允?低声道,

“三弟,父王叫你过去。”

之后便向外走去,

看着他失魂落魄的样子,似乎受到了打击,脚步十分沉重,几乎是拖着两只脚去了前殿。

朱允?站起身,漱了口,

又冲薛妃点点头,去了书房。

张节站在书房外,躬身施礼,

“老奴拜见三殿下。’

“大伴,免礼!”朱允和他打了一声招呼,缓步进了书房。

张节继续袖着手站在外面,守住了去书房的路。

书房里灯火通明,朱标躺在安乐椅上,身上盖着羊毛毯。

朱允?上前施礼,

“孩儿给父王请安。”

朱标轻声道:

“坐吧。”

烛光下,他的脸异常苍白,映着惨白的光泽。

朱允?进门的时候就注意到了,书房里除了太子,一个宫人都没有。

今天的谈话看来很重要。

书桌前有一个锦凳,离朱标有一步的距离,应该是朱允?刚才坐的位置。

他另外拎了一条锦凳,紧靠着安乐椅坐下,顺手帮太子掖了掖毯子。

太子笑了,

“又出宫了?”

因为精力不济,他的声音很低,很微弱。

朱允?笑道,

“父王,听说皇爷爷中午去了炼钢作坊,孩儿就去看看,别有什么疏漏。回来的时候顺路给老太君请了安。”

朱标有些惊讶,

“当时那么大雨,你皇爷爷去了炼钢作坊?他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朱允?笑道,

“也没什么,就是看看避雷针,送了一批工匠。’

他简单说了老朱去的行程。

朱标微微蹙眉,沉吟了半晌,才松开眉头,

“你皇爷爷应该不是刻意想要做什么,肯定是看防卫做的如何,还有就是估计是考虑你的作坊缺乏一流的工匠。

朱允?挑挑眉毛,

“皇爷爷不是要自己建一个钢铁作坊吧?”

朱标笑了,

“所以派工匠去学艺?”

“别乱想,不会的!”

“虽然钢铁作坊至关重要,但是还不至于抢夺你一个孩子的东西。”

“再说了,如果你皇爷爷想要,会直接向你开口的。”

朱允?点点头,没有反驳。

太子还是太宽厚了,

没什么不可能。

朱标直接问道,

“你是担心你皇爷爷掺沙子吧?”

只有他们两个人,朱标没有再含蓄。

朱允通也爽快地承认了,

“是。”

朱标轻轻摆摆手,

“没必要如此担忧。”

“如果你皇爷爷想收为官办,你又该如何?”

朱允?语塞了。

只要太子在,这个无解。

如果太子不在,………………

这个眼下不适合与太子谈起。

朱标低声道,

“他会考虑你的情绪的。能守住这一个炼钢作坊就足够了。据为父了解,你皇爷爷并不急着扩大炼钢作坊,这一处就可以了。”

“但是送工匠,肯定也是留了后手,避免技术只掌握在一家,给朝廷带来危险。”

太子说的很直接,

“父王说的是。”朱允?点头表示认可。

朱标岔开了话题,“老太君身体可好?”

“父王,老太君身体硬朗的很,昨日去栖霞寺进香,竟然是自己登山上去的。”

朱标又惊又喜,

“老人家身体硬朗!”

他甚至有些羡慕。

自己现在围着后殿走两圈都要气喘。

朱标说的话有些多,喘息了片刻,又问道,

“?儿,你给我打了一把短枪?”

“是的,父王,已经打造完成了,工匠在做最后的镶嵌珠宝的工序,最近两天就能完工。”

就是给老朱一样的那种手枪式的火枪。

“?儿,三日后,你带着这把短枪,去码头给马庆南送行,作为给他的礼物。”

朱允通有些意外,

詹事府左司直郎马庆南?

那个球一般的胖子,竟然是太子的亲信!

“父王,他要去哪?”

“松江府的知府。”

“嘶!高升呀!”朱允?有些惊讶。

左司直郎是从六品,知府是正四品,松江府还是明朝的大府,农业商业都很发达。

马庆南这一步迈的很大。

朱标解释道,

“去年底,马庆南就是从五品了。也不算升的太快。”

朱允通答应下来,

“父王,既然是送给马知府,短枪就不需要镶嵌太贵重的珠宝,龙纹也不适合了。这样的话,后日就能完工了。

“善。”朱标同意了。

书房一时陷入了沉默。

朱标因为说的有些多,微微有些喘息。

朱允通看着太子的脸,心中不禁黯然,

太子现在说话有气无力的,

年后他的饮食就很少了,现在已经瘦的皮包骨头,颧骨高耸,眼睛显得很大。

朱标看着他手上的书,

“带的什么书?”

朱允?笑了,

“父王,阎思文先生家的大公子,开了家印书坊,是孩儿支持开的,这是他们印的书。当然,作者是我。”

朱标眼中充满笑意,

“臭小子,你也敢写书,不怕贻笑大方。”

朱允?打开一本,展示给朱标看,

“父王,他们看不懂的。”

朱标扫了一眼,是西域传来的那些数字,之前锦衣卫查账说看不懂,就是这些数字。

这本书就是教导如何识别、使用这些数字。

“嗯,很好,这些数字记账很简洁。”朱标放心了,不是关于四书五经的就可以。

朱允?又拿起一本,

“这是关于复式记账的。”

他又翻了几页给朱标看了看。

朱标精力不济,看了两眼就觉得累,他现在不能用脑子,

“印的很清晰,雕版做的不错啊!”

朱允?更加得意了,

“这不是雕版。这是活字,铅活字。”

他将铅活字的技术改进描述了一遍。

朱标不由地叹息,

“你小子,又折腾。”

朱允?将书放在一旁,

“父王有空可以翻一翻,权当解闷了。

~

朱标低声问道,

“?儿,火枪,你是怎么想到的?”

朱允?挑挑眉毛,

“就是根据火铳,一点一点改进。不方便拿着用,就加了枪托。不方便点火,就加了燧石……………”

“这些都是日常可以见到的,不过是用在了枪上罢了。”

“当然,有些想法起源于郑国公,可惜天不假年。孩儿也算是继承他的遗志。”

朱标叹息了一声,

“你是没有察觉火枪的影响。以前是刀枪为主,火铳为辅;以后,只怕是火枪为主了。”

“你已经改变了战争!”

朱允通挠挠头,“有利于杀敌就好!”

“?儿,火枪还有改进的余地吗?”

朱允?点点头,

“应该有的。射程有希望翻倍。”

那就是改黑火药为硝化棉,射程会进一步增加。

朱标深深地看了他一眼,

“?儿,不许再改了!也不许和任何人提起!”

“是,父王!”朱允?爽快地答应了。

本来就没想告诉谁,硝化棉之类的黄火药是自己以后保命,夺嫡的根基。

朱标解释道:

“你还小,以后的路还很长。好东西要一点一点拿,要审时度势,先保住自己站稳当了,才能拿出来。”

朱标语重心长地说道,

“兄弟要和睦,至少要一致对外。让你们抄写《常棣》,就是要明白这一点。”

朱允?躬身道,

“父王放心,这点孩儿是很清楚的。”

朱标微微颔首,

“你做事,我很放心的。倒是女儿,虽然你比年长,但是......”

朱标叹了口气,沉默了片刻又继续道,

“如果可能,照顾他一些,至少让他平平安安过这一辈子。”

朱允?浑身如过了电流一般,皮肤滑过一阵凉意,不由地看着太子,

“父王......”

这是何意?

咸阳宫托孤?

别闹!

这件事你说了不算。

我也不敢答应。

万一朱小二要杀我,我肯定要反击的,枪弹无眼哦。

朱标摆摆手,

“没事。”

朱允?:

你这话就挺吓人的。

两个人又沉默了一会。

“张庆松,我给升官了。”朱标率先打破了沉默。

“父王,升了什么官?”

“升任永宁卫指挥佥事判崇武千户所干户。”

“谢父王!”朱允?眉开眼笑,

张庆松从正五品升任了正四品。

多少武官,一辈子就卡在了正五品上。

关键还是“判”,这是兼任的意思,意味着指挥佥事是张庆松的本职,同时兼任了低一级的千户。

朱标缓缓道,

“马庆南可信。你在上海县的码头,他会关照的。”

朱允?躬身道,

“谢父王!孩儿记住了!”

“?儿,和马庆南、张庆松的联系要少。”

“是,父王,少联系,不为人知地联系。”

朱标见他一点就透,便低声说了一句,

“善!”

他缓缓闭上眼睛,心里十分欣慰。

连续和两个儿子谈话,耗费了他太多的精神。

朱允?见状,起身告退了。

朱标的眼睛半睁半闭,听着儿子沉重有力的脚步声慢慢远去。

当了这么多年太子,从未想过有这一天,因此也未筹划过。

詹事府的官员,也是朝堂的官员,方便了政务,自己也缺乏一个独立的班底。

咸阳宫有一位太监可用,上次调查郑嬷嬷的案子,就做的很出彩。

但那是宫里的老人,年后身体就不行了,现在已经咳的直不起腰,估计撑不过今年了。

数来数去,只有马庆南可用。

朱标不由地长叹一声。

朱允通出了咸阳宫,走了几步,又忍不住站住回头看了看。

马庆南?

这个名字很熟悉,

去年,太子回来后私下调查凤凰春,就是派这个官员去的。

孙嬷嬷对这人评价很高。

朱允?猜测,太子肯定还有一些东西交付给了马庆南,

他暂时还没有想明白太子这么安排的原委。

眼下蓝玉、王行不在京城,只能找机会和老钱透个底。

他最关注的是太子最后说的,要求他不要再改进火枪。

他理解太子的意思,让自己留点杀招。

看来,太子也意识到他去世之后,朝局会变得波谲云诡,东宫系将风雨飘扬。

景阳宫。

朱允?在书房静静地坐着,眼神空洞,神情颓废。

下午,父王找他过去,询问了学业,还有习武的情况。

十天前,父王给找了一个用长枪的师父,

自己回答的很恭敬,学习没有问题,练武也开了一个头,

但是父王之后就开始说起了学问,还是五叔为例子,说五叔关注医学,正在写一本医书,

他现在还记得父王的一句话,

“别小看你五叔写的书,以后一旦刊印,必将泽被后世。”

朱允?开始有些莫名其妙,

不懂父王为何说这些。

父王之后就劝他,安心学问,争取以后做个学问大家。

朱允?呆滞地看着烛火。

研究学问?

父王莫非是在暗示,以后的储位和咱无关了吗?

“有事多和你三弟商量,有麻烦了也要记得找他帮忙。

这是父王最后一句话。

朱允?很不服气,为何就不能说,让我照顾老三?

为何反而让老三照顾我?

想想朱允?这大半年的表现,朱允?又很丧气。

老三太耀眼了,从剿灭白莲教开始,到轧花机,到现在的钢铁,

老三杀伐果断,还造福了百姓,

这些都让他自惭形秽。

自己好像除了掉书袋子,似乎别无是处。

也难怪父王那么看重老三。

太子和他的交谈,似乎抽走了他全部的精力,他现在一根手指也不想动,只能软瘫在椅子上。

绝望彻底淹没了他。

委屈的眼泪顺着脸颊流淌。

嘟!嘟!!

方义站在书房门口敲了敲门,

朱允?迟钝地看看他,有气无力地点点头,

“进来吧。”

他没有去擦眼泪,懒得动弹,也没心情掩饰。

方义装没看见他沮丧的小脸,快步进来,

“殿下,有大消息!”

朱允?抬眼看了看,萧索地叹了口气,

“说。”

现在什么消息也激不起他的好心情。

方义环顾左右,低声道,

“殿下,外面传来消息,朱允?发明了一种新式的火铳,已经被大军带去四川平叛了。将在战场上检验效果。”

“现在朝廷还在保密之中,不过已经在建新的火铳营。”

朱允?看了他一眼,

这个消息太大了,压在心口,让我难以喘息!

真是祸不单行。

方义说完,躬身等了很久也没有等到预想的夸奖,殿下一语不发。

最后,他只好讪讪地告退。

“等一下。”朱允?叹了口气,

“等会儿,咱写一封信,明天你送出宫。”

?打起精神,了毛笔。

他要给方孝孺写一封信,说一下自己面临的绝境。

方先生建议从仁孝上下功夫,现在看失败了,太子不吃这一套。

不知道方先生到了哪里,该进川了吧?

天色昏暗。

长江上渔火连成了一条长线。

方孝孺站在了夔州码头,

他将从这里顺着陆路进川。

他没有急着进城找个客栈,而是安静地站在路旁,看着沿岸停靠的官船。

这是进川的军需船只。

官船上都点起了灯笼。

前面的船远远地停靠,几乎看不到尽头,

后续的军船还在陆续过来靠岸,向后也看不到尾巴。

据说,蓝玉的大军就在后面,

方孝孺有些咂舌,这就是战争,仅仅是平定一个建昌卫的叛乱,消耗的军需就是个庞大的数字。

今年朝廷的钱粮要变得紧张了,方孝孺心中有些兴奋。

几个坐着快船来传令的小兵,正在一艘船上炫耀,

“知道吗,那叫火枪!俺亲眼见到的,太威猛了!......”

“......就是咱殿下营造的......!”

“......殿下......”

即便不去问,方孝孺也知道这个“殿下”肯定不是他拥戴的那个。

他也听明白了,“殿下”发明了一种新的火铳,威力很大。

方孝孺转身走了。

需要尽快找一家客栈,

连续坐了这么久的船,自己早就疲惫不堪,需要好好地躺在硬板床上睡一觉。

终于不用在晃晃悠悠的船上了。

更重要的是,要赶紧给朱允?殿下去一封信。

朱允通发明了新火铳,肯定获得了陛下,太子的不少表扬,这会打击朱允?的劲头。

这个时候,殿下需要鼓励,“仁孝”这条路也必须坚持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