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假皇孙 > 169 风浪越大,鱼越贵!

大明假皇孙 169 风浪越大,鱼越贵!

簡繁轉換
作者:花间无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1 11:5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朱允通忍不住大笑:

“说吧,老丈有什么条件?”

许老太公屏退了仆人,躬身道:

“殿下,小老儿注意到,您身边都是壮士。小老儿的孙女从小知书达礼,秀外慧中,如果殿下不嫌弃,可以留在身边伺候殿下。”

许老太公说完,就躬身站着,静静地等着朱允?的回话。

朱允通看看几口大箱子,又看看花房,

“本王的别院,书房还缺一个侍女,如何?”

许老太公一揖到底,

“殿下,老夫的孙女就拜托给殿下了。”

他的自称,瞬间从“小民”变成了“老夫”。

朱允通问道:

“这海图......?“

“殿下,尽管搬去......不,老夫现在安排人手,送去殿下指定的地方。”

“九和,派两个兄弟押车,一定不要有任何闪失!”

这可是无价之宝!

张庆松他们用不上,但是自己用得上。

海贸总要找机会搞搞的。

这个时代还没有六分仪,没有航海钟,全靠一代一代积累下的海图。

以后传下去,也是珍贵的文物,子孙不屑,还可以拿去还一笔丰厚的钱财。

朱允?看向花房,

“那,花房......”

许老太公笑道,

“殿下不知,这宅子就是落在老夫孙女名下的,以后这个宅子就彻底归她了。”

朱允通不再客气,

“九和,告诉管家,给本王找最可靠的花匠来。每天两个兄弟执勤,花房除了本王和花匠,谁也不许进去。”

花房其他的花草都可以扔,但是暂时要留着。

要掩护那株爬藤,

红薯!

可惜只有一株!

老许家的人不会种,都快长成木本的了。

~

日上正午。

许老太公要留饭,朱允?婉拒了。

送走了朱允?,许老太公去了后院。

一路上自己嘿嘿乐。

那海图其实是在晾晒,底下铺垫柴禾,是防止地面返潮浸湿了箱子。

他也是赌,赌殿下珍惜海图。

他第一次见到殿下,就闻到了同行的味道。

幸好,

赌对了!

许昌辉大步迎了上来,不免有些抱怨,

“父亲,珊儿是大哥夫妇的心头肉,他们能愿意吗?”

自家有钱,自己是刑部主事,完全可以给侄女找一个书香门第,去当大妇。

现在却给一个少年当侍女。

许昌辉心中十分不舍。

许老太公摇摇头,

“你懂什么?咱们许家世代经商,深知没有靠山的苦头。’

“咱们家有钱,但现在是一头肥羊。”

“你看看你的同僚、上司,借你多少钱了,还过多少?”

许昌辉有些尴尬,

“这个,刚过年,他们手头也不宽裕。”

许老太公摆摆手,

“咱不是吝啬钱,如果能换来什么,多少钱都花的!”

“可事实上呢,他们吃咱的,喝咱的,拿咱的,最后还骂咱们是‘狗大户‘!”

许昌辉默然了,

有几个同僚,还有上司,是太过分了。

可是自己就是个小小的主事,只能花钱买个平安。

“昌辉啊,你看看珊儿这一代,有读书种子吗?”

“父亲,没有,都很一般,以后儿子努努力,给他们安排个吏员吧。”

“你是主事,下一代又不行,许家以后怎么办?”

“等着被人宰杀,吃干抹净吗?”

许老太公的话越来越严厉,最后几乎是厉声地喝问。

“…………”许昌辉被问住了,只好低着头小心地搀扶着父亲。

许老太公在儿子的搀扶下,走进书房,缓缓坐下,

“老夫也想了,其实就是赌。以后这位殿下也要争储的。成功了,咱们就跟着发达了,失败了,......”

他没再继续说下去。

许昌辉吃了一惊,

“父亲,您明知道有风险,为何还,还要,还要卷进去?”

许老太公冷哼一声,

“风浪越大,鱼越贵!”

“咱们老许家世代行船,这点经验你都忘光了?”

许昌辉有些赌气地回道:

“儿子就没上过船!”

“那你现在上了。”许老太公随口怼了一句,

他又站起身,嘱咐道,

“这个宅子以后是殿下的,咱们搬走,你吩咐仆人尽快收拾。家具都留下,带走个人物品即可。”

“现在就搬,今天搬完。”

看父亲如此急切,许昌辉依然有些不愿意,

“父亲,......”

就见了朱允?两面,父亲就将家族绑上了他的战车,许昌辉心里有些不适。

许老太公摆摆手,

“这做事呢,有时候需要审慎一点,但是有些时候就要快速出手,因为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

许昌辉见木已成舟,父亲又十分固执,只好躬身退下了下去,

“父亲,您安坐。儿子去吩咐下人搬家。”

看着他的背影,许老太公不禁叹了一口,又缓缓坐了回去,脸上尽显老态。

捻着胡子,他陷入沉思。

儿子这一代不行,最有出息的许昌辉,也是墨守陈规,做事死板的,

守家业都困难了,更别提开拓进取了。

孙子这一代,已经读书的都不行,要么资质平平,要么是个纨绔;

还有几个奶娃,也不知道未来如何。

目前也就孙女珊儿聪慧,机灵,可惜是女儿身。

只盼望着她能在殿下身边站住脚跟,用力拉许家一把。

其实只要她在殿下身边,即便殿下什么也不做,那些打秋风的官僚都会老实许多。

朱允?出了许府,又看几家的花灯,觉得索然无味。

看多了都大同小异。

白天没有点灯,效果差了太多,大街上也没有太多的人。

看花灯就要人山人海,挤在一起热闹。

回了别院,他发现海图已经送来了,

一起来的,还有许家的千金珊儿,许老太公还附送了四个丫鬟。

珊儿是她的乳名,听名字就知道,她的爷爷心里还念着大海。

朱允?在书房坐下,管家就来了。

在他的身后,有一抹倩影,

一身素色的棉布衣服,身材窈窕,顾盼生姿。

管家上前道:

“殿下,护卫带来了海图,还带来了一个小娘子,小娘子的四个丫鬟。”

“本王知道的。”朱允?回道。

少女上前施礼,娇羞的红晕已经将她的耳朵,脖子都染红了,

“民女许小棠拜见殿下。”

这个名字很有诗情画意。

“许小棠,读过哪些书?”

“禀殿下,民女读过四书五经,还有《女戒》。

朱允?很满意,本以为识几个字,没想到读的这么深入。

“小棠,以后书房就交给你负责了,你带来的四个丫鬟继续归你使唤。”

“是,殿下!”许小棠柔声回道。

“先下去吧,这两天会有嬷嬷教你府里的规矩。本王不在这里的时候,你要将文书归类存放。’

许小棠施礼告退。

朱允?看着她的背影,想起了宫里的另一个少女,杏花。

两人都有些婴儿肥,说话的声音都有些清脆软糯。

可惜,另一个已经香消玉殒。

朱允?长叹一声,摇摇头,拿起毛笔,开始处理积压的文书。

作坊交给了孙嬷嬷,给了她很大的权限,能到朱允?这里的事情就极少了。

大部分都是新建的冶铁作坊。

孙嬷嬷不懂行,有些就推到了朱允这里。

看了几份,都是花钱的申请,朱允通简单看看,就全部批准了。

冶铁作坊现在试验炼钢炉,就是个吞金兽,只能咬牙朝里面扔钱。

秦淮河的一处豪华的宅子,现在门前停满了车马。

下午,京城的文人在这里举办文会,迎接方孝孺。

文人分成了三个部分,

前厅有五六十人,都是没有功名的,大多是年轻人,不少在书院或者国子监读书,

他们是被亲朋好友提携,来看看眼界,认识几个大佬。

前厅靠着墙角放了几个火盆,

屋里空气污浊,茶水自取。

第二部分就在后面的院子,

宽敞的客堂,大约有二、三十人,这里至少是有了有了进士、举人的功名,甚至在朝廷担任官职,最不济也有了名气的。

有丫鬟在一旁侍奉茶水。

在屋子的四角放了火盆,里面燃烧的是名贵的银骨炭,烟气很少。

北面的侧门还刻意留了一条缝隙,给室内换气。

靠的窗户插住几枝梅花,开的正艳。

第三部分文人在后院的一处精舍,

这里烧的是地龙,屋内温暖如春,只有十几个人,在轻声满语地交谈,

漂亮的丫鬟安静的站在角落,似乎不存在一般。

每个人面前放着香茗、精致的糕点,

几处花凳上放着鲜花,有的绿意盎然,有的花朵已经绽放。

前厅的帘子突然打开了,一股冷风席卷而入。

方孝孺在齐泰等人的陪同下,大步走进了前厅,

前厅的书生都沸腾了,纷纷簇拥上去施礼,

方孝孺面带微笑,一边回应,一边向后走。

书生们都很激动,今天竟然见到久负盛名的大儒,可以当谈资吹嘘很久了。

方孝孺路过后院,依然又是一次骚动,

精舍的人听到消息,纷纷到院子里迎接。

方孝孺刚进院子,众人都迎上前,纷纷拱手实力。

他也急忙还礼。

众人客套一番,最后方孝孺率先进了精舍,其余人随后推推搡搡,鱼贯而入。

进了屋子,他们却发现方孝孺没有选择首座,反而是在左方下首的位子坐着。

有人劝道,

“希直,请上座。”

“方先生请上座。”

方孝孺笑着摆摆手,

“还有人要来。”

众人都有些惊讶,方孝孺都要让出首位,还有谁能压他一头?

说话间,北门的帘子打开了,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走了进来,穿着红色锦袍,

黄子澄紧随其后。

众人大多猜出了少年的身份,神情都变得恭谨起来。

黄子澄介绍道,

“这位是陛下的皇长孙。”

众人齐齐躬身施礼,

“下官拜见殿下!”

朱允?矜持地点点头:

“罢了!”

在黄子澄的指引下,朱允?径直在首位坐了下来。

黄子澄看着众人笑道,

“殿下听到今日有文会,便要来见识一下京城的名士。”

“殿下礼贤下士,是我等的荣幸。”方孝孺躬身道。

其他人纷纷附和。

方孝孺扫视众人,

“文会就开始吧?”

众人都表示,是该开始了。

黄子澄对朱允?道:

“殿下,请您出个题吧?”

朱允?沉吟一下,缓缓道:

“那就以为‘兴盛’为题吧。”

方孝孺抚掌道:

“好!大明建国二十多年,从百废待兴,到百废已兴;“

“现在冬去春来,万木即将葳蕤,殿下的出题也十分契合眼下的季节变换!”

“好题!”

众人齐声恭维,

“殿下这个题精妙无比!”

题目传了下去,前面两部分的读书人都沉寂下来,绞尽脑汁开始作诗。

精舍里的人是负责评点的,不需要动脑子去写诗了。

朱允?本着小脸坐在上首,精舍沉静下来。

黄子澄适时拿出一卷东西,递给了方孝孺,

“希直,殿下的奏疏已经送给了陛下。”

众人都来了兴趣,殿下这么年轻,已经开始上奏疏了?

方孝孺打开仔细看了一遍,

其实,他不过装个样子,奏疏主要就是出自他手,内容早就滚瓜烂熟。

片刻,方孝孺叹道,

“殿下的奏疏都是谋国之言,下官佩服!”

朱允?谦虚道,

“不过是有所想,就写了下来,呈送给皇爷爷批评指正。’

方孝孺奏疏传了下去。

每个看过的人也都赞不绝口。

朱允?有些得意,看来这次奏疏上的对了。

幸好方先生来了,在朝堂终于有了一个开局。

一炷香过后,陆续有诗词送来。

方孝孺、黄子澄他们负责初评,最后从中挑选十篇优秀的诗词。

黄子澄双手呈给朱允?,

“请殿下点评一二。”

朱允?认真翻看了一边,从其中挑出了今晚的三甲。

名次传了出去,前面又是一阵骚动。

朱允?站起身,

“各位自便。”

?子澄在一旁解释道,

“今晚陛下赐宴,殿下应诏赴宴。”

方孝孺等人也跟着起身,

黄子澄又笑道,

“希直今晚也被特旨,要求参加宴会呢。”

众人都有些意外,元宵节赐宴,参加的都是外臣,都是王公大臣,

方孝孺一个小小的汉学教授竟然有资格

有人感慨道:

“希直简在帝心啊!”

方孝孺急忙拱手,谦虚道:

“不敢当!不敢当!都是陛下隆恩!”

朱允?走了,方孝孺带着众人送出院子,再次躬身施礼,

“恭送殿下回宫。”

朱允?上了轿子,依然是黄子澄陪着出去。

轿中朱允?摸摸袖筒,里面多了一叠厚厚的宝钞,这是文人的孝敬。

母妃最近总为钱发愁,这下能缓解了一些吧?

又过了一个游廊,一个白面胖书生已经在尽头等候。

“停!”黄子澄示意。

朱允?跺跺脚,轿夫停住脚,放下了轿子。

书生急忙上前施礼,

“学生毛元益拜见殿下。”

朱允?端坐着没有动,只是冷冷地回道,

“免礼。”

这人陌生的很,刚才获得名次的名单里没有这个人,可见学问也不是多突出。

只是能在这个时候站在这里的,一定是黄子澄的安排,得给黄先生一个面子。

毛元益说了一些仰慕的话。

朱允?只是点点头,回复寥寥几句话,

“好!”

“知道了。”

“过誉了。”

“好好读书吧。”

在黄子澄的示意下,书生退下去了。

黄子澄上前解释道:

“殿下,这人是希直推荐的,家里是京城郊外的豪强,家里有冶铁作坊,雇工数千人。””

朱允?皱了皱眉,一个开作坊的,需要特别介绍吗?

黄子澄脑袋几乎钻进了轿子,低声说道,

“关志平关大匠的作坊就在附近,两家只隔了一条河,分别在两个村子。”

朱允?有了兴趣,点点头,

“很好。”

他心领神会,小脸终于露出笑容,

“两家不会有什么冲突吧?”

“殿下,同行相轻啊!这不好说呢。”黄子澄笑道。

朱允?放下了轿帘。

黄子澄拍拍轿子,

“起轿!”

-

暮色降临。

皇宫四处亮起了花灯,造型不一,主题各异,

嫔妃、皇子、皇孙已经在去奉天殿的路上。

奉天殿,朱元璋已经到了书房,朱标坐在一旁。

朱标问道,

“父皇,方孝孺

]?“

朱元璋微微颔首,

“是啊,他很有才华,咱授予他汉中府学教授,去给椿教教孩子。”

“父皇,十年前,儿子记得有大臣推荐他,是翰林待制吴沉吧?”朱标疑惑道,

“父皇当时说’此庄士,当老其才’。是现在可以用了?”

“是吴沉,”朱元璋笑着摇摇头,“现在也不是用他的时候,再打磨打磨,让去蜀地游历一番,给你留着。”

老朱拿出一封奏疏,推给了朱标,

“标儿,你看看。”

朱标看了一眼封皮,

【言九事疏】

朱标以为是哪个言官上的奏疏,翻开阅读起来。

“一、养圣躬。治大国若烹小鲜。

清吏治。

祭忠烈。

“九、禁海防………………

“如何?”老朱问道,目光中透着狡黠。

朱标一边看,一边回道,

“父皇,这人还是有些见地的。”

等他看到了上奏疏的人的名字,

【朱允?】

朱标吃了一惊,

“竟然是?儿?咱竟然不知道这孩子上了奏疏!”

老朱笑了,

“是黄子澄代他上的。”

朱标哭笑不得,两个儿子上奏疏都不经过他。

老父亲不香了吗?

老朱感叹道:

“咱听说了,过年的时候不让他见,他就每天在宫门外问安。这是个孝顺孩子!”

“这次奏疏也很不错。小小年纪有这个见识,很不容易了。”

朱标有些意外,

好像自从自己北巡回来,父亲还是第一次夸赞?儿。

以为?儿的光环掩盖了女儿,没想到一封奏疏又吸引了父皇的目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