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第四百八十四章:葬鹰

犁汉 第四百八十四章:葬鹰

簡繁轉換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2 12:01:4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在之后的数日,博陵县寺都无甚行动,只有胡溥广接诉讼,不断坐镇县寺解决县内的纠纷。

而于此同时,博陵附近几个县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分田运动,不断有一些顽劣土豪在公审中被处办,而且因为只分土豪和地头们的田地,这一次分田行动就受到了大量自耕农的拥护。

被孤立的豪强们也普遍不敢反抗,因为泰山军的五部野战军就在附近驻扎,反抗就是一条死路。

于是,不断有豪强们主动献土,认命了。

但总有些人放弃不了这种优渥的生活和地位,于是一场争吵就在博陵崔氏的庄园内发生了。

……

在濡水东南处,有一处占地极广的庄园。

这就是博陵崔氏最大的庄园,敦本壁,也是整个崔氏的主脉所在。

作为一个绵延四百年的经学家族,崔氏家大业大,各脉系不断开枝散叶,在安国、蠡吾都有族人和产业。

如今光坞壁就有六十多个,徒隶千人,佃户三千户。而博陵一县的户口数不过才万户,而此家就占了三分之一。

不过徒隶和佃户还是不同的。

徒隶是几乎就是奴隶,完全卖身给了崔家,所有的劳动成果都是属于崔家的。而佃户却不同,他们只是向崔家租借土地,交完主家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那为什么崔氏不将这三千户的佃户都纳为徒隶呢?

首先一个是不能。

因为崔氏没有足够的族人负责管理这么庞大的人力,而且佃户到底是有自己剩余的,所以生产积极性上是比徒隶要高出太多的。

所以一般来说,崔氏并不会将夺来的田土全部隶在自己的庄园下管理,而是直接转佃给别人,他们只要按时收租就行了。

崔氏盘剥佃户甚狠,一开始是要将佃户一年收获的十之七八都要收走的。

但此世亩产本来就低,没人剥削都不过是勉强活着,更不用说还要被崔氏夺走七八成,所以自然是活不下去的。

崔氏也知道这种程度的租米根本是那些佃户们无法承受的,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减轻一点。

这就是崔氏小心思的地方。

他们很洞悉下面的人想什么。如果一开始就定一个很低的税米,那再往上提,那必然民怨沸腾。而一旦反过来,先定一个下面人完全无法承受的额度,然后不断降低,这个时候却能收获别人的感谢。

这就是人性。

就这样经过数代的博弈,崔氏已经搞出来了一套既不会激起民怨,又能让自己租米最大化的标准。

而且为了让下面人弄不清租米的征收标准,崔氏还广设各种名目。

名义上,崔氏和下面的佃户们只收一分的田租,这是崔氏标榜的德行了。别说什么三十税一,那早就是过去的事了。

但实际上呢,崔氏却有“白地”、“种粮”等名目。

这白地是说,你要来租佃,就要先给崔氏的田地白种二十亩。换句话说,二十亩就是人头钱。

然后你有地也不够啊,你还要种子。种子崔氏也借给你,但收获后你要还一倍。换句话说,你借一斗种子,后面就要还二斗粮。

这好像听起来不多,毕竟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嘛: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种。”

这不过一倍,不多。

但文人诗歌可当不得真,实际上在此代,即便是河北的水渠田,下种一斗,所收也不过是三斗。

而那些下田,甚至播谷一斗,获仅倍之。

正常亩产大概在一石左右,而一人即便不算下力气的,那一年也要吃十二石粟。而粟又是一年一熟的,虽然有些大庄园农业技术发达可以做到麦粟轮种,做到一年两熟。

但这种技术并没有得到广泛推广。

所以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只是养活自己就要有十二亩的田地,然后又要保持三分之一能作为来年的种粮,那就需要十六亩的田地。

这还是仅仅是自己一个人,而家里一旦多一张口,那所需要的口粮就要备之。而农业又讲究三年收,一年荒。所以每年就还需要一定的储备,来应对荒年。

总之,光崔氏的那个种粮名目,要收下面两倍的种粮,就能让佃户们一年白干。

所以每年秋天,地里打出粮食后,崔氏的田头就会领着仆隶,带着斗、斛来到场上来收粮。

他们先扣种粮、再收租米,两下一扣,佃户们不是两手空空就是所剩无几。

这个时候你吃不饱,怎么办。遇到灾年了,怎么办?

别急,先别急着造反,崔老爷们心善,借给你。

而这就是崔氏的另一项大业务了,就是借贷。总之,崔氏在前前后后,各个环节上都将你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让你饿不死,不会起来反抗,也不会让你有任何翻身的可能。总之,你子子孙孙都要给崔氏还债,种地。

当然,前提是你这种情况下还能娶得上老婆,不然哪来的子子孙孙。

所以,崔氏的庄园外,满田的徒隶、佃户都深深的弯着腰,在田间劳作。是他们那压弯的腰,背起了博陵崔家的清流体面。

在这处深深的坞壁内,崔氏的家主崔泗正对着下面的侄儿崔佑怒斥:

“顽劣,为叔讲了几次让你闭门读经,不要去和那些强梁之辈走动,你为何不听?”

看着下面侄儿崔佑那满脸的无所谓,崔泗就心里后悔。

对于这个兄长的幼子,他真的是头疼到了极点。就因为其无父无母,族内教导又不尽心,才养成了他这样的蛮霸性子。

正当崔泗打算以强硬手段禁足崔佑,就听崔佑说话了:

“叔父,什么强梁之辈,那不都是我崔氏的朋友吗?”

崔泗大怒,张了嘴:

“你……”

但他就说不下去了。

因为自己侄子说的没错,那些附近的游侠、豪寇的确都是崔氏的朋友。地方盗匪能做大,往往都脱离不了地方大族的支持。

崔氏也不例外,因为他们也需要有些人办一些他们不愿意做的事。

一个伟大的家族不会总生活在阳光下的,他的体量有多大,他的阴暗面就有多大。

但这种事情是能说的吗?

因为说到底,结交豪寇、游侠的都是偏房偏支,和我博陵崔氏主脉有何关系?我家子弟就是要读经维持家声不坠,而不是自甘堕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