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第五百一十一章:元龙

犁汉 第五百一十一章:元龙

簡繁轉換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2 12:01:4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七月十四日,东平陵南,徐州军大营。

一位英气勃发的军吏正气势汹汹的往营内的中军大帐走去,在那里,王朗等徐州文武正在纵酒高歌。

这位军吏非是别人,正是徐州之俊杰,汉家之英雄,胸有湖海之气的陈登陈元龙。

此时,他年有二十三,正是雄气壮节的时候,其人也是这一次力主北上青州抗击泰山军的有力人物。

之所以如此,正是因为国仇家恨俱在。

当年张冲从奉高北上征伐济北国,时任济北国相的就是陈登的父亲陈珪。

陈珪最后死在任上,还为京都的刘宏献过一次《平贼策》,但显然朝庭不能用之,使泰山军得以龙入大海,再不能制。

陈珪的死,对于刘宏可能就是一个忠贞任事的臣子舍身尽节了。但对于陈登,对于淮浦陈氏来说,都是顶梁柱的倒塌。

淮浦陈氏本只是徐州的二千石之家,但其祖陈球在光和年间做了太尉,使得其家终于迈上了公族之家的门阶。

但可惜好景不长,陈球因为涉嫌了当年阳球等人的诛宦行动而被下狱死。之后陈氏的家族进程就因此被打断。

不过当时陈氏还有陈球的儿子陈瑀、陈琮两兄弟,还有侄子陈珪三人为支柱。所以陈氏一时还能维持局面。

原先三兄弟的分工是这样的,陈瑀养望、陈琮守家,陈珪为官。而这当中作为官面的陈珪就是陈氏的门面。

但之后陈珪死难,陈氏的衰败就不可避免了。

其他的公族之家都是门客故吏绵延,所以即便长辈倒了,后辈依然能振兴宗族。但陈球当年做太尉的时间太短了,根本没能给家族子孙留下多少政治人脉。

所以,树倒猢狲散散,人走茶凉就是必然。

而陈氏也知道花无百日红的道理,所以将京都的族人都撤回了家乡淮浦,收缩自己的势力。

而这一收缩反正好让陈氏避开了后面京都的祸乱,也是福祸相依了。

陈氏撤回淮浦后,依然是此地最强的宗族,把持着当地的方方面面。

当年陈珪临终的时候,曾对宗族留信,说乱世将至,让族人们早做准备。其中陈氏做了两手的准备。

以陈瑀、陈琮这一代的,快速选择进入了徐州牧陶谦的幕府,而让陈登这样的小辈的,在家乡操练部曲,以应对乱世。

陈登是陈氏这一代最出色的族人,少时就有扶世济民之志,兼又博览载籍,雅有文艺,旧典文章,莫不贯综。再加上他那豪气干云的性格,常与家乡豪杰折交,每每有过人之言。

所以陈氏开始散布家财,募集部曲,交于陈登。认为能大兴宗族者,必此儿辈。

而陈登也不负众望,先是效仿前人故事卧薪尝胆,让自己不忘杀父之仇。

是的,他早早就将泰山军视为贼,非要手刃贼凶以报父仇不可。

然后陈登又寻求到了广陵太守赵昱的支持。

在徐州的士林圈的代际中,陈登只能算新进,在他前面还有一辈,这当中就以张昭、赵昱、王朗为最杰出者。

当年陶谦刚入徐州,彼时正需要寻求徐州士族的支持,于是他就征召张昭、赵昱、王朗三人。但这三人压根看不上陶谦这个老革,皆不就。

恼怒的陶谦直接将最没有背景的张昭给扣了来威胁赵昱、王朗二人。其中陶谦最看重的就是赵昱。

因为这个人在当年黄巾作乱的时候,展现了很强的军政才能,非是寻常只会清谈的士子,所以陶谦很看重他。

之后赵昱、王朗皆被威逼就任,其中赵昱就被陶谦表为了广陵太守。

这是一份雄职,因为徐州就五个郡国,从北向南依次为靠近青州的琅琊国,濒临大海的东海郡、地处泗水的彭城国、地处淮水的下邳国,以及左衣带海,下临大江的广陵。

其中广陵是最大的一个郡国,赵昱受此任可谓是重用。

而赵昱这个人清修疾恶,有识有义,对于后辈的陈登是非常照顾的,知道陈登有意大兴部曲,为父报仇,赵昱激赏其壮烈,常支持陈登军械甲兵。

此外,另外一个人也对陈登募集部曲出了力,那就是徐州的大豪富糜家。

说实在的,糜家和泰山军是有过合作的,之前就曾为蛰伏山内的泰山军购募过军粮,但这是看在钱的份上的。

糜家是东海的巨室,祖世货殖,僮客万人,赀产钜亿。按照泰山军来论,真要让泰山军来了徐州,他们这些祖辈积累都要毁于一旦。

所以在得知了州内的豪杰也是公族之后的陈登有意大兴部曲,糜家的这代家主糜竺决定押注陈登。

糜竺这人并不是什么短视的商贾之流,是典型的士家,其人雍容大方,敦厚文雅,弓马骑射无一不通。

如果不是家族的阀阅太低,这糜竺也未尝不能称一句州中俊彦。

陈氏作为徐州的第一流豪门,陈登更是其佼佼者,糜竺当然对这人有了解。

所以陈登刚竖旗募兵,糜竺就多次拜访陈登,与他共商抗贼大事。

糜竺对自己的弟弟糜芳说:

“能护我徐州乡梓者,必此人也。”

于是,糜竺就有心和这陈登结亲,但可惜陈登有妻,糜竺的妹妹又实在过小,就将这事做罢了。

有了糜家的钱财之助,陈登终于发挥出了他过往的交际。

在听闻陈登募兵后,不少广陵、九江、吴郡、丹阳等地的豪杰人物纷纷来投,其中就有江上水寇蒋钦、广陵的豪侠高承、下邳的豪杰董和等人。

他们皆敬服陈登的为人,甚至海外的大海寇知道陈登募兵之事,还特意送来了一批越奴。

可见陈登之为人四海,真是豪杰。

但就这么一个豪杰,此前还特意和匠人们打刀,刀名“仇断”。

陈登的好友张肱曾见到陈登如一个铁匠断打锻刃,还讥笑他大事不顾,反营营于炉钳之间。

但陈登却言:

“天下事从无大小,也无难易,只论有心。此前,这刀我从来不会,但现在我已经是能炼得宝刀,此前众人皆以我未曾带兵,觉得我是纸上谈兵之人。但我就是要告诉彼等,只要我陈元龙想做,就能做成这事。不论是这锻兵还是带兵,皆是一个道理。”

张肱大奇,觉得陈登是个豪杰,于是便入陈登幕中为其参赞。

就这样,陈登凭借自己的个人魅力,家族名望以及他那四海的豪气,终于拉出了一支两千人的部曲,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武装。

之后一年多,陈登都在编练部曲,磨刀霍霍,决定用来和泰山军一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