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犁汉 > 第六百零一章:商道

犁汉 第六百零一章:商道

簡繁轉換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2 12:01:47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雁门关内,赤条条的王邑心心念念的盖勋正焦头烂额。

在他还没有将度辽将军幕府移至雁门关的时候,他只是单纯的觉得在雁门关主要负责的是军事,而等到他真的来了,他才发现自己把事情想简单了。

或者说,他是将雁门关想简单了。

他以为雁门关把守的是军道,但实际上的雁门关却是一条商道。

雁门关和西边一点的楼烦关一道保卫着沂定盆地和太原盆地,二者皆属于雁门郡的管辖。

而雁门关因为夹在恒山山脉和吕梁山脉之间,所以其境内多山寮。

这些山寮户的来源也非常复杂,有自古就居于这片山区的土民,也有一些拥有籍贯的户籍民,但占大多数的还是流人。这些人或者是在山下犯了事,逃劳役,或者是有某些特殊原因要入山,亦或者就是只能入山求活。

但无论这些人身份为何,他们都与这雁门关紧密连接。

这倒不是说这些人在山里活不下去,其实雁门关附近的恒山山区条件相当不错。如雁门关西门外有豹突泉,喷涌量非常大,直接流入桑干河。而像豹突泉这样的山泉在这里并不在少数。

而有水源则必有草地,也就可畜牧,可农耕。而这些也构成了关内的脱籍户不断进入恒山求生的现实基础。

此外,也有相当一部分山民入山是为了伐木。

恒山地区山高林密,加上并州豪族乐于营建乡间别墅,所以对于林木的要求非常旺盛,这也激发了大量的流民入山伐木,以挣取报酬。

更不用说,雁门关作为通往草原的要道,每年来往其间的商旅不知凡几。这也滋生了山寮靠商道吃商道的想法。

不讲究的直接劫掠商旅,讲究一些细水长流的,则会主动充当这些商旅的护卫,其实就是变相交一笔保护费。

可以说,通过在恒山私垦,伐木,勒索,这些恒山山寮众们是活得越发滋润了。

但他们滋润了,就有人不滋润。

其中有两个群体是受害的。

首要一个就是太原郡官府。

因为那些源源不断逃入恒山山区的人几乎都是从太原郡跑掉的。既然可以在恒山内开辟私田,那就不用交税,更不用被当地豪强盘剥,所以太原郡内的黔首总是想尽一切办法逃亡到恒山中。

别的地区,平原黔首逃进山里是吃苦,在恒山这里,却是享福。这诱惑得多大!

而汉家对于地方郡太守的考核,最重要的一项就是计丁,也就是纳税人口。所以对于治下人口的流失,太原太守是有切肤之痛的。

而除了太原郡官府受害之外,雁门关的军方也大为头痛。

因为这些山寮很不讲究,常常和关外的胡人们勾结。有些是单纯倒卖一些物资的,有些甚至就是作为那些人的耳目。

如安帝延光元年,鲜卑人率数万控弦,于十月寇雁门、定襄,当时雁门关就因为这些山寮背刺而破,至十一月,鲜卑就打到了太原。

也正是因为恒山山内存在着这样一群无君无父之徒,使得雁门关的防御留有隐患。

于是大概到了顺帝时期,由司徒胡广提议,朝庭终于对盘踞在恒山内的山寮们开始清洗。

经过百年间的发展,山寮们在恒山内开辟的私田数量已经蔚然可观了。于是,不仅是雁门关的军队开始入山,太原、雁门的豪强们也开始自发入山清剿山寮。

随着地方实力派入场,恒山内的私田被重新划分。

其中雁门关的军方获利最大。不仅占据了相当一部分田地划归军屯,还收编山寮中的精勇者编入军队。

而其他各方,如太原荀氏、令狐氏;界休贾家;祁县温氏、王氏;晋阳王氏;阳曲郭氏等豪族,也是收获颇丰。

他们在山内修建坞堡,屯垦土地,吸纳山寮,实力一步步壮大。

这些人具体获利多少没人知道。不过只说一件事就可见一斑。

有一年,鲜卑人再次南下雁门。当时太原粮秣不足,就请各家豪族帮忙协办。

当时阳曲郭氏的人说了一句:

“吾力足以给万军,且为圣天子输边,我辈义不容辞。”

然后那郭氏真的就联合了几家豪势,将那一年的粮秣给包办了。

从此,太原豪门的实力,天下皆知。

当军队和地方豪门进入恒山后,原先的困境并没有被改变。

无论是私垦、伐木还是走私,比之前更加泛滥。

原先本该查禁的雁门关守吏现在反而在包庇和保护这些人。换言之,水面下的利益并没有因为官府查禁而消失,而是从流民手里转移到了太原豪势的手里。

而这些太原豪势因为在雁门关一带有很深的利益,所以对于关门的关闭是非常反对的。

雁门关每关上一刻,他们的损失就多一分。

于是盖勋和太原的豪强们的关系日趋紧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