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风起明末 > 第426章 飘摇

风起明末 第426章 飘摇

簡繁轉換
作者:罗小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23 00:25:3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26章飘摇

崇祯十五年,二月十八日。

距离南京城破已过八日。

滁洲府衙的偏厅书房内,陈望此时正坐在书桌之后,他的手中握着一封刚刚拆开的文书。

书桌对面,陈功与胡知礼并肩而立。

“看来,我们还是小瞧李岩。”

陈望将文书缓缓放在书桌上,目光落在桌面上的舆图上,缓声道。

“我们这位万民军的领袖,魄力着实不小。”

“李定国渡江北上进入庐州府内,现在南京周边区域,现在已经全数被万民军所控,秩序也稳定了下来。”

在看到陈望放下了手中的书信之后,胡知礼往前了迈了一步,禀报道。

“万民军大部分的兵马都已经渡过了长江,进入南京。”

“南京城内耳目传来消息,万民军正在整备,计划南下事宜,不少队伍已经开拨,其中有一部万人规模的部队往东进取镇江府。”

胡知礼作为情报司的主官随军,现在还兼领着中军部的部分职责。

“最新的消息,镇江府在昨日已被万民军攻陷,郑芝龙如同总镇所说的一样鼠目寸光,只是假意抵抗了一番后,就领着船队撤离了镇江府。”

“镇江府城内兵丁不多,郑芝龙逃走后,不久便被万民军攻陷。”

听到镇江府被万民军拿下,郑芝龙逃走的消息,陈望并没有多少的意外。

很多人以为郑芝龙有很大的野心,想要当什么福建王,想要割据一方,有争霸天下的雄心。

但是实际上,郑芝龙从始至终,思维都是海盗的思维,想法都是商人的想法。

历史上郑芝龙投降于清廷的原因很简单,南明弘光政权说是有江北四镇,百万大军。

但是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便在清军的攻势之下土崩瓦解,江北四镇离散,弘光帝被杀。

郑芝龙怕了,他知道依靠自己麾下的兵马是决计不可能打赢清军的。

他在外海浪荡了十数年,好不容易得蒙诏安,成为了大明的福建总兵官,有了官面上的身份。

借助着海上的势力,在陆上置办了大量的产业和田地。

他舍不得,他实在是舍不得。

所以在清军即将南下之时,郑芝龙就选择了投降。

郑芝龙投降的原因,是对于自身有清晰的认知。

他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能,他没有问鼎天下的天命。

但是他对于清军的野蛮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他最终落得一个身首异处的下场的原因,也正是因为这一点。

“郑芝龙现在,只想做他的生意,赚他的银钱。”

“天下是大明的天下,他就是大明的福建总兵。”

“天下如果是万民军的天下,他就会是万民军的福建总兵。”

郑芝龙是一个精于算计的商人,一个毫无家国大义的海盗。

在郑芝龙的眼中只有利益,只有他那庞大的海上帝国和陆上的田产。

至于天下是谁的天下,对他来说并不重要,只要不影响他的生意,他便可以随时改换门庭。

“囤货居奇,待价而沽,到底是一个商人。”

陈望的神色阴冷,对于郑芝龙他的心中没有多少的好感。

不过正是因为如今东南沿海势力最强是郑芝龙,所以陈望也才能放心。

郑芝龙只想着保全着自己在福建的一亩三分地,还有外海的利益。

在现在以及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他们之间的利益都不会有什么冲突。

“郑氏的船队退走后,万民军重新打通了扬州与镇江府的通道,扬州的孤立状态已经结束,万民军将大量的物资被转运到了扬州,广募民夫开始加固城防。”

胡知礼眉头紧蹙,走到了近前,用手指着桌面之上的舆图南京和扬州一线的位置,郑重道。

“万民军沿南京至扬州多地构筑防线,在关键之处设卡建哨,所修堡垒与我军在此前修建的棱堡形制暗合。”

“棱堡不是什么秘密,会被仿制再正常不过了。”

陈望没有多少的惊讶,普通棱堡的技术含量颇低,仿制难度并不高。

明朝的工匠之中并不乏能人巧匠,天下也并不缺乏远见之人。

他们可以只凭借着打捞出来的武器残骸,便可以在短时间内仿制出同样的武器。

甚至是比原品还要精良。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陈望还知道。

郑芝龙私底下和万民军之中同样也有接触。

现在的郑芝龙在做的,正是待价而沽,囤货居奇。

“这些年来,通过郑芝龙的渠道,我们收拢了大量的工匠。”

“葡萄牙在澳门修建的卜加劳铸炮厂有四分之一的炮匠,现在都到了我们汉中卫的军器局中。”

大明如今的内忧外患,并没有影响现在的郑芝龙。

如今的郑芝龙,仍旧牢牢的掌握着东方海洋世界的强权。

“只要愿意给钱,郑芝龙什么都敢卖。”

“而正好,万民军现在并不缺乏银钱。”

郑芝龙左右逢源,四处下注。

他自以为,天下无论被谁所得,最后都不会得罪他这个掌控着外洋强权的诸侯。

万民军占据南京作为后勤基地,和郑芝龙贸易,必然能够获得大量的工匠。

这么多次的战争之中,万民军都吃了铳炮的亏,要是还不发展铳炮,那只能说李岩和万民军的一众将校都是蠢猪。

万民军的下一步方针,必然是大力发展火器。

“万民军如今吞并西军大部,军势大振,又与郑芝龙暗合。”

“如果让万民军的技艺提升,获得大量的火炮和铳枪,沿线的棱堡修建起来,对于我们之后恐怕会有不小的麻烦。”

胡知礼眉头紧蹙,万民军如今有逐渐脱离掌控的趋势,这并不是一个好的苗头。

“无妨。”

陈望抬起了头,止住了胡知礼的担忧。

“有些时候,你总要给旁人一点希望……”

“南国的事情,我自有筹谋,情报司只需要继续潜伏,收集消息即可。”

陈望转移了话题,问道。

“水师的整编的如何了?”

胡知礼回答道。

“水师整编已经基本完成,如今水师共有大福船三艘,一号福船十艘,二号福船二十六艘,其余各式小船合有四十七艘,余众不合规格舟船皆已经按照规矩裁汰。”

“水师官兵合有两千九百六十七人。”

“至今年九月,襄阳船厂可以交付二号福船十五艘。”

胡知礼从袖口之中抽出一封情报,放到了桌面之上,继续说道。

“水师的参谋汇报,观摩水师交锋多次,历次交战,被火炮所击沉的船只极少,损毁效率极低。”

“内河船战,很多地方不便转移,尤其是水流湍急,河道狭窄处,很多时候舰炮作用也有限,很多时候仍然需要跳帮肉搏,方可决出胜负。”

陈望微微蹙眉,不过很快又舒展了下去。

水战的门道他不懂,他只知道未来的发展一直到航空母舰出现之后,都一直是巨舰大炮作为主导。

不过陈望有一点很好,他很清楚一点。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线的将官们根据战场的实践给出的反馈,或许因为表述的不清楚会导致误解,但是基本都是有用的信息。

陈望看了一眼手中的参谋部所写的文书战报。

战报写的极为详细,从开始的炮战,到后面的混战,再到后面的追击战。

孙慎吾带领的水师,用的还是明军水师老一套的战术。

先是远距离炮战破坏,抵近之后先用铳枪对着对方甲板一顿洗地,而后船上的军兵直接登船将其屠戮殆尽。

“参谋部的意思是?”

陈望手用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声响,询问道。

胡知礼微微低头,回答道。

“万民军连败南国水师,缴获大量船只,此番吞并西军,实力再涨,情报司探报查的,万民军水师如今有大小舟船三百余艘,水师官兵八千余。”

“单从纸面实力看来,万民军水师的实力,比起我军水师要强得多。”

“所以我军现在还需要继续加强水师战力,制作大船周期过长,耗费银钱太多,预算将会严重超支。”

胡知礼并未直接提出参谋部的最终意见,而是先详细阐述了参谋部的考量。

“参谋部建议,既然如今水师作战胜负仍是以跳帮肉搏为主,可以从此入手,加强我军水师战力。”

“如今水师装备铳炮过于杂乱,最好由军器局研发几种适合水上作战的新式火铳将其全面替代。”

“同时,继续扩编水师。”

陈望眉头微皱,闻道。

“新式的火器没有问题,但是之前参谋部不是才说制作大船周期过长,预算不足,怎么下一条建议却又是扩编了?”

胡知礼解释道。

“放弃制作大船和扩编并不冲突,只是需要改易总镇之前对于水师的规划,将造大船的船厂,全部用于制作快速的中小型舟船,以应对跳帮作战。”

陈望摇了摇头,否决道。

“水师训练并非一朝一夕之时,水战跳帮战兵都需训练许久才能够具备战力,小船好造,但是水兵从哪里来?”

胡知礼早就知道陈望会反对,当下道。

“情报司得到消息,正月月底,郑氏的船队剿灭了外海的几伙倭寇,现在手底下应该有不少的奴隶,我们可以用钱买一些来作为水兵。”

“倭寇身材虽然矮小点,但是性情凶狠,长年在海上讨活,本领都不差,正好用作跳帮。”

“而且……”

胡知礼微微一笑,语气从容地说道。

“倭寇便宜,死了也不心疼,吃的少,干的还多,拳头有多硬,他们就会有多听话。”

“参谋部拟定计划,中军部商议要是觉得通过,水师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

陈望摆了摆手,现阶段的水师只需要不太落于下风即可,没有必要在上面投入太多的精力。

而且比起南国的事情,现在北面的时局才是真正的重要。

“陕西那边,情况如何了?”

听到陈望问起陕西的情况,胡知礼下意识的偏头看了一眼陈功。

中军部内,主理北部事务的人是陈功。

陈功当下上前了一步,神色凝重地禀报道。

“正月十五日,李闯领兵攻破大散关,攻入凤翔、平凉两府,两府军兵不能御,皆败走,凤翔、平凉两府相继陷落。”

“正月十八日,闯军攻入西安,秦督傅宗龙领兵与之战于兴平,以车营战阵大败闯军。,”

“不过闯军并没有因为兴平之败而伤筋动骨,李自成在战败之后调整了策略,不与秦军主动交战,反而袭扰其后续粮道。”

“秦军缺乏骑兵,兵力不足,傅宗龙于正月二十五日,被迫率军退回西安。”

“截至此时,除去西安、潼关、商南三处要地之外,西安府内主要城池已经皆为闯军所控。”

“西安城被围截至今日,已经有整二十天。”

陈功的语气沉重。

“情报司回报,围城闯军共有兵马八万人,骑兵超过五万,大多为汉、蒙、羌、藏、回各族混杂,余众步卒多为三边降卒。”

“闯军大掠西安、凤翔、平凉三府府境,驱赶百姓攻城,青壮编练入军,得军十万余众,又以老弱挖土添壕,西安城外沟壕已经为其所填平。”

西安告急的事情,陈望此前就已经知晓。

朝廷于在二月初五的时候就传令到了汉中镇内,命令汉中府内的镇兵急刻驰援西安,不得有误。

不过胡知义自然是没有奉诏真的北上回援陕西。

李自成此刻拥众近十万,骑兵众多,从汉中府远道而出,一旦被截断粮道,败亡只在旦夕。

如今留守在汉中府的兵马大部分都是步卒,缺乏追击的能力。

而且最为重要的是,眼下也没有什么回援西安的必要。

明廷已经摇摇欲坠,辽东的松山失陷,而最后孤立在外的锦州,也即将陷落。

二月初十,也就是南京城破的当天。

锦州守军派出一支骑军,拼死杀出了重围,送出了一封书信。

信纸只有一张,纸上只写了两个字——“复土”。

写字的墨,是血。

锦州围城日久,城中粮草即将消耗殆尽,已经到了存亡之时。

再守下去,只会再度重蹈大凌河的覆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