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风起明末 > 第434章 直言

风起明末 第434章 直言

簡繁轉換
作者:罗小明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23 00:25:3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434章直言

中军帐内,气氛凝结。

陈望高坐在主位之上,四下一众汉中军的甲兵皆是按刀叉腰,分立于中军帐的周围。

左良玉、猛如虎、曹变蛟、刘光祚、罗汝才,以及一众左镇与猛镇的将校列都分坐在两侧。

众人沉默不语,都还在思索着陈望在辕门处那无比直白的问题。

大厦将倾,应当何去何从?

何去何从,众人的心中心思各异。

但是陈望给的这个问题,从他们进入了汉中军大营之时。

不。

准确来说。

是从陈望领兵抵达汉阳之时,他们其实就已经没有了其他的选择。

三万五千名全副武装的汉中军,如今就在驻扎汉阳府城的东郊。

东面的庐州府内,是陈永福率领的一万两千名河南营兵。

西面的汉中府内,有超过两万名汉中镇的精锐甲兵。

前段时间有三万多闯军想要进攻汉中府,但是结果就是直接汉中府的武都山被打的丢盔弃甲,仓皇而逃。

北面的河南,还有超过两万余名河南的营兵镇守。

如今在南阳府内大肆攻伐的河南义军,实际上不过是陈望手下的白手套罢了。

不然为什么这么长的时间,根本就没有对其发起多少像样的征讨,反而纵容其一路转战。

等到南阳府也被清理完,陈望一道军令过去,那支肆虐南阳府的河南义军就会摇身一变,成为河南镇下的新军。

虽然左良玉麾下的兵马有三万五千人,猛如虎麾下也有差不多三万人,两者加起来满打满算差不多也有将近七万的兵马。

但是这七万人之中,真正能打有多少人,各镇自己的营将心中都是无比的清楚。

陈望带来的三万五千人马,可都是实实在在的战兵,百战的精锐。

直辖的兵马,无一不是跟着陈望从刀山血海之中摸爬滚打出来。

其余的人马,无论是原先的湖广六营,还是郧阳的社兵,也都是经历了襄阳之战,与西军战过了多场。

武器装备也早已经换了一个遍,战力早已经今非昔比,与当初陈洪范统管之时,早已经是天壤之别。

他们这七万人加起来,只怕是和湖广六营打起来都够呛。

这还是建立在双方精诚合作的基础上。

但是他们双方怎么可能精诚合作?

更别提去与汉中军发生争执?

在这种性命攸关,事关前途的事情上,所有人都一致的保持着沉默。

陈望缓缓的扫视着帐中坐着的一众将校。

在这种时刻,犹豫是正常的事情。

陈望微微偏头看向左良玉。

如今帐中的众将,大多都是在看左良玉的意见。

至于猛如虎,所有人都很清楚。

猛如虎本是塞外降卒,历任守备、游击、参将、副总兵、总兵,一路遭逢提拔。

八年的时间,从一介降卒被升为总兵,位及武官之首。

得蒙崇祯亲授正总统,督理进剿各镇。

这份恩情,猛如虎一直谨记于心。

不然在历史上也不会在那个大明摇摇欲坠之际,仍然不愿投降,哪怕是拖着病重之躯,也不惜上阵,最终以身殉国。

在座的众人,对于朝廷最为忠诚的,无疑就是猛如虎了。

“万民军攻伐南国,闯贼据关中而望北国。”

“辽东、漠南,草原诸部已为建奴所控,松锦战后,辽东尽失,九边崩坏,重蹈戊寅之变近在咫尺。”

“北国之兵,已是无力支撑战局……”

陈望停顿了一下,审视着众人的神色。

猛如虎面色苍白,下意识的握紧了拳头。

左良玉神色清冷,面露不屑之色。

曹变蛟阖目长叹,眉宇间愁云密布。

刘光祚目光闪烁,坐席如针毡,身形微微晃动。

其余营将亦是神色各异,或惊、或惧、或疑,不一而足。

众人之中没有神情变化的只有罗汝才一人。

罗汝才的神色如常,岿然端坐,目光游移,似在审视周遭甲兵。

当陈望的目光投去之时,罗汝才也正好转目过来。

四目相对,罗汝才双目眯起,眼眸之中的锋芒缓缓敛去。

陈望不动声色地移开了视线,重新将注意力放在其他的身上。

“朝廷,如今已是日薄西山。”

陈望没有任何的掩饰。

往昔在还需要借助朝廷的威势,陈望一直都是注意着言行举止,官面之上从来不会逾越。

但是现在无论他做什么,朝廷都已经没有办法干涉,也不敢干涉。

陈望简单直白的话语,宛若一颗惊雷一般,一瞬之间便将帐中众人的注意力全部都吸引了过去。

左良玉眼神微凝,目光先是落在了陈望的身上,而后又举目看向帐中的其他的将校。

他注意到,在陈望说完这句话后,中军帐内一众汉中系的将校脸上的神情没有丝毫的改变,根本没有半点的惊异。

猛如虎想要说些什么,但是到底是没有将后面的话给说出来。

“朝廷用将,如驱奴仆,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稍有差池军法相加。”

“我等一路以来离乡万里之遥,转战不休,丝毫不敢懈怠。”

“将校用命,军卒赴死,但是换来的是什么。”

“连安家的金银,卖命的军饷都拿不到手。”

“遵从军令遭遇兵败,制定方略的文官没有半分的罪责,却是要问责于我们这些遵从军令的武官。”

”轻则论罪下狱,重则斩首示众。”

陈望的声音在清晰传入了中军帐中一众将校的耳中。

帐中一众将校皆是神色低沉,朝廷处事不公众人如何不心知肚明。

各镇欠饷日久,几乎难以为继。

赏罚不均,有功不赏,有过不罚之事多入过江之鲤。

在座的各位,谁没有受过类似的委屈?

一身热水早已经被那一盆盆的冷水浇的冰寒。

曹文诏战功赫赫,却被克扣战功,仅因一败,便被发配充军卫所。

左良玉在罗喉山大败而归,熊文灿将所有的罪责都推诿到他的身上,哪怕事后沉冤得雪,但还是被连降两级。

曹变蛟转战千里,身不解甲者二十七昼夜,却因为逾期未能剿平流寇,被连罚三级,斥责无能。

猛如虎累功升官,勤王奋勇,身被七创,却因小事而获罪,被剥夺了官职,发配到边境上立功赎罪。

左光先一路拼命,最终却被无过遣返,废弃不用。

诸如此类的事情,太多太多。

在座的一众将校,又有谁心气能平?

“赤心为国者,曝尸荒野;粉饰战报者,却升官加爵。”

“勇于任事者,屡被严谴;推诿避让者,却受赏进位。”

“银钱开路,官运亨通,金玉为车,直上青云。”

刘泽清、刘良佐之辈,尸位素餐,却能官拜总兵,主理一方。

刘泽清无才无德,庸碌不堪,却能加太子太师。

曹文诏在松锦血战,到死却也只是被追封太子少保,何其不公!

陈望没有再继续言语,帐中气氛凝重。

多年积压的愤懑与不甘,让在座将校皆沉默无言。

从民变起始,建奴崛起,到如今已经有十数年的时间了,他们在外征战,很多人都没有回过哪怕一次故乡。

那些跟随着他们征战的家丁军兵,很多人都永远的埋骨在他乡异地。

他们,又有何颜面回乡?

“建奴之祸,起于万历,直到此时,已成心腹之患,若使其占据中国,其祸之烈,恐更甚蒙元。”

“天灾连绵,朝廷昏聩,致使民变沸腾,糜烂万里。”

陈望缓缓起身,目光如炬,扫视帐中诸将,声音低沉而又坚定。

“我原来想成为文天祥那样的人物,做那个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英雄。”

“但是事实证明,我没有办法。”

陈望手紧紧攥住腰间的雁翎刀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的声音在军帐中沉沉响起,在所有人的耳畔响起。

“朝廷腐朽,天下混乱,值此内忧外患,风云飘零之际。”

“但是庙堂之上的那些高官文臣却仍旧只是护着他们的钱袋,抱着他们的利益。”

“大明这座大厦早已经被他们啃噬的百孔千疮。”

“这一路来,我领兵从南到北,从西到东,一路浴血,辗转征战。”

“但是这仗好像是永远都打不完一样。”

“仗,越打越多,寇,越平越广,奴,越剿越强。”

陈望声音渐沉,目光如刀,直视帐中众将。

帐中众将,许多的将校都低下了头颅。

猛如虎闭上了眼睛,他的喉结上下滚动,终究是没有说出半句话来。

“这一切,本不该是这样。”

“也不该是这样!”

陈握一手按刀,另一手攥紧成拳,恨声道。

他的心绪也被牵动,他想到了很多。

想到了这一路走来,见到的种种惨状。

想到了青山关内,被建奴屠杀的百姓。

想到了神州陆沉之后,衣冠不存的场景。

想到了百年的屈辱……

“这所有的一切,最终的根源,就是因为那些高居在琼楼之上的蛀虫!”

“他们吸尽了民脂民膏,榨干了百姓血肉,却还嫌不够。”

“他们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把江山社稷啃噬得只剩一副空壳。”

陈望缓缓吐出了一口浊气,而后放轻了声音。

不过他的声音虽然轻了一些,但是帐中的每个人却都是将陈望的言语听得清清楚楚。

“就算我们扫清了所有的敌人。”

“就算我们击败了所有的仇寇。”

“只要这朝堂,仍旧是那些尸位素餐的官僚所把持。”

“只要这国家,仍旧是那些高门文阀所掌控。”

“一切都不会改变。”

“天下仍旧只会是旧日的天下,世界永远只会是腐朽的旧世!”

陈望站直了身躯,俯瞰着帐中一众将校,逐渐加重了语气。

“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天命无常,惟……有德者居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