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靖难刚成功,老朱复活了? > 第114章 年轻的帝王,正在展露獠牙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114章年轻的帝王,正在展露獠牙“该死!”张玉面色阴沉,目光冷冷的看着朱棡、朱楩等人。

他的脑袋高速运转,心中又是庆幸又是着急。

庆幸的是,朱棣没有来。

着急的是,朱棣正在来的路上。

“我必须要想办法通知王爷!”张玉心中暗道。

忽的,他放声大笑起来:“哈哈哈!”

朱棡神情一愣,道:“你笑什么?”

“我本以为诸位王爷都是英雄,没想到,竟是一群胆小如鼠之辈,真是太好笑了。”张玉道。

“唰!”脱儿火察、阿札失里、海撒南答奚三人听到张玉的话,面色同时一变。

现在他们已经落入朱棡等人的手中,眼前的情况,老实认命就行了,不曾想张玉竟然还敢出言辱骂,这简直是活得不耐烦了。

关键是,现在他们和张玉是一体的,谁知道到时候会不会连累到他们?“张玉,你放肆!”

“张玉,你想死吗?”

“.”

一众藩王被张玉激怒,纷纷站起身来,对着张玉怒目而视。

“怎么?难道我说的不对吗?”张玉神情平静。

“你”

一众藩王神情阴沉。

“大家都闭嘴!”朱棡道。

众人闻言一愣,纷纷扭头,眼神不解的看向朱棡。

朱棡并未解释什么,目光盯着张玉看了看,忽然笑了,道:“老四是不是要来?”

“什么?”

众人听到朱棡的话,神情纷纷一滞。

旋即,他们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若是将朱棣也给抓住,那这‘礼物’的分量,可就又加重了啊!

张玉心中一沉,脸上没有丝毫显露,道:“怎么?难道晋王你还想将我家王爷抓去送给朱允熥?”

“不错!”朱棡点点头,对自己的意图一点也不掩饰。

“呵呵,那恐怕要让晋王失望了,我家王爷还要二十多天才能赶来。”张玉轻声笑了笑,神色平静。

“唉原来是空欢喜一场。”

“四哥真的是太小心了,若是他和朵颜三卫一起来的话,多好啊!”

“太可惜了,不然若是抓住了四哥,允熥那边,我们就稳了。”

“.”

朱楩、朱橞等人神情有些失望。

朱棡耸耸肩,道:“为什么我会觉得老四这几天就来呢?”

“是吗?既然这样,晋王就等着好了!”张玉道。

朱棡看着张玉的模样,心中一怔,暗道:“难道,真的是我想多了?”

官道上!朱高煦、朱椿、朱楧、李景隆四人从藩王们的驻地离开后,径直便朝着应天府回去。

“景隆,之前真是没看出来,你可以的啊!”朱椿道。

李景隆笑了笑,道:“王爷过奖了,我这不过是借了陛下的威势罢了,若不是有陛下撑着,晋王、谷王他们可不会惯着我。”

“你怎么还谦虚上了?刚刚的猖狂劲头呢?”朱高煦笑道。

旋即,对着朱椿、朱楧两人道:“十一叔、十四叔,你可别小看景隆,熥哥儿都肯定了他的能力。”

“哦?”朱椿、朱楧两人闻言脸上露出一抹讶然。

他们看着李景隆,眼中闪过一抹异色。

李景隆若是很优秀的话,那他与朱允熥大战的时候,表现的怎么那么拉胯?而且,最后还直接献城投降了。

该不会有什么猫腻吧?

“之前是我们眼拙了!”朱椿、朱楧两人对着李景隆抱拳。

他们并没有深究朱允熥和李景隆之间是不是有什么猫腻,现在大局已定,就算是真的查到什么,又能有什么用呢?反正,对他们两个自身,肯定是没有一点好处。

“对了,景隆,你觉得三哥他们会不会赴宴?”朱楧道。

“会!”李景隆想也没想,直接答道。

朱高煦、朱椿、朱楧三人神情一怔。

这回答的速度,会不会有点太快了?“景隆,你这么有把握?”朱高煦有些好奇。

“不错,虽然我刚刚话说的很难听,但是,晋王等人肯定是听进去了,而且,这个事情根本不需要所有人的都同意,只要有半数的人来,剩下的人就算是不想来,最后还是要跟着来,原因嘛.他们得罪不起陛下。”李景隆信誓旦旦道。

“这”朱高煦、朱椿、朱楧三人神情怪异。

看着眼前的李景隆,他们就好像第一天才认识一样。

“陛下确实会用人!”朱椿满脸感慨。

旋即,他看向一旁的朱高煦,道:“高煦,听说四哥也朝着应天府来了。”

“是的,我准备找个时间和熥哥儿说说,到时候由我去会会我爹。”朱高煦耸耸肩。

“额”朱椿闻言一怔,嘴角抽了抽,苦笑道:“你去的话,也行,到时候在允熥面前,也会更好说一点,毕竟你从一开始就跟着允熥了。”

“咳咳,那个,其实吧,我从小到大,一直都有一个梦想,将我爹击败一次!”朱高煦轻咳两声,有些不自然的道。

“唰唰!”

朱椿、朱楧两人扭头看向朱高煦,眼神怪异。

“好小子,揍你老爹一顿?”

两人想到朱棣的那个脾气,若是知道后,朱高煦估计会很惨。

不过,听朱高煦那么一说,他们两人忽然也有点期待起来,若是朱高煦真的将朱棣给击败的话,到时候场景想必会非常有意思。

皇宫,太和殿!

方孝孺、铁铉两人来到朱允熥面前,弯身行礼:“参见陛下!”

“起来吧!”朱允熥摆摆手。

“谢陛下!”

方孝孺、铁铉两人站起身。

“不知陛下召见我们,有何吩咐?”铁铉问道。

一场起兵的风波过后,应天府逐渐安定了下来,除了大明换了一个新的主人之外,一切似乎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甚至,由于速度实在太快,大明一些偏远的地方,都没有来得及得到通知呢。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朕作为皇帝,延续血脉更是重中之重,但奈何宫中冷清,心有力而余不足啊!”朱允熥道。

方孝孺、铁铉两人闻言一愣。

下一秒,两人心中同时冒出一个念头:“陛下这是准备填充后宫了!”

虽然速度快了一点,不过,两人并未多说什么。

延续血脉,这在某些方面来讲,也是为了稳固天下人心,便于统治。

皇帝无子嗣,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若是朱允熥是顺利承位的话,现在早已经成婚有了子嗣,无奈,当初朱允熥被打入了凤阳高墙当中。

“陛下,等下臣和方大人便去为陛下找寻合适的人选入宫。”铁铉道。

“不必了,朕心中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朱允熥摆摆手。

铁铉、方孝孺两人闻言,眼中闪过一抹讶然。

他们有些好奇,到底是哪家的女子,竟然有如此好运。

“魏国公府的徐妙锦,兵马指挥使赵思礼的女儿赵柔,兵马司镇抚张麒的女儿张妍,你们两个替朕操操心,跑跑腿,尽快将事情落实下来,如此,朕也能早点为稳定大明江山努力!”朱允熥道。

“为了早点稳定大明江山?”铁铉、方孝孺两人神情怪异。

这话说得,嗯没毛病!“陛下,今日市井出现一些流言,说是您要整出一个首辅出来?”方孝孺犹豫一阵,最后鼓起勇气询问。

他没有将首辅和丞相联系起来,若是那样的话,就太过明显了。

“唰!”铁铉虽然为人死板,但是,此刻听到方孝孺询问的问题之后,立刻竖起了耳朵。

他也是文臣当中的一员。

丞相若是能够恢复,他也是双手鼓掌欢迎。

“没错,朕是有这个打算。”朱允熥点点头。

“竟然是真的!”方孝孺、铁铉闻言神情一怔,而后心中一阵欣喜。

太好了,丞相要恢复了,天下读书人的路,重新续上了。

“对了,既然提到首辅的事情,朕还有另外一个事情,你们帮朕参谋参谋。”朱允熥道。

“陛下请说!”方孝孺道,态度十分的恭敬。

他是天下读书人的领袖,现在朱允熥为天下的读书人将断路续上了,他对朱允熥的敌意再次消散了一分。

“我觉得皇爷爷颁布的士绅不交税、不纳粮的优待,需要取消掉。”朱允熥道。

“什么!”

铁铉、方孝孺大吃一惊。

士绅不交粮、不纳税,这是朱元璋对天下读书人的优待,促使天下读书人奋力读书,考取功名报效朝堂。

方孝孺神情有些着急:“陛下.”

“嘘!”朱允熥对着方孝孺做了个噤声的手势。

方孝孺神情一怔。

“夏元吉、解缙、胡濙、杨士奇四人来了吗?”朱允熥对着一旁的马三宝问道。

“回陛下,人已经来了,正在御书房等着呢!”马三宝道。

朱允熥摆摆手,道:“将人带过来吧!”

“是,陛下!”马三宝点点头,转身迈步离开。

方孝孺神情一阵迟疑,道:“陛下.”

“方爱卿,不要急!”朱允熥淡淡道。

方孝孺抬头看向朱允熥,眼神无比的疑惑,他不知道朱允熥到底想要干什么,犹豫一阵之后,他并没有继续开口。

“取消士绅不交粮、不纳税的优待,这件事,怕是不好办啊!”铁铉心中暗道。

他了解朱允熥,一旦朱允熥决定了的事情,不可能被任何人劝阻,从这一点上来说,像极了太祖朱元璋。

只是,士绅优待已经实行了很多年了,很多人都成了既得利益者,这个人群包括朝堂上的群臣。

想想也知道,这个事情一旦宣布之后,绝对会爆发一场剧烈的震动。

“熥哥儿!”

这时,朱高煦、朱椿、朱楧、李景隆四人走了过来。

“陛下!”朱椿、朱楧、李景隆三人弯身行礼。

“回来的还挺快,事情办的怎么样,王叔们怎么说?”朱允熥笑着问道。

“回陛下,曹国公对着晋王、谷王等人一番怒斥,估计他们今晚都会来。”朱椿道。

朱高煦点点头,道:“熥哥儿,你是没看到,景隆今天的表现无比惊艳,我感觉今天就是他独自一个人去,也能将事情给完成了。”

“哦?是吗?”朱允熥目光落到李景隆身上,满脸微笑。

“陛下,这全都是依仗您的威望,不然,诸位藩王会不会将我当成一回事还是另说呢。”李景隆摇摇头道。

“行了,有功就是有功,你们几个在旁边站着等一会,朕处理一点事情。”朱允熥摆摆手。

“是,陛下!”

朱高煦、朱椿、朱楧、李景隆四人拱拱手,走到一旁,眼神好奇的看着铁铉、方孝孺两人。

“李景隆表现优异?什么鬼?”

“陛下让朱高煦、蜀王、肃王、曹国公他们干什么去了,听他们话中的意思,似乎是去联系城外的藩王们了?”

方孝孺、铁铉两人心中惊讶无比。

李景隆他们了解,妥妥的废物一个,别的不说,凤阳一战,直接让众人将李景隆的底裤看的干干净净。

结果,现在朱高煦、朱椿、朱楧三人都对李景隆夸奖不已,这什么情况啊?

铁铉、方孝孺心中疑惑不解的同时,朱高煦、朱椿、朱楧、李景隆四人也用好奇的目光打量着他们。

“陛下找铁铉、方孝孺他们两个什么事情啊?”

没过一会。

马三宝将夏元吉、解缙、胡濙、杨士奇四人带了过来:“陛下,人来了!”

“嗯?怎么这么多人?”

夏元吉、解缙、胡濙、杨士奇四人看到铁铉、方孝孺、朱高煦、朱椿、朱楧、李景隆等人,神情纷纷一怔。

旋即,他们稳了稳心神,上前弯身行礼:“参见陛下!”

“都起来吧!”朱允熥摆摆手,道:“将你们四个喊过来,主要是研究一个事情,朕觉得皇爷爷让士绅不交税、不纳粮的措施,十分不妥,想要废除掉!”

“什么!”

夏元吉、解缙、胡濙、杨士奇四人闻言大吃一惊,就连朱高煦、朱椿、朱楧、李景隆四人也是无比惊愕。

新皇登基三把火,第一把就对准了文官体系,别的不说,胆子是真的大。

士绅,在明朝开始兴盛,文官是士绅当中的一份子。

所以,动士绅不交税、不交粮,也能看作是对文官体系动手,因为这切切实实影响到了文官的利益。

士绅之所以在明朝兴盛,其中,朱元璋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众所周知,朱元璋赶跑了元朝,恢复了汉室江山。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元朝统治中原大地期间,他们并未将自身当成中原的一份子,而仅仅将中原当成了可以劫掠的对象。

正是因为这样的思想,导致元朝时期,人被分成了四个等级。

元朝的统治者们,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要如何治理好中原大地,他们每天想的是如何尽可能的多搜刮一些钱财。

中原大地在元朝统治期间,被无情的霍霍,满目疮痍。

那是一段黑暗的岁月。

朱元璋将元朝赶跑了之后,建立起大明江山。

但是,被元朝嚯嚯完的中原大地,元气大伤,举目破败。

由于元朝是从草原来的,所以,他们根本就不重视什么所谓的文化,只崇尚武力。

统治者如此,那么,治下的百姓又如何能重视学习呢?朱元璋建立大明之后,遭遇到了一个最大的难题,管理人员不足。

这个管理不是说朝堂,而是民间。

元朝将中原大地霍霍的太惨了,虽然他们并没有统治太长的时间,仅仅只有百年。

但是,一百年的时间,已经很久了,文化出现了断层。

为了填补底层管理人员不足的情况,朱元璋对科举制动刀了。

科举制这东西,一般不能动,牵扯太大了。

科举,基本可以看作是一个王朝的根基。

朱元璋没有办法。

大明需要快速的恢复生机,若是按部就班的话,中原大地至少要几十年,才能将丢失的文化找补回来。

朱元璋不想等那么久。

科举改制了。

改革完科举之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新的科举是人人都能考了,哪怕是普通的百姓,也能考。

但是,底层百姓与官宦子弟,受到的教育不一样,根本没办法比,而科举每年招收的人员,却是恒定的。

这就非常的尴尬了。

让你考,但是,由于资源的不同,你考不过别人。

任何时代,学习都是一件需要成本的事情,这个成本不仅限于书籍,还有吃喝拉撒等等。

尤其是古代,一边种地一边学习?不能说绝对不可能,至少,大部分的普通百姓是不行的。

古代大多数的读书人,基本上只能苦读,将担子压到家里人身上,尤其是妻子。

毕竟,古代结婚还早。

可能都已经有孩子了,还在苦读呢。

一年考不上?三年考不上?五年考不上?慢慢的,谁能继续坚持下去?

久而久之,读书的热情,会被一点点磨灭。

这个时候,朱元璋又想了一个办法,一次考不上,那就年年考,而且一旦考上了,那就从此不交税、不纳粮了!望梅止渴的道理,人尽皆知。

大明的科考,与望梅止渴差不多,只是科考能够考中,虽然几率很小,但每隔一段时间,总会有那么一些幸运儿脱颖而出。

每当这个时候,朝廷便会大肆的宣扬,给予那些没有考中的读书人,重新注入动力。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