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一百九十九章 持续产出尖端技术的‘创

军工科技 四千一百九十九章 持续产出尖端技术的‘创

簡繁轉換
作者:止天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28 03:07:53 来源:源1

会议室里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空调系统送出的冷风在空气中流动。

刚才提问的那位中年专家推了推眼镜,手指无意识地在资料边缘摩挲着,显然被这组数据冲击得不轻。

他身旁的几位同行交换着眼神,有人悄悄拿出手机计算着什么,屏幕的光映在他们惊讶的脸上。

周院士放下手中的资料,指尖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目光从图表移向吴浩,带着审视的眼神渐渐柔和下来。

“12亿度电,”他低声重复了一句,像是在核算这个数字的分量,“相当于一个中型城市半年的民用用电量了。”

坐在后排的几位军方代表忍不住交头接耳,其中一位佩戴着上校军衔的军官用笔在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笔尖划过纸张的沙沙声在安静的会议室里格外清晰。

他抬头时,眼中的疑虑已经被浓厚的兴趣取代,看向大屏幕上能源中心三维模型的目光充满了探究。

张副总端起茶杯的手顿在半空,原本带着笑意的表情多了几分认真。“小吴这账算得明白啊,”

他放下杯子时,杯底与桌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我原本以为你们是在做赔本赚吆喝的买卖,现在看来,是我想简单了。”

他身旁的一位发改委官员推了推眼镜,接过话头:“这种‘科研 产业”的闭环模式很有借鉴意义。

既解决了科研基地的能源自给问题,又能通过市场化运作产生收益反哺研发,形成了良性循环。”

他一边说,一边在文件上做着标记,笔尖在“峰谷储能中心”几个字下重重画了条线。

汪良工靠在椅背上,看着吴浩的眼神里带着毫不掩饰的赞赏。

他从烟盒里抽出一支烟,又想起会议室的禁烟规定,只好重新塞回去,手指在烟盒上敲了敲:“十年前你说要在戈壁滩建能源基地,多少人说你异想天开。现在看来,你不仅建起来了,还玩出了新花样。”

听到众人的话,张小蕾悄悄松了口气,手心的汗渍让握着笔的手指有些发滑。魏兵坐在末席,挺直的腰杆比刚才更直了些。

“更重要的是技术溢出效应。”

吴浩的声音再次响起时,众人立刻收敛起各自的思绪,重新聚焦到他身上。

而他目光扫过全场,迎着众人各异的目光,继续说道:“我们在储能材料上的突破,已经应用到新能源汽车领域,我们研制开发的超级固态电池,能够使得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大幅增加,过去纯电车型的实际续航里程都在四

五百公里左右,很少有突破六百公里的。

而在我们超级固态电池的支持下,其纯电车型的实际续航里程轻松突破一千公里,充电时间缩短到十分钟以内。’

说到这,他扫视众人一圈,然后补充道:“还有智能能源管理系统,除了军用,在民用领域也有很大的应用空间。

比如在一些偏远的山区和海岛,电力供应不稳定,我们的这套系统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稳定供应。”

这番话让会议室里的气氛再次活跃起来。

在座几位专家随即左右讨论起来,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专家激动地说:“如果真能解决偏远地区的电力问题,那可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啊!”

“是啊,不光在民用领域,这项技术在军用领域也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前景。”

周院士也点了点头,看向吴浩的眼神里充满了期待:“小吴,看来你们不仅在军事科技上取得了突破,在民用科技领域也有不小的建树啊。

这很好,科技成果只有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才能真正体现它的价值。”

吴浩微笑着回应道:“周院士说得是。我们一直认为,无论是军用还是民用,科技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改善人们的生活,推动社会的进步。

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在更多领域取得突破,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听到吴浩的这番话,会议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刚才的疑虑和担忧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对吴浩团队所取得成就的敬佩和对未来的期待。

吴浩给了会议室内众人一些消化反应时间,然后将大屏幕切换到产品列表页面,继续介绍道:“再看技术转化,我们自主研发的各类无人机,比如大型货运无人机,目前占据全球70%的重型物流无人机市场,去年销售额190

亿。

电磁炮相关的舰载供电模块,已被三家军工企业采用,订单总额超200亿。

就连看似基础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也为我们带来了每年30亿的专利授权收入。”

“更重要的是隐性成本的节约,”吴浩话锋一转,接着讲道:“在这座基地里,从材料研发到产品测试能实现全链条闭环。

比如我们的电磁炮,从实验室样品到实弹测试,过去需要辗转三个省份的测试场,光运输和协调成本就占研发经费的15%。

现在在基地内就能完成全流程验证,研发周期缩短40%,成本降低近三成。”

他看向那位提问的专家,坦诚道:“您担心的‘负担”,其实我们通过三个方式化解:一是核心技术转化收益反哺研发,形成良性循环。

二是能源和基础设施的共享复用,比如机场既能保障科研试飞,也能承接民用货运。

三是国家对我们这类前沿科技企业的政策支持,比如税收优惠和重大项目补贴,这部分每年能减轻约15%的运营压力。”

“至于人才带来的隐性价值,更是无法用金钱衡量。”

吴浩补充道:“上万名顶尖人才在这里形成的创新生态,每年能诞生2000多项专利,其中15%属于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

这种技术壁垒带来的竞争力,才是我们最宝贵的资产。”

最后他微微一笑:“所以从账面上看,基地去年已实现收支平衡,今年预计净利润超120亿。

对我们而言,这不是负担,而是能持续产出尖端技术的‘创新引擎”。

毕竟在科技领域,最值得的投入,永远是对未来的布局。”

一番话有理有据,会议室里的议论声渐渐平息,不少人看向吴浩的目光多了几分认同。

周院士轻轻颔首赞道:“能把科研基地做成盈利实体,这份经营头脑,倒比单纯的技术突破更让人意外。”

张副总闻言,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发出规律的轻响。

他抬眼看向吴浩,脸上带着明显的赞许:“小吴啊,你这不仅是建了个科研基地,更是打造了一个科技产业的生态闭环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