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二百一十七章 大开眼界的考察组

军工科技 四千二百一十七章 大开眼界的考察组

簡繁轉換
作者:止天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2 15:28:44 来源:源1

两点整,考察团的摆渡车准时停在智能能源中心门口。这座形似巨大蜂巢的建筑外墙上,覆盖着三万多块碲化镉薄膜光伏板,在阳光下泛着深蓝色的光泽。齐广昆戴着白手套,正指挥工作人员调试一台银色的储能集装

箱:“吴总,周院士到了吗?这台3.2兆瓦时的储能单元,我们刚做完满负荷测试,数据漂亮得很。”

吴浩抬头,看见周院士正站在光伏板下,用手触摸着一块半透明的电池组件。“这是柔性光伏板?”老院士的声音里带着惊讶,“柔韧性这么好,还能直接贴在弧形墙面上?”

“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钙钛矿光伏材料。”吴浩走过去,轻轻弯折了一下光伏板,“转换效率23.5%,成本只有传统硅基电池的三分之一,特别适合在建筑外立面、汽车顶棚这些不规则表面铺设。您看这储能集装箱,里面的固态

电池能量密度达到450Wh/kg,充放电循环次数超过1.2万次,极端低温下也能正常工作。”

周院士俯身看着集装箱侧面的显示屏,上面跳动着实时充放电数据。“你们用的是什么电解液?”他忽然问道,眼神锐利如鹰。

吴浩笑了笑:“固态电解质,具体成分是我们的核心专利,不过可以透露一点??用了X]本地的锂云母矿提炼的锂盐,成本比进口碳酸锂低40%。”

“好小子,把本地资源都盘活了。”周院士拍了拍他的肩膀,“我在中科院的团队也在做固态电池,你们这循环寿命数据,比我们实验室的样品还高15%,回头得派个人来取经。”

“随时欢迎。”吴浩侧身做了个请的手势,“里面还有更精彩的??智能微电网调度系统,能把光伏、风电、储能、负荷实时匹配,供电可靠性达到99.99%,比国家电网的主干网还稳。”

能源中心内部像个巨大的控制室,五十块高清屏幕组成一面墙,实时显示着基地各处的能源消耗数据。魏兵站在角落,正低声跟安保人员交代着什么,见吴浩看过来,便点了点头??一切正常。

张小蕾则在另一块屏幕前,给张副总和王总讲解着武器装备的能源供应方案:“电磁炮的瞬时功率能达到30兆瓦,靠的就是这套脉冲储能系统,充电10分钟就能完成一次发射。我们还设计了车载版本,用在装甲车上,野外

部署时靠随行的光伏拖车供电,完全脱离电网也能持续作战。’

张副总指着屏幕上的电路图:“这拓扑结构有点意思,是借鉴了高铁牵引变流器的技术?”

“您眼光真毒。”张小蕾递过一份资料,“确实吸收了高铁技术的精髓,不过我们做了优化,响应速度提高了三倍,能在毫秒级完成功率切换。”

离开能源中心时,周院士忽然停下脚步,望着远处连绵的光伏阵列:“小吴,你们在这里搞清洁能源,比搞武器装备更有意义。”

吴浩明白他的意思:“周院士,我们也是这么想的。电磁炮是为了保家卫国,而这些光伏板、储能电池,是为了让国家发展得更好。两者缺一不可。”

下午三点半,考察团抵达武器装备展示区。一片开阔的戈壁滩上,电磁炮原型机像一头钢铁巨兽,炮管直指苍穹。三十架“猎隼”无人机正在空中编队,时而组成防御阵型,时而分散成攻击姿态,引擎的嗡鸣在旷野中回荡。

“开始演示!”张小蕾一声令下,无人机群突然加速,朝着模拟海岛的靶标区域飞去。只见三架无人机投放出小型载荷,精准落在“海岛”的掩体里;另外四架则在空中盘旋警戒,一旦有模拟“敌机”靠近,立刻发射干扰弹拦截。

“这协同算法真不赖。”王总举着望远镜,忍不住赞叹,“三十架无人机,没有人工干预,还能这么有条不紊,不容易。”

“这只是基础版。”张小蕾调出实时数据,“完整版的蜂群系统能支持两百架无人机协同作战,而且具备自我修复能力,就算损失30%的兵力,剩下的也能重新编组,完成任务。”

最震撼的还是电磁炮试射。随着一声沉闷的轰鸣,一道肉眼几乎看不见的弹丸划破长空,五十公里外的靶船瞬间被击穿,升腾起巨大的水柱。观测屏幕上,弹道参数、弹丸速度,毁伤效果等数据实时刷新,精准得让人咋舌。

“初速2800米/秒,动能32兆焦。”张副总看着数据,倒吸一口凉气,“这威力,比现役的舰炮强多了。”

“我们还在攻关50兆焦的版本。”吴浩补充道,“一旦成功,就能实现百公里外的精准打击,而且成本只有导弹的十分之一。”

那位叫李哲的年轻工程师,此刻正蹲在无人机基站旁,目不转睛地盯着设备上的指示灯。魏兵悄悄走到他身后,发现他手里的笔记本上,画满了无人机的飞行轨迹图。”李工对我们的无人机很感兴趣?”魏兵的声音突然响起。

李哲吓了一跳,连忙合上笔记本:“魏主任,你们这无人机的抗干扰能力太强了,刚才我试着用便携设备发送干扰信号,一点反应都没有。”

“我们用了跳频扩频技术,还有‘昆仑’内核的抗干扰模块。”魏兵笑了笑,“别说便携设备,就是专业的干扰机,也很难破解。”

李哲眼里闪过一丝兴奋:“要是能在我们的军车上装一套,就能解决野外通信的难题了。”

“有兴趣的话,回头可以聊聊技术合作。”吴浩不知何时走了过来,“我们的民用版抗干扰模块,正在找合作方。”

夕阳西下时,考察团来到智能农场。温室大棚里,“戈壁明珠”葡萄垂在藤蔓上,颗颗饱满如紫水晶;旁边的无土栽培区,生菜、黄瓜、番茄长得郁郁葱葱,营养液在管道里无声流淌。一位农艺师正用平板电脑调整着温湿度参

数,屏幕上的曲线图实时变化。

“这大棚不用土壤?”来自内陆的专家好奇地问。

“用的是椰糠和珍珠岩的混合基质。”齐广昆递过一颗刚摘下的番茄,“里面添加了我们自己研发的缓释肥,一年能种八茬蔬菜,产量是传统种植的五倍。”

周院士拿起一串葡萄,放进嘴里一颗,闭上眼睛细细品味:“甜度确实高,比我在吐鲁番吃的还爽口。

“晚上的座谈会,就用这里的水果当茶点吧。”吴浩提议,“让大家尝尝我们自己种的东西。”

回到园区酒店时,暮色已经笼罩了戈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