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二百零三章 成为下次军事科技革命的起

军工科技 四千二百零三章 成为下次军事科技革命的起

簡繁轉換
作者:止天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2 15:28:44 来源:源1

汪良工看着生物修复技术的演示视频,感慨道:“你们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的这种耐盐碱红柳,根系固沙能力是普通品种的3倍,去年在塔克拉玛干边缘试种的千亩林带,已经成功阻挡了沙丘前移。这种生态修复技术,比单

纯搞工程固沙效率高太多了。”

那位穿军装的王主任则把目光停留在智能装备板块,指着一款单兵战术终端:“这个集成了敌我识别、环境监测和战术通讯的系统,响应延迟只有0.3秒?比我们现在装备的快了近十倍。”他看向吴浩,“有没有考虑过和我们

的数字化单兵系统做适配?”

会议室后排,几位年轻的工程师正对着屏幕上的技术参数拍照,其中一人低声惊叹:“光这一个基地就有23项技术突破了国际领先水平,平均每18天诞生一项核心专利,这创新效率太可怕了。”

张副总适时抬手示意安静,目光扫过全场:“今天听小吴介绍,最大的感触是融合‘二字。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军用于民用的融合,数据与场景的融合。”他指了指窗外连绵的光伏阵列,“在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能长出这样

一套完整的智能科研生态,不容易。我看下午的实弹演示,可以重点看看这些智能化系统的实战表现。”

周院士最后总结道:“科学研究的突破,往往始于工具的革新。从青铜兵器到火药枪炮,从机械测试到智能推演,每一次测试手段的升级,都带来武器装备的代际跨越。你们在靶场智能化上的探索,或许会成为下一次军事科

技革命的起点。”

他看向吴浩,眼中带着期许:“年轻人,保持这份锐气。记住,好的工具不仅要精准,更要懂得服务于人??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流程中解放出来,才能把更多智慧用在真正的创新上。”

吴浩站起身,微微颔首致意,掌心在裤缝边轻轻蹭了蹭??方才讲解时渗出的细汗还没干透。阳光透过落地窗落在他肩头,把深灰色衬衫的纹路照得格外清晰。

“各位领导、专家的肯定,比盛夏的凉风还让人清醒。”他的声音比刚才介绍时沉了几分,带着真切的动容,“周院士说‘工具要服务于人’,这话我们记在心里了。其实刚建靶场时,团队里有过争论:是追求数据精度的极致,

还是先解决科研人员‘跑断腿的痛点?最后我们选了后者??毕竟再精密的设备,若让研究员花三天排队等测试,那就是摆设。”

他抬手指向屏幕上靶场的数字孪生模型,指尖在虚拟靶标上轻轻一点:“就像您刚才关注的AI方案生成系统,最初就是一位老工程师提的建议。他说‘我年轻时算弹道参数要翻三天手册,现在的年轻人该把时间花在琢磨新材料

上”。所以这套系统的第一版,就是按他的经验数据训练的??技术迭代快,但老一辈科研人的务实”,是我们最该继承的。”

转向张副总时,他语气更显恳切:“您说的‘融合’,我们不敢当,但确实在往这个方向使劲。比如那套抗穿深的石墨烯装甲,最初是为无人机减重研发的,后来军工单位提了需求,我们才发现它在装甲上的潜力。军民技术就

像两条河,在这片戈壁滩汇到了一起,反而比单流更有力量。’

说到合作,他看向王主任和航天科技的专家,眼中亮了亮:“远程测试系统下个月就能试运行,到时候您单位的舰炮校准测试,随时可以远程调参、实时看数据。至于纳米分子筛技术,”他朝军事医学科学院的教授笑了

笑,“下午我让材料团队把参数整理好,咱们现场对接??技术藏着掖着才会贬值,能帮上高原驻训的战友,比拿专利证书踏实。”

最后他望向周院士,腰杆挺得更直了些:“您说可能是军事科技革命的起点,这话太重了。我们更想做的,是铺好路的人。明年靶场二期投用后,会划出30%的容量给兄弟单位共享,数据知识库也会接入国家军工数据平

台。就像江主任说的,别搞重复建设,把省下来的钱,多养几个啃硬骨头的科研团队。”

会议室的空调风拂过,吹起他额前的碎发。吴浩抬手按了按领口,笑容里带着年轻人的锐气,也有戈壁滩晒出来的实在:“说到底,这座基地能扎根,靠的是国家给的土壤,是上万名研究员愿意在沙漠里守着仪器过春节。各

位今天的认可,不是给我个人的,是给那些在实验室里盯着示波器熬白头的人,给那些在靶场顶着四十度高温回收弹体的年轻人。

他拿起桌上的矿泉水,拧开喝了一口,喉结滚动的瞬间,语气重归沉稳:“请各位放心,我们不会停下。

靶场要继续‘思考’,技术要继续‘融合‘,而我们,继续做那个把论文写在戈壁上,把成果用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的人。”

话音落时,窗外的白杨叶恰好被风掀起,光斑在大屏幕的技术图谱上轻轻晃动,像无数双期待的眼睛。

周院士摘下老花镜,用指腹轻轻敲了敲桌面,镜片后的目光透着欣慰:“好一个‘把论文写在戈壁上。”

他缓缓站起身,环视全场,声音里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说道:“我年轻时总说,科研要耐得住‘坐冷板凳,现在看,小吴你们不仅坐住了,还在戈壁滩上把板凳坐成了平台。”

他看向吴浩,眼神里的期许更浓了些,“刚才你说‘铺好路’,这条路,铺得踏实??既连着实验室的数据,也踩着祖国的土地,这才是真正的科研人该有的样子。”

张副总笑着端起茶杯,杯沿轻轻碰了碰桌面道:“我刚才还在想,该怎么总结今天的感受,现在听周院士一说,倒省了我的事。”

他看向在场的政府部门代表,语气郑重说道:“小吴说“国家给的土壤,这话没错,但能在盐碱地里种出庄稼,靠的是垦荒人的劲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