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二百二十七章 武器装备要服务于作战

军工科技 四千二百二十七章 武器装备要服务于作战

簡繁轉換
作者:止天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9 03:37:18 来源:源1

四千二百二十七章武器装备要服务于作战(第1/2页)

“是基于强化学习的动态路径规划模型。”林溪打开笔记本电脑,“我们采集了西北五省三年的电磁环境数据,让机器人在虚拟场景里‘跑’了十万次,学会了在信号干扰时自动切换到惯性导航 视觉识别的混合模式。上个月在电磁炮试验场测试,强干扰下的定位误差始终控制在3米内。”她调出一段测试视频,机器人在雪花状的信号干扰中,依然沿着光伏板阵列精准移动。

周院士忽然转向吴浩,语气带着些郑重:“你们把这么多技术整合到一起,形成体系化能力,这很难得。但我担心一个问题:核心材料的供应链稳定吗?比如固态电池用的陶瓷隔膜,超级电容的石墨烯电极,这些要是被卡脖子,整个体系就垮了。”

这个问题戳中了要害,会议室里瞬间安静下来。吴浩沉默片刻,打开身后的储物柜,搬出几个透明样品盒:“左边是我们自产的陶瓷纤维隔膜,用的是XJ的石英砂;中间是石墨烯电极,原料来自内蒙古的石墨矿;右边是钙钛矿材料的核心组分,用的是青海的盐湖提锂副产品。”他拿起一个隔膜样品对着光展示,“除了设备用的少数精密轴承,所有核心材料都实现了国产化,连生产设备都是我们自己改的。”

张副总看着样品盒,忽然问:“潜艇用的超级固态电池,8.6兆瓦时的容量,安全性怎么保证?深海压力那么大,万一短路后果不堪设想。”他比任何人都清楚,水下装备的安全冗余必须做到极致。

吴浩调出电池组的结构图:“我们做了三重保险:单元级的熔断保护,模块级的泄压通道,系统级的惰性气体灭火。去年在南海做过深海摹拟测试,把电池组压到300米水深,故意制造短路,结果只有故障单元被隔离,整个电池组还能保持75%的输出。”他顿了顿,语气里带着自信,“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敢说它是跨时代的——安全性能比现有技术提升了三个数量级。”

会议室里的空气仿佛随着讨论的深入而愈发凝重,又带着一种思想碰撞产生的灼热。当技术细节的尘埃渐渐落定,张副总放下手中的笔,指节轻轻叩了叩桌面,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

“聊了这么多技术,我倒想换个角度。”他的声音带着军人特有的沉稳,“这些储能也好,新能源也罢,用到战场上,最终要服务于作战。你们觉得,这些技术会催生出什么样的作战样式?或者说,我们该用什么样的作战思想,才能把这些技术的威力发挥到最大?”

这个问题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让原本聚焦于参数和数据的目光,瞬间投向了更辽远的未来战场。吴浩沉吟片刻,指尖在桌面上无意识地画着圈,似乎在梳理脑海中那些零碎的想法。

“张副总这个问题,我们团队内部也经常讨论。”吴浩抬起头,眼神明亮,“如果说传统战争打的是钢铁产量、弹药基数,那未来战争,很可能打的是能量的‘周转率’和‘精准度’。”

他站起身,走到投影幕前,调出一张动态示意图——上面是无数闪烁的红蓝光点,像夜空中的星辰在移动。“您看,这是我们模拟的一个战术场景:前沿部署的‘沙行者’机器人集群,既是侦察节点,也是移动的能量中继站。它们背上的光伏板和小型储能模块,能为单兵的激光步枪、微型无人机持续供电。当需要发起攻击时,分散的能量节点可以快速组网,为电磁炮或定向能武器提供瞬时大功率支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四千二百二十七章武器装备要服务于作战(第2/2页)

“这意味着什么?”吴浩转过身,目光与张副总相接,“意味着‘去中心化’。不再依赖大型发电站、大型补给车队,每一个作战单元既是能量的消耗者,也可能是生产者和传递者。就像草原上的狼群,单个个体或许力量有限,但通过高效的协同,能爆发出远超个体总和的战斗力。”

张副总微微颔首,手指在笔记本上写下“去中心化”四个字。“有点意思。那这种作战样式,对指挥体系会有什么冲击?以前我们强调‘集中指挥,分散执行’,未来是不是要反过来?”

“是‘动态聚散’。”吴浩给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平时分散部署,各自为战,保持低功耗静默;一旦发现目标或需要协同,能迅速通过能量网络聚合战力,形成局部优势。这就要求指挥系统更‘轻’、更‘灵’,像神经网络一样,能快速传递信息,而不是层层请示。”

他举了个例子:“比如边境冲突,对方突然增兵。传统模式下,我们需要调动后方的重装备,耗时耗力。但如果前沿部署的是搭载了超级固态电池的轻量化装甲集群,配合分布式的能量补给站,它们可以在几小时内完成能量集结,迅速形成防御或反击力量。这种反应速度,可能会彻底改变战场的博弈逻辑。”

周院士一直在旁边静静听着,这时忽然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探究:“吴浩刚才说的是能量驱动作战样式的变革,那从技术发展趋势来看,你觉得未来的武器装备,会朝着哪些方向演进?是在现有基础上迭代,还是可能出现颠覆性的新形态?”

这个问题触及了技术发展的本质。吴浩走到窗边,望着外面夜色中依然泛着微光的光伏阵列,仿佛能从那些沉默的蓝色板面上,看到未来的影子。

“我觉得会是‘双轨并行’。”他转过身,语气笃定,“一方面,现有装备会持续迭代,比如电磁炮的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激光武器的功率更大、小型化更好,这是‘渐进式创新’。另一方面,随着能量技术的突破,可能会出现一些我们现在难以想象的新装备,这是‘颠覆式创新’。”

他举例说明:“比如‘能量护盾’,以前只存在于科幻电影里,但随着超导材料和超级储能技术的发展,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在装甲车辆或舰艇周围,形成一个由高强度电磁场或等离子体构成的护盾,抵御来袭的弹药。这不是天方夜谭,我们实验室已经在做小型化的等离子体发生器试验,虽然离实用还有距离,但方向是可行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