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二百三十三章 “挑错”本身就是一种进

军工科技 四千二百三十三章 “挑错”本身就是一种进

簡繁轉換
作者:止天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19 03:37:18 来源:源1

四千二百三十三章“挑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第1/2页)

吴浩忽然笑出声,笑声在空旷的会议室里荡出回声:“还记得三年前刚建基地的时候吗?齐工为了测光伏板的抗风性,在沙尘暴里绑了整整一夜;小蕾把电池样品塞进自家冰箱,被爱人骂了一个星期;魏兵带着弟兄们给设备搭防护棚,手被铁皮划得全是口子。“他起身走到窗边,远处的智能能源中心仍亮着指示灯,像一片沉默的星群,“那时候我们连犯错的资格都没有,现在却能坐在这里挑错——这本身就是进步。“

张小蕾把平板转向众人,屏幕上跳出固态电池穿刺测试的慢镜头。钢针穿透壳体的瞬间,电解质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立刻凝固:“工业级电池的安全报告里写着‘穿刺不爆炸‘,但没提低温下的壳体脆性。去年那辆侧翻的巡逻车,电池壳其实裂了三道缝,只是没被发现。“她的声音低下去,“张副总问零下40℃能不能用的时候,我心里是虚的——可可西里的测试只做了15天。“

魏兵忽然从墙角拖过一把椅子,椅腿在地板上划出刺耳的声响:“生物实验室的密码系统该换了。赵博士展示的耐辐射菌培养舱,用的还是六位数字密码,防不住专业黑客。“他翻开笔记本,上面用铅笔标着三个星号,“还有边防哨所的通信中继,咱们的加密模块和部队现有设备不同步,这在实战中就是睁眼瞎。“

齐广坤的手指在光伏板测试报告上重重敲击:“上午调试储能集装箱时,我让工作人员把荷电状态调到95%,就是为了展示浮充模式的稳定性。但真实的光伏电站很少充到这么满,我们是为了数据好看,刻意设计了工况。“他望着窗外的光伏阵列,那些蓝色板面向着夜空,像一片沉默的谎言,“周院士说我们‘把技术拧成了一股绳‘,可这绳子里藏着多少我们自己打的结?“

“林溪他们的‘沙行者‘机器人,抗干扰测试只做了电磁炮场景。“吴浩忽然想起下午那个戴眼镜的实习生,演示避障功能时额角的汗珠,“但昆仑山的地磁异常怎么办?我们总说技术要‘接地气‘,可‘地气‘到底是什么?是边防战士手里的枪,是潜艇舱室的湿度计,是沙尘暴里眯起的眼睛。“

门被轻轻推开,林溪抱着笔记本站在门口,身后跟着两个“沙行者“项目组的年轻人。小姑娘的白大褂上还沾着沙尘,眼里却闪着光:“吴总,我们刚才改了机器人的温度补偿算法。“她把笔记本电脑放在桌上,屏幕上跳出一组新的曲线,“加了基于气象数据的预测模型,冬天夜里能多撑2小时续航。“

吴浩看着屏幕上跳动的参数,忽然觉得眼眶发热。窗外的风掠过胡杨的枝叶,带着青年创新工作室的笑声——林溪他们大概又通宵了,隐约能听到机器人启动的嗡鸣。“明天早上八点,技术复盘会。“他拿起保温杯,水汽在灯光下凝成一道彩虹,“小蕾联系舰艇设计院,补做应急电源的振动测试;齐工带人去光伏阵列,把那三个误报的传感器全换了;魏兵升级生物实验室的安防系统;林溪“他看向小姑娘,“带着机器人去昆仑山,真刀真枪地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四千二百三十三章“挑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第2/2页)

凌晨一点,会议室的灯还亮着。张小蕾的液冷系统仿真模型在屏幕上转动,红色的延迟曲线正缓缓变得平缓;齐广坤在修改光伏板的测试方案,笔尖划过纸面的声音格外清晰;魏兵对着加密算法手册皱眉,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吴浩站在窗边,望着月光下泛着蓝光的光伏阵列,忽然想起周院士说的那句话:“最利害的不是零件,是把零件拧成绳的能力。“

走廊里传来保洁阿姨推车的轱辘声,远处的智能能源中心,50块屏幕依然亮着,实时流动的数据在黑暗中织成一张网。吴浩摸出手机,给妻子发了条信息:“基地的沙打旺开花了。“三年前刚种下时,谁也不信这戈壁能长出绿色,可现在,那些倔强的嫩芽已经漫过了光伏板的基座。

魏兵的越野车驶过光伏阵列时,他特意停了车。沙地里的野兔又跑了出来,在蓝色板行间窜动,红外传感器的指示灯安静地亮着,不再闪烁。他想起三年前刚来时,风刮过耳边全是绝望的呼啸,而现在,风里有了青草的气息——那是去年种下的沙打旺,在光伏板的阴影里,长出了三片新叶。

齐广坤回到宿舍时,女儿发来视频。小姑娘举着画笔画的光伏板,蓝色蜡笔涂出的线条歪歪扭扭,顶端却画了个巨大的太阳。“爸爸,老师说明天有沙尘暴。“奶气的声音透过屏幕传来,“太阳能板会感冒吗?“他摩挲着手机屏幕,忽然想起白天隐瞒的1.2个百分点衰减率:“不会的,爸爸会给它们穿棉袄。“

张小蕾在实验室待到凌晨两点。液冷系统的仿真模型终于稳定下来,她把超导材料的参数输进去,红色的延迟曲线变成了温顺的波浪。窗外的启明星已经升起,像一颗冰冷的电池悬在戈壁尽头。她想起张副总说的那句话:“战场上掉链子的,从来不是复杂技术,是被忽略的小细节。“此刻那些细节在灯光下浮现,像散落的珍珠,正等着被一根线串起。

吴浩站在基地的观景台上时,东方已经泛起鱼肚白。光伏阵列在晨雾中苏醒,每块板都在微微转动,追逐着第一缕晨光。他想起考察团离开时,周院士拍着他肩膀说的话:“你们在戈壁上种的不只是光伏板,是能扛住风沙的底气。“

风从耳边掠过,带着远处青年创新工作室的笑声。林溪他们正把“沙行者“机器人装上卡车,准备奔赴昆仑山。车身上的标语被晨光镀成金色:“让每个技术都扎根土壤“。吴浩忽然明白,所谓创新,从来不是选沃土还是荒漠,而是在任何地方都能种出属于自己的春天。

晨光爬上智能能源中心的蜂巢外墙时,吴浩的手机响了。是林溪发来的照片:机器人的履带被拆开,里面嵌着一层新的仿生材料,像沙漠蜥蜴的鳞片。“吴总,我们加了温度传感器,-35℃定位误差能控制在2米内了!“小姑娘的语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透着兴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