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军工科技 > 四千三百六十一章 冰原极光

军工科技 四千三百六十一章 冰原极光

簡繁轉換
作者:止天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27 17:02:23 来源:源1

四千三百六十一章冰原极光(第1/2页)

“欢迎你们,来自远方的朋友!”塔卡首领用带着口音的西班牙语说,他的手里捧着一个编织精美的篮子,里面装着新鲜的芒果和香蕉,“我们等你们很久了,孩子们每天都在问,能喝到干净水的‘魔法机器’什么时候到。”

吴浩接过篮子,笑着说:“我们带来了两台超导净水设备,明天就能安装调试,以后大家再也不用喝河里的水了。”他的话音刚落,人群里就响起了欢呼声,几个孩子跑到车子旁边,好奇地盯着车厢里的设备,伸出小手想摸,又怯生生地缩了回去。林薇蹲下身,拿出准备好的糖果分给孩子们,孩子们接过糖果,咧开嘴笑了,露出参差不齐的牙齿,眼睛亮得像雨林里的星星。

当晚,部落为他们举办了欢迎仪式。篝火在空地上燃起,族人围着篝火唱歌跳舞,木柴燃烧的噼啪声和欢快的鼓声交织在一起。塔卡首领坐在吴浩身边,喝着部落自制的果酒,轻声讲述着部落的困境:“以前我们住在雨林深处,有干净的泉水,但去年雨季引发了洪水,泉水被淹没了,我们只能搬到这里,喝河里的水。好多孩子因为喝了不干净的水,得了痢疾,却没有好的药治疗……”

吴浩看着篝火旁玩耍的孩子,心里沉甸甸的。他拿出手机,给远在国内的李博士发了条消息,让他尽快把一些常用的儿童药品寄过来。林薇握住吴浩的手,轻轻捏了捏,用眼神告诉他:“我们会帮他们的。”

第二天一早,吴浩和林薇就开始安装超导净水设备。设备主体是一个银色的金属箱,里面装着用月球提取的钬元素制成的超导滤芯,能通过强磁场吸附水中的杂质和细菌,过滤效率是传统净水器的5倍,而且不需要频繁更换滤芯,能耗也极低,用太阳能板就能供电。

“先把太阳能板固定在茅草屋的屋顶上,”吴浩指挥着几个部落里的年轻人,“然后把电线接到设备上,注意正负极不要接反。”年轻人学得很快,没多久就把太阳能板安装好了。当阳光照射在太阳能板上,设备的指示灯亮起淡紫色的光时,人群里再次响起了欢呼声。

北极的风裹着碎冰粒,像无数细针刮在脸上。吴浩裹紧冲锋衣的领口,看着远处科考站的红色木屋在白茫茫的冰原上划出一道醒目的弧线——那是东大北极黄河站的夏季科考营地,此刻正被极昼的阳光笼罩,却依然透着刺骨的寒意。“还有最后一公里,车开不过去了,得靠步行。”司机老周停下车,指着前方被冰裂缝分割的冰面,“小心点,跟着我的脚印走,别踩错地方。”

林薇背着装满设备图纸的背包,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吴浩身后。脚下的海冰发出轻微的“咯吱”声,像是冰原在低声呼吸。极昼的阳光没有温度,却把冰面照得刺眼,她不得不戴上墨镜,才能看清前方的路。“站长说,最近冰川监测设备老出问题,”林薇边走边说,声音被风吹得有些发飘,“强地磁干扰让数据偏差特别大,而且冬天太阳能板供电不足,储能设备根本撑不过极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四千三百六十一章冰原极光(第2/2页)

吴浩点点头,目光落在远处的冰川上——那片蓝色的冰体像凝固的海浪,边缘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融化。他想起出发前,冰川学家陈教授的话:“北极冰川融化速度比十年前快了30%,要是不能精准监测,就没法预测海平面上升的趋势。”而他们带来的,正是为极地环境量身定制的超导冰川监测系统。

终于抵达科考站时,站长李建国早已在门口等候。他的脸上冻得通红,睫毛上结着白霜,一见面就紧紧握住吴浩的手:“可把你们盼来了!昨天监测仪又故障了,冰川运动的数据全乱了,再这样下去,这个科考季的成果都要受影响。”

走进木屋,暖空气裹着咖啡的香气扑面而来。屋里的长桌上摊满了监测数据图纸,几个年轻科考队员正围着电脑讨论,眉头紧锁。“你们看,这是昨晚的地磁数据,波动幅度超过了500纳特,”队员小林指着屏幕上杂乱的曲线,“传统监测仪的传感器根本抗不住这种干扰,数据偏差快到1米了,根本没法用。”

吴浩俯身看着图纸,手指在曲线的波峰处停顿:“是地磁干扰导致传感器的电子元件产生了涡流,影响了精度。我们带来的超导磁传感器,用的是钬掺杂氢化钇材料,本身有抗磁性,再加上铈钆复合屏蔽层,应该能解决这个问题。”他打开随行的设备箱,取出一个巴掌大的传感器——淡紫色的超导线圈被包裹在银色的合金壳里,表面刻着细密的散热纹路,“这个传感器的灵敏度能达到0.01纳特,而且在-60℃的低温下性能不会衰减。”

当天下午,吴浩和科考队员就带着设备来到冰川监测点。冰面上已经钻好了一个深达10米的钻孔,用来放置传感器。可当他们把传感器往下放时,却发现钻孔里的冰芯有轻微的断裂——如果传感器卡在冰缝里,不仅取不出来,还会损坏设备。“这附近的冰缝太多了,肉眼根本看不出来,”李建国叹了口气,“去年我们就损失了两台设备,都是因为冰缝的问题。”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时,木屋外传来一阵狗吠声。门口站着一个穿着传统因纽特皮衣的老人,身后跟着一个十来岁的男孩,手里牵着几只雪橇犬。“是老伊努,”李建国笑着迎上去,“他是附近村落的猎人,对这片冰原比我们熟多了,冰缝在哪里他一眼就能看出来。”

老伊努用不太流利的英语和吴浩交流,男孩在一旁当翻译:“爷爷说,这片冰原下有三条大冰缝,刚才你们钻孔的地方,离最近的冰缝只有五米。他可以带你们去安全的地方。”老伊努指了指男孩手里的海豹皮地图,上面用炭笔标注着密密麻麻的线条,那是他几十年打猎记下的冰原脉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