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 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皇后的轻啐,两极分化的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第一百八十二章 武皇后的轻啐,两极分化的

簡繁轉換
作者:橙汁儿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25 12:32:4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不过与他想象中的不同,天后娘娘始终保持着微笑,像是没有听到他刚刚的僭越之语一般。

杨易心里松了口气,无意之间冒犯了这位天后娘娘,着实是有些尴尬,这可不是他的本意。

他可是个本性纯良的男人。

武皇后轻描淡写道。

“你的意思,本宫明白了。”

“废除坊市分离的决定,本宫会仔细考虑,回头让凤阁拟出一个章程来。”

杨易点了点头,恭敬道。

“是,天后娘娘。”

“那微臣就先告退了。”

武皇后瞥了他一眼,微微点头。

杨易旋即连忙退下。

虽然武皇后并未跟他计较,但是那股尴尬的劲儿,却是让他不好意思再呆下去。

待到他退下,武皇后这才微微蹙了蹙眉,暗暗啐了一口登徒子。

武皇后答应杨易之后,果然是没有丝毫的拖沓。

凤阁的宰相们很快将废除坊市隔离制度的事情提上议程。

当然,这件事并非是上下嘴皮子一搭,就能解决的,事关整个大唐,自然是要徐徐图之。

反对的人不在少数。

凤阁。

曾经的中书侍郎,如今的凤阁侍郎崔玄?抄着手,靠在椅背上,淡淡道。

“商人奸猾,如今坊市分离,坊有坊正,市有市令。”

“他们各司其职,负责维护坊市的日常秩序,治安以及征税等事务。”

“如果废除了坊市分离,坊市之间龙蛇混杂,那之后我朝廷若是想要管理坊市间的店铺,那难度便是大大加大,倘若有敌国的奸细混进来的话,那我大唐如何分辨?”

“于我大唐而言,这般坊市分离,弊大于利。

凤阁之内,众人均是纷纷颔首,若有所思。

崔玄?眸中一片平静,他坐在阁内的角落,阁内光线较为明亮,清瘦的脸庞上满是微笑。

“何况,如果打破坊市隔离,那些商户在坊市之间到处生根,十分杂乱......”

“那我大唐朝廷该如何从他们的身上收取商税呢?”

“这些商人十分奸猾,必然会逃税。”

“一旦这些人开始逃税,对我朝廷又造成了相当量的损失。”

“可见这杨易思考之时,并未考虑的全面,仅仅只是针对经济方面,却疏于了朝廷对于‘市’的管理。”

众人不由得点了点头。

崔玄?指出的问题的确是存在。

不过,他们心里却也清楚崔玄?反对杨易的策略,不仅仅是表面上说的这么简单。

一来,崔玄?和褒圣侯孔崇基关系极好,儒学也是世家大族遥遥领先百姓的根基所在。

杨易想要发展格物之道,跟他们是天生的敌人。

二来,崔玄?出身的清河崔氏,在大唐本身就是个庞然大物。

这样的大族盘根错节,深深的扎根于大唐,汲取大唐的精血。

坊市隔离的制度下.......

长安所有的商业活动全部集中在东市、西市。

而东市、西市所盘踞的店铺大部分则是被世家大族瓜分了八成,剩下的两成由其余的商人厮杀。

放眼整个东市、西市的街道,大部分的店铺,都在世家大族的掌控之下。

这些势力庞大的世家大族,往往凭借手中的权势轻而易举的能够占据城中最繁华豪奢,寸土寸金的地段。

即便是世家大族高高在上,也是要吃饭的,不得不明面上鄙夷商人的轻贱,而又暗地里掌控着绝大多数的财富。

纵然有些世家大族对东市、西市不感兴趣,只要后辈某个子孙一句“爷爷,我要这个”,那对方背后若是没有更硬的关系,十有**,便也要乖乖将手中的店铺交出来,敢于负隅顽抗的,一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

整个东市,完全服务于大唐的上流权贵。

凡是街道上看到的这些店铺要么就隶属于某个世家大族,要么就是背后站着某位权贵。

没有半点关系的白身,根本不可能立足。

崔玄?代表的大族子弟,在东市、西市,有着大量的财富。

倘若打破坊市隔离,那些自营的商铺也就不局限于东市、西市的地段。

寸土寸金的东市,价值也会大大衰减。

而普通商人的店铺一旦犹如星星之火,密布在大唐各个街道,东市、西市的优势丧失,百姓们更愿意到自己附近的店铺购买日常所需,那些东、西市的店铺就会失去大量的客流量,如此一来,世家大族的利益就会受到极大的

损伤。

这还是长安一城之地,若是大唐十道三百五十八州、四十一都督府、一千五百五十一县,全部打破坊市隔离,对于豪绅世族的利益是毁灭性的重创。

基于这些利益,崔玄?也绝不会赞同杨易的决策。

凤阁之中大部分人都是出自世家大族,跟崔玄?自然是目的一致。

哪有割自己肉,喂那些百姓的道理?

大唐富不富,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世家大族富有,那就没问题。

凤阁内气氛诡异的平静。

少顷。

裴炎轻咳一声。

“话虽如此,但是,相较于我大唐更加富有,这些都是小问题。

“废除坊市隔离,那些商人如果逃税,那就加重刑罚重罚。”

“城市的管理问题,可以通过行政的手段解决。”

“但是有无钱财却是不能用另外的法子代替的。”

“至少,老夫能够在杨家令的提议中看到将大唐经济翻上数倍的机会......”

殿内众人保持沉默,不少人有些讶异的看向裴炎。

这位先帝任命的唯一辅政大臣,中书令兼掌管执事笔,可谓是当朝第一人,不仅深受皇帝信任,便是武皇后也颇为器重。

这样的人物,对于杨易“废除坊市隔离制度”表示支持,其余的官员不得不慎重考虑。

崔玄?有些皱眉的看着裴炎。

他心里有些惊讶,怎么也没想到这裴炎居然会支持杨易?

裴炎眼皮不抬。

他自然能够感受到周围众人的目光。

不过他跟杨易之间没有任何瓜葛,支持杨易,只是单纯的觉得此举对大唐有利,仅此而已。

换而言之,若是崔玄?今日提出的举措对大唐有利,他一样会支持。

跟这些考虑自家利益的大臣相比,他则是完全以大唐的利益为核心。

半日后。

此事依然是没有决议出结果。

支持的人和反对的人同样多。

直到翌日。

武皇后亲自派遣身边的心腹上官婉儿,前来问询“废除方式隔离”的方案拟定下来没有,这才让不少人心里一惊,这位武皇后是特意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也是在变相的给他们压力。

半日后。

崔玄?等人不再反对。

废除坊市隔离制度的提议,顺利通过。

有武皇后这位权势彪炳的天后在,只要不谋反篡逆,以她的威望和地位,想要坚持某个决定,轻而易举。

两三日后。

关于打破方式隔离制度的告示贴出来,引得东市、西市不少商人议论。

“俺们从高祖立国开始,自家店铺就在这里,前年,有个夷商想要买他的铺子,出价两万两,他都不卖,现在倒好,直接将他们饭碗给砸了,以后不局限于东市、西市,到处都可以置铺子做生意,以后谁还大老远的跑来东

市、西市?”

“是啊,是啊,我家在西市开了两个铺子都是价值不菲,那些个外地商人纵然身家万贯,在咱们长安也得仰视吾等,就凭咱们在西市有铺子,现在上头平白无故一句话,就给爷们的生意给砸了,以后咱们喝西北风?”

“我看官府这决议压根就是把咱们东、西市的商人往死里逼,以后打破坊市隔离,家门口就有店铺,何必再来西市?那我的东西卖给谁?我养不起家,糊不了口,官府给我养家?”

“诸位,我看咱们不如去衙门闹一闹,省得被这些官老爷骑在头上欺负!”

“我听闻此提议是杨家令提出来的。”

“什么?竟然是杨家令?”

“杨家令怎么了?那也不能砸我们的饭碗啊。”

“不错,咱们靠店铺吃饭,现在这政策推下来,那我们的损失,谁来赔?我看着劳什子的杨家令,现在也是昏了头,收了那些散户的好处。”

一时间,哪怕是以杨易在长安的民间威望,都没有止住这些商人的愤怒。

涉及到自己的利益,便是亲爹亲妈也不认,何况区区一个杨易。

对于杨易的唾骂,一时间不绝而缕。

而另一边,则是另外一番景象。

不少百姓见到告示,纷纷欢呼起来。

“杨家令此举乃是惠民之举,以后要是能够在咱们的坊开店铺,那以后就不用跑老远出门了。”

“是啊,是啊,前几日我去西市做生意,娘的,一个摊位要老子五十两,更别提那些个店铺了,想要租下来,一月没有个上千两银子根本盘不下来。现在要是能够换个地段,在自己的住处开个店铺,反倒是便宜又方便不少。

“英雄所见略同,我已经有打算了,准备就在我所居住的嘉善坊开个布庄,那些个小娘子,大娘子就不必跑到西市,开的越早,越能揽下顾客,说不定还能发财呢!”

“你说的对,我现在就去把我家的老房子装修成酒馆,以后就在家开酒馆!”

“那些西市的小吏,平日里一个个拽的不行,现在终于是不用受他们气了。”

“是啊,这告示还说了,以后咱们想要开到多晚都可以!以后就没有宵禁了!”

在东市、西市没有利益搁置的百姓们得知此消息之后则是极为高兴。

对于他们而言,想要在东、西市开店铺,实在是太耗费钱财了,如果能够随意的选择开设店铺的地点,就给了他们极大的活动范围,不仅能够避免那些西市官吏的剥削,还能够自由的选择自己的营业时间,着实是脱下了繁杂

的枷锁,让他们打从心底高兴。

两日后。

这消息渐渐发酵,经由《大唐日报》的宣传,也渐渐为长安的百姓熟知。

于西市有店铺的,则是对杨易破口大骂。

于两市毫无瓜葛的,则是纷纷赞誉。

公主府。

“这么说来,以后你打算在家门口附近开设一个首饰店?”

太平捏着茶杯,若有所思的看着面前的瘦弱少女。

刘玉颇有些尴尬,绞着手指。

“哪里能算是首饰店,就是打算卖一些普通的饰品,都是我自己编的。”

太平雪白的下巴微微抬起。

“反正不管是什么店,拥有自己的店铺总比你在西市看人颜色要强。”

这话说到了刘玉的心坎上,她连连点头。

“是啊!多亏了杨家令废除了坊市隔离,以后我也就不用大老远的跑到西市。”

“在家附近开个小店,我还能照顾娘亲呢!”

她对杨易的感激溢于言表。

对于她这样的普通百姓而言,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经商地点,简直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何况,有朝廷给予的抚恤金,她完全可以做自己的小本生意。

太平挑了挑眉。

她虽然也知道坊市隔离废除的好处,但是知道是一回事,亲眼见到当事人的亲身体会,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刘玉的话让她心里产生了一些微妙的情绪。

这厮总是挂在嘴边的只有深入百姓,才能制定出最合适的政令的话再度被印证。

这厮总是能够说出这些精辟的箴言。

她下意识的看向杨易。

杨易感受到公主殿下的目光,微微一笑,眨了眨眸子。

太平撇撇嘴,回过头,暗暗啐了一句?瑟。

刘玉自不知道公主殿下内心的想法,她也不敢胡乱揣测,只是忙不迭的从怀中掏出两个精致的香囊,颇为扭捏。

“殿下,杨家令,多亏了你们,我们家的日子才能越过越好,这两个香囊是我娘绣的,里面有从大安寺求来的平安符,你们收下吧。”

太平、杨易一愣,两人对视一眼,旋即杨易微微一笑,上前一步,将刘玉手里的香囊接过。

“你有心了。”

“我和公主殿下就收下了。”

刘玉见到两人收下,心里松了口气,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殿下、杨家令,那我就先告辞了。

杨易微微颔首。

太平眨了眨眸子,忽然一笑。

“日子总会是越过越好的,你最应该感谢的是你自己。”

刘玉一愣,旋即有些扭捏。

“可是,如果没有碰到公主殿下和杨家令,那我说不定早就倒下了。”

“好多叔叔伯伯私下里都夸赞殿下和杨家令呢!”

“他们都说,是公主殿下和杨家令,一直在替百姓说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