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 第一百四十九章 别忘了,你要帮我生一个孩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第一百四十九章 别忘了,你要帮我生一个孩

簡繁轉換
作者:橙汁儿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25 12:32:4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半日后。

裴炎先是拟好了册封自己为中书令兼执掌政事笔的圣旨,随后又将这道圣旨经由皇帝和天后娘娘的见证,从中书省发出。

一时间,引得不少官员纷纷有些愕然。

裴炎虽然也是三省之中的实权宰相之一,但并不是最有权势的那一个。

谁能想到如今被李治一朝册封,成为大唐最有权势的权臣。

不少人羡慕嫉妒不已,最重要的是他们都敏锐地察觉出来,皇帝恐怕是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打算任命辅政大臣了。

裴炎就是李治选定的那位可以依靠的辅政大臣。

辅政大臣选了,也就是说太子继位也不会太久了。

不少人这段时日纷纷向东宫靠拢,以免自己靠得太迟,怕被太子误会自己别有异心。

便是李显都觉得自己前途一片明朗。

而随后裴炎又在中书省拟了第二道圣旨,这道圣旨还未经发出,就让中书省的诸位高官颇为震惊。

东宫。

“太子殿下......“

崔融脸色凝重,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

李显嘴角挂着笑意,浑然没有了之前的慌张和恐惧,刚刚他还在跟太子妃韦氏聊天,见到崔融走了进来,当即微笑道:“崔学士,怎么了?”

崔融也不拖泥带水,脸色严肃。

“太子殿下,中书省那边传来消息,裴炎奉陛下旨意,拟了一道废太子、立相王为太子的圣旨。”

“什么?”李显还未说话,旁边的太子妃韦氏惊呼出声。

李显这才反应过来,他脸上露出愕然之色,喃喃道:“父皇要废了我,立老八为太子?”

崔融深深行了一礼。

“这消息是李侍郎派人传过来的,绝无虚假,还请殿下早做准备吧。”

“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他口中的李侍郎自然是中书侍郎李义琐。

作为最早站队太子的高官,早已被李显拉拢。

或许不一定会在太子失势的时候,旗帜鲜明地站出来支持李显,但是给李显传个消息还是不成问题的。

李显脸色阴晴不定,他之前听到父皇命裴炎为辅政大臣的时候,他还有些欣喜,以为父皇准备让他这个太子登基。

没想到父皇居然想要废了他这个太子!

李显心里生出一丝嫉恨和愤怒。

他不明白李旦比他强在哪里,凭什么能够让父皇最后关头将他废黜而选择李旦为太子。

他拳头捏紧,眸子里血丝密布,带着一丝疯狂,咬牙道:“你说的也对......既然父皇要废了孤,那孤也就不必在乎这些父子之情了。”

“孤要进宫好好问一问父皇,老八凭什么比孤更适合做太子?”

旁边的崔融和李嗣也是心里一紧,呼吸急促起来。

他们这几日处心积虑地准备,正是为了应付今日的意外。

若是兵变成功,那他们必然会成为未来几十年大唐最有权势的文武官之首。

李显的目光落在他们身上。

两人立刻沉声道。

“愿为殿下效死。”

李显微微颔首,他手指捏的发白,终于是拿出了一丝李氏血脉的魄力与果决。

他咬牙道:“母后的心腹郭元振乃是左羽林卫将军,手中有一支千人左右的军队,若要行事,此人就是吾等大敌。”

“相王李旦不足为惧,他根基尚浅,手中毫无势力,不足以与我等对抗。”

“太平若是知道废太子的旨意,定然会站在孤的对面。”

“她手中虽无兵力,但是公主府有一支四百人左右的侍卫军,不可不防。”

“李卿......”

李斯闻言,连忙拱手道:“殿下。”

李显沉声说道:

“郭元振此人就交给你,他手中虽然只有区区千人,但是此人也不容小觑,你要速战速决,不得有误。”

李嗣沉声道:“是,殿下。”

李显偏头,朝旁边的崔融道:“崔学士,宫廷之中禁卫颇多,但是凭借李校尉调动的兵力,以及赵国公统帅的左武卫站在我们这里,宫中基本上不会有什么问题。”

“那公主府的四百精兵虽然不足为惧,但是狮子搏兔亦用全力,不可让任何意外发生。”

“你草拟一道旨意,诓杨易入宫。”

“无论什么理由,先将他骗到宫里。”

“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若是让他领了那四百人,说不得要给我们造成一些麻烦。

崔融微微点头,心里对李显又高看了几眼。

虽然这位太子殿下有时候颇为懦弱,更是贪图享受,但是关键时刻还是有李氏子孙的血性和智慧。

短短片刻就已经将局势分析大半。

李显的计划其实与他也差不多,能够在这个时候给他们造成威胁的无非也就是武皇后的一些势力和宫廷之中那些只听从皇帝的禁军。

只是这些听从皇帝命令的禁军都还好说,他们只从皇帝的意思。

而如果李显打着保护皇帝的名头带兵入宫,在废太子的旨意颁发之前,这些禁军也不可能挡得住一国储君。

待到他们控制住了皇帝所在的含元殿,就算是这些禁卫军反应过来,也晚了。

以太子李显这一两年发展的人脉和关系,只要控制住含元殿,他们夺位兵变的几率高达七成。

那些大臣也不可能为了一个即将失势的皇帝,而跟一位极有可能登基的储君作对。

崔融随即拱手道:“是,殿下。”

唐代一道圣旨颁发需经过数道程序。

首先要从中书省起草初稿,撰写圣旨的正是中书省内的中书舍人,一般为五六人。

此环节便被称为“五花判事”。

待到初稿完成之后,会交给中书令或中书侍郎,由他们挑选出其中最好的一份亲自润色。

之后这份初稿,甚至会经由门下省审查,若发现有不妥的地方,圣旨将会被驳回,重新起草或修改,即便是皇帝盖章同意也不能例外。

待到门下省审核之后,才会被送到皇帝那边签署。

等到皇帝签字批准之后,这道圣旨才有被颁发执行的资格,最终圣旨会送到尚书省执行贯彻落实。

每道圣旨都会经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分别存档。

所以不会存在圣旨颁发之后又被篡改的情况。

而裴炎被皇帝任命为中书令,又执掌政事笔。

前面起草、审核的环节自然会大大加快。

仅仅是半日,这一道废黜太子的圣旨便完成了初稿。

裴炎将这份手稿收好,他要亲自送到含元殿,让皇帝签字。

等到皇帝签完字,这份圣旨也就拥有了律法上的效力。

他怀中还有另外一份圣旨,是李治要求他废后的圣旨,只是这道圣旨颇为隐蔽,是由他自己亲自完成,没有让任何人知晓。

他知道天后娘娘在朝中经营多年,耳目众多。

皇帝既然避开天后娘娘给他旨意,必然是也有一些忌惮。

所以他自然也是要隐晦地将这道圣旨完成。

至于那道废黜太子的圣旨就没有必要避开了。

裴炎拿着两份圣旨走出中书省,此时天色已经暗淡下来。

整片天空没有一颗星辰,月亮也被乌云笼罩着,露出半边余晖。

夜空之中颇为朦胧,带着晚秋独有的肃杀和清冷。

裴炎深深吸了一口气,任由那股冰冷的空气顺着自己的鼻腔入肺,整个人一颤,心里的那一股畏缩和疲惫一扫而空。

他默默回忆了一番自己当初入仕时的豪言壮语,心里一定,旋即迈着大步向含元殿出发。

另一边。

公主府内。

太平公主并不在公主府,而是在含元殿陪伴二圣。

所有人都清楚这位皇帝陛下有可能今日,也有可能明日,随时都会暴毙。

所以公主殿下想要在最后的时候陪伴着自己的父皇和母后。

此时的公主府便由杨易亲自执掌。

府内。

长孙璃和杨易并肩而立。

倒不是她趁公主殿下不在的时候偷偷过来勾搭杨易,而是以她的聪慧和敏锐,也察觉到了最近时事局势可能会有些变化,只有她眼中的这位杨家令才有让她倾诉,讨论的**。

长孙璃月看向杨易俊俏的脸庞,黑白分明的眸子眨了眨。

她笑吟吟道:“皇帝这两日极有可能驾崩,郎君说,那位太子殿下真的能继位吗?”

杨易沉默了一会儿,缓缓笑道:“从天后娘娘透露给我们的意思来看,这位太子殿下似乎与吐蕃使者葛布扎被刺一案颇有关联,陛下又忽然因体内丹毒爆发倒下,在这个时候他未必会信得过自己的这个儿子,临时改弦易张也

不是没有可能。”

长孙璃月闻言微微颔首。

太子李显跟吐蕃使者葛布扎被刺一案有牵扯的消息颇为隐蔽,知道的人不多。

他们能知道也是因为武皇后透露给的太平公主。

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再去看太子是否能继位,这件事情就有了微妙的变化。

不过皇帝自始至终没有说要废太子,只是任命了裴炎为中书令作为辅政大臣,又让他们颇为疑惑。

这时......

红袖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她连忙道:“杨家令,宫中来人说是吐蕃使者葛布扎被刺一案有了新的进展,需要请杨家令前往刑部帮忙调查。”

杨易一愣,眉头紧蹙,若有所思道:“让我去?”

红袖有些迟疑地点了点头。

“奴婢也问了,杨家令分明与这件案子没有关系,怎么会让杨家令去辅助调查呢?”

“但是那宫人说杨家令去过吐蕃,俘虏过论钦陵,对更深入调查此案有帮助,还说这是二圣的意思。”

杨易沉默了一会儿,朝红袖笑道:“先让他等着,我等会儿去。”

红袖抿了抿唇,点头,随即离开了。

旁边的长孙璃月秀美的柳叶眉微微蹙起。

“好端端的怎么会让你去刑部帮忙调查,这其中似乎有些古怪……………”

杨易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看了一眼雾蒙蒙的天色,意味深长道:“多事之秋啊。”

长孙璃月白?的俏脸紧绷:“最好还是不要去的好,我觉得这里面可能会有一些危险。”

杨易摇了摇头。

“有没有危险都是我们的揣测,万一真的是刑部来人,且奉了二圣旨意,贸然拒绝,可就不太好了。”

“毕竟我身上现在还有着刺杀葛布扎的嫌疑。”

“若是不去的话,他们更有理由把这件事往我头上栽赃了。”

长孙璃月沉默。

关于吐蕃使者葛布扎被杀,杨易身上的嫌疑的确是最大。

似乎刑部派人过来请杨易过去辅助调查,逻辑上来看,似乎也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她心里始终有种不太踏实的感觉。

杨易瞥了一眼长孙璃月,略作沉吟,随即从怀中掏出一块令牌递过去。

“若是我去了宫城之后,宫里有什么事情发生,你立刻拿着这块令牌到公主府,将这块令牌交给副典军王冲,剩下的事情,他会明白的。

长孙璃月接过令牌,摩挲着这块冰冷坚硬的令牌,深深看了一眼杨易,心里的不安,越发的剧烈。

但是她只是抿嘴一笑,笑吟吟道:“你可不要出事呀,公主可是答应过了我,要把你借给我生一个孩子的。”

杨易嘴角一抽,虽然明知道长孙璃月是故意插科打诨,但是她跟公主定下的这个承诺还是让他有些哭笑不得。

这两个黄毛丫头,都把他当什么了。

一炷香之后。

杨易跟着宫里派来的那人,坐上马车往宫城的方向走去。

长孙璃月则是心事重重的回到了赵国公府。

刚刚准备走进厅堂,正好迎面碰上一身铠甲,腰悬长剑,准备出门的长孙元翼。

长孙璃月眉头一挑,心里有些感觉不对劲。

她抿了抿唇,声音清冷。

“大哥,你这是去干什么?”

长孙元翼一愣,也没想到长孙璃月会忽然叫住他。

他心里有些慌乱,不动声色道:“今日轮到左武卫值守宫禁,我当然是要去宫里看看。”

“你这丫头这么晚才回来,不会又跑去公主府了吧?”

长孙璃月没有理会兄长的问题,而是若有所思:“左武卫值守宫禁,大哥从来不去,今日怎么倒是勤快起来了?难道.....还有别的什么事情?”

长孙元翼有些尴尬,心里有些发虚。

自己这个妹妹也太聪明了。

被长孙璃月看着,他有种锋芒在背的感觉。

长孙元翼咽了口唾沫,刚准备撒个小谎,却又听到长孙璃月笑吟吟道:“兄长就不必费尽心思在我面前撒谎了,兄长的每一句话,我都听得出来是真是假。

KIN:“......”

他心里有些苦笑,犹豫了一会儿,拉着长孙璃月到屋里,随即将门关上。

待到做完这一切,才对旁边冷眼旁观的长孙璃月小声道:“今日为兄的确是要去干件大事,此事若是成了,长孙家必然复兴,重振基业,你就不要在这儿添乱了。”

“行了,时间不早了,为兄要出门了,你今晚哪里也不要乱跑。”

长孙璃月闻言,心里一怔,忽然有种不好的预感。

她连忙拉住准备离开的长孙元翼,沉声道:“大哥说的大事是什么?”

长孙元翼犹豫了一会儿。

“这事儿不好跟你说。”

长孙璃冷冷道:“既然是振兴长孙氏的事情,又如何不能与小妹说了?难道在兄长眼里,璃月不是长孙氏的人吗?”

“要是小妹算是外人,那小妹现在已经发现了兄长的踪迹,兄长为了振兴长孙氏,还是赶紧将小妹灭口了吧。”

长孙元翼一滞,脸部肌肉抽搐,苦笑起来。

论口才,他哪里是长孙璃月的对手?

他迟疑片刻,叹了口气,缓缓道。

“今日下午,中书令裴炎在中书省,草拟了一封废黜太子李显,立相王李旦为太子的圣旨初稿。”

“这消息被李侍郎暗中派人传给了太子,太子让为兄今晚率领左武卫驻守宫廷,不让任何肖之徒作乱。”

“此事若成,太子殿下顺位登基成为大唐皇帝,而我长孙氏到时候也会因为从龙之功必会被皇帝陛下重用,到时候兴复长孙,重振祖先荣光,又有何难?”

长孙元翼说的委婉,但是长孙璃月何等人也,当然听得懂长孙元翼话中的潜台词。

她心脏猛地一缩,凤眸凛然。

皇帝要废黜太子李显?

这个消息太突然了。

而这位太子殿下居然也没有坐以待毙,想要来一出玄武门之变,简直是胆大包天。

K.......

长孙璃月脑海里灵光一闪,似想到什么一般。

这位太子打算今晚兵变,为何这个时候宫中会偏偏来人将杨易叫到宫城的刑部衙门去?

莫非这所谓的刑部来人也是太子的意思,目的便是为了将杨易调离公主府?

若是这样的话,那事情便清晰许多了。

长孙璃月脑海中的种种线索顿时串成了一根清晰的线。

那位皇帝陛下早就知道了太子跟葛布扎一案有关,但是因为丹毒爆发,倒在榻上口不能言,于是将裴炎召唤入宫封为中书令兼掌管政事笔,让其起草废黜李显、立李旦为太子的圣旨。

这种事情非心腹和信任之人不能做。

而这位装中一向忠心于大唐,也的确是做这件事的最合适的人选。

而估计李显在得知了消息之后,便立刻商议对策。

如今太子李显身边英国公之子李嗣时常陪伴左右,要说没有英国公的支持那是不太可能的。

再加上她大哥赵国公长孙元翼的支持,两位国公掌管宫中两支近卫军,足以掀起一场政变。

以太子跟那母老虎之间的矛盾,若是母老虎知道了皇帝要废除太子李显,必然会站在李显的对立面。

所以李显想要兵变成功,为了将潜在的一切威胁全部去除,也必然会将母老虎和杨易手中的那四百公主府精兵考虑进去。

更何况杨易骁勇善战,又刚刚大败吐蕃大军,俘虏吐蕃战神论钦陵,其英勇谋略超绝,其个人武力更不必多说,单人擒虎杨家令可是在长安鼎鼎大名。

这样堪比古之霸王的年轻将军,若是着四百全副武装的精兵入皇宫,说不得会搅和出什么乱子。

所以将杨易调虎离山也是说得通的。

长孙璃月越想心里越是惊惧。

若是这般的话,那杨易此次进宫必然是十死无生!

她一颗心猛的沉了下去,凭借太子李显的势力。

这场兵变夺权,成功的可能性高达六七成以上。

想要阻止杨易过去,现在也来不及了。

长孙璃月凤眉蹙起,玉手轻轻触碰到放在袖袋之中的令牌,忽然反应过来。

这位杨家令恐怕出发之前就预料到了有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情,所以才让她在必要时刻将这个令牌交给公主府的副典军王冲。

但是区区四百精兵,纵然加上杨易这个“当世霸王”,恐怕也难以抵挡英国公所掌握的左羽林卫和她哥哥的左武卫。

作为中央统领府兵的是十二卫等军事机构之一。

左武卫统领五十府将士,约莫五万人左右。

当然,这是左武卫的全部力量。

其所在宫廷之中的警卫力量,将近四千人,这是一股足以倾倒胜利天平的力量。

长孙璃月脑海中的思绪百转千回,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她抿了抿唇,认真的看着长孙元翼。

“大哥,今天你出了这门,长孙氏除了覆灭,再无其他结果。”

长孙元翼心里一跳,有些愕然。

他忍不住道。

“璃月,你在胡说些什么?”

长孙璃月沉声道。

“莫非大哥觉得李显有人君的气象?”

长孙元翼一怔,摇了摇头。

“为兄愚钝,看不出谁有当皇帝的潜质,不过为兄知道当今皇帝陛下快驾崩了......”

“除了李显之外,没有人能够继位登基。”

“你大哥我平日里在太子殿下的身边便挤不进去最亲密的圈子里。”

“如今太子殿下委以重任,我要是再懈怠,以后他登基了,能有我好果子吃?”

长孙璃月白皙如玉的俏脸上浮现一抹讥讽。

“他要是登不了基呢?”

长孙元翼一怔,目瞪口呆的看着面前的妹妹。

长孙璃月的聪慧他是知道的,父亲在世的时候也说过,如果不是长孙璃月是女儿身,执掌长孙,复兴祖宗基业的必然是长孙璃月。

自己这个妹妹一而再再而三的否决他今日的“行动”,让他心里产生了一丝退缩。

说到底,他不过是个背负家族复兴的平庸之辈罢了,没有那么坚韧的心性,放在长孙氏兴盛的时候,他也就是纨绔的水平。

长孙元翼沉吟道。

“你说太子登不了基,是什么意思?”

长孙璃月神色平静,笃定道。

“他斗不过太平公主和杨易的,尤其是那位天后娘娘还站在太平公主身后。”

“你现在助李显兵变,日后被清算,长孙氏必然满门抄斩。”

长孙元翼眼皮跳了跳,背后一寒。

他咬了咬牙。

“你也说了那是日后,只要今晚太子成功,太子就是皇帝,凭借我和英国公在背后支持,那武皇后怎么对付得了新皇?”

“我意已决,你也不要再劝我了。”

说罢,他就要往前走。

长孙璃月挡在他面前,冷冷道。

“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你一手将长孙氏推入火坑。”

长孙元翼怒极反笑。

“荒唐,我怎么就推长孙氏入火坑里了?”

“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长孙氏。”

长孙璃丝毫不退让,乌黑透亮的凤眸满是坚决。

“我也是为了长孙氏。”

两人对视了好一会儿。

屋内气氛紧绷。

长孙元翼吸了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

“那你什么意思?”

“我今日若是不响应太子,日后太子也会清算我长孙氏!”

长孙璃月见到长孙元翼似乎冷静下来,也是松了口气。

她认真的看着长孙元翼,轻声道。

“杨易被太子的人调虎离山,请进了宫城里,太子必然不会放过他。”

“你将公主府的那四百侍卫混入左武卫,带入宫城,救下他。”

“他到时候必然有办法逆转这场兵变。”

长孙元翼听得额头血管暴跳。

他怒道。

“我当你是有什么妙计,原来就是让我去救你那情人?”

他气的差点吐血,他这个大哥在拼死拼活的想办法复兴长孙氏,没想到自己这个妹妹却要他去救杨易?

长孙璃月却是没有半点不好意思,她表情冷冽。

“大哥,我是在救你。”

“凭他的本事,李显的兵变不会成功,一旦李显失败,那位武皇后的手段,冷酷残暴,必然会将我长孙氏满门抄斩。”

“你只要将几百名侍卫带进宫里,然后让你的左武卫保持中立,剩下的事情与你无关。”

“一旦李显败了,你就是功臣。”

“即便李显胜了,你顶多就是按兵不动,那李显再怎么生气,难道还能将我长孙氏满门抄斩不成?”

“可若是参与了这场政变,一旦败了,你就是在谋逆!”

“孰轻孰重,大哥你分得清吗?”

长孙元翼一愣,心里念头繁杂。

他咬了咬牙。

“你也不用吓我,李显准备充足,以有心算无心,怎么可能会失败?”

“何况,你说了这么久,也只是相信杨易会有办法逆转兵变罢了,万一他要是没办法呢?”

“这两种结果,你我都没有把握,无非是赌他们谁更有手段罢了。”

“现在看来,是太子更有胜算。”

“你也不用劝我了,我现在要去宫里了。”

长孙元翼正要往旁边绕过长孙璃月,却见长孙璃月忽然大步上前一把抓过放在旁边博古架上的一把镶嵌着宝石的精致匕首,旋即将匕首拔出,锋利的刀刃带着丝丝寒意。

长孙元翼一愣,怒道。

“璃月,你这是要做什么?”

长孙璃月右手持刀,冷冷道。

“我不能眼睁睁的看着你将长孙氏拖入深渊……………”

“若是见到长孙氏满门抄斩,我还不如现在就自尽在这里。”

长孙元翼犹如一盆冷水泼在脑门上,顿时哑火,脑海中却是不由得想起长孙璃月刚刚出生的时候。

那时候,家中唯有他一个长子,年幼无知的他还曾羡慕旁人家兄弟姐妹成群。

待到有朝一日长孙璃月出生,他还很高兴的将璃月抱在怀里,当着父母的面,发誓要一辈子保护妹妹。

长孙璃月五岁的时候就能戏耍他这个哥哥,八岁的时候他这个哥哥已经跟不上妹妹的思路,十岁的时候妹妹被誉为长孙氏百年难遇的天才,他这个哥哥只是个平庸之辈罢了。

纵然如此,他也始终记着自己的诺言,要一辈子保护好自己的妹妹。

没想到有朝一日,竟逼得妹妹要在自己面前自尽么?

他并不怀疑长孙璃月的胆量,这个妹妹绝对敢把刀子捅进自己的喉咙。

那杨易到底有什么魔力?

长孙元翼拳头捏紧,将杨易恨到了骨子里,他看着长孙璃月,沉声道。

“你要为一个男人,让长孙氏错过崛起的机会?”

“你忘了,复兴长孙氏父亲一辈子的梦想。”

长孙璃月俏脸紧绷,抿了抿唇,黑白分明的眸子里闪烁着坚定。

“我当然没忘。”

“我现在也是在拯救长孙氏。”

“杨易预料到了太子今日有可能造反,给了我调动府邸侍卫的腰牌。”

“他是这场政变中的变数,有他在,李显不会赢!”

长孙元翼冷冷的看了他一眼。

“那好,我现在带兵入宫,把他杀了,没了他,太子总能?了吧。”

说罢,他立刻转身,似要大步离开。

长孙璃月一愣,万万没想到以往脑子驽钝的大哥,今日竟忽然犀利起来。

她见到长孙元翼就要离开,心里一慌,俏脸上却是闪过一丝狠辣和决绝。

她将左手放在旁边的桌子上,右手猛的一挥。

嗤!

一刀刺穿手掌,刀尖深深扎入桌子里。

精致白皙的玉手瞬间血流如注。

长孙璃月痛的闷哼一声。

长孙元翼闻声一愣,转过头来,见到长孙璃的手掌被刀刃刺穿,狰狞的伤口,血淋淋的。

他眸子一缩,快步走回来,握住刀柄,怒道。

“你这丫头疯了?”

长孙璃月额头见汗,脸色愈发苍白,俏脸上却露出一个惨淡的笑容。

“我说了大哥,你若是今日去助李显,必然招致我长孙氏灭门,那我这个长孙嫡女,也只好先下去见父亲,母亲了。”

“罢了,这么多年没见父亲、母亲,想必他们也想念我了。”

长孙元翼心脏一抽,脸上肌肉颤抖,眸子死死盯着长孙璃月,眼角几乎迸裂。

“你威胁我......”

长孙璃月摇了摇头,露出一丝凄惨的笑容。

“下一刀,就是我的胸口。”

长孙元翼心中悲痛欲绝,咬着牙死死的盯着长孙璃月。

兄妹二人对视许久。

长孙璃月惨白的俏脸上忽然露出哀求之色。

“大哥,就帮小妹这一回吧。”

长孙元翼缓缓闭上眼睛,一颗心不停地下沉。

这么多年,口舌之辩,他只赢了小妹一回。

但他还是认输了。

因为他是大哥。

那个屁颠屁颠跟在后面的小不点,不停叫的大哥。

长孙氏嫡系惟余他兄妹二人而已。

他长叹一声。

“好,我答应你了。”

长孙璃月松了口气,脑袋晕晕沉沉,渐渐空白。

她咬了咬唇,让自己清醒一些。

“大哥,你可别骗我。”

长孙元翼冷哼一声。

“骗你干什么?”

“我等会让人给你包扎,你在家休息吧。”

“大不了就让李显以后膈应我罢了。”

长孙璃月心里一松,毫无血色的俏脸满是苍白。

本就虚弱的她刚刚流的太多血,现在有些撑不住了。

她颇为费力的从袖袋中拿出令牌放到桌子上。

“这是令牌。”

说罢,长孙璃月晕倒过去。

长孙元翼一惊,连忙扶着长孙璃月,怒吼起来。

“给老子来人,叫大夫过来。

一炷香后。

宫城之内。

月亮渐渐隐没于云层,天色越发的漆黑。

廊檐挂的红色灯笼在夜风吹拂下,微微晃动,散发着妖冶的光芒。

“阁下带我去的,似乎不是去刑部司的路。”

杨易将手抄在袖子里,似乎有些寒冷,他跟着前面的那人,嘴角挂着笑意,步入一间院子。

“哦,好叫杨家令知晓,这叫掖庭宫,是关押犯罪官僚的家属妇女所在。”

“杨家令觉得这里安静吗?”

那人停下来,转过身来,笑眯眯的看着杨易。

杨易深以为然的点点头,抬头看了一眼黯淡的天色,微笑道。

“夜深人静,月黑风高。”

“适合杀人。”

那人一愣,眉头一皱,谨慎的往后倒退了几步,微微挥手。

四周的黑暗角落里顿时冒出一圈手握长刀的侍卫,刀光闪烁着寒芒,锋利无比。

杨易眨了眨眸子。

“你猜我在想什么?”

那人冷冷道。

“想什么?”

杨易叹了口气。

“韩信当年被骗入宫,遇到这等陷阱,恐怕是无比的绝望吧。”

那人嗤笑道。

“杨家令真是好闲情,你或许是韩信,我可不是萧何。”

杨易竟认真道。

“哦?敢问尊驾大名?为何要假传旨意,骗我来此?”

那人冷冷一笑。

“在下左金吾卫将军丘神?,你得罪了太子殿下,今日就别想活着离开。”

“正好拿你的头颅,作吾晋身之阶。”

杨易一时无语。

竟然还是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酷吏、投机者,没想到这个时候还没有投靠武皇后,倒是瞅准了李显。

他笑了笑。

“也好,杀了你也算是为民除害。”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