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太平:本宫难道不温柔,不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太平:本宫难道不温柔,不

簡繁轉換
作者:橙汁儿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25 12:32:4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这些突厥首领表示了一番决心之后,便退出了衙门。

太平之所以把这些突厥首领,朝廷都督叫过来正是因为其对突厥各部落的管制还是相当有号召力的。

想要将含州这样的特殊地域,全面普及接种牛痘,必须是自上而下。

一日后。

含州百姓都知道了这位公主殿下已经决定从官府官员开始接种牛痘。

一时间,恐慌的情绪渐渐消停了不少。

毕竟不少人这个时候也反应过来,如果连那些官员都先接种的话,这种牛痘之法想必是没什么问题的。

又过了一曰。

开始接种牛痘。

含州衙门外。

从如今六胡州临时大都督鄂国公尉迟循毓开始,各级官员全都到场。

远处跑来了不少的百姓围观,大唐将士们维持着秩序。

不少人都有些好奇,这位接种牛痘到底如何接种。

更多的人则是好奇堂堂鄂国公都接种牛痘,莫非这法子真的能够抵御天花?

六胡州内除了大量的突厥降户,还有相当一部分粟特人和九姓铁勒。

这些人比起刚刚投降的突厥降户,显然更加信任大唐。

“鄂国公,请伸手吧......”

杨易微微一笑。

今日第一次接种牛痘,也是他亲自出面,以作示范。

而接种的对象则是含州的各高级官员。

尉迟循航微微颔首,面色严肃。

他这几日也知道了这位杨家令自荐入隔离庄的事迹,心里大为佩服。

当下对接种牛痘一事也少了几分疑虑。

因此当杨易请他当众第一个示范接种牛痘的时候,尉迟毓便毫不犹豫答应了。

一来,这是公事,二来,杨易曾经救过他的女儿,也当是还人情了。

众目睽睽之下。

鄂国公尉迟循毓被杨易用消过毒的小刀划破手掌,开始接种牛痘苗。

片刻后。

接种结束。

尉迟循毓微笑的退到一边,由剩下的官员开始接种。

围观的百姓们见到连朝廷的官员们都纷纷开始接种,纷纷有些兴奋的议论起来。

“连鄂国公都亲自上了,看来这接种牛痘一定有效啊。”

“是啊,是啊,听说这位杨家令还专门为此进了隔离庄试验,结果一个月后便大摇大摆的出来了,也没有得麻子,也没有得天花!”

“整个含州的官员都在此接种,听说等会可以排队接种,你们去吗?”

“当然去,既然连这些官老爷都不怕,我怕什么?”

“我也去,这天花弄得人心惶惶,若是这接种牛痘有用,以后就不用担心天花了。”

半日后。

含州的官员们大多接种完毕。

而百姓们则是纷纷排队,一个个面露期待。

杨易?是退到一边,剩下的交给含州官员安排的医者处理即可。

太平瞥了一眼远处密密麻麻,井然有序的百姓,轻哼一声,眉宇间满是自得。

“这样一来就简单了。”

“接下来只要等待含州接种完,再把其余的五胡州接种了,天花被遏制那也是迟早的事情。”

“接种牛痘一事,本就是开头难,等到所有人都意识到接种牛痘的好处,便会自己积极的来接种了。”

“你说对么?”

“嗯?”

太平发现杨易没吱声,微微蹙眉,转过头来,却是没发现杨易,顿时一愣。

旁边的红袖有些忿忿不平的小声道。

“公主殿下,你看长孙小娘子......”

太平顺着红袖的目光看去,长孙璃手里拿着五彩丝绸手帕,笑意盈盈的站在杨易面前。

“郎君,累了吧,瑞月来帮你擦擦汗。”

杨易微微一笑。

“就不劳长孙娘子了......”

不远处的红袖嘀咕道。

“公主殿下,这长孙小娘子也太细心了些,您也得多花些心思啊。”

太平气呼呼道。

“花心思,花什么心思?”

“难道本宫还要跟那些争风吃醋的女子一般为他吃醋么?”

红袖眨了眨眸子。

“殿下,可是男人都喜欢温柔体贴的啊。”

公主殿下颇有些羞怒。

“本宫难道不温柔,不体贴?”

红袖一时语塞。

太平见状,有些恼怒的瞪了一眼?袖,冷哼一声。

“再说了,那疯女人如何献殷勤,就去献殷勤吧,与本宫无关。

红袖嘴角扯了扯,嘀咕起来。

“真与您无关的话,您也就不生气了。”

太平瞥了一眼红袖。

“你说什么?”

红袖一脸无辜。

“奴婢说公主殿下温柔又体贴,那长孙小娘子再如何献殷勤,那也是丝毫比不上公主殿下在杨家令心中的地位!”

太平面颊微红,轻啐道。

“你这丫头净胡说。”

话虽如此,公主殿下脸上还是露出满意之色。

她旋即道。

“你等会去弄点解渴的茶水过来给那断送去,别说是本宫的意思。”

“是,殿下。”

红袖恭敬道。

片刻后。

红袖捧着茶具到杨易面前,大眼睛里满是崇拜。

“杨家令喝些茶水解解渴吧。”

杨易微微一笑。

“替我多谢公主殿下。”

红袖眨了眨眸子,有些惊愕。

“公主殿下不让奴婢说是她的意思,杨家令是怎么知道的?”

135:“......“

你们主仆二人在旁边嘀嘀咕咕半天,我又不聋。

半个月后。

含州大部分地方都设置了接种牛痘的地方,在公主殿下的命令之下,大部分的官员都亲自出动,将接种牛痘当成日前第一要务。

靠近含州衙门附近的一座府邸。

这里占地面积约莫四五亩地,采用的是大唐建筑的园林式风格,称的上是一座小型园林。

本来是含州刺史的别苑,现在直接贡献出来给公主殿下落脚。

“现在含州接种牛痘的进度快差不多了.........

“等到结束我们便前往鲁州、丽州,在六胡州花上一两个月时间,便能将六胡州全部都接种完毕。”

“等到六胡州接种成功,便能够将大唐各地的接种牛痘的事情给提上台了。”

旁边的长孙璃月笑吟吟道。

“公主殿下这般可谓是劳心劳力,不如将其余五胡州的官员叫过来学习含州接种牛痘苗的流程,让他们回去自行展开接种牛痘苗的事务,不就成了?”

“这样一来,还能省下不少时间。”

公主殿下雪白的下巴微微抬起,冷哼一声。

“不亲自去督促,万一那些官员消极怠工怎么办?”

长孙璃月挑了挑眉。

“让其余五胡州各自出一些官员组成监督的钦差,互相轮流前往各州督促。”

“这样不同州的官员平日里未必和睦,现在让他们监督对方,说不定会格外严格。

太平一时哑然,怒道。

“都是小聪明。”

长孙璃月笑吟吟道。

“能解决事务便可。”

太平面无表情,看向旁边的杨易。

“你说句话,评评理......”

长孙璃月也是看向杨易,眸中露出盈盈笑意。

院内的气氛有些凝滞。

杨易却是轻笑道。

“殿下和长孙娘子无非是讨论接下来的安排。”

“依照微臣的看法,这问题的关键,就是找到关键的问题......”

他侃侃而谈,听得包括红袖在内的三人纷纷点头,说的的确是有些道理。

“那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太平抱胸道。

杨易正色道。

“想要把握住关键的问题,那就得找到问题的关键......”

太平:“???“

她黑白分明的眸子里闪过一丝茫然,怎么越听越不明白。

旁边的长孙璃月眉头蹙起,略有些古怪的看着杨易。

这位杨家令是压根不想?她跟公主殿下之间的浑水啊。

正当公主殿下再准备提问的时候,忽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来。

“殿下,灵州那边出了点事情......”

来人正是鄂国公尉迟循毓。

因为女儿与太平公主殿下私交甚好,所以这几日尉迟循毓与杨易等人也是颇为熟稔。

太平此时也顾不上跟长孙璃月斗嘴,面色严肃,颇有一番威仪。

“鄂国公,出什么事情了?”

尉迟循毓眉头紧蹙。

“殿下,吐蕃名将论钦陵派遣其弟弟赞婆派了十万兵马袭击了灵州,眼瞧着就要到含州了,其真正目的应该就是六胡州。”

众人一怔。

杨易眉头微微蹙起。

鄂国公口中的这位赞婆是噶尔?东赞之子,吐蕃战神论钦陵之弟。

也是噶尔家族的一位大将,虽然才干稍逊论钦陵,但是其战争经验,军事能力怎么也算得上一流。

他沉吟片刻。

“这婆真正的目的莫非是因为听说了六胡州爆发天花,所以才带兵过来袭击,想要将朝廷刚刚置下的六胡州搅和的天翻地覆。”

尉迟循毓深深的看了一眼杨易,微微颔首。

“杨家令说的不错。”

“经过吾等军中将领分析,这位吐蕃大将正是这样的打算。”

“我大唐于去年设下六胡州,包括鲁州、丽州、含州、塞州、依州、契州六州。”

“含州与灵州毗邻,便于朝廷控制河套等地。”

“不过因六胡州遍地胡人,民风彪悍,哪怕有我大唐军队在此驻扎,依然少不了许多冲突。”

“今年又偶然爆发了天花,本就刚刚稳定下来的六胡州,又有些人心惶惶。”

“论钦陵、赞婆选择在这个时机袭击,其心可诛!”

“以吾等将领驻守人心惶惶的六胡州,恐怕不会是吐蕃的对手。”

杨易若有所思。

两军交战打的就是兵力,后勤。

现在六胡州到处爆发天花,哪里还有什么后勤。

论钦陵能够挑在这个时候派遣自己的弟弟赞婆过来袭击,不愧是吐蕃的名将,这个时机是挑在大唐的七寸上了。

六胡州有相当一部分是突厥的降户,还有不断爆发的天花,简直是各种buff叠满了。

尉迟循毓不等众人反应,又朝太平公主殿下行了一礼。

“公主殿下,如今敌军来势汹汹,随时有可能爆发战争。”

“微臣请公主殿下撤离含州。”

太平风眉一蹙,下意识看向杨易。

长孙璃月若有所思,看向杨易。

红袖傻乎乎的也是看着杨家令,虽然对战争一窍不通,但是跟着公主殿下看着杨家令就完事了。

尉迟循毓有些愕然。

这公主殿下怎么做决定还要看杨易的?

杨易迎着众人的目光,朝太平微微一笑。

“微臣以为,公主殿下无须撤退。”

院子内安静了一瞬。

尉迟循毓眉头紧锁,语气中隐隐带着怒气。

“杨家令,战争非儿戏。”

“何况,这还是在六胡州,不是大唐。”

“战争紧迫的时候,谁知道这些突厥人到时候会做些什么?”

“公主殿下的安全至关重要。”

杨易正色道。

“好叫鄂国公知晓,有我在此,公主的安全不会有问题。”

“倒是这六胡州乃是二圣于去年所设。”

“所辖之地皆是胡人。”

“倘若公主殿下未战先怯,直接撤离。”

“让那些胡人百姓如何想?”

“大唐的将士会为一群胡人死战到底吗?”

“民心一旦浮动,那六胡州便不可控制的要走向分裂的结局。”

“六胡州对大唐至关重要,既可安置突厥百姓,又可借六胡州之地,北望北方的游牧民族。”

“此名为六胡州,实则乃是大唐的军事重镇。”

“其重要性不亚于安西四镇。

“若是六胡州分裂、反叛,那我大唐为平叛付出的那些大唐将士性命岂不是白费了?”

“所以公主殿下决不能退,不仅不能退,还必须要镇守含州,与全城百姓及大唐将士同生共死!”

院子内一片安静。

红袖似懂非懂的瞪着大眼睛,眸中满是崇拜。

太平面无表情。

长孙璃月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杨易,又笑吟吟的看着公主殿下,惹得公主殿下瞪了她一眼。

尉迟循毓眸中露出复杂之色。

“杨家令,我也知道六胡州的重要性,但是吾等驻扎六胡州的军队,虽然骁勇善战,但是赞婆十万军队,不是我大唐军队能够抵抗的。”

“公主殿下留在此地只会徒增危险。”

“六胡州当守则守,若是守不了,吾等也自当在此地为大唐尽忠。”

他随即看向太平,严肃道。

“公主殿下,微臣请您立刻......”

太平微微摇头。

那听说她不退,那她就不退!

“本宫哪也不去,就在此地为将士们鼓劲。”

一边的长孙璃月收起笑意,目光认真的看向这位公主殿下。

杨易嘴角微微翘起,眸中满是欣慰。

大概找回了一丝前世看学生考一百分的感觉了。

尉迟循毓铜铃般的眸子里面是愕然。

他本以为已经给这位公主殿下讲述了此战的危险性,却没想到这位公主殿下竟如此固执。

他咬牙道。

“公主殿下......”

太平微微一笑,珠圆玉润的俏脸此时带着一丝以往不曾有过的威严和睿智。

“鄂国公等将在此为大唐尽忠,竟叫本宫先行撤离么?”

“本宫姓的是李氏的李,怎可在此丢下诸多将领逃离?”

“当年太宗皇帝洛阳之战,征讨王世充。”

“太宗皇帝常常带着少量骑兵侦察敌情,其中一次被人发现,与王世充的部队交战,敌人数十倍,乃至数百倍于太宗皇帝,众手下纷纷劝诫太宗皇帝先撤,鄂国公可知太宗皇帝如何决议?”

国公闻言愕然,深深的看了一眼太平。

他如何能不知道公主殿下的意思?

他沉默了一会,缓缓道。

“太宗皇帝让众将先走,他为众将断后。”

太平抚掌而笑,黑白分明的凤眸里满是凛然。

“既如此,本宫如何会退?”

尉迟循毓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心中反倒是对这位公主殿下升起了几丝敬佩。

当下他也不再多言,只是微微一礼,退了下去。

待到尉迟循毓离开......

院内颇为平静。

长孙璃月轻笑道。

“公主殿下好胆魄。”

“六胡州驻扎兵马加起来不到十万,光是含州就更只有两三万人。”

“再加上此时天花未除,人心惶惶。”

“此时开战,对战吐蕃,十有**是要败的。”

她并非是取笑,而是真心实意的佩服。

虽然这位公主殿下在她眼里没有她聪明,但是这股胆气,却不是一般女子能有的。

她也大概隐隐能够明白为何杨易对这位公主殿下颇为喜爱了。

虽骄傲却不骄纵,跋扈却有胆识。

太平轻哼一声,淡淡道。

“本宫当然知道。”

“所以,明日,你跟红袖返回长安。”

“啊?”红袖愕然,她连忙道:“公主殿下,奴婢还要在这伺候您呢。”

长孙璃月笑吟吟道。

“我也不回。”

太平恼怒的瞪了她一眼。

“你们留在这里,有什么用?”

长孙璃月唇角勾起,笑吟吟道。

“值此危难时刻,若是璃月跑了,以后岂不是再难走进杨郎的心里?”

“公主殿下把璃月赶走,岂不是要和杨郎在此地双宿双栖?”

“危难之时,同舟共济,正是大涨感情的好时候......”

疯子!

太平眼皮跳了跳。

都这时候了,这疯女人想的居然是这茬。

真是疯了。

她深深的吸了口气,按捺住内心烦躁的情绪,看向一直微笑不语的杨易。

“本宫没让你失望吧。”

话音落下,她就后悔了。

堂堂公主殿下怎么还要一个家令来评判失望不失望呢?

这听起来倒不像是跟自己的属官应该说的话,倒像是跟父辈,或是崇拜的人才能说出来的。

杨易眨了眨眸子,嘴角噙着笑意,温柔道。

“当然没有。”

“公主殿下做的很好。”

太平白皙的脸颊飞起了两团红晕,面皮有些滚烫,杨易温柔的眸子好似春风,仿佛要把她醉倒在里面。

她心里颇为高兴,面上却是面无表情的点点头。

“所以,你也走吧。”

“带着红袖和这疯女人一起离开。”

长孙璃月脸上的笑意收敛,再度认真的看着太平,心里隐隐叹了口气,又输一筹。

杨易脸色古怪。

“公主殿下似乎很悲观?”

太平没好气道。

“你说呢?”

“这些年大唐吐蕃本就是胜少败多。”

“这次还赶上六胡州爆发天花。”

“虽然我们在此地安抚了民心,但是毕竟天花这不还没结束么?”

“而吐蕃将士又数倍兵力于我等,其余几州纵然能够支援过来,兵力也有限的很,谁知道吐蕃还没有其他的军队正在等着调虎离山?”

“所以含州最终还是只能靠着这几万军队,怎么才能打??”

杨易嘴角微微翘起。

“这不还有微臣么?”

“你?”太平一愣,有些愕然,旋即,她摇了摇头,“你能打死一头老虎又怎么样?这可是战场,不是一人之力能够扭转的,你还是走吧,这里不需要你。”

杨易挑了挑眉。

“我走了,谁来保护公主殿下?”

红袖连连点头。

“是啊,公主殿下。”

“杨家令会保护你哒!”

“奴婢也会保护你哒!”

太平脸色一红,红艳艳的嘴唇紧紧抿起,瞪了红袖一眼,旋即轻描淡写。

“哼,自有大唐将士保护。”

“你们留在这里也帮不上忙,还不如早些回去,以避开战争。”

一边的长孙璃月笑吟吟道。

“公主殿下尚有如此胆魄,我这个将死之人,就更加不会走了。”

太平心里一暖。

虽然早已经做好了一人镇守含州的打算,但是被人坚定选择陪伴的感觉,真的很好。

Fit.......

这疯女人的话怎么听起来怪怪的?!

什么叫“公主殿下尚有如此胆魄?”

这是夸么?

她忍不住又瞪了长孙璃月一眼。

杨易笑眯眯道。

“公主殿下,似乎误会了微臣的话。”

“微臣可没说我要上阵杀敌。”

“不上战场,一样有退敌之计。”

太平一怔,凤眸中满是疑惑。

她眨了眨眸子,迟疑道。

“退敌之计?”

杨易笑眯眯道。

“不错,微臣之所以让公主殿下不退,坐镇含州,便是有了击退敌军之法。”

“此战必胜。”

太平黑白分明的眸子中满是愕然。

她红艳艳的嘴唇微微有些合不拢。

“连鄂国公这种出身将门的将领,都做好了誓死一战的准备。”

“你一个没打过仗的,有退敌之法?”

杨易眸子认真的看着太平。

“当然有。”

“且看公主殿下冒这一次险,愿不愿意相信微臣了。”

太平忍不住白了他一眼。

说的好像她现在还有选择似的。

她哼唧哼唧道。

“本宫愿意。”

说完,公主殿下的耳根都红润起来。

总感觉这话说出来有什么歧义。

杨易挑了挑眉,嘴角含笑。

“微臣必不负公主殿下期望。

含州城内,气氛颇为压抑,颇有些山雨欲来的感觉。

突厥的百姓心下有些惴惴不安。

东突厥都被灭了,他们现在降了大唐,当然是大唐的百姓。

而显然吐蕃若是攻破了含州城,也不会放过他们。

但是,这群大唐的将士会保护他们吗?

一家酒馆内。

“哎,我听说赞婆的军队已经距离不远了,估计得有个十来万人吧。”

“十来万人?我怎么听说有二十万呢!”

“嘶!真有这么多人,含州怎么可能守得住?”

“哎,不管守不守得住,反正那群唐人说不定开战前就跑了。”

“说的也是,咱们虽然现在是大唐的百姓,但是归根到底还是突厥人,他们不可能为我们打生打死啊。”

“是啊,这六胡州打没了,还能再建,反正死的都是我们这些“胡人‘。”

“你们也别这么悲观,公主殿下不还在含州城么?”

“说的也是,不过这位公主殿下恐怕也不会呆太久啊。”

气氛颇为凝重。

众人无不是唉声叹气。

他们虽然是百姓,但是也不傻。

换做是他们突厥人当官,也不可能为了一群人拼死拼活啊。

就在众人颇有些绝望的时候,一个急促的脚步声跑进来,大声道。

“好消息,好消息啊。”

众人一愣,回过头看向这年轻人。

其中一人认出这年轻人,没好气道。

“咄利谷,你不好好给你的阿塔放牛,跑过来胡言乱语什么?”

咄利谷是一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他被骂了一句,傻傻一笑,干裂的嘴唇下露出雪白的牙齿。

“利设突叔叔,官府刚刚发告示了,说是公主殿下下了命令,我大唐将士将死战含州,公主殿下也镇守含州,绝不后撤,让我们......让我们安心,嘿嘿,利设突叔叔,我也忘了原话怎么说的了,反正听起来就是这么个意思。”

众人闻言愕然。

其中一人道。

“公主殿下不走?”

咄利谷认真道。

“公主殿下不走,我问了好多人都这么说,还有个汉人官员,也是这么说的。”

“说公主殿下......?………………”

他顿了顿,似乎在回忆,旋即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下,挠了挠头,憨厚一笑。

“他说公主殿下说过纵然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也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大唐百姓。”

众人心里一震,面面相觑,均是看出了对方眼中的愕然。

有些话说到台面上,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若是这位公主殿下偷偷的离开,纵然含州城破,也没人挑她的理,顶多就是背后骂骂。

但是现在把这话放出来,若是大唐军队放弃了含州城,那被影响的可不就是她一人,而是整个李唐皇室,乃至于大唐军方!

能将这样的话广而告之,这是这位公主殿下在表决心啊。

众人心里一定,那恐慌的情绪顿时消失了不少。

不管结果如何,只要不被抛弃,那就足以让他们对大唐更加的忠诚。

含州城内。

一处颇为恢弘的宅邸。

“诸位,这位公主殿下的话,你们觉得能够相信几成?”

阿史德温傅扫视众人,目光犀利。

其中一人沉吟道。

“你是怀疑,这位公主殿下故意放出这样的风声是为了让我们心甘情愿的将手中的兵马一起送上战场,为含州城作战?”

阿史德温傅摇了摇头。

“不管如何,我等选择是朝廷封的都督,含州遭难,我等就必须要为此迎战。”

“我只是在想,这位公主殿下会不会让我们的突厥将士先上顶在前面?”

众人沉默。

这六胡州对于他们而言,终归还是融入的不够彻底。

他们心里说到底还是有些心思的。

城中满是突厥百姓,唐人会投入多少战力,又在其中会不会让他们突厥人顶在最危险的境地,这都是值得思量的。

恐怕也许十几年后,他们会为大唐死战,但是此刻,他们还是有些自己的私心。

屋内沉默了一会。

一人轻笑道。

“我看你们想的太多,就凭咱们手中的这些兵力,那位大唐的公主殿下真想要对我们做什么,你们还有什么反抗之力不成?”

众人闻言愕然,旋即纷纷沉默下来,知道这人说的对。

他们目前虽然依然是各部落的首领,但是建立了含州城后,部落的形式已经渐渐被淡化了许多。

大唐官员有意的分裂他们手中的权力,将许多部落中的人调用,或者采取通婚的手段。

如今还能够称之为他们铁杆的,每人手中早已经不足千人,更少的,甚至只有一二百人。

阿史德温傅看向说话的这人,目光凝重。

“谷,那你的意思是......”

被称之为暾谷的男人淡淡一笑,粗犷的脸上露出一丝讥讽。

“这位公主殿下一介女流,都敢喊出坐镇含州,绝不会退的言论,你们这群被腾格里注视的突厥勇士,反倒是像个女人一样,畏首畏尾。”

众人脸色难看,对欲谷放以颇为愤怒的目光。

阿史德温傅眉头紧皱。

“那你的意思是?”

暾欲谷冷冷道。

“相信大唐,背水一战。”

他在心里默默补了一句。

大唐是绝不可能放弃六胡州这样的军事重镇的。

那些大唐将领必然为此死战!

此刻只有团结一致,听从号令,才有活下去的机会。

只是,他此时有些好奇。

那位公主殿下到底有什么底气,会支撑她有勇气面对整整十万的吐蕃军队而不退呢?

就在此时……………

一个突厥人走了上来,向众人行了一礼。

“公主殿下派人邀请各都督,前往衙门议事。”

众人的目光纷纷落在阿史德温身上,作为曾经突厥最强大一部首领的远房侄子,阿史德温在众人眼中隐隐有领袖的地位。

阿史德温傅深深的吸了口气。

“走吧,吾等是大唐的都督!”

众人心里一?,旋即纷纷颔首。

长安。

一匹快马驶进城内。

守门的士兵没敢拦着。

因为马背上的士卒穿着赭色的驿兵服,手上拿着邮驿符牌,背后还背着邮驿旗帜。

这是朝廷专用,有急报才会出动的驿兵。

半个时辰后。

含元殿。

“天后娘娘,急报!”

上官婉儿快步小跑,脸色凝重,手中捧着一份急报。

武皇后风眸一凛,接过上官婉儿的急报,旋即将其拆开,看了几眼,顿时脸色一变。

她捏着这份急报,冷冷道。

“宣装行俭,薛仁贵,刘仁轨,狄仁杰,薛元超等人入宫。”

“另外,再请陛下过来。”

“是,娘娘。”上官婉儿心里一惊,连忙道。

一炷香后。

众人围聚在含元殿,裴行俭手中捧着一份密折,众人面面相觑。

殿内火炉冉冉。

李治轻咳一声,淡淡道。

“都看过了?”

众人微微颔首。

李治揉了揉眉心。

“你们怎么看?”

郝处俊率先拱了拱手,面色肃然。

“公主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以女子之身坐镇含州,誓战不退,颇有当年平阳昭公主几分风采,不堕太宗的威名。”

其余等人纷纷点头。

他们看到这份急报的时候,听到这位公主殿下通报全城,要誓战不退的时候,全都惊呆了。

这还是那位号称“长安小霸王”的嚣张跋扈的公主殿下吗?

光论勇气、胆魄,那些长安的贵族子弟只怕给这位公主殿下提鞋都不够。

这才是真正的太宗血脉应该有的风采。

武皇后微微颔首,眉宇中也颇有几分骄傲,眸中深处,却满是担忧。

她扫了一眼众人,沉声道。

“现在太平公主和鄂国公坐镇含州,而敌军来势汹汹,有十万敌军。”

“本宫以为应该速速支援,否则,一旦含州城守不住,六胡州就会四分五裂,我大唐于此地的军事部署,将会前功尽弃。”

众人微微颔首。

六胡州作为安置突厥降户以及其他少数民族的特殊区域,不仅是促进民族融合,更是一处军事防线!

朝廷完全可以通过六胡州这个军事中枢,快速地调动军队和物资,对边疆形成有效的控制。

而又可以以六胡州为基,向四面八方进军支援。

所以六胡州这块位置十分重要。

薛仁贵上前一步,拱手道。

“微臣愿领兵前往支援!”

裴行俭、程务挺等人亦是如此。

李治瞥了一眼薛仁贵,裴行等人满头白发,沉默了一会,旋即道。

“程务挺,王孝杰,你二人领兵去支援吧。

程务挺,王孝杰二人随后上前拱手。

“是,陛下。”

一炷香后。

待到众人退下。

李治揉了揉眉心,缓缓道。

“这孩子长大了。”

武皇后唇角勾起,有些感慨。

“是啊,太平这丫头,变得让妾身都有些为她骄傲了呢。”

“谁能想到一年前还在长安,恶名昭彰的刁蛮公主,到如今,已经被人能够与平阳昭公主相提并论了呢?”

“看来这个公主家令,的确是选对了。”

李治目光深沉,轻咳了两声。

“选对了吗.....”

含州。

衙门,此时已经成了临时军事指挥所。

含州的高级官员,以及驻扎此地军方将领全部在此。

包括阿史德温、暾谷等人。

两边身着朱色官袍的文官,佩戴山文甲的将领纷纷落座。

而公主殿下则是坐在首座,鄂国公尉迟循毓坐在右手边。

堂内气氛冷肃。

众人沉默,脸上阴沉的表情犹如乌云。

杨易站在公主殿下身后,他扫了一眼众人,嘴角噙着淡淡的微笑。

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这位年轻人,虽然这位年轻人颇为内敛低调,但是却无人敢忽视他。

至少和公主接触的短短时间内,他们都发现了这位公主殿下似乎对这杨家令十分信任。

太平正襟危坐,双手放于腿上,白腻如瓷的俏脸冷艳而又威严,朱唇轻启。

“吐蕃的大军到哪里了?”

一人起身道。

“回禀公主殿下,赞婆统率的吐蕃军队,日行六十里,最多还有两日将要抵达含州。”

旁边的含州官员们闻言有些骚动。

诸如尉迟循毓等军方将领则是沉默不语。

杨易微微颔首。

正常情况下,军队行军速度控制在30-40里左右,因为军队负担很重,携带大量的装备,粮草、辎重,速度根本快不起来,大唐军队正常调动的情况下,基本上就是这个速度。

而一般的急行军则是以80-100里左右,但是这种速度很难维持,对士兵也是极大的负荷。

吐蕃将领赞婆采取60里的行军速度,显然是一方面想要快速突破含州,一方面也想要保住士兵的体力,以免到含州就精疲力尽了。

太平凤眉微微蹙起,纵然她不懂军事,但是也明白一旦吐蕃的军队到达,就是生死之战了。

她沉吟道。

“诸位,敌人十万大军将兵临城下,诸位可有计策解此危局?”

众人沉默。

这位公主殿下怕是把他们给问住了。

除了等待支援,还能有什么办法?

但是话虽如此,却没人好意思这么说。

最后,还是尉迟循航轻咳一声,打破沉默。

“回公主殿下,敌人兵力数倍于我大唐,最好的办法便是据城而守。”

“敌人只要一时半会攻不下含州,我大唐的支援到来,他们就只能落荒而逃了。”

太平面无表情。

“那咱们据城而守,能守得住么?”

众人哑然。

一般来说守得住,但是现在不是正处于特殊的时期。

这该死的天花还在爆发,每日因天花送到隔离子里的人依然不是个小数目。

这还是朝廷给百姓大量接种了牛痘苗的情况,比之之前,感染的人数已经渐渐在下降了。

若是再等上一个月,天花的情况得到彻底的遏制,那又是两说了。

可惜,赞婆不会给他们这个机会。

见到众人沉默,公主殿下也颇为沉得住气,并未有丝毫慌乱,只是淡淡道。

“如今情况危急,诸位如有奇策,尽管提出,?以守住含州为根本,否则若是守不住,那我大唐在此地牺牲多少将士,也是无用功。”

众人一愣,旋即便见到杨易上前,微笑道。

“微臣倒有一计,或可大大缓解此危局形势。”

太平公主殿下恰到好处的露出“惊讶”的神色。

“哦?你竟有计策?”

“说来让本宫听听……………”

众人面面相觑。

公主殿下和杨家令这是唱得什么双簧?

不少人下意识的看向鄂国公尉迟毓,却见尉迟循毓也是一脸懵逼。

众目睽睽之下。

杨易轻咳一声。

“微臣此计,有伤天和,颇损仁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