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 第一百八十三章 武皇后的“报复”,一个是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第一百八十三章 武皇后的“报复”,一个是

簡繁轉換
作者:橙汁儿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25 12:32:45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公主殿下微微一怔,心里微微有些触动。

她跟杨易所做之事,并未显于人前,又未刻意的宣扬,即便是有《大唐日报》登刊,但是这种事情鲜有人会一直记着,过一段时日,便会被人忘得一干二净。

倒是没想到会从刘玉口中得到这么一句。

刘玉说罢,旋即又朝两人行了一礼。

“杨家令、殿下,我就先走啦!”

她旋即蹦蹦跳跳的离去,本该落幕的夕阳,将余晖落在她身上,反倒是将她映衬的朝气蓬勃,颇为普通的小脸上进发出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待到刘玉离开,杨易朝公主殿下笑了笑道。

“百姓的眼光是雪亮的,他们什么都知道,却总有人将他们当傻子。”

“公主殿下体恤百姓,百姓自然也就铭记在心。”

太平雪白的下巴微微抬起,红艳艳的嘴唇微微撅起。

“这不都是你教的吗?”

“本宫也不过是你的‘学生’罢了。”

公主殿下虽然有时候不太讲理,但是倒也不会将旁人的功劳揽到自己头上。

杨易微微一笑,认真道。

“也是志同道合之人。”

太平一怔,抿了抿唇,心里有些害羞,又有些雀跃。

她眼皮微微垂下,语气平静却又带着一丝真诚。

“志同道合未免太夸赞本宫了,虽然你这很好色,但是不得不说你的思想远远胜过本宫,本宫也不过是跟着你的脚步罢了。”

杨易微微一笑。

公主殿下虽然缺点多多,但是优点也是相当之多,至少公主殿下能够坦然的承认旁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

不等杨易反应,公主殿下又似乎察觉到自己的话听起来有些显得自己过于柔弱,语气略带掩饰,转移话题。

“本宫就是有些好奇你也是读那些所谓圣贤之道的书籍,跟那些穷酸儒生并无差别,为何偏偏想法能够有这么大的差异。”

“本宫所见之人,无论是寒窗苦读之,登顶庙堂之人,又或者是世家大族出身,极少能有人将这些农民、小贩放在眼里的,偏偏你却是不同......”

“总不能因为你出身贫寒?可这世上出身贫寒的人多了去了,发达之后看不起之前同样出身的朋友、亲戚、父母,何况是这些泥土堆里打滚的贫寒之人………………”

杨易微笑的看着公主殿下,缓缓道。

“因为古往今来,一切的物质财富都是靠这些普通的老百姓生产出来......”

“百姓是历史的创造者。”

太平一怔,呆呆的看着杨易。

古往今来,千秋史书,都在歌颂皇帝、官员、英雄豪杰,唯独没有人在意底层的农民。

她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论调。

数日后。

废除坊市隔离的制度风波还未结束,大唐的第一次武举便被提上议程。

此次武举乃是之前恩科就决定好的制度,自此之后,大唐就有武人的出头之地。

比起文科举,武举的影响力远远不够,关注此次武举的也只有大唐的武夫,那些读书人是不屑于与这些武夫为伍,自然也就不关注这些事情。

不过武皇后却是觉得此事不宜低调,更不该刻意忽略。

含元殿内。

“武举乃是为我大唐选拔武官,与文科举并无二致。自然也不可懈怠,国库资金再如何紧张,给与武举的拨款还是有必要的,诸位以为呢?”

武皇后目光轻扫殿内,语气中带着不容置辨。

众人面面相觑,天后娘娘这意思太明显了,谁会冒着被天后娘娘记恨的风险去反对天后娘娘?

区区一次武科举罢了,真没必要。

武皇后见到众人没有反应,满意的点点头,目光落在了杨易身上,淡淡一笑。

“$390......“

杨易一个激灵,上前一步,拱手道。

“天后娘娘,臣在。”

武皇后似笑非笑。

“武举此事颇为重要,乃是自科举设立以来的头一遭,日后的武举必然要以此次为模板,所以此次事关重要。”

“交给旁人,本宫不放心,武举是你提议的,而你又曾经击溃吐著名将论钦陵,无论是名望还是资历,都无人比得上你......”

“恰好,你不是很擅长着手整体吗?整个武举举办下来,事宜也不算小,都交给你,你可不要让本宫失望。”

武皇后特意在“整体”二字上着重语气,显然是呼应他之前的菊部、全身之语。

毕竟以天后娘娘的身份,也不好将“着手全身”放在口边,以免叫人误会。

不过这话显然只有杨易能够听得懂。

杨易嘴角一抽,忽然发现武皇后跟公主殿下不愧是母女,这报复心还是挺强的。

莫名其妙将这武举的事情全部推给他。

众人略有些奇怪的看着杨易,毕竟刚刚武皇后的话有些让人摸不着头脑。

很难不让人猜测天后娘娘跟杨易之间是否有些旁人不知道的交流。

不少人心里有些嫉妒。

这位杨家令未免太得天后娘娘的宠幸。

杨易感受到太平公主殿下微微好奇的目光,心里泛起一丝苦笑,旋即拱了拱手。

“微臣遵旨。”

见到杨易有些无奈的模样,武皇后唇角微勾。

片刻后。

朝会散去。

太平跟杨易走出殿外。

太平忽然皱了皱小鼻子,颇有些好奇的看着杨易。

“母后说你很擅长着手整体,是什么意思?”

杨易嘴角扯了扯,有些尴尬。

这跟公主殿下该如何解释?

难道要把原话说出来?

岂不是平白叫人误会?

虽然他行得正坐得直,但是女人的心思难以捉摸,谁能知道这位公主殿下听完之后会是什么反应,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杨易略一沉吟。

“可能是天后娘娘觉得我仗打的好,所以才这么觉得吧。

“毕竟打仗需要看整体。”

“呵,你觉得本宫会信你?”太平瞥了他一眼,轻哼一声。

杨易摊开手无奈道。

“公主殿下要是不信的话,尽管可以去问天后娘娘。”

他相信公主殿下不会因为这事去找天后娘娘验证,同样,即便是公主殿下真的去问了,天后也不会如实相告。

太平鼓了鼓腮帮子,气呼呼瞪了杨易一眼。

“不说就算。”

“哼。”

公主殿下扬起雪白的脖颈,迈着修长的双腿大步流星的走了,两条腿紧绷,恨不得将地面踩出深深的脚印。

杨易一汗,公主殿下这是把地面当成他的脸来踩了。

武举举办的事宜很快便定下,户部拨来款项,杨易甚至将这笔钱拿来相当一部分作为武举的宣传。

比起文科举无人不知,武举相较而言就显得陌生。

不过在他看来,文科举跟武举性质上还是没有什么差别。

盛世大唐,文治武功,缺一不可。

自然要弄得声势大些,让民间百姓都参与其中,谁知道会不会选拔出什么有天赋的猛士。

数日后。

武举要在长安举办的消息渐渐席卷长安,乃至关中。

街头巷尾都在讨论着举办武举的事儿。

不过,武举却没有那么快举行,杨易将武举定下的时间推迟了一个半月,目的是让那些身处关外,距离遥远的考生有时间赶过来。

武举不同于文科举,习武之人长时间赶路,身体负担很重,必须得有一定时间休息,否则参与武举就不公平。

毕竟身在关中的考生距离近,休息时间充裕,而那些来自极北或极南之地的考生长途跋涉赶来,必然会有水土不服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大量时间调养。

毕竟文科举的考生就算精神不振,休息个两三天也就差不多了。

但武科举考的就是身体素质与强健程度,如果不能将身体状态调整到最佳,那可就平白浪费了一次武举的机会。

半个月之后,汇聚在长安城的人越来越多。

不少外地人闻讯赶来,都想见识见识第一届武举的情况,像这般看热闹的人不在少数,毕竟中原大地向来不缺爱看热闹的人,有史以来第一届武科举的噱头还是很大的。

有许多人冲着这个噱头而来,造成了长安城短时间内人流量暴涨。

此时的长安作为大唐的帝都,自然是积极响应前段时间朝廷颁布的废除坊市隔离的制度,早已让店铺在长安各处遍地开花。

虽然大部分店铺都还在装修,但已经装修好的店铺,已经完全能尝到这波人流量的甜头。

兴化坊位于皇城之南朱雀门街西第一街街东,从北向南数是第三个坊。

坊内有不少平民住宅,还有一些寺院扎根在此处。

而此时确实多了许多店铺,诸如客栈、布庄,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的店铺也早已开设起来。

其中既有百姓自家开的店铺,也有长安富商在此开设的分店。

坊市隔离制度被废除已是既定事实,连朝廷凤阁内的宰相们都阻止不了,这些本土商人自然也就只能顺势而为。

他们嗅觉敏锐、资金雄厚,便立刻在一些坊间开设店铺,比如开客栈的,便在每一个坊之间开设分店,开布庄、首饰店的也是如此,这些商人舍得花钱,装修的速度自然也快。

此时不少外地商人来到此处,顿时惊愕不已。

“我上次来这儿的时候,这里还什么都没有呢,没想到才短短半年,整条街上都开满了店铺。朝廷虽然废除了坊市隔离制度,但似乎也就关内才积极响应,关外还没这么快。”

“谁说不是呢?我是从河南道来的,也就是前几天刚来这儿的时候才知道原来坊市隔离制度被废除了。等到全国都全部废除隔离制度,恐怕要过几个月之后了。而长安却是早已经店铺遍地开花,我大唐首都的确是天下最繁华

的城市!”

“哎,我是岭南人,今年出来跑买卖,直到到了长安我才知道,天花的接种早已经全部普及了,岭南那边还有大部分百姓至今还不知道天花已经可以被预防了。以后我定然要努力赚钱,到关内定居生活,岭南道与此相比,简

直是天差地别。“

其余的人也纷纷颇为感叹,只有来到长安,才能明白自家城市与长安这座雄伟城池的差距,无论是制度上面,还是办事效率上面,差距都实在是太大了。

公主府内。

太平公主殿下抱着胸口,凤眉微蹙,坐直身子,沉吟道:“本宫觉得第一届武举还是慎重为好,文科举以封闭的空间作为考场,武科举最好也是如此,以免发生意外不可控的事情。”

杨易若有所思,沉默片刻,开口道:“话虽如此,但是武科举跟文科举不同,文科举是为了防止作弊,所以要以封闭的考场,靠监考的官员不停地去巡视,而武科举就不一样了,考的都是真刀真枪的本事。”

“何况武将本来就是要上战场冲锋陷阵的,总不能因为百姓围观就紧张,如果是这般心理素质太差,日后上了战场如何冲锋陷阵?”

“我倒是觉得开放一部分场地,让百姓在远处围观,既有助于将武举的地位拔高,让百姓们愿意参加武举,也有助于锻炼这些考生的心理素质。何况作为第一届武举选拔,总是要让这些百姓见识见识的。”

太平闻言,微微点头,心里恍然。

如果从这样的角度考虑的话,让百姓到远处的场地围观考生参加武举,的确是有好处的。

她脑海里刚闪过这个念头,旁边的长孙璃月忽然脆生生地说道:“郎君所言极是,妾身也是这么想的。”

太平额头青筋直跳,暗自恼道:这个小蹄子,有你什么事儿!

长孙璃仿佛是没看见公主殿下恼怒的眼神,笑吟吟道。

“除此之外,还能向百姓证明,武举选拔完全公正透明,这可是当着大家伙儿眼皮底下选出来的,旁人也必然会对朝廷的考试选拔心悦诚服,增加朝廷的威信。”

“还能让围观的百姓感受武举的荣耀,从而使其有认同和自豪感,日后参与其中也不是没有可能。

杨易微微颔首。

长孙璃月看问题的角度还是一如既往的深入

他瞥了一眼面无表情的公主殿下,轻咳一声。

“不过......殿下所言也不是没有道理,人多了就容易乱,维持秩序必须要下足功夫。”

杨易心里嘀咕。

这才哪跟哪儿,以后后院不会起火吧?

他可不想被柴刀啊,那样也太冤了。

一个也是柴,两个也是柴,不如多来几个。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有内部矛盾的时候,就引入外部力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