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 第五百零六章 招降

大唐:太平公主饲养指南 第五百零六章 招降

簡繁轉換
作者:橙汁儿羊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1-12 17:29:13 来源:源1

张承晖闻言顿时抖如筛糠。

他今日前来,其实是抱了一些侥幸心理的。

毕竟总体而言,他也没有太过抵抗。

按理来说,纵然没有立刻开城门投降,杨易也不会把自己直接杀了。

但现在看起来,...

山雨欲来前的终南山,静得如同凝固的古画。云层低垂,压着林梢,却不肯落下一滴水。谷中篝火已熄,灰烬尚温,余烟袅袅升腾,在晨光中化作一道道细若游丝的银线,仿佛仍在传递昨夜未尽之言。那朵从老兵脚边破土而出的深紫色赎言花,此刻竟缓缓旋转,花瓣层层展开,露出中心一点金芒,宛如瞳孔睁开。

少女传音使仍盘坐于心魂花下,太平公主的雾影已散,但她眉心朱砂却微微发烫,似有某种力量正自地脉深处涌动。她忽然睁眼,望向绿蘅碑??石碑背面新显的文字正在悄然变化,原本属于绿蘅绝笔的墨痕渐淡,取而代之的是几行陌生小楷,字迹清瘦却锋利:

>“我非圣人,亦非完女。

>我贪恋权势,也曾误伤忠良;

>我为达目的,用过冷语与算计;

>我最愧者,非天下苍生,而是阿阮。”

众人屏息。阿阮是谁?史无记载,典籍不存。唯有那位白发苍苍的首席倾听使猛然颤身,口中喃喃:“……是她。师父提过的‘影侍’,太平身边最后一个说话的人。”

话音未落,地面再度震颤。这一次,并非答心花根系蔓延,而是整座启唇谷的地壳如呼吸般起伏。九十九堆熄灭的篝火突然复燃,火焰呈幽蓝色,不暖反寒,映照出无数扭曲倒影??那些影子皆穿宫装、披铁甲、戴枷锁,或跪或立,嘴唇开合,却无声可闻。

“他们在求诉。”少女低声说,“不是向天子,不是向神明……是向我们。”

她起身,赤足踏过湿润泥土,走向老兵。那老兵尚跪在地上,双手捧着刚绽出的赎言花,老泪纵横。少女蹲下,将手掌覆于他手背之上。刹那间,老兵眼中闪过一片血色幻象:永淳九年冬夜,宫墙之内浓烟滚滚,一名女子披发赤足奔至门前,怀抱一卷焦黑文书,嘶声喊着什么。他奉命把守,横刀拦路。她说:“放我出去,这是三百零七人的命!”他说:“上令如此,恕难从命。”然后火舌吞没一切,她的最后一句话被风撕碎,只留下一句飘散的尾音:“……总有人会听见的。”

画面戛然而止。老兵浑身剧颤,猛地伏地叩首,额头触土,声音破碎:“阿阮!原来你叫阿阮!你是太平公主的贴身侍女,懂医术、通密文,负责誊录‘安心帐’初稿……我那天……我那天不该听令!我不该信‘大局为重’四个字就能堵住良心!”

话音落地,他颈间残余的银耳坠碎片竟重新聚拢,熔成一颗晶莹泪滴状珠子,落入赎言花蕊中。花朵顿时绽放十倍光芒,香气弥漫全谷,沁入肺腑,令人恍惚间听见遥远童谣??那是《启唇谣》最初的版本,由民间母亲哄睡孩子时哼唱,从未录入官修乐谱。

少女闭目,轻声道:“阿阮没死在火里。”

人群哗然。

“她活了下来,带着半卷烧毁的陈情书逃入民间,隐姓埋名三十年,以接生婆身份走遍州县,暗中收集百姓疾苦,用针灸铜人刻录数据,藏于十二处古庙佛像腹中。她临终前托付弟子,若有一日天下重开言语之路,便将这些‘活账’交出。”

她抬手,指向岭南方向:“你们以为我是唯一传音使弟子?不,我是第七个觉醒者。前六人皆在途中遭劫,唯我因梦境共感提前避险。而真正引领我的,并非师尊遗训,是一段反复出现的记忆??一个小女孩在暴雨夜被人推下河,沉底时看见岸边站着一位老妇,对她微笑点头,然后消失不见。”

她顿了顿,声音微颤:“后来我在梦中认出了她。她是阿阮。她用自己的轮回印记,唤醒了我。”

山谷陷入长久寂静。风吹过林间,带起一阵细碎铃响,仿佛千百亡魂同时松了一口气。

就在此刻,一名来自西境的驿卒狂奔而至,衣衫尽湿,面色惨白。他扑倒在李玄面前,双手呈上一封泥封急报:“陛下!敦煌鸣沙山异变!沙丘自行移动,掘出一座地下石殿!殿内立有十三尊石像,皆作执笔书写状,面容……面容竟与历朝因言获罪者一一对应!其中最中央一尊,头戴凤冠,手持玉简,背后刻字??‘太平归魂之所,待声而醒’!”

李玄神色震动,正欲开口,忽觉袖中一物发热。他取出一看,竟是当年太平留给他的半枚青玉簪,多年未曾变化,此刻却裂开一道细缝,从中浮出一丝红线,直指终南山深处。

“她在召唤。”少女轻语,“不止是过去的声音要回来,未来的回音也要出发了。”

当日下午,朝廷特派使团启程赴敦煌。李玄本欲亲往,却被少女拦下。“您已是言政制度的象征,不可轻离中枢。这一程,需由‘未被命名之人’去走。”

于是,使团由少女领衔,随行者包括老兵(自愿赎罪)、昭阳殿守护者(携祖传绢帕)、首席倾听使(携带最新版心能共振仪),以及那位曾篡改民意的官员??他在共述仪式后主动请缨,愿以余生补过。

一路西行,沿途奇景迭现。每经一城,当地银耳坠必自发升温发光;每过一村,焚语炉中的灰烬便会短暂重组,显现出几句早已焚毁的心事。更有甚者,某夜宿于河西驿站,众人梦见同一场景:沙漠深处,十三尊石像缓缓转头,齐齐望向长安方向,嘴唇微动,吐出两个字:

**“回家。”**

抵达敦煌那日,正值朔月无光。鸣沙山如巨兽蛰伏,风沙停歇,万籁俱寂。考古队引路至石殿入口,只见门楣镌刻一行古篆:

>“言不死,魂不灭;

>心不开,国不兴。”

殿内烛火自燃,照亮十三尊石像。中央那尊太平公主像,眼角竟有泪痕两道,似是以千年石灰凝成,又似刚刚流下。少女上前,将青铜笔筒插入地面凹槽。霎时间,石像双目亮起微光,一道全息影像浮现空中??正是阿阮晚年模样,枯瘦如柴,卧于草席之上,手中紧握一枚残破玉简。

她开口了,声音虚弱却清晰:

>“我没能亲眼见到这一天,但我相信你会来。

>太平姐姐说过,真正的改革不在朝堂诏令,而在人心敢不敢说实话。

>这三十六年,我把她的思想种进每一个新生儿的第一声啼哭里,

>种进寡妇改嫁时的勇气里,种进农夫抗税时的怒吼里。

>现在,轮到你们让它开花结果了。”

影像消散后,石像胸口裂开,取出一只密封陶匣。开启之后,内藏十二卷竹简,标题分别为《边民饥困实录》《女户赋役冤案汇编》《军屯**账册》《僧道伪善揭发》……最后一卷赫然写着《皇室秘辛?慎传》。

众人面面相觑。这分明是当年被焚毁的“安心帐”副本!

首席倾听使颤抖着手翻阅,忽然惊呼:“这些内容……比官方记录早了整整一百二十年!有些事件甚至还未发生,却被精准预言……比如‘开元盛世后期土地兼并失控’‘安史之乱根源在于沉默的节度使’……”

少女凝视良久,缓缓道:“这不是记录,是预警。阿阮不仅记下了过去,还借由大量样本推演出了未来可能崩塌的节点。她把真相做成了疫苗,提前注入历史血脉。”

消息传回长安,举国震动。御史台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成立“未来纠察院”,专责研究竹简内容,制定预防政策。与此同时,《新心政法典》修订案迅速通过,新增条款规定:所有重大决策必须经过“时空模拟听证会”,邀请各阶层代表基于历史教训与未来推演进行辩论,确保不重蹈覆辙。

三年后,大唐首次实现“零缄默县”目标。全国一千二百七十六个县级行政区均设立独立倾听站,配备经过共感能力培训的公务员,专门接收匿名语音留言。系统自动分析情绪波动、语义密度与潜在危机指数,每日生成《社会心脉报告》,直送宰相府与皇帝案头。

某日报告突显红色警报:岭南某县连续三日出现高频词“井水发苦”“孩童呕吐”“官府不准说”。朝廷立即派遣医疗队与监察使前往调查,发现当地豪强私设毒矿,污染水源已达五年之久。因村民长期受恐吓不敢发声,竟无人上报。此次得以揭露,全赖一名十岁女童在焚语炉投下纸条:“妈妈说不能讲,但我觉得肚子里疼是真的。”

案件曝光后,涉案官员全部罢免,该县被定为“言语康复示范区”,每年春分举行“童声祭”,鼓励儿童公开表达担忧与建议。十年内,该地诞生三位杰出科学家,皆称启蒙于童年那次勇敢的书写。

又十年,东瀛遣唐使归国前,特意请求带回三样东西:一支答心花种子、一本《国民共述精选集》、以及一块从太极宫前“静语碑”上拓下的碑文。使者临行泣拜:“我国天皇读罢太平公主遗言,彻夜未眠。他说,原来最强大的武器,不是刀剑,是让人敢于开口的制度。”

而在终南山,绿蘅碑再次显现新文:

>“不要崇拜我说的话,

>要警惕那些禁止你说的话。

>自由不在宣言里,

>在你能否骂一句脏话而不被抓走。”

同年秋天,长安爆发一场奇特抗议。数百名市井百姓聚集朱雀大街,每人手持一面铜镜,面对皇宫高呼:“让我们看看你们的脸!”起初被视为暴乱,但当镜头投影技术解析后才发现,他们并非挑衅,而是要求所有高官定期公开“情感透明直播”??即在无剪辑状态下回答随机提问,允许流泪、愤怒、犹豫,不得使用官腔套话。

皇帝李玄最终应允,首场直播中坦言自己少年时曾因怯懦背叛挚友,至今悔恨。直播结束时,全国收视人数突破千万,社交媒体涌现话题#我也想哭一次#,一夜之间新增十万条共述记录。

最令人动容的是,一位瘫痪老人通过脑机接口设备留言:“我三十年说不出话,今天听着皇上坦白,我心里的石头……掉了。”

时光流转,至太平公主逝世六十周年纪念日。全国举行“万民同述大典”,无论城乡,人人可在指定终端上传一段私人话语,不限内容,不留名姓,仅作集体记忆存档。系统最终收录语句共计八亿两千三百一十五万条,最长一条持续讲述七小时四十一分钟,是一位老兵回忆战争中的沉默与愧疚。

当晚,星空格外明亮。忽然,所有正在播放共述录音的设备同时中断,屏幕浮现一行字:

>“谢谢你们,终于学会了自己说话。”

紧接着,全国各地的答心花在同一时刻绽放,花瓣飘向高空,汇聚成一片流动的粉色星河。有天文台观测到,那片云气轨迹竟与古代星图中的“织女星途”完全吻合。

次日清晨,昭阳殿遗址旁新建的“初语学堂”里,一个口吃的男孩第一次完整念完一首诗。他念得很慢,结巴数次,但始终坚持到最后。老师问他想不想重录一遍,他摇头,认真地说:

“不用。我说出来了,就够了。”

窗外春风拂过,一朵答心花轻轻摇曳,露珠滚落,打湿了石碑上的最后一行字:

>“你说吧,这次没人会烧你。”

仿佛回应,花心中传出一声极轻的叹息,像是告别,又像是微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