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其他 > 六零年代机修厂 > 49、049

六零年代机修厂 49、049

簡繁轉換
作者:白静年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04-28 00:32:5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不过既然月莺过来了,杜母就直接问了:“月莺,老五她姑钱丢了,你见着了吗?”

于月莺:“我可没见着,昨天文秀在她们屋呆了一天,后来还是老四回来,文秀才出来。不信等老四回来你问她。

她再三强调,“我可没见着什么钱。”

又嘀咕,“昨天又不是只有一个人。

这嘀咕声可不小,就是说给杜得敏听的。

于月莺可不傻,说钱丢了,不就是怀疑她拿的吗?

虽然之前她生过这种想法,但是,杜爷爷如今好了,这一个铁饭碗的工作不比拿点小钱强?

而且,听姨妈说,杜爷爷的病就是老五小姑气出来的。

这下她工作的事八拿九稳了。

“得敏,你听到了,月笃说钱不是她拿的。要不这样,既然文秀也在家,等文秀回来,你问问她吧。”杜母道,“我这边还有点事,家里就交给你了。”

杜母说完就出门了。

一是去贺家,把两个孩子见面的事定下来,二呢,她要去菜市场买点好菜,烛点汤。

要是买不着肉,买点鱼炖鱼汤也行啊。

病人得补。

于月莺紧紧的跟上了杜母,“姨妈,我陪你去。

杜母回头瞧了于月莺一眼,“现在去会不会太早了?”她是去贺家。

于月莺:“我就在外头看一眼,不进去。”

她要瞧瞧贺家的人。

十几块钱。

对杜得般来说,说多不多,说少不少。

算了。

等回头她妈出了院,再从她妈那把这钱补回来。

现在最重要的搬家。

杜得敏回屋,清点了一下收拾好的东西,然后出了门,去了附近的代销点,给冰棒厂那边的朋友打了电话。

“我东西都收拾好了,你们过过来帮我搬点东西,中午我请客。

邮局。

余凤娇教他们怎么寄东西。

“你回去找些打了补丁的旧袄子过来,回头把里这药片塞到旧袄子里。还有这麦乳精,不能这么寄,这太扎眼了。”余凤娇有经验,“弄点糠,把麦乳精混进去,回头你在信里写清楚,让你家亲戚泡着吃煮着吃都行。”这样吃味道是差点,但是别人不会没收。

都到农场那种地方了,该忍得忍。

像麦乳精这种好东西,就算寄到农场,跟人打了招呼,也落到这小杜的亲戚手上。

农场偏,好东西少,但凡中间过几道卡,这东西就没了。

杜家老三受教了。

原来寄东西也是有门道的。

文秀犹豫着:“这糠不好吧。”

余凤娇不说话了。

杜家老三:“挺好的,东西能到(姑父)手上就好。”还讲究那么多干什么。

余凤娇又说了一句:“农场那边一下雨路可就不好走了,你们最好寄点防水的东西去,我听说那边大多住的是棚屋。”漏雨的。

“糖果就明着寄,让他们收,红糖分成几小包,他们总会留一点给收件人的。”

文秀在邮局写信。

杜家老三去买油毡纸了,这东西防水。旧棉衣,小姑父家里应该有,可是那边这会不好过去。

老三决定回杜家,拿二哥的旧棉衣给姑父寄去,反正二哥今年得了父亲的单位发的绿色大袄子。

还是他亲自寄的呢。

机修厂。

上午杜思苦从一车间出来后,回女工宿舍补了个觉。

到宿舍的时候碰到张阿姨,又说了一遍家里人病好转的事,这才上楼。

这一睡就睡了两个多小时,一下子就中午了。

她往窗户外对一瞧,远远的看到人都往食堂那边去。

肖哥说中午去一车间拿毛线,她得先去车间。

杜思苦起来,就出去了。

路上碰到几个回来拿饭盒的女工,又一一问询杜思苦家人的情况,好不容易才出了宿舍。

结果,她走到一半,还没到一车间呢,就看到肖哥骑着自行车,车后座系着一大包东西。

特别大一包!

往她这来了。

她的毛线团没这么多吧。

肖哥的自行车停到了她跟前:“这东西多,要不我送到女工宿舍门口,你再提进去。”

这里离女工宿舍还有些距离。

他身后,除了留在家里的三斤毛线,剩下十二斤跟杜思苦的一斤半,全送过来了。

不光这些,还有先头从纺织厂拿的红布。

肖哥说:“还有上回那红布,上头的鸳鸯都坏了,我不要。我给分成两份了,这份好一点的给你的。”

次的一点的送到鹏子家去了。

鹏子媳妇看到乐呵呵的给收了。

“等会,肖哥,你到底买了多少毛线团?”杜思苦从袋子外头看到好几个色了,“你买的东西往我这里送怎么回事?”

她就一斤半的毛线啊。

“凤樱说了,这上头这个,桃红色的,最艳的这个是给你留的,就这一份。”肖哥指着上面的说。

什么?

桃红色!

天啊,杜思苦可受不了这个颜色,“这颜色不耐脏》“还艳。

妈啊。

杜思苦看到袋子里的白色毛线团了,“我要这白色的。”这个色不挑人。

她又看到灰色了。

“灰色也行。”这个耐脏。

还有蓝色的,浅蓝色的,黄色的,土黄色的。

还有深蓝色跟黑色。

挺多啊。

“我家凤樱说了,这桃红的色可少见了,他们纺织厂都没几份,比大红色还少见呢。你就留着吧,这还是她用的自己的份额换的。”肖哥非要杜思苦拿桃红色,“要是你嫌艳了,这个浅色的你也拿一份去。”

至于剩下的,“你帮我看看宿舍这边有没有要,成本价卖出去就行。”

肖哥在风樱面前充大头,花了七十市尺布票。

这会又就想着把毛线团卖了,再把布票换一点回来,风樱一直说商场里的衣服样式好看,有外国货,他想攒点布票去过年的时候去商场给风樱买件呢子大衣。

“怎么你家的了,她同意了?”杜思苦纳闷道。

不该啊。

凤樱不是觉得肖哥年纪大了一轮吗。

“她也没拒绝啊。”肖哥习惯性的摸了摸息的大胡子,一摸扎手,赶紧收回手。

又补了一句,“我看出来了,她喜欢生的,我这不是把胡子给刮了吗。”

嫩了吧。

杜思苦,“你这毛线多少钱买的?”

“跟你一样,五块钱一斤。”

肖哥买了十五斤,花了七十五块钱,这还没算布票。

杜思苦:“这样,宿舍要是有人要,那就五块五毛钱一斤。要是我熟人,那就成本价出,行吗?”

“行。”肖哥说,“布票我年底有用,要是下回你发工资布票用不上,就跟我换。”

用粮票换。

不说了,肖哥骑着自行车往女工宿舍去了。

杜思苦跟在后面走。

到了女工宿舍,肖哥那大袋子东西放下,这些东西只能杜思苦自己拿进去,女工宿舍他可进不去。

肖哥道,“我就先走了。”

他要去食堂,他还没吃饭呢,早班刚下,他就回家拿给杜思苦拿毛钱团了。

“不用,我等会自己过去。”杜思苦得把这毛线收拾好才能过去。

再说,肖哥现在这形像,怎么看都不像三十出头的,她跟肖哥一块去吃饭,怕被传闲话。

尤其是这会,肖哥把胡子刮了。

这大新闻,别说一车间,三个车间都传遍了。

这毛线加起来不到十五斤,算上布,差不多二十五斤。

一卷布十公斤,分成两份,一份五分斤,也就是十斤,其实挺多的。

杜思苦觉得这红色布料挺厚实,等棉花买着了可以做棉衣,就是,颜色太红了。不管了。这自得的布,过年就该喜庆。

怎么说也能省一笔钱跟布票呢。

说起来,她的小金斤今天又少了十块钱呢(给三哥了)。

二十五斤,不是特别重。

杜思苦提起来还行。

路过宿管办公室。

杜思苦在那纠结了半天,还是把桃红色的毛线团拿了出来,“张阿姨,这毛线团麻烦您帮我织件毛衣。”

她下次还要找凤樱买棉花,这颜色是凤樱好不容易挑的,还是穿了吧。

到了冬天,外头套个棉衣,里头穿什么颜色都不要紧。

又没人看。

张阿姨听到声,从水房那边出来了:“毛线买好了?”

她在洗菜呢。

等会准备起炉子做饭。

“买好了。”杜思苦把桃红色的毛线团递了过去,“您看看,我就是觉得颜色太艳了,托人挑的。”

唉。

“这颜色好啊,独一份,”张阿姨擦了擦手,这才拿起毛线团,一捏,手感好得很,“这是好毛线。”

她织了二十多年的毛衣,这毛线好不好手一摸就知道。

张阿姨把毛线放到了篮子里。

杜思苦把那一袋子提到了宿舍室,问张阿姨:“张阿姨,你这边买毛线吗?”这会颜色特别齐全。

要是张阿姨要,先挑。

成本价给。

“你怎么买了这么多?”张阿姨吃惊。

“别人的,在我这放一放,您要是要,就成本价给您。”杜思苦赶紧说,“我可不是在这边推销东西,我是想着咱们宿舍要是有人需要,可以拿一点。要是都不要,人家还要过来拿走的。”

反正是肖哥的东西。

真卖不出去,肖哥可以拿回去,看车间的男工有没有给家里人买的。

或者,拿到黑市去卖。

张阿姨瞧中了一个深蓝色,跟一个大红色的。

蓝色给儿子的,大红色给孙女的,儿媳妇的就大红色织个围巾吧。

蓝色跟红色各要了一斤半。

她儿子个头不高,一斤半够用了。

“五块钱一斤,一手五市尺布。”杜思苦说的是成本价。

这么便宜。

张阿姨赶紧把自己的要挑了出来,“供销社那边最便宜都要八块钱呢,像这样好的,十五块钱都不止。”

小杜这是给了大实惠了。

“你答应给我织毛衣呢,当然得成本价。”杜思苦道,“要是我自个买的,我都打算送您。”

张阿姨笑了。

这话听着让人舒服。

张阿姨数了十五块钱跟十五市尺的布票给杜思苦。

杜思苦接了后,提着袋子上楼了。

刚到门口,就碰到人了,隔壁的鸡窝头,“杜思苦,你怎么回来了?昨天广播你家里不是有人病重吗?”

“好转了。”杜思苦拿出钥匙,打开宿舍的门,把袋子提了进去。

鸡窝头跟了进来,“你哪来的这么多毛线啊?“

这人是大嘴巴。

杜思苦脑子一动:“别人的,在这两天,明天就拿走了。”

她宿舍住了三人,有地方放。

窝头伸着脑袋瞧。

颜色挺齐全,看着比供销社的还新呢。

“卖吗。”鸡窝头已经在想怎么讲价了。

“不卖不卖。”杜思苦道,“我马上就去食堂了,你别档门口。”

她拿了饭盒,关上窗,锁上门。

锁门的时候鸡窝头还扒在门边看她的毛线团呢,“那黄色的真好看,真不卖啊?”

“又不是我的,不卖。你脚挪挪,我要锁门了。”

杜思苦说道。

鸡窝头还说讲价呢,人家不卖,价都不肯开。

真是的。

她眼珠子一转,有主意了!

她一个人劝不动,可以找别人一块跟杜思苦说说情啊,人多力量大!

说干就干!

宿舍里头,以前庞月虹最爱手工活,爱针线,可惜她走了。对了,还有一个,徐丽莲。徐丽莲不常住在宿舍。

对了,她可以去财务科。

杜思苦下了楼,“张阿姨,我毛线团全在宿舍里头,您要是听着动静,帮我看看。”怕被人偷。

“放心。”张阿姨肯定会帮着看的。

再说了,女工宿舍前一阵出了事,保卫科往这边来得勤,小偷小摸的事都没了。

食堂。

宋良眼前的饭盒已经空了,他早就吃完午饭了,但是没走。

他往食堂门口看了好几回了。

在等人。

杜思苦拿着饭盒匆匆跑进来的时候,他稍稍松了口气。

他就知道能在这碰到这位小杜同志。

等小杜同志打完饭,找了个位置坐下,宋良才慢悠悠的走过去,“小杜同志。”

杜思苦嚼着饭,抬头看去。

今天她来得晚,只有素菜了,就打了土豆跟茄子。

食堂这会人不多,杜思苦旁边没人。

“我能坐这吗?”宋良问。

杜思苦点点头,把饭咽下去,才问:“有什么事吗?”

户口的事?

总务那边的流程说得很清楚,宋良又是技术员,以他的脑子,不可能不明白手续该怎么办。

“户口的事。”宋良直接说了,“我就想问问,如果没办法去前单位开证明,这户口能迁过来吗?”

这杜思苦哪知道啊。

她也没前单位啊。

“你户口是不是在以前单位?你不想去办,可以让他们寄过来。”杜思苦说道。

饭快凉了,再吃一口。

嚼嚼嚼。

这位宋良同志,就不能等她吃完饭再问吗?

宋良:“可能不行。”

杜思苦:“那你就自己去这边的接收派出所问问,就说前单位没法开证明,你看派出所这边需要你提供什么补充资料。”

她是规规距距的迁户口,资料都给上去了。

“我知道,我听他们说你这户口迁得特别快,是不是这边派出所有什么认识的人?”宋良打听。

找熟人的话,可能会更顺利一些。

杜思苦听到这话都笑了,“宋同志,我才来几天啊,你该问问厂里的老人,看他们在派出所有没有相熟的人。你问我还不如去找主任,或者你们领导,他们肯定都是老员工了,比我的关系靠谱。”

怎么想的,找她?

她哪有什么熟人。

宋良认真的考虑了一下杜思苦的建议,“你说得对。”应该去找彭科长。

“谢谢。”

宋良站好起来,转身往外走。

一个姑娘端着饭盒过来了,正跟朋友聊天呢,没看到宋良,两人就这么撞上了。

还撞得挺狠。

饭盒都飞了。

杜思苦急忙端着自己的饭盒往后连退三步。

被撞飞的饭盒飞到了杜思苦刚才的座位上。

要是她没让,那饭盒里的剩菜剩饭只怕要跟她的脸部来个零距离接触。

无妄之灾。

杜思苦黑着脸换了个桌子,离这边远远的。

“你走路怎么不长眼睛。”被撞的姑娘怒瞪着宋良,没看到有人在这边吗。”

还好饭盒没砸到人。

就是里头的饭菜全泼了。

宋良转身的时候明明没有看到人,这姑娘怎么就出来了?

同时,他疑惑的看了一眼饭盒的落点。

咦,人呢?

宋良看了一圈,最后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正在吃饭的杜思苦。

这小杜同志什么时候过去的?

“喂,跟你说话呢!我饭盒是你撞的,这边的东西你自己收拾!”姑娘跟个小辣椒似的。

“好的。”宋良点头答应。

确实该他负责。

小辣椒本来还准备狠狠骂宋良一顿的,可是看到宋良认错态度挺好,还愿意再给她打一份饭,她就没追究了。

“午饭就不用了,等晚上你帮我打份晚饭吧。”

“好的。”宋良同意。

实是他把人家女同志的的饭弄洒了,该赔。

角落里。

杜思苦总算是吃完了。

刚才她端着饭盒走的时候,可看到了跟宋良吵架的小姑娘身上飘着三个字:女三号。

杜思苦脑子里在想:早上的提示,不是该女二号先露面吗?

还是说,女二号出来了,也跟宋良遇上了。

只是她没见着?

那这有可能。

“小杜,你在这呢,”徐丽莲风风火火的找过来了,“你吃完了吗,我有事找你呢。”

她旁边还跟着嘿嘿笑的鸡窝头。

“刚吃完,正要回宿舍呢。”杜思苦道。

她一看到鸡窝头,就猜到可能是毛线的事了。

果然,回宿舍的路上,徐丽莲说迫不及待的说了:“小杜,你那毛线颜色挺多是不是,我想去看看。咱们这么熟了,要是真有好看的,你可得帮帮忙,我一些。”

“别人的东西。”

“我不管,肯定是你熟人才会放你这,匀几团出来没事的,”徐丽连说,“我要织个花毛衣,主毛线团有了,现在就差其他跟它配的花色。”徐丽莲举着手,“我保证不多拿。”

杜思苦一脸拗不过的样子,带徐丽莲回女工宿舍看毛线了。

鸡窝头跟在后面,说了一样的话,她也要。

铁路家属大院。

家老三一回到家就发现不对了,家里是不是遭贼了?

厨房的锅碗瓢盆有一半都不见了。

杜爷爷的房间门是开的,锁坏了,像是被人撬开的,柜子跟抽屉也像是被人翻过的。

小姑的屋子门也开着,里头的东西几乎搬家了,连被褥都搬走了。

就剩文秀的两双鞋跟几件衣服。

杜家老三见家中的惨况,二话没说,去了派出所,报案了。

没过一会,派出所的两位民警同志就跟着杜家老三过来了。

“屋里你检查了吗?丢了什么东西?”

“我小姑屋里的东西都丢了,我爷爷那屋,床底下都空了,以前床底下放了东西。”杜家老三说了一下家里的情况。

老最近住院,这丢了什么确实不清楚,得等老人出院,回家点一点。

但是,这遭贼的事他这会又不能跟老人说。

怕刺激病人。

“小姑我记得有两件皮袄子,还是结婚那会我奶奶给买的,好几百块钱呢。”袄子老三记得清楚。

真皮的袄子,里头不知道是兔毛还是狐狸毛,反正挺贵的。

就为这事,她妈还在家里大闹了一场呢。

两件皮袄子,杜奶奶都给亲闺女,不给儿媳妇留一件,这事说不过去。

民警一听,就给立案了。

几百块钱的东西,可不是小数目,他们给老三做了笔录。

之后开始走访附近的邻居,问早上的时候,这家有没有什么人过来?

杜母跟贺母定了相看的日子。

11号。

贺母说了,她查了黄历,这天日子最好,适合两个孩子相看。

母今年四十八,比杜母还小一岁,可看着比杜母老不少,估计是太瘦了,脸上没肉。虽然她脸显老,便是头发却不少,还挺黑。

从背后瞧,比正面瞧年轻一些。

“黄姐,我家大富你是知道的,老实本分,不抽烟不喝酒,顶好的孩子。是我们把他给耽误了啊。”贺母握着杜母的手,“你外甥女到时候可别嫌弃我家大富啊。”

她打听过,黄姐的外甥女虽然是从乡下来的,但是长得好,人懂事,来杜家后,杜家的活都是这外甥女干的。

除了出身差些,没别的毛病。

她家大富今年二十八了,虚二十九,进三十。

这年纪实在是大了,想到城里的姑娘,这年纪就没有合适的,年纪小些的,压根就不愿意跟大富相看。

贺母也是愁啊。

“你就放心吧,我家月莺不是那样的人。”杜母说得心虚。

是有什么办法呢。

于月营找对象这事她应下了,总不能两手一摊什么都不管,就算是装,也得装着找个人见一见。

再说了,这贺大富除了年纪大些,还真没什么大毛病。

老实本分,可以了。

杜母从贺家出来,没瞧见于月莺,走了一阵之后,于月莺才从前面拐角出来。

“姨妈。”

“你刚才在外头瞧见贺家人了吗?”杜母问她。

“瞧见了。”于月莺道,“贺家的院子挺小的。”

不如杜家大。

看那屋子布局,也没杜家的屋子的多,贺家现在是五口人,要是她嫁过去,就是六口人。

有婆婆,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妹妹。

还得照顾着。

于月莺越想越不满意。

“约的11号早上见,”杜母问于月莺,“不管你想不想,11号都得过来见一面。”约好的。

要是于月莺不肯来,那杜母可不好跟贺家交待。

“好。”

于月莺点头。

见就见吧,主要是冰棒厂的工作还没下来。

“姨妈,那个老五小姑什么时候走啊?她这冰棒厂的工作到底要干到什么时候?”于月莺想看看姨妈这边有没有新消息。

“这得看爸他什么时候回来。”杜母说。

依她对小姑子的了解,走?

去农场吃苦?

不可能。

小姑子压根就不是肯吃苦的人,别看平常吵架不多,但是想要的东西,最后还是落到她手里了。

“月莺,这工作你别太指望了,不一定呢。”杜母倒是好心劝了一句。

于月莺嗯了一声。

?

怎么个不一定法,难不成姨妈想把工作给老三?

于月莺脸色不太好看。

邮局里。

秀迟迟没有等到三表哥过来,心里有些急。

余凤娇人劝着:“别着急,估计你表哥是有什么事绊住了,咱们再等等。”

等到中午,老三还没过来。

余凤娇人挺好,领着文秀去邮局的食堂吃了饭。

文秀也不敢回去,怕回去了,她妈发现钱丢了,不让她出来了。

东西还没寄呢。

不能回去。

杜家。

老三早就找好了旧袄子,可是没里没人,派出所的民警还在附近调查着,他也不好就这么走。

等了又等。

终于把杜母等回来了。

“妈,家里遭贼了,家里的东西都被翻了,小姑那屋被搬空了。”老三说得很快,“我报了警,民警同志正在咱们家附近调查呢。”

杜母一听遭贼,提着菜篮子就往屋里冲。

她屋里的东西呢?

她赔嫁的首饰没被偷走吧。

“妈,我要送个东西,很快回来,要是民警同志来了,你帮我说一声。”老三说完就出门了。

民警挨家挨户的问,老三不知道民警去哪家了。

找不着人。

于月莺也匆匆往自己的西屋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