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 > 第116章 总攻

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 第116章 总攻

簡繁轉換
作者:琼楼健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30 12:43: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张子铨心急火燎地继续超前赶,踏上一片高地,果然发现对战的双方是官军水师和吴林率领的义军水师。只见江中炮声隆隆,箭如飞蝗,不断有船只被击中起火,不断有人落水。

珠江流到此处仍然狭窄,但再过去十余里有个叫冯村(现今的东莞)的小镇,由粤东而来的东江在此与珠江汇合后江面徒然变宽,然后向南流入伶仃洋。

从伶仃洋来义军的船只已越过冯村,正由南向北逆江向珠江上游冲击。官军战船一字排开堵住了义军的去路。虽然义军船只比官军看上去多一倍有余,但由于珠江在此处仍然狭窄,宽度有限,密密麻麻的船只列在一起。双方实际能交上火的船只数量几乎相同。

官军的船只高大,船上装备着大量能抛射火药罐的炮机,居高临下射击,占尽优势。只见到义军冲在前头的船只一艘接一艘中炮起火,后面的船干着急却使不上自己的武器,完全不能发挥船多的优势。

张子铨看得心急如焚,可是毫无办法。江中战船那么多,王守信也不知在何处。

此时,战局又起了变化。。随着隆隆的炮声,一支官军船队突然从东江中顺流而下,杀出冯村的交汇口,撞入义军的后方船队中。义军顿时大乱,前方的船只以为官军截住了自己的退路,纷纷调转船头逃跑,官军船只擂着战鼓开始追击。义军溃不成军,有的挂旗投降,有的被迫搁浅。

官军毫无疑问取得了一场大胜。张子铨看得黯然神伤,身旁的豹突士更是难过得流下了眼泪。

正在两人不知所措的时候,远处传来一阵马蹄声。不多时,只见几十匹战马从下游方向沿着江边大道疾驰而来,队伍中举着一面帅字旗,是王守信!看来他见大局已定,不等战斗完全结束,就急着奔回广州城。

张子铨在高地上看得真切,心中大喜,这可是天赐良机。他拔出长剑,将手一挥,带着那名豹突士从高地上直冲王守守信的队伍。

对方发现有人来袭,五六个骑士拨转马头,挥舞兵刃迎了上来。张子铨左刺右砍,那五六个人向麻袋一样摔下马去。他继续前冲,又有几个敌人上来拦截。他在马上一阵砍杀又轻松地冲了过去,然后看准帅字旗下披着斗篷的王守信猛扑过去。

眼看就要成功,王守信身边突然飞出一个灰衣人,挥动一根短杖向他袭来,竟然又是那个和尚。两人战在一处,王守信趁机和其余卫士扬尘而去。

张子铨扭头一看,带来的豹突士已经倒于马下。他顿时无心再战,知道至少要打几十合才能占到和尚上风,王守信那时早跑了。心灰意冷之下,张子铨拨马向东跑去,和尚紧紧追赶,直到确认王守信已经安全才停下。

虽然摆脱了和尚,张子铨知道一时半会也再难觅到行刺的机会,尤其有这和尚在。头一次在将军府遇见此人,张子铨以为他只是访问王守信的朋友,现在看来,竟是奉命保护王守信的保镖。

.......

梨花奉命率部先于欧南喜的大军离开了大寨,她的任务是先期抵达清远县城东面的浮桥,牢牢守卫,以防意外发生。若是没了这座浮桥,欧将军奔袭广州城的计划不说要泡汤,也会变得十分困难。

然而梨花走的时候有些不开心,

(本章未完,请翻页)

因为临走前欧南喜命令梨花把一半的部队交出来,由他亲自指挥。欧将军说防守浮桥用不着两千多人。

因此,梨花只带了一千出头的队伍出发。她率领这支人马穿山越岭,于次日傍晚抵达清远山区南端的飞龙峡口。然后几乎不停歇地乘夜出山,沿着山脚从北边绕过清远县城,顺利抵达东面十五里处的浮桥,接替了原先守在那里的少量部队。

过了几个时辰,就在天蒙蒙亮时,欧南喜的大军出现在远处,如同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蛇沿着山脚游来,越过浮桥,直向南边急行而去。

天亮之后,大军仍在源源不断地通过浮桥,梨花细数了一下,前前后后有近三万人,这是欧将军的全部家当了。

等欧南喜的大军全部通过后,梨花按计划把防守浮桥的任务交给殿后的一支部队后,率领自己的一千多人成为新的殿后部队,跟上欧将军的大部队向南全速开拔。

他们的行动似乎完全出乎官军意料,一路上没有遇到任何拦截,三万大军不停歇地走了一个白天,天黑后继续前进,到了天亮前,先头部队终于抵达广州城下。

将士们急行了一天一夜上百里的路程,个个累得精疲力尽,只想倒头就睡。欧南喜命令部队稍事休息,等天一亮就立即发动对广州城的总攻。

黎明时分,部下来报,城头上来了少量增援的官军。欧南喜哈哈大笑:“晚了!”

他当即下达了总攻的命令。三万大军扛着竹梯,呐喊着朝城墙扑去。广州城的北城墙前很快架起了几十部梯子,义军不顾百里急行军的疲劳,争先恐后地向城墙上爬。城上官军不停地放箭扔石头,一边试图推倒梯子,一场攻城战由此展开。

义军只靠简陋的竹梯攻城,守军自然占尽优势,只见义军士兵接二连三地掉落城下,城上守军出乎意料地顽强。欧南喜心中着急,命令弓箭手加强掩护。

激烈的战斗持续着,义军伤亡不小,但欧南喜毫不气馁,换上一批由一批生力军。义军士气高昂,不顾疲劳和伤亡勇猛向前。城上官军渐渐不支。

欧南喜见状,命令派出从梨花手里要来的那一千余精锐,准备一鼓作气占领城墙。

......

行军时,梨花和她手中剩下的一千精兵一直走在欧南喜大军的最后,到了广州城下,他们也是作为预备队的一支跟随徐直的部队一起部署在大军后方。

眼见攻城战进行到关键时刻,似乎只要再加把劲,派上一支精兵就可以拿下来,梨花心中有些着急,何时才能轮到自己上阵。

正在这时,忽然有人高喊:“官军,后面有官军!”

梨花大惊,抬头朝北面望去,只见远处尘土飞扬,一支骑兵正在疾驰而来。徐直立即命令手里不多的骑兵冲上去迎战,同时后方部队全部转向,准备迎击敌人。

“据枪列队!”

随着梨花一声高喊,部下开始人挨人列成密集的横队,一排排长枪直冲远处而来的敌骑兵。

义军前去迎战的骑兵太少,很快不支,四散而逃。官军骑兵向着梨花的部队冲杀过来。梨花命令弓箭手放箭,官军骑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兵陆续倒下一批,其余的继续冲向长枪阵。

然而,马是一种很聪明的动物,看见前方密密麻麻一排闪亮的长枪,只要长枪足够密集,是绝对不会对着枪尖冲过去的,任凭主人怎么打都不会。官军骑兵见马儿逐渐放慢步子,知道马儿不肯冲,便拨马朝两边跑。有些会骑射的一边对着长枪阵开始放箭。

由于枪阵十分密集,官军箭矢的命中率很高。梨花见长枪兵接二连三地倒下,连声高喊:“顶住!不许退!”一边命弓箭手拼命放箭。

这一千多人是挑选出来的精兵,虽然不如梨花的意,但毕竟比一般士卒勇敢许多。他们大多身无铠甲,面对雨点般的箭矢,竟然顶住了,虽然伤亡很大,但没有后退。官军骑兵见冲不过去,便在头目的带领下想绕过长枪阵,很快和徐直的部队发生了激战。

此时,欧南喜早已停止对城墙的进攻,开始调动马帅和陆帅的部队支援徐直。

突然间,远处又传来阵阵喊杀声,骑兵掀起的尘土尚未落尽,黑压压的官军步兵又出现在战场上,人数至少有上万人。义军士兵开始发慌。

紧接着,义军的西面也响起了喊杀声,又一股官军步兵杀来,人数也有万余人。义军士兵不知失措,这么多官军是从哪里来的?官军主力不是已经去冈州了么?徐直和几个头目来回策马,命令士兵镇定。可是眼前的情景又有谁能镇定下来。

忽然,广州城里又一声炮响,接着城门大开。大批官军从城里涌出,呐喊着朝不知所措的义军杀来。

在这三面夹击之下,义军士兵再也受不了了,开始四散奔逃。马帅和陆帅的部队行军加攻城早已筋疲力尽,首先崩溃。

梨花在后方并不清楚城边的情况,但听见炮响,她心知不妙,当即高声大喊:“不想死的往前冲啊!”

说着,便挥动双刀和高理一起领着部下朝杀来的官军步兵对冲过去。

两支军队顷刻间撞在一起。梨花一对双刀舞得好似一团银花,官军是碰着死挨着亡。高理同样剑剑取人性命。其余部下也是拼死冲杀。到处血光四溅,人仰马翻。

官军人多势众,梨花的人马越来越少,可是她咬牙坚持着,几乎是闭着眼睛一味向前冲。不知什么时候,她猛然发现,前面没人敌人。她竟然杀出来了!

回头一看,除了高理,只有零零落落数十人跟着。她让高理率部继续朝北撤,自己和一些部下殿后。

不多时,附近的喊杀声又起,她定睛一看,一支义军也突到了外围。官军正在拦截。梨花大喊一声,当即率领手下冲向官军,前后一夹击,将那支义军救出。

再仔细一看,为首那个身穿重铠,满脸是血的汉子竟是欧南喜。他身边除了亲卫队外,很多也是从梨花那里要去的精兵。

欧南喜见到梨花,百感交集,但也没有多说,两人兵合一处,向北拼命追赶高理去了。

一路上倒是有惊无险。到天黑时,他们已经离清远县城东面的那座浮桥不远了。

梨花暗自祈祷,官军不要有另一支部队先夺了桥。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