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 > 第390章 劝说

元初小道士纵横天下 第390章 劝说

簡繁轉換
作者:琼楼健步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30 12:43:2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不等金归燕发怒,白挺又接口道:“天下可马上得之,不可马上治之,金公子常年行商在外,可曾听过否?”

金归燕微微一笑,朗声说:”陆生亦云,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今**一统不过数载,南方尚有乱事,武功不可稍废,文功不可冒进。

皇帝命程文海入江南寻可用之才,正是循序渐进之法。若此番入京者德才配位,皇帝知江南人才可以大用,儒家可以大用,必会大开科举之路。

反之,若此番入京者德才不配其位,皇帝必大失所望,以为江南人才不过如此,重开科举亦无大益,诸位以为如何?“

金归燕长身玉立,侃侃而谈,一众书生脸上惊讶。他们初见金归燕以为不过是个好皮相的商人,听他开口便引经据典,用词甚是文雅,不由肃然起敬。

张伯淳开口问道:”金公子果真只是商贾之人?不知公子在大都作何营生?“

金归燕说:”金某在大都开客栈,兼做珠宝玉石生意。“

张伯淳看了周密一眼。周密会意,命仆人取来一只精美的漆盒,打开一看,里面放着一只玉爵,满身文藻,看上去十分古老。

张伯淳问金归燕:“金公子即做珠玉买卖,不知在公子看来,此爵所用玉料出自何方?”

金归燕接过漆盒,随即从怀中取出一只指甲盖大小的水晶透镜,凑近玉爵,仔细观察了一番,然后又用指尖抚摸了一下玉爵的表面,并轻轻叩击数次,最后抬起头说:“此玉温润油滑,纹理细腻,白如羊脂,为上等大夏玉。”

周密脱口而出:“怎么,此玉光泽透亮,难道并非出自和田?”

金归燕道:“此玉为大夏玉之极品,凭光泽不能与和田玉区分,须用水晶透镜仔细鉴别。宋徽宗当年好玉,曾使胡商越葱岭搜购玉料,与和田贡玉同款制作。此物即为当年宋徽宗御制一十二尊仿古玉爵之一,把手上《政和》二字便是明证。”

众人听了纷纷点头,花亦紫在一旁看得脸上放光。

张伯淳赞道:“金公子果真识货......草窗,这下你可放心了?”

周密笑着点头,命仆人收好玉爵,一边恭维金归燕说:”金公子不但熟读经典,更精通金玉收藏,可谓儒商也,今日雅集有公子在此,实为幸甚。“

这时,一直没说话的湖州白二公子开口了。

”珠玉买卖是金公子本行,要称儒商,不但须会四书五经,琴棋书画也样样不能欠缺才是。“

金归燕嘴角浮起一丝微笑。”白二公子是想考考金某的才学?“

不等白二公子回答,张伯淳抢先说道:”不用考,不用考,啊,不过......“

他扭头看向周密。”草窗,是否说好今日人人须得留下墨宝?“

周密一愣。”啊......对,对。只是人还未到齐,鲜于大人不知为何迟了。“

”等他做什么?“白挺在一旁插话道,”都这么晚了,我们先开始,他来了再说。“

众人纷纷说好,于是周密宣布到场者人人须留下字帖一副,两位姑娘除外,而且周密还说,今天不论诗才,只看书法,因此写的只能是各人中意的先人作品。就这样,仆人献上文房四宝,众书生便开始一一挥毫作书。

和上回西湖边诗会一样,这次也是按长幼次序动笔。周密率先写了一副苏轼的《水调歌头》,接着张伯淳,钱选,仇白等人轮流上阵。等到赵孟府提笔时,他写的是王羲之的一首诗:

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清泠涧下濑,历落松竹松。

他一写完,众人一片叫好声。周密笑呵呵地说:”子昂果然对王佑军最为推崇。“

接下来轮到湖州白二公子,他也是用楷书,同样是一首王羲之的诗,而且显然学的就是王羲之的字体。这首诗很长,他写了半天也写完。

白挺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白二公子,我们知道你一直在苦练笔法,可你再练也只是照虎画猫,更比不上子昂啊,还是让金公子来。我们都等着看他的书法呢。“

屋中响起一阵轻笑。白二公子脸上涨红,狠狠地放下了笔。周密连忙出言安慰。

”别听那白小子的!他嘴臭,他只是嫉妒你!你不是很快要去绍兴府为官了么?他想去还去不了呢!你练好了书法,虽不能和子昂比,到了官场上也必有大用。“

白挺听了只是脸上呵呵。白二公子还是满脸通红,可是他却没有对白挺生气,而是瞥了一眼赵孟府,然后退到一旁。

众人的目光随即看向金归燕。只见他轻吸一口气,躬身开始提笔作书。没写几个字,屋中便有人发出惊叹声。道一也眼睛睁大。他对书法不甚了解,但金归燕的字体实在特别,而是是他认识的!

几年前他受托到南方寻找张子铨,在广东会州的紫云洞里结识了一位绛山道长。绛山曾是金朝末代皇帝的随从,身边有几样金朝皇宫的事物,其中之一便是金章宗传下的字帖。

金章宗喜好宋徽宗发明的瘦金体,已经练到世人不能分辨的程度。而现在金归燕在纸上留下的字迹灵动快捷,瘦劲有趣,分明就是瘦金体!

等金归燕再写下去,道一的眼睛更是睁得溜圆。金归燕用的不仅是瘦金体,而是写的就是金章宗那份字帖上的诗。

五云金碧拱朝霞,楼阁峥嵘帝子家。三十六宫帘尽卷,东风无处不飞花。

等金归燕写完最后一个字,众人轰然叫好。连赵孟府也连连称赞道:”瘦金之书,天骨遒美,逸趣霭然,然习之甚难,当世能用者屈指可数。不想金公子居于北地,且埋首经济,竟能以瘦金体示众,真乃北方奇才也!“

众人连连点头。金归燕却眉头一皱。”居于北地?听子昂先生之意,北地之人便疏于琴棋书画,孔孟之道?“

赵孟府连说金归燕误会了。金归燕却似乎不想放过这点,又继续道:

”北地之广,能人异士之多,非区区江南可比。国朝明以弓马取天下,实则靠的是天下各路能人奇士,其中亦不乏孔孟学生,子昂不闻紫金五杰与东平府学乎?若子昂先生不信,当亲往北地一睹......“

赵孟府脸上一愣,随即微笑道:”难怪程文海遣公子来劝我等入京为官......实不相瞒,我已向其明言,余身为赵宋后人,世受赵氏国恩,不能事新君而亡旧朝。“

金归燕眉头一扬。“先生何不死之?”

赵孟府一怔,众书生脸上显出不平之色。

赵孟府想了想说:”吾不能也,愿效伯夷叔齐足矣。”

金归燕道:“当今圣上求贤若渴,欲以大用......错失良机,经年之后,子昂怨乎?”

“求仁得仁,又何怨。”赵孟府慨然道,”夫子圣言,终身难忘。“

金归燕嘴角弯起,直视赵孟府说:”夫子亦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以君之才,何不效管仲之仁?“

赵孟府避开了他的目光。”彼时皆中原,当今大势......不可同日而语。”

“国朝亦是右衽。”金归燕正色道,“君在上,余等在下,假以时日,何愁不再披发?”

赵孟府脸上犹豫。屋子里也一片安静。

正在这时,忽然有人轻声说:”这首诗写错了......“

众人扭头看去,说话的人是道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