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371海瑞的用法

隆万盛世 1371海瑞的用法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0 11:58:31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你想举荐海瑞?“

魏府花厅里,劳堪说出他的想法,惊得魏广德目瞪口呆。

海瑞是什么人,可以说魏广德就没想过会有官员会提到这个名字,建议起用他。

要知道,当初海瑞辞官时,虽然百官都做出不舍的样子,不断挽留,但实际上心里都是欢喜的紧。

而当时海瑞辞官,不仅是因为他仕途上遭遇挫折,更是深知已被当权者不喜。

不管是高拱还是张居正,都不喜欢他,只会不断排挤他,边缘化他。

这样的环境下,如果继续留在官场上,不仅会给自己留下贪恋权势的污点,更是让他自己觉得难受。

海瑞做官非是为自己,为家族争得什么利益,而是只想为国为民做事,贡献一生所学。

他对大明官场现状极为厌恶,地方官员通过苛捐杂税大肆摊派获取利益,而京官则大收地方官员孝敬,为其提供庇护。

只可惜,他找不到几个志同道合之人,离开或许是最好的选择,眼不见心不烦。

此时的海瑞,早已经回到老家务农。

是的,海瑞现在就是个泥腿子,整日在田间地头忙碌。

他没有以致仕官员身份谋取投献田地,否则他根本不需要做什么,每年就会有无数细租飞到他手里,足够他逍遥快活。

从这点上讲,他可谓这个时代大明官场真正的清流,道德楷模。

只可惜,即便是张居正也不能接受他。

实际上,几乎所有官员,那怕内心稍微还有廉耻的官员都只信奉“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

他们可以管住自己的手,但绝对不会妨碍别人捞银子赚钱。

内阁里,张居正贪恋权势,结党营私,连其学生都为之不耻。

次辅魏广德更是搜刮民财,大肆经商谋取私利,置国家大义与不顾。

而阁臣张四维,本就是商贩之家,更是对钱财热衷,同样也是广招羽翼以壮声势。

这些,其实不算秘密。

张居正都能知道民间讲学对他的抨击,魏广德等人自然也一样,照样安排人关注民间舆情,特别是对一些有影响力名人对他们的评价。

别看海瑞在官场不行,但民间对他是推崇备至,特别是江南,他曾经出过的地方,简直就是海瑞的基本盘。

海瑞对内阁的评价,就是他致仕回乡路上走亲访友和回乡后所说,魏广德也是找人探听个明白的。

想来,张居正对此也应该是心知肚明才对。

所以,实际上这几年不是没有那几个地方出仕官员提出让海瑞复起,不过朝廷这关是绝对过不了的。

魏广德就知道,张居正是绝对不会让海瑞复出的。

只是魏广德没想到,劳堪居然会对他说出让海瑞出山的话来。

“善贷,你所推行换帖银,知道地方上会如何运作吗?”

劳堪开口问道,“地方上会将其转嫁到百姓头上,名义上是商人给银子交税,但实际上这些税银都会摊入商品成本中,与其说是对商人征税,不如说是对百姓征税。”

对此,魏广德微微点头,悠悠说道:“税,不管怎么征收,最后其实都是天下人承担。”

“是啊,都是天下人承担,若按照你所想,税朝廷收上来用到地方社学上,对老百姓来说其实还算幸事,毕竟他们可以送子弟入学,识文断字。

虽然与考科举无用,但凭借识字,还是很容易在城镇里找到一份工做的。

但现在一些地方上已经有人在打这笔银子的主意,一是征税中牙行和商人勾接压低货物价格,所得利益二一添作五私分,二就是想方设法虚报谎报社学经费,谋取私利。

劳堪说道。

“这可是你都察院的差事儿,巡按御史是做什么的?“

魏广德看着劳堪,有些好笑的问道。

“北方这边我还可以看着,可南边呢?”

劳堪严肃问道。

这就是大明南北两京设立产生的权利分配问题了,京城你六部权利最大,但是也因为忌惮擅权而把南方省份的管理权移交给了南京方面。

南京那边,说句不好听的,那就是天高皇帝远,龌龊事没少做。

“南京都察院失控了?”

魏广德皱眉问道。

“以前六科监督朝廷和都察院,都察院监督百官,现今六科权利被首辅所慑,而都察院中人大多又慑于六科,不得不趋炎附势。”

劳堪低声说道。

“嘶.....你是说都察院现在害怕首辅?”

魏广德急忙问道。

六科怕张居正,魏广德是知道的,毕竟六科监督之权就在张居正手中,而这本来是皇帝的权利。

不过在小皇帝自己年龄尚小,自然不能行此权利。

不过因此,就让都察院都忌惮首辅,这可不就意味着首辅已经失去了原本架构里的掣肘。

之前,魏广德也不是没有察觉到都察院有些不对,不过他当时以为只是那些人都是张居正或者张四维的人,所以他才急急忙忙把劳堪,还有其他一些老乡往都察院里送。

现在听到劳堪的话,他才猛然惊觉,事儿怕不是自己想的那样。

没人会没有忌惮,就好比都察院的御史,虽然外面叫他们疯狗,可以老朱的本事,自然也是设计了监督他们的机构的,那就是六科。

皇帝手里不仅有锦衣卫这柄刀子,还有六科及受到六科影响的都察院这群疯狗。

对功勋彪炳,位高权重之人,低品级官员不敢说什么,那就上锦衣卫。

可要是普通文官,甚至权利大些的文官,还是科道言官好用。

先搞臭他们的名声,之后还不是手拿把掐。

“首辅的事儿,先不说。”

魏广德摇摇头,小声说了句,然后才认真说道:“你举荐海瑞,是打算让他做什么官职?”

魏广德是知道,别看张居正好似春秋鼎盛,可大明一摊子事儿,早晚也得把他累趴下。

主要还是他要做的事儿,其中许多有些犯文官忌讳,所以张居正的盟友不多,很多事情只能他亲力亲为。

既然劳堪说道海瑞,魏广德就想知道劳堪给他设计什么官职,做哪方面的事儿。

“南京都察院佥都御史,把南边的监督大权先担起来。”

劳堪说道,“这次去浙江,我在南直隶和浙江两地滞留时间不短,感觉那里情况有些失控。

朝廷发布的政令,在地方上总是想方设法.....名义上执行,但实际上多少都有走样。”

劳堪不知道该怎么形容,但确实存在问题。

巡按御史虽然是朝廷派到地方上监察百官的,但南京都察院的御史,自然长期呆在南京,和这些地方的官员走动也频繁,或多或少都和地方上有了利益牵扯,监察职权大打折扣。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魏广德低语一句。

“差不多就是这意思,对他们有利就支持执行,若是有些不好,则想方设法规避。”

劳堪马上说道。

“人之常情。”

不过,魏广德并没有什么反应,反而好似很理解的说道。

劳堪闻言一下子就盯着魏广德,满脸不解。

魏广德迎着劳堪目光笑道:“不在其位谋其政,你身在都察院,自然是以监察百官为己任。

而我在内阁,考虑的是朝廷的政令下达以后地方上是否执行。

如你所说,有些政令下达后,地方上执行走样,这其实一早我们就想到了。

但主要看我们下达政令的目的,如果想要达成的目的没有变,即便其中有些变化,我们也不会管。”

“只讲效果,不讲过程。”

劳堪低声说道。

魏广德微微点头,劳堪这话没错,他们所处官职不同,所要求地方做到的就完全不同。

“唉.....你想让海瑞出仕,执掌南京都察院,怕是难度很大。”

魏广德摇头叹气道。

他虽然参股一些商会,但对他们说的从来就是可以避税的避,该交的税还得交,不能偷逃国家税款。

实际过程中是否如此,魏广德并未多管。

在他看来,就算自己安排人严格监督,下面的人还是会早晚学坏的。

没被发现,算他们命好。

被发现了也无所谓,当事人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该罚款罚款,该刑罚就刑罚。

魏广德或许会帮他们减轻点处罚,但绝对不会让人包庇他们。

他可以给他们指路,为他们打开经商的环境,但绝对不会为了赚钱就利用权势,搞什么垄断,那是官僚资本做派。

资本主义其实就两路,一是官僚资本,一是自由资本。

后者是资本主义的主要力量,他们也敌视官僚资本,因为官僚资本不仅掌握资本,还握有权利,根本没法和他们竞争。

不过对于勋贵或者其他权势之家来说,垄断似乎更被他们喜欢,因为可以保证他们稳定获利,所以他们推行的就是官僚资本那一套。

至于对市场的破坏性,他们是看不到的。

阻止海瑞出仕的,其实还是张居正。

都说海瑞铁面无私,可他在处理徐阶之事上,就顾念到徐阶活命之情,所以查明徐家案子后并没有秉公执法,而是想着给徐功留面子,私底下进行协商,希望徐家退出一半田地平息此事。

他这样,看似对徐家有利,是折中做法,但实际上得罪了预置徐阶于死地的高拱不满。

徐阶不答应,让张居正帮忙说和,他也没给张居正面子,让张居正对他也有看法。

对于给自己制造麻烦的人,高官们通常的做法就是边缘化他,让他不能给自己制造麻烦。

好容易这个制造麻烦的人离开了,怎么可能还启用他。

张居正不答应,就算魏广德支持,怕也很难过关。

内阁这关就不好过,更别说吏部。

而且金都御史监察御史,若是真让海瑞做了,张居正要御史做的事儿,还不得被海瑞给翻上天去。

“你举荐海瑞,主要是想让他监察江南征收税事务?”

魏广德忽然开口问道。

“是,让海瑞监督江南御史,核查地方换帖银征收和使用。”

劳堪直言道。

之前劳堪话里话外都是换帖银,其实就是魏广德计划中的商税。

而魏广德其实一直有将征税机关单列,或者在户部组建专门的征税衙门的打算。

好吧,其实就是后世的国税局,从中央到地方垂直管理,地方征收赋税后按比例分拨一笔到地方,作为地方官府运转的经费,其他直接解到部里成为朝廷收入。

成立专门的征税衙门,好处也是多多,至少可以限制地方官员通过摊派,肆无忌惮在征税之外加征各种税目。

实际上,压垮大明老百姓的,不是朝廷的赋税,而是地方官员加派的杂税。

只是,由此带来的问题就是大明的官府一向都是一个小政府,不是后世那种,面面俱到的大政府。

成立专门的收税衙门,实际上阻力非常大,甚至可以说是颠覆的。

大明朝廷,或者说中国古代,就是典型的小政府。

“皇权不下乡”,基层的管理更多是依靠宗族、乡绅进行,朝廷只能管到县一级。

而一个县也只有一个县衙,几十个人就要管理一个县所有方方面面,而有编制的就那么几个人。

要是真建立一条垂直管理的衙门,还是用来收税的,魏广德不知道会被人喷成什么样子。

彼时受限于教育普及程度、交通通信条件,基层治理仅达县一级,官员聚焦赋税征收、户籍梳理、治安维稳,其余交予乡贤自治。

落后交通让政令传递月余不止,稀缺教育资源难育全民素养,低生产力水平难堪复杂治理成本,无奈之下只能聚焦关键事务,借助乡绅宗族维系乡土秩序。

但这绝非主动选择,实属无力之举。

实际上这个时候不管是东西方,都是实行这样的模式,只不过在西方是用分封的小贵族来掌握地方秩序,而这一套在其主导的殖民时代,也很容易被国王接受,分封权利很大的海外总督。

而对应的大政府模式则是1929年世界经济大恐慌,政府开始主导经济。

在凯因斯学派的经济制度主导下,政府支出增加,政府的计划......等等,扩张经济、创造就业,解决了许多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初期,凯因斯主张的国家干预主义,也就是“大政府小企业”的理论,在许多国家发展得很有成效。

“我记得不错的话,海瑞在户部做过主事。”

这会儿,魏广德就在脑海里快速琢磨这事儿。

他忽然意识到,或许海瑞还真是他推动成立税务衙门的好帮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