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377打算

隆万盛世 1377打算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4-12 12:01:59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老爷,抄录之人怕抄错了,还找两人复核过,准确无误。”

芦布明白魏广德晕菜的原因,他也晕,好在中书倒是有自己的猜测,于是小声道:“可能和240步为一亩有关。”

“哦?”

魏广德微微一愣,随即就想到了什么。

而此时芦布已经把他从中书那里听到的猜测娓娓道来。

“此前听说一些地方土地面积的测量是不同的,这次户部定下的测量方法明确以240步一亩,这就彻底改变了北方从前那种大、小亩相差翁殊的十分不合理的现象。

而在南方地区,则实行官田、民田税粮科一体化......”

原来,明朝此前对于田亩计算非常混乱,一些地方为了方便,往往把田亩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折算。

比如若是选择上等田地为标准,则中、下等田地往往要两亩甚至数为一亩。

这在征收田赋时,名义上不会因此导致税收减少,但是计算杂税和徭役时,就会出现差错。

而在江南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官府掌握着不少官田,这部分官田也和民田的计量不同,而福建就是其中代表。

但需要说明的是,其实福建清丈后的田亩变化,已经是非常小的了。

毕竟,福建的天然条件摆在那里,并没有太多适合开垦的土地。

可不像南直隶、江西等地,可供开垦的田地多到难以计量。

“所以,中书分析了那些数字,认为四亿亩田地,或许在是折算后的数字,有些被低估,而八亿亩也有些偏高,可能是把上等田地折算成中等甚至下等田地的出来的数字。

当然,时过境迁,当初到底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偏差,其实可以调阅户部档案发现端倪。

但既然现今朝廷要重新测量天下田亩,其实以前的数据,倒是未必重视,一切以新丈量的田地为准即可。”

芦布小声说完,就垂首不再言语。

确实,这次张居正发动的清丈田亩是洪武朝后第二次全国性质的大面积丈量,过去二百年时间里,别看鱼鳞册不断修订,但是怎么来的大家都知道。

“嗯。”

魏广德微微点头,又说道:“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魏广德让路芦布离开,他还要理一理思路。

不过,芦布并没有马上出去,而是又抬头小声对魏广德说道:“老爷,今儿老爷回来后不久,首辅那边就不断召集户部、吏部官员去值房,也不知道说了什么。”

“哦,他都召见了哪些人?”

魏广德好奇问道。

“有户部尚书张学颜、吏部尚书王国光、侍郎申时行......”

芦布嘴里很快就冒出一堆官员名字,其中大部分都是张居正那边的关系,但也有魏广德安排进去的人。

魏广德知道,张居正这是在那福建的数据询问户部和吏部官员的态度。

毕竟,要将此事推开,不是内阁一句话的事儿,需要户部和吏部配合。

直白说就是,户部要催着地方做事,而吏部则是那柄刀,不听话的官员由吏部出手直接拿下,换上听话的人。

轻轻摆手,示意芦布出去,魏广德一个人陷入沉思。

而离他不远的首辅值房里,张居正此时则很是兴奋。

今天召见的各部官员,对于福建清丈后的数据多少都有些惊讶。

福建那地方都能发现如此之多的隐田,那全国其他地方呢?

朝廷正是缺钱的时候,既然有如此之多的田地,那就意味着有大量田地赋税之前未被征收。

如果能够找出来,收上税,朝廷的财政无疑会因此宽裕起来。

户部是最积极的,毕竟那些利益原则上和他们没有半毛钱关系,都是地方士绅和官吏得了。

可他们,却因为朝廷财政困窘而时常遭到同僚催债。

不过,最让张居正感到高兴的是,他今日见到吏部左侍郎申时行,他对清丈田亩的态度让他欣喜。

是的,虽然申时行是魏广德支持的人,一力从翰林院捡拔入礼部,再到吏部,但似乎比魏广德更有担当,表示愿意督促地方上清丈田亩之事。

魏广德在思考大明朝田亩的谜题,而张居正则在思考是否借此机会拉魏广德下水。

魏广德是支持丈的,但他却不愿意公开表态。

如今申时行支持此事,是否可以把现在由他主导的格局变成让申时行来操作,而他则在申时行之后继续推动这个事儿。

京官里知道申时行得到魏广德支持的人不少,到时候只要把名义上主导此事的变成申时行,大家自然就会联想到魏广德。

只不过,现在面临的难题就是申时行以吏部侍郎的身份做这个差事儿肯定不行。

除非,让他也入阁,以阁身份参与此事中。

不过,如果让申时行入阁,那就意味着内阁的天秤会再次有所变化,以现在的情况,他是有绝对把握在关键问题上压制魏广德。

可若是申时行入阁,那他在内阁的话语权很大程度上会受到限制。

魏广德不知道,隔壁已经在考虑让申时行入阁的事儿,比他还要早。

魏广德不是没考虑此事,只是觉得时机不成熟。

马自强那会朝野多大的呼声,特别是在张居正回乡葬父的时候,就是他入阁的最佳时机。

张居正都不得不表态支持马自强入阁,但最后此事还是被宫里给否了。

虽然没有直接打回内阁的奏疏,但是单就一个留中,就让群臣知道了宫里的意思。

随后,马自强很快就上了致仕奏疏。

既然不能更进一步,继续留恋礼部尚书职位也完全没意思,于是才有了潘晟的上位。

不过张居正现在久居上位,做事也愈发果敢。

既然认定了申时行可以成事,还可以扯魏广德的虎皮,让地方官员退让,坚定执行朝廷的政令,张居正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其实,下面官员还有不同意见,最大的原因就是内阁次辅魏广德从未公开表态支持张居正清丈田亩的事儿。

许多人,依旧以劳民伤财反对全面清丈田地。

劳民伤财其实也是真的,但长痛不如短痛,这才是张居正要坚持推进清丈的主要原因。

“什么时辰了。”

张居正对外面问道。

很快,他就知道,距离散衙还有半个多时辰,于是他又让书吏去请魏广德和张四维过来说话。

这都是惯例,这个时候其实各房今天的奏疏也都处理的差不多了,就等着下班回家。

不多时,魏广德和张四维都过来了,简单寒暄后,张居正先让魏广德把俺答汗奏疏的事儿告知了张四维,毕竟这事儿是他和魏广德商量的,事先并未告诉张四维。

至于其他,最后自然就落到福建奏报上。

直接把奏报给张四维看,魏广德好在纳闷,看样子张居正已经有了决定。

果然,随后他就听到已经让户部按照福建奏报,重新修订《清丈条例》的事儿,并且完成后就开始在全国各省推行清丈之事。

“我们每日都要处理各种杂务,所以,我有意让吏部侍郎申时行入阁,总揽清丈事务处理。”

忽然,张居正看着魏广德,缓缓说道。

张居正这一招其实挺妙的,魏广德不答应,那就意味着他之前为申时行铺的路全部为张居正做了嫁衣,他必然会因此和申时行离心离德。

就算没那么严重,产生深深的隔阂还是会的。

而如果魏广德答应,消息传到申时行耳朵里,知道他入阁居然是张居正举荐的,多少也会有别的心思。

不过,张居正此时盯着魏广德,自然还有看看他表情的意思。

魏广德会不会猜忌申时行,也是他想要达到的目的。

不管怎么说,虽然申时行入阁了,但他的立场此后就未必会和魏广德完全一致,至少会有所保留。

果然,魏广德在听到张居正的话后,脸上表情就很是精彩。

魏广德虽然只是虚瞟了张居正一眼,但张居正还是感受到魏广德眼中的一样,甚至他感觉魏广德眼底还有意思对他的忌惮。

魏广德是真没想到张居正居然这么做,抢先推举申时行入阁,还承担主导清丈天下田亩的大事儿。

“善贷,对此你是和意见,但说无妨。”

张居正一脸笑意看着魏广德,人畜无害的样子让魏广德忍不住想给他一拳。

“抛弃幻想,还得准备抢班夺权。”

魏广德在心底不由得生出这么一段话来。

虽然这几年和张居正合作很是顺利,但双方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小恩怨,特别是经常相互利用对方所求讨价还价,进行利益交换。

魏广德是没想到在清丈一事上,张居正会突然对他出手。

看来,张居正也是看出魏广德心态,支持但却不愿意公开表态。

但现在他要在全国推行此事,要想令行禁止,就必须得到魏广德的公开支持。

做不到,那就摆他一道,让申时行来做。

“清丈乃是当今朝堂最重要的事务,汝默承担,会不会出岔子?

依我看,让他入阁办差是对的,可以减轻我们的负担,但是清丈之事干系重大,还是首辅大人亲力亲为得好。

不如还是按照之前的分配,子维和默负责处理内阁日常事务,我依旧以工部和兵部事务为主,户部、吏部只是,还是首辅大人处理最为稳妥。”

魏广德回答道。

而此时的张四维不说话,就在一边看着魏广德和张居正,张居正今日之事,事先也没和他沟通。

所以,张四维不打算插进来,明哲保身最好。

“呵呵,善贷误会了,我今日和默谈过,他对清丈之事很是支持,所以我才想到让他负责此事。

如今朝廷事务驳杂,内阁也需要补充汝默这样的年轻人做事。”

张居正笑容不减说道,“至于为何举荐他负责此事,一是他愿意,二就是如今内阁事务我们已经早已划分好,大家相互之间配合默契,实在没必要再重新分配任务。

正好接下来清丈之事,也需要有阁臣亲力亲为。

汝默支持,自然最好就由他负责此项事务。

再说,朝中大事还有你我,就算汝默的差事儿出了岔子,我们也能够及时帮助处理。”

张居正下跌。

“可他初来乍到就负责如此重要的事务,实在是不妥。”

魏广德依旧摇头。

不能拒绝,那就只能在申时行负责的事务上和张居正扯皮。

想来,申时行怕也不愿意承担这个事务,毕竟太得罪人了。

申时行的性格,而不是个乖张之人。

他支持丈应该是真的,但未必愿意做张居正手里的那把刀。

两个人一番拉扯,张居正想要让申时行负责清丈,而魏广德则以申时行经验不足为理由,坚决反对申时行负责此项事务。

“那这样,让汝默入阁,平时就主要负责我这里要处理的事务,毕竟其他事项都已经分配妥当,也没必要贸然改动。”

张居正退了一步,但依旧提出让申时行担任他的副手,协助他处理清丈事务。

魏广德考虑片刻,这才微微点头。

“那好,让中书草拟奏疏,明日你我过后就呈上去,请陛下定夺。”

张居正虽然没有完全达到目的,但最起码总算有个分担的人。

奏疏最后拿主意的是他,但实施过程中却可以派出申时行去具体负责操办。

接下来,还可以看看魏广德和申时行之间的互动,或许也会很有趣。

从内阁出来,魏广德坐进轿子的时候,就对身边长随吩咐道:“去吏部侍郎那边知会一声,请他晚上过府一叙。”

魏广德要见申时行,把今天的事儿和他说说。

魏广德可不打算隐瞒什么,申时行是状元,自然不是笨蛋。

和他交流,直接开诚布公,要不心中打着小九九要强。

说到底,他和申时行其实是合作关系,申时行并没有投到他门下。

但是顾念魏广德栽培之情,所以申时行也愿意在不破坏他底限的情况下全力支持魏广德。

这点,是张居正不知道的。

不过,魏广德其实已经在心里打定主意,万历八年的会试,他要争取主持,在排定名次的时候,得把一些人的位置往前挪一挪。

要想有机会主宰六部甚至入阁,会试前一百名才有机会,名次靠后的都被发配的地方上去了,想要谋取更高的官职谈何容易。

现在魏广德一改之前的态度,已经开始有意识培养后面的梯队人员,一代代发展下去,不然需要的时候口袋里没人,还真是麻烦的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