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445先进的欧洲火枪

隆万盛世 1445先进的欧洲火枪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6-20 02:18:07 来源:源1

万历皇帝大婚,可以说是今年内阁最主要的大事儿。

现在大事儿忙完,朝廷自然重回正轨,也该处理这些天耽搁下来的朝政了。

张居正带着申时行,主要就是处理各省关于丈田亩之事,工部和兵部的政务,还有礼部涉及外藩的事儿都交给魏广德在票拟,剩下的常务就是张四维安排,可谓分工明确。

而在慈庆宫,陈太后和李太后也在商量加恩的事儿。

皇帝大婚,朝廷安排的隆重盛大,但也井井有条,两位太后都是非常满意的。

至于钱财耗费,两宫早就从冯保那里知道了,前前后后总共耗费在一百五十万两上下,以当下朝廷年年都喊穷的情况下,难能可贵。

“我看呐,就加柱国吧,就给张太傅加左柱国,魏少师加柱国,以示他们劳苦功高。”

两宫太后商量着给朝廷的封赏,除了钱物的赏赐外,一些人还得加官进爵。

下面的官员都还好说,可对两个顾命大臣,这官不好加。

一开始陈太后说给魏广德升太保,可张居正现在是太傅,不管如何,内阁首辅、次辅还是有些差别的。

至于散阶,两人现在都是特进光禄大夫,已经是文散第一等级了。

倒是勋阶上,张居正之前是从一品柱国,魏广德是正二品正治上卿,还有上升空间。

刚才李太后提议给张居正左柱国,那就是第一等级的勋阶,而给魏广德的柱国,就是第二等级。

在勋阶里,左右柱国为一等,柱国为二等。

这样封法,张居正差不多都到顶了,魏广德还有上升空间。

“这样封法好是好,就是首辅那里,差不多都到顶了。”

陈太后犹豫道。

“本来首辅也已经是百官之首,以后给个爵位也就是了。”

李太后开口说道,“倒是魏次辅那里,以后他升首辅,还有继续升迁的官职。”

魏广德现在除了散阶到了正一品,其他都只是从一品,还真有进步空间。

不过混到次辅,其实空间也已经不大。

至于说给文官爵位,其实也就是死后追封了,这其实也算是特殊对待了。

大明朝文官获得爵位可不容易,非军功不得授爵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末,二百余年里只有三位文官因军功封爵。

第一位是靖远伯王骥,正统三年王骥与蒋贵分道夹击,转战两千余里,击破扰边的阿岱汗军,迫使阿岱汗、朵儿只伯远逃。

正统六年至正统十三年间,王骥主导对麓川思氏势力的战事,率军进行了三次征讨麓川之役。

于是,在立下战功后,王骥被封为靖远伯,成为明代首位因军功而封爵的文官。

不过,王骥之后被弹劾以劳师费财,赖权宦王振庇护才得免罪,后率军平定湖广等地的苗人叛乱,获赐世券。

可见,其算是英宗皇帝的铁杆,所以在景泰八年参与“夺门之变”,获授兵部尚书,并加号奉天翊卫推诚宣力守正文臣、光禄大夫。

数月后,王骥请老告退,算是得了善终,死后被明英宗追封为靖远侯,谥号“忠毅”。

第二位是威宁伯王越,曾三次出塞,收取河套地区,于红盐池之战、威宁海之战中两次远袭鞑靼。

因为立下军功,王越得以获封威宁伯,成为明代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世称“王威宁”。

并且,王越还是明朝首任三边总制,这是一个主要负责协调和管理西北地区的军事防御事务。

成化十九年,权宦汪直被贬后,王越遭夺爵除名,谪居安陆。

明孝宗即位后,王越获救回乡,弘治十年,王越恢复原职并加太子太保,总制甘,凉边务兼巡抚,其后兼制延、宁两镇,次年,王越于贺兰山击破鞑靼,以功进少保兼太子太傅,受命经略哈密事务。

到了弘治十一年王越在甘州逝世,被朝廷追赠为太傅,谥号“襄敏”,后世称其为“王襄敏”。

最后一位,自然就是新建伯王守仁,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王阳明。

其实,爵位这东西对于文官来说,貌似都不是什么好事儿,而且前两位多少都和当时的权腌有些交情,所以往往后来都跟着权腌倒台而跟着受罚。

不过这些,两位太后可就不甚了解了,只知道爵位是极好的赏赐。

幸好她们没有当着冯保的面商议这事儿,否则怕不是明日张居正就要上奏请辞了。

已经位极人臣,还敢想其他的吗?

“那就叫皇帝来,这道旨意得他来下。’

李太后马上说道。

随后,小皇帝朱翊钧被从乾清宫叫去慈庆宫,而消息也在宫里悄悄的扩散开来。

因为大婚,朱翊钧过去每天都要去文华殿进读的惯例已经被打破,虽然依旧要每三日去文华殿上课,但毕竟皇帝大婚后算是成年,也要开始准备接手朝政。

这个时候,他不是在坤宁宫里和皇后在一起,就是在乾清宫看内阁送来的奏疏。

虽然说批红是在司礼监,可那是皇帝不管事儿的时候,政令才发自司礼监。

皇帝要管事儿,那皇帝在什么地方都可以处理政务,行事批红之权。

就比如嘉靖朝时,批红都是在西苑进行的,而绝对不是司礼监。

嘉靖皇帝绝对不会让大权旁落,让宦官给他治理国家。

至于任用严嵩,还不是因为他能力出众,至少严嵩时期朝政还能运转,再穷也能维持住。

其实要讲处理公务的能力,大明这帮内阁阁臣能力都不弱,张居正的能力未必就比严嵩高明。

说起来,严嵩全力保证嘉靖皇帝修炼所需,张居正则是完全满足宫里的索要,都是差不多的态度。

唯一不同的是,严嵩是靠杂耍般的财政操纵学在勉力维持朝廷运转,三、五个瓶盖儿盖六、七个瓶子。

而张居正则是正视朝廷财政困窘的现实,想方设法进行改革,以期增加财政收入改善财政困境。

这点担当,确实是明朝内阁首辅中少有的敢为之人。

而魏广德呢,这会儿正把精力放在工部,研究谙厄利亚送的燧发枪。

“工部匠人已经数拆装这燧发枪,已经对其熟悉异常。”

工部的公务都分派给左右侍郎处理,他最后看看处理意见即可,所以时间也有些空闲。

今日,魏广德就和他一起到了工坊,查看英国人所进贡火枪的研究。

魏广德今日也是第一次见到英国火枪,不过一看之下就脸色微变。

英国人进贡的两只火枪,一支是燧发枪,正有一群工匠围着研究,主要就是拆装,以熟悉其结构。

只有熟悉了结构,才好自己生产组装,这都是正常的程序。

而在旁边还摆着一支火枪,也是英国人送的,算是一支火绳枪,或许因为大明也有的原因,倒是没什么人关注。

之所以魏广德色变,就是这枪旁边还有几个子药筒。

是的,就是子药筒,这是一支后装火绳枪,和宣府骑兵装备的百出佛郎机类似,但更加小巧精致。

百出佛郎机,无论如何都没有摆脱佛朗机的特点,那就是口径比鸟铳大得多,双手握持可以保证瞄准,但当骑兵使用时,一只手点火,就会影响瞄准。

所以,百出佛郎机用起来威风,但准确性不高。

也就是骑兵群打出来,靠着密集的弹雨可以有较高的命中率,和西方排队枪毙是一个道理。

不过这把不被大明匠人看上的后装火枪,却让魏广德色变。

到这时候,魏广德才算是猜出来为什么欧洲人看到大明的火器都不是很在意。

人家早就玩过的东西,当然不关注。

他们进屋后,那群工匠都已经行礼后垂手让到一边。

魏广德没去看燧发枪,而是径直来到火绳枪这里。

很快,一个匠人过来,给魏广德讲解这后装火枪的用法。

使用子药筒和简易闭锁装置的火绳枪,实际上就是电铳。

“魏阁老,这火绳枪实际上就和佛朗机一个道理,只不过据介绍为了保证射手安全,不能装入太多火药,威力和射程有限。”

那匠人还在一边和魏广德细说这火绳枪的缺陷。

实际上也确实如此,魏广德看着这火枪的豪华装饰,就明白这东西是给谁用的。

烤蓝雕花银饰品,浮雕黄金珍珠宝石,该怎么奢侈就怎么来,差那点钱还算什么贵族。

而旁边那支燧发枪,枪管都是镀银,其他地方也是极尽奢华之气,比起后装火绳枪有过之而无不及。

西方火器发展比东方快,其实有一个很重要但又被人忽视的地方,那就是攀比。

这个时候西方贵族之间也喜欢炫富,最初他们的目光是那些制作精致,装饰美观的钟表。

可是,当燧发枪出现后一切就有了变化。

是的,就是燧发枪。

燧发枪的枪机是轮式燧发装置,制造难度丝毫不比钟表低级。

簧轮 后膛,这两结构在当年都非常难加工,因此制作起来复杂不说,价格也是极为昂贵。

如果带上这么一把枪出去撩妹的话,境界不知道比那些揣着怀表的村炮高到哪里去了。

十五世纪,欧洲贵族还在比谁带的服饰制作精致,谁的怀表精准,当钟表匠改行做起枪匠以后,一切都变了。

贵族们要求他们制造各种看上去就要特立独行,高端大气上档次的火枪,以此来显出自己的不同凡响。

有了贵族老爷的大笔金钱注入,自然带动这些家伙研究各种复杂又先进的武器。

他们不是为战争服务的,只为贵族老爷服务。

于是不仅发枪在欧洲大量出现,后装火绳枪、后装爆发枪也在这个时期涌现出来。

实际上,魏广德让工部研究的转轮火枪,此时也在欧洲出现了。

这种转轮火枪转动弹股就能实现连续发射,丝毫不比二百年后才出现的栓动步枪射速慢。

当然,结构的复杂性,还有就是贵族老爷们的安全着想,这些设计复杂的火器,一般都不会有多大的威力。

特别是后装枪存在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气密性不好,稍不注意可能火焰就烧到贵族老爷本就不多的头发。

可以说,十六世纪欧洲枪械设计有了重大飞跃,只是不是服务于战争,而是服务于贵族,属于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儿。

另外这些东西因为一开始就不是为战场准备的,所以造价也都是极为高昂。

所以就算有可实用的火枪,也没有谁会量产,成本太高而且维护繁杂。

设计先进吗?

当然先进。

实用吗?

好像就没有实用的。

所以,现代枪械实际上是在十九世纪初才出现,也不是没有原因的,技术限制了枪械的发展。

现在的魏广德也只是被小小的惊讶了一下下,只有当使团从欧洲带回来转轮火枪的时候,那才是让魏广德真正大惊失色的时候。

“你们使用过这两种火器吗?”

魏广德收拾好心情,开口问道。

这些人都是玩火器的,只有从他们口中才能知道这两只火枪的优劣。

“已经尝试过了,确实非常有些,但是威力有限,因为这两只火器不能装太多火药,枪管也细了点。”

“这火枪射击精度很高,我们怀疑和铳管里刻划的线条有关系,还没来得及尝试。”

几个工匠先后发言,把他们对这两只西洋火枪使用后的感觉做出了判断。

“线条?”

魏广德听到匠人这么说,马上来了兴趣,端起火铳就仔细看铳管,果然见到里面有几道线条。

这东西,魏广德倒是知道,膛线嘛。

不过魏广德不知道的是,枪和铳的差别其实就是在这里。

有膛线的火铳就是枪,没有膛线的火铳那就是火铳。

当然,滑膛枪不在此例。

“你们能在铳管里刻划线条吗?”

魏广德倒是没有直接说膛线,而是按照工匠们的说法,说铳管里划线。

“我们还得尝试,看着有些麻烦。”

那匠人开口说道。

没有尝试就不知道膛线对火器的影响,实际上膛线出现的时间很早,只是大规模采用则是较晚的事儿。

因为这时候西方大部分火器都是前装,有膛线的情况下装填增加了难度。

西方最早的线膛枪都是配小锤子的,就是把子弹锤进枪管里,这种方式肯定是不适合战场的。

所以很长时间里,线膛枪在欧洲都是贵族专属,是贵族们打猎的玩具。

英国人送来的礼物,就是按照欧洲贵族的生活习惯准备的,所以才有这些不经意的先进玩意儿送到大明。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