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468松江府

隆万盛世 1468松江府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7-19 14:57:23 来源:源1

松江府距离杭州府不远,于是魏广德直接走路去的松江视察。

杭州府的事儿,虽然他话语权很大,但是总督巡抚都算是朝廷认命的封疆大吏,要削减人家的兵权,也不能朝廷一句话就定下。

魏广德离开前,把浙江九营都走了一遍,特别是防汛七营,魏广德对他们这些年坚守在钱塘江抗洪第一线表示慰问。

这几年黄河水势减弱,不像之前连年发大水,朝廷上下无不欢欣鼓舞。

都已经被黄河水患吓怕了,即便其中有潘季驯治水之功,最大的其实还是老天爷,没有在黄河中上游降雨。

大家很高兴,可魏广德却高兴不起来。

因为他知道明朝历史,山一带连续干旱,千里田地颗粒无收。

此时辽东努尔哈赤作乱,明廷于是开征辽饷,对灾区赈济不及时,据说还在当地收取赋税,可不就整出个火药桶来。

魏广德不清楚黄河流域降水减少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毕竟到闹出大乱子还有二三十年之久。

天有不测风云,根本看不到那么远。

但魏广德多少还是有些警惕。

好在,现在的大明已经在东、南洋和缅甸建立了一定的统治,小冰河对大明的影响或许颇大,但靠近赤道,这样的影响只会减少。

不行,就把人口往那边缓缓转移,或者通过收集海外粮食直接运到北方就是了。

东番岛,安排个二三十万人应该问题不大吧,吕宋也送二十万人过去,再有旧港那边,干脆直接拿下苏门答腊岛,安置二三十万人,还有缅甸……………

所有这些,魏广德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开始准备,主要是派人实地考察,确定可以移民的数量。

好吧,大明建国后好像就一直在不断移民。

先是安排人从东部移民西部进行开发,之后南人向被移民,进入辽东等地。

现在他又在策划把北人南移,迁往东番和南洋。

虽然耗费不会小,规模也很大,可大明朝廷已经对移民有了操作经验,无非就是翻看百年前衙门里的文书即可。

照抄作业,谁不会?

忽然,魏广德感觉外面马车停下来了,车外有随从小声说道:“老爷,松江府知府带松江府上下来迎接老爷了。

“嗯。”

魏广德在马车里答应一声,随即随从拉开车帘,魏广德从马车上下来。

“学生见过恩师,恩师一路辛苦了。”

现任松江知府胡峻德是隆庆二年进士,那年魏广德参与会试,正是胡峻德的座师。

自然,之后胡峻德递了门生贴,算是正式入门。

胡峻德生于嘉靖二十年四月初八日,字明卿,号克?,河南汝宁府光州人。

隆庆二年三甲进士第四十一名,授襄垣知县,同年改任丘知县,之后有调任陕西道监察御史、东宫侍讲,滁州判官,苏州同知,现在松江府知府任上也做了两年。

松江府做为开埠之地,魏广德自然不会把这个位置让给旁人,肯定是安排自己人来此看着。

胡峻德科举成绩并不算好,但办事能力不错,深得魏广德看重,否则也不会当年去了襄垣,很快就改授任丘县。

第一个职位其实很重要,大容易出成绩,小县就只能熬资历,差别大了去了。

“免礼,你我之间不必如此。”

魏广德脸上挂着淡淡笑容说道:“此番南下,主要是平息杭州府之事,顺道来松江府拜见徐阁老他老人家,他现在身体怎么样?”

徐阶,三朝元老,魏广德得敬着。

这次南下出发前,慈庆宫陈太后下了懿旨,还送了礼物让魏广德带着赏赐徐阁老。

这也是体现皇家不会忘记那些为国效力的老臣,是个做给外面人看的姿态。

“徐阁老身体尚好,这段时间就在华亭家中,恩师随时可以过去。

城里已经布置好一切,请恩师随我进城休息吧,学生身后都是松江府官员和士绅,慕恩师已久………………”

胡峻德简短回答了魏广德的问题,就邀请他们进城,不过也没忘记把身后跟着来的人大致介绍下。

这些都是地头蛇,魏广德在松江府的产业还多得到他们的照应,魏广德自然是一副谦逊面孔示人,和他们相互行礼,算是打了个照面,这才随着进了松江府。

先去了临时征用的庄园休息,魏家在松江府有资产,但多是经营用的,小院子也有,但这类豪华的府邸却没有预备。

不过官府向来有征用大户府邸的习惯,每到需要安置的贵客,朝廷就会联络当地富商士绅,选一处府邸供其临时起居。

不像后世,很多地方建招待所安排领导居住。

“松江府开埠以来成绩斐然,朝廷很满意,宫里也很满意。”

进入正堂坐下后,魏广德喝了两口送上来的相差,这才对下垂手而立的胡峻德说道。

“你坐下吧,不必多礼。”

似乎才发现般,胡知府还站在下面,这才指指左边的官帽椅说道。

接下来,胡峻德又汇报了松江府近几年的情况,魏广德更关注夷船来此商贸的次数和交易额,而不仅仅是大明商船出海的情况。

此时大明外贸属于严重顺差,海外进入商品极少,主要还是倭国特产和南洋矿产为主。

不过只有倭国折扇、倭刀等精品通过松江府入关,而通过长江水道和河运便利,南北物资集散于松江府,此地已经商贾云集,经贸发达,远超广州。

说起来,其实在月港兴起时,广州港凭借独特地位和历史渊源下,就能和月港平分秋色。

是的,别看都说大明禁海,但广州这地方名义上也是禁海,但有市舶司在,自然允许大明商人和海外藩国进行“朝贡”贸易,曾经几乎垄断大明的海外市场。

而其中利益,除少量通过市舶司运到内廷外,大部分税款都充入广东官府中。

张居正这次把广州纳入开埠之地,其实也是抢了广东官府的钱袋子充实国库。

除少部分既得利益者因为利益受损有不满外,其他大部分人倒都是默认了这个规则的改变。

毕竟,能获得利益的人太少,他们大多只能从官府分到一些福利。

而这些福利,有没有这部分进项其实都不影响。

反倒是因为广州正是开海,吸引两广、湖南、江西等地商人云集广州,商业更加繁华。

“听你说,从松江府驾船出海去倭国,距离更近。”

魏广德压低声音小声问道。

“确实,我也听人说起过,为此还专门重整了各部卫所和营兵。

胡峻德开口答道。

以前对地理都不了解,看着倭寇肆掠闽浙,都以为那里距离倭国最近。

谁知道这两年松江开埠,更多的商船出现在松江府后,不管是大明海商还是夷船商人都说松江府距离倭国最近,交通便捷。

为此,胡峻德还在知道消息后第一时间给京城魏广德写信告之此事。

“适当防备是好的,你做的不错。”

魏广德开口称赞一句,懂居安思危,这样的官员就很好。

看后世的民间版本地图,会以为倭国距离天津似乎更近。

但实际上那是投点不同导致的,地球是圆的,实际上很多距离不是平面地图上所显示那样。

“现在码头区可同时供多少商船靠岸装卸?”

魏广德关心起松江府码头的情况。

“初时十余条,现在可供二三十条海船靠岸。

因为还有许多内河河船来此,所以正准备在吴淞江口建造新的码头,主要供河船靠港用。

到时,这三十条大船泊位可全部停靠海船,装卸量还能扩大。”

胡峻德答道。

因为开海的缘故,大明各地已经对海运不再那么抵触和禁止,内陆商人的货物走河运运到松江府,而沿海商人则是海路直接往这里送,所以每天几乎都有海船抵港。

不止是浙江商人,还有淮安,甚至山东南部商人,也都是用海船把货物送到松江府售卖。

“崇明岛那边的泊位,你知道情况吗?”

魏广德忽然问道。

长江口崇明岛,朝廷在此建立了崇明守御千户所,而之前被南海水师向兵部奏报后,指挥权转移到南海水师,水师在此建立了军港。

现在魏广德知道松江府距离倭国较近,自然考虑将此地作为大明官军东征的出发地之一,另一路自然是山东登州水城出发。

调动的浙兵等部,在松江府上船,由南海水师护送出征,而北方大军则在山东登船,随东海水师出征。

不过倭国终究是太祖定下的不征之国之一,这样的动作,朝廷也需要思虑再三,十分稳妥了才敢把消息透露出去。

于是乎,松江府就承担起安排商船前往倭国贸易,暗中把锦衣卫探子送过去的任务。

此次魏广德过来,就有向胡峻德暗示此事的意思。

问清楚松江府现在海港情况,魏广德就把有商船从松江府出航,每季一次的事儿告诉了胡峻德,只说是有商会找到他,希望能行个方便。

向倭国运送探子,自然不会告诉胡峻德,事不密则**,魏广德不想把胡峻德牵扯其中。

不过运送到货物,魏广德还是提了一嘴,就怕港口巡检发现货物特殊而扣船上报。

到时候胡峻德知道是他说的船,能够放行。

前往倭国的商船,船上装载自然和其他海船不同,都是针对倭国市场准备的货物。

胡峻德一听,只是略微诧异就马上点头。

魏广德知道,他肯定以为这些船是他的,是前往倭国贸易赚钱的。

不过,实际上这船还真就是他有股份,不过控股的是锦衣卫。

作为特殊的衙门,锦衣卫也暗中掌握了几个商会,在分船引的时候拿到一两张,通过这层关系,他们的人也方便搭乘其他商会的海船出海。

毕竟,大家都是做生意的,和气生财。

“明白了,老师,以后我会照应的。”

胡峻德急忙答应下来,老师家的生意,肯定要照应,不仅会允许他们随时出航,还会示意下面的巡检,给这船最优惠的税率。

这年头没有报关的说法,也就是商人不会把自己船上运送商品的真实价格报给官府缴税,要官府自己判断。

因为非常麻烦,所以中国古代对海贸的收税,都是按照船只大小征收。

商人们自然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这笔税银从船上货物里赚回来。

这也算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做法。

实际上,月港已经在魏广德暗示下进行了两次加税,但是海商们依旧愿意承担,可见这笔关税对于船上的货物能带来的利润来说,真的不值一提。

而松江府则是直接照抄月港的做法就可以了,没道理港商人能做好,松江府商人就做不到。

即便有规定,但下面的人也是知道怎么给自己谋福利。

稍微在登记的时候把船缩小一点,就可以让船主少缴税,而这部分他们会分润一些。

只不过这种事儿不可能做的太过火,控制权都是在官府手中。

胡峻德只要表示对税收不满意,下面就会马上控制一二,增加码头关税收入。

老师的税,胡峻德自然不能不收,但绝对不会多收一钱银子,给最大的优惠。

“来人,拿我的帖子,胡知府,你派人带路,送到徐阁老府上,就说我明日前往拜会阁老。”

正事做完,魏广德就吩咐道。

“是,老师,酒宴也准备差不多了。”

胡峻德急忙说道。

“好,我换身便服就出发,你先去安排人带路。”

魏广德喊人的时候,随从就有人拿着魏广德帖子站在门口等候。

魏广德换衣服,胡峻德也安排身边人给那随从带路,前往徐阶府上投拜帖。

不是给徐阶圣旨,只是太后让人挑些东西送去,自然不准备香案接旨什么的。

小皇帝朱翊钧也送了十坛宫廷藏酒,让送到徐阶那里。

这里既有徐阶功劳大的缘故,也有张居正的原因。

“这些年长江水患不断,你松江府地处出海口,也要加倍小心。

本身松江府水系众多,特别是黄浦、吴淞河势已成,就按照海瑞的办法治理。

如今松江府有这样的形势不容易,可千万不能出事儿。”

因为黄河水患暂时消弭,张居正把工部治水经费拿去修荆江大堤,朝中非议不断。

许多人都说张居正借此保自己老家而忽视长江南岸安全,不过张居正私底下和魏广德沟通,说目的只是为了隔绝长江和云梦泽联系,长期下去可将古云梦泽围成良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