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487京城第一座洋楼

隆万盛世 1487京城第一座洋楼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2 03:15:03 来源:源1

“陛下可有更多思考?为何会有细?”

卫所之弊是事实,魏广德不开脱。

但大量奸细出现,好像到了后世依旧前仆后继,就不得不引起重视。

“他们为何会甘于倭寇为伍,数典忘祖……………”

魏广德开始侃侃而谈,但就是不点出利益二字,得让小皇帝自己琢磨去。

等他明白了利益的重要性,学会了平衡各方利益,也就算是把帝王之学学会了。

本来经筵制度只是帝王教育补充形式,讲官主要职责是讲解儒家经典而非帝王权术。

不过在和张居正沟通后,经常也会把一些教授帝王经史知识补充进来。

毕竟当初小皇帝从小学习的张居正编撰的教材,已经把儒家思想研习的很精湛了,反倒是缺少了帝王教育的根本。

很快,一个时辰的课就结束了,不过显然今天小皇帝并不打算就这么结束。

等魏广德让他回去继续琢磨,重写此文后,小皇帝欣然接受,同时又从袖中摸出一份奏疏,那正是之前魏广德誊抄的那份。

于是,接下来的时间,两个人又对此事展开讨论。

“火器技术推陈出新,一些处于新旧火器交替阶段铸造的旧式火器,铸造出来就已经落伍,没有卫所会用,直接回炉重炼,其实也是朝廷的损失。

如果能高于成本卖掉,不失为弥补损失的好办法,不仅不亏钱,还能为朝廷赚钱。

何况这类火器外售,对我大明并不会构成威胁,因为官军手中火器更加犀利。

更何况,就算有火器在手,缺乏火药也是无用。

为了获得火药,他们只会对我大明更加恭敬。

毕竟,买火器已经花掉大笔银子,如果不能过的火药发挥出火器的威力,损失只会更大。

如此,最初朝廷可以给出便宜的价格出售火药,而后可以逐渐提价增加其中的利润。”

魏广德不存在不好意思和人讨论利益,火器说到底就是烧火棍,真正的的利润大头在魏广德看来其实是火药。

当然,夷人也可以出售火药,他们走南闯北,获得的矿产资源更加丰富,一样能够制造出高性能的火药。

但是没关系,就那么两个卖家,三方只需要稍微沟通下,为了保证他们商船在大明海上航行安全,就必须考虑大明的诉求。

等万历皇帝完全放下心,当即就在奏疏上御笔亲批后,魏广德看看四周肃立的内侍,又看向小皇帝。

小皇帝只是微微一愣,随即有点明白魏广德的意思。

当即下令道:“你们先退出去,朕还有事请教魏师傅。”

几个太监和翰林院侍读不敢违抗旨意,行礼后纷纷退出宫殿,把这里完全腾空。

魏广德看了眼掩上的殿门,这才从袖中摸出昨日刘守有送来的公文简报,笑道:“陛下昨日应该看过锦衣卫送入宫里的简报了吧。”

小皇帝朱翊钧对此印象不深,没有作答,伸手从魏广德手里接过那份公文简报看了眼,这才知道是那件事儿,于是点点头。

“陛下从中看出什么?”

魏广德继续追问道。

“顺义王快不行了,应该就是这几天的事儿。”

小皇帝直言道,随即忽然一凛,身体不自觉前倾,压低声音问道:“魏师傅,朝廷......内阁难道打算对草原采取行动吗?

如果他没了,倒是可以有机可乘,利用群龙无首的机会,打他个措手不及。’

不知道是不是魏广德兵法教的太好的缘故,万历皇帝第一反应居然是朝廷打算趁机偷袭蒙古草原,利用俺答汗葬礼的机会,把蒙古的王公大臣一网打尽。

不得不说,这还真是个机会,如果大明和蒙古还处于敌对状态的话,这么干没毛病。

一旦成功,草原上就会乱很长时间,蒙古各部相互攻伐,直到一个新的天才出现稳定局势。

而大明,也可以趁此机会向外扩张,占领河套等重要的牧场,北逐蒙古人。

可惜不是。

现在如果大明出兵偷袭蒙古,朝堂上那些清流还不痛骂他们一顿,民间也会对朝廷多有非议。

无他,百姓不是不懂大明和蒙古的恩怨,但这些年两边都是平安无事,蒙古自从受封后在为大肆衅边,朝廷主动挑起战事,老百姓肯定会骂朝廷而不是蒙古。

而且,老百姓似乎也习惯了现在的生活,每年从蒙古获得牛羊和羊毛,大明只需要提供一些铁锅和茶包,还有些其他东西。

如果能就此彻底摆脱对峙,其实百姓也是愿意接受的。

没人希望随时都要面对战争,那是要死人的。

就算极大的削弱蒙古实力,可十年后,二十年后呢?

人家肯定要报复,不死不休啊。

魏广德盯着朱翊钧看了好一会儿,见他都不好意思低下头,这才说道:“昨日看到刘指挥送来文书,我就和首辅大人商议过了,为了......”

魏广德直接把昨天和张居正沟通的结果,包括承诺支持三娘子之子布塔失里成年后接替黄台吉,成为下一任蒙古大汗的计划详细说了下,还有这么做的理由。

内阁一直在谋划削弱蒙古实力,小皇帝是知道的,只是没想到俺答汗之死,让内阁又稍微修改了计划,而且奔着制造蒙古内乱去了。

“可为什么不现在就制造内乱,比如支持把汉那吉取代黄台吉?

朕记得他,前两年还曾联络蛮等部意图攻击我大明辽东边镇。

小皇帝皱眉道。

“把汉那吉是守灶人,他继承了俺答汗本部人马,当然有机会成为新的大汗。

可是,三娘子离开了归化城,说明俺答汗指定的继承人肯定是黄台吉,他就没有机会了。

他要强行上也行,但是必然会遭到他那些叔叔们围攻。

看上去削弱了蒙古实力,但实际上可能适得其反,反而增强他们的凝聚力。

真要这么做,还不如按照陛下先前所说,出兵偷袭归化城有效果,直接打掉蒙古各路部族首领来得好。”

魏广德解释道,“想要兵不血刃收服草原,赌三娘子,布塔失里更好一些。

占领那里其实并不是目的,而是要人,要蒙古人真心臣服我大明,为我大明牧边放羊才是根本。

所以,只有拉拢蒙古权贵,让他们真心诚意为我大明效力才能让边境永安。”

“黄台吉有儿子吗?”

万历皇帝忽然问道。

“自然有。”

魏广德点头道。

“既然俺答汗都制定把汗位传给儿子,那黄台吉自然也会如此做才是。

朝廷的布局,怕是不容易实现。”

小皇帝开始思考其中可能存在的纰漏,比如黄台吉为何会甘心把汗位传给他兄弟而不是儿子。

虽然,布塔失里在三娘子和黄台吉结婚后,名义上从兄弟变成了儿子。

“那就得看三娘子了,能不能让黄台吉不指定扯力克继承他的位置。”

魏广德笑道。

有的时候,必须逼一下,才能让人没有退路,义无反顾按照大明的意图去走。

“到时候,有三娘子控制黄台吉本部,还有把汉那吉继承的俺答汗本部,我大明几乎可以兵不血刃让蒙古大汗臣服,北边威胁也将不再复存在。”

魏广德说道。

大明已经在蒙古内部插上了把汉那吉这颗钉子,现在就是第二颗,三娘子。

只要这两颗钉子钉下去,蒙古就逃不脱被大明掌控的命运。

这其实,不管是对大明还是对蒙古,都是最好的结局。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草原都将迎来一个极度恶劣的环境,而大明却要为此买单。

说不定后来的阁臣还会对魏广德收服草原的行为不满,因为那都是要他们掏出真金白银去赈济。

大明的文官虽然都耻于谈钱,但个个却都精于算计。

魏广德盘算的很好,现在草原上最大的实力除了黄台吉,就属继承了俺答汗本部人马的把汉那吉,不得不说俺答汗对他这个一直养在身边的孙子好。

那是真的好,给他留下了足够的家底儿。

至于魏广德这么算计把汉那吉、三娘子是不是有些不道德。

不存在的,投靠大明,或者说加入中国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有一个强大的靠山,在未来百年后的世界格局大洗牌中才能屹立不倒。

不管怎么说,所谓的文明古国都变成了列强的殖民地,而中国一直坚持下来,虽然也被欺负的够惨。

而经过调教后的大明,如果能顺着魏广德布置的继续发展下去,就算成不了列强,但也不至于被列强欺负,守住东亚基本盘还是没问题的。

之后就是小皇帝起驾回宫,而魏广德在送走小皇帝后就回到文华殿。

这是每天皇室对讲官的奖励,赐宴,在文华殿吃一顿再走。

小皇帝最后还是没有说什么,他现在名义上亲政,但权力还是在内阁,上面还有太后管着,其实和没亲政时差别不大。

不过,现在的一些朝臣看到他,似乎态度上还是有了一些变化。

就比如刘守有,看到他就恭顺多了。

只不过小皇帝也有不开心的地方,出了文华殿后并没有直接回乾清宫,而是有些心不甘情不愿的让人摆驾慈宁宫。

不是小皇帝不想见到母亲,而是太后叫他去,其实是因为宫里住的那个王宫人。

现在小皇帝还拖着没法旨意,册立王宫人为妃,虽然他也知道拖不了多久的。

最起码,在分娩前,这个封妃的旨意是一定要发出去的。

这事儿,虽然外廷没有传开,但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了。

毕竟算是宫里的丑闻,如果皇帝不提,魏广德也不好主动提及此事,搞不好要坏事儿。

只是王宫人肚里这位光宗,魏广德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才好,或许真的没有皇帝命吧。

下午,魏广德用餐后回到内阁,先去和张居正说了下,陛下不反对,算是计划在小皇帝那里挂了号。

后面就是等,等草原那边消息传来,朝廷才好有所动作。

“哦,对了,松江府上午有文书送来,使团几日前已经起航,算时间这两日就该抵达天津。”

张居正递给魏广德一张松江府发来的文书,讲述西行使团的行程。

“终于是回来了,听说他们带回来不少那边的东西,我倒是很有兴趣,也让工部准备了一批人,好好看看夷人的手艺。”

魏广德看完文书,笑着说了句。

“上次你说打算在京城按照西洋技艺建造一栋建筑,是认真的吗?”

魏广德刚回京城,在乾清宫的时候,也说起过使团发回来的奏疏,他对其中提到欧洲人用石头建造城堡宫殿等建筑有些兴趣,打算复制一座,然后让人们好好评判下,到底是大明传统建筑好还是夷人的建筑更有优势。

石头建筑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建造更加恢弘大气,可以有很高的挑高,还可以建造很多层的结构。

而不像中国传统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定就两三层。

虽然也有个别的木塔有十多层高,但并不普遍,还需要满足特殊要求,比如有适合的木料为骨才能实现。

魏广德现实,也有自己的算盘。

西洋以石料为主体的建筑,特点分明,其实可以在大明推广的。

而他,就打算做这个事儿。

他已经吩咐张吉在京城内城收购一个好地段的地皮,准备建造一个西洋建筑,开家大酒店。

他魏阁老的生意,只要搞出特色,不愁没人来这里吃饭住宿。

想想,在都是二三层高的木头房子里,出现一座六七层高的砖石建筑,绝对吸引眼球,让所有到京城来的客商趋之若鹜。

这也算是魏广德推动大明洋为中用的贡献吧,其实打定这个主意的时候,他还是有些自鸣得意的。

既赚了钱,还推动了中国科技的发展,在历史上也能做出贡献而留名。

徐光启不就是因为推动西学青史留名,不过现在魏广德把这个功劳抢下来了。

传统和西学到底哪个好,其实魏广德不在乎二者分出高下。

传统的中庸之道里就有包容并济,自然可以全都留下,再融会贯通,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不否定也不肯定,反正魏广德打算把京城第一栋西洋建筑纳入自己产业里。

魏家在京城有酒家生意,正好再借此扬扬名。

“我已经让人找地段,在内城繁华之地,但不能太靠近皇城,听说西洋建筑都很高大......”

魏广德就在首辅值房里和张居正谈论,直到书吏送来一碗汤药,魏广德才惊讶问道:“叔大兄这是身体有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