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492又是倭国

隆万盛世 1492又是倭国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8-07 15:21:54 来源:源1

“不不不,魏大人,你给的薪水太低了。”

“每年一百五十两银子,已经不低了,而且每完工一栋建筑,我都会给你三百两银子的奖励...……”

茶室雅间里,魏广德和马里奥就他和他待遇的待遇开始商量。

是的,就是商量。

魏广德打算把这对师徒绑定在自己这边,不给他们去帮别人建房子的机会。

还有,所有参与建造的工匠,他都要牢牢掌握在手里。

好吧,他的目标,就是打造一个大明朝的建筑公司。

都已经打算在大明各大城市里搞房地产项目了,手上再多一家建筑公司,似乎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这种洋楼,其实并不需要建太多。

一个城市里有几座就够了。

不过他首先是占领市场,会根据当前各府城的经济繁华程度派出一个先后顺序,有现在经济繁华的府城建楼。

因为他并不确定此时的大明百姓,或者说主要是士人是否接受。

要知道,大明的建筑依旧是园林楼台为主,像洋楼这种结构的房屋,接受起来是需要时间的。

就在他和马里奥商量工钱的时候,张吉带着府里几个管事也过来,他们才是魏府商业谈判的好手,府里的生意都是他们在打理。

这就是术业有专攻。

他们的到来,魏广德自然让出位置,由这些人和马里奥师徒商谈,他就在一边喝茶。

不多时,芦布也匆匆赶来,把一份册子交到魏广德手里后,就退到一边。

这是使团带回的手札,记录意大利收集到的信息,其中就包括此时意大利人的收入情况。

好吧,不得不承认,手札里的记录超出了魏广德的想象,因为就是普通底层百姓,收入的差距就非常巨大。

上面记录意大利各城邦之间收入有差距,但最让魏广德感到惊讶的是同一个城邦,就比如士兵和工人的工钱,差距就超过二十倍。

大部分工人每月大约就能收到几个小银币,叫阿克切银币,是他们隔壁邻邦奥斯曼铸造的。

此时的阿克切银币因为奥斯曼帝国的影响力,也通行几乎整个地中海沿岸。

而那些要打仗的士兵,即便是普通士兵,每月的收入却高达五十个阿克切银币。

后面还有相应的换算,使团收集了阿克切银币称重,然后换算成大明的制钱,阿克切银币质量和大明银宝类似,但重量还不到大明一钱银币。

虽然如此,但也可以换算出意大利士兵月收入大约是三两银子,一年接近四十两。

同时他们还注意到欧罗巴各国国内还有大量非官方的佣兵存在,他们的收入是士兵收入的两到三倍。

欧罗巴诸国大体类似,农民和城市居民收入非常低,而士兵,特别是佣兵的收入却非常高,甚至远远超过大明九边营兵的收入。

不过对于佣兵的记录,手札里记述为“亡命徒”和“盗匪”。

魏广德快速翻遍了手札,里面都没有看到建筑师的收入情况,虽然里面记录了包括皮毛工人、纺织工人,甚至建筑工人的收入,但每月就是几个银币,还不到大明一两银子。

从这个角度看,欧罗巴各国此时普通百姓的收入,确实远不如大明百姓收入高,差的非常远。

而在一边,管事和马里奥师徒的谈判也进行的很快,按照大明大匠的收入,魏广德开出年入一百五十两不算低,但是显然依旧不能满足马里奥师徒的胃口。

他们最后开出的价格是每年三百两银子,每栋建筑完工后奖励也是三百两,这点他们倒没意义。

“就按他们说的办,马上写契约。”

魏广德开口说道。

张吉点点头,马上让人开始书写契约。

不过这时候问题又出现了,那就是通译会说,但书写能力不足。

于是,赶紧又派人去四夷馆请人。

魏府管事开始逐字逐句争论契约该如何书写,而四夷馆赶来的通译则绞尽脑汁将其翻译成拉丁文。

得益于早前曾经和三国签订国书,四夷馆对此也算熟悉流程,几个人钻在一起对已经谈好的条件小心翻译。

毕竟,签字一方是魏阁老,他们可不敢有疏忽,不然契约里出了问题,麻烦就大了。

“排他性条款,就是他只能按照我们的要求设计建造房屋,不能再接受其他人的邀请。”

看到大体契约已经完成,魏广德这才吩咐道。

“我们花钱雇佣他们,他们就得按照我的意思来做,就算别人有建房要求,也只能找我们,而不是跳过我们去和他们接触。

我的意思,你能明白吗?”

魏广德对一个管事说道。

“懂,懂。”

那管事急忙点头。

这种排他性条款,其实以往也很常见,大明商业繁华,难免出现商业竞争,各种手段也是层出不穷。

只不过一般雇工是没这么多考虑的,而且他们是谁?

魏阁老府上,就算有人挖墙脚,也得有那个胆量才行。

不过既然魏广德提出要求,他们当然就要做好,把这条加入契约里。

最后,契约完成,魏广德也没在上面签字,而是示意府里管事签上名字。

这种充满铜臭味的合同,他魏阁老当然不能留名,只能是府里人做。

“发钱吧,给每个四夷馆的人发五两银子,其他都按照惯例来。

魏广德对张吉说道。

他们在这里和马里奥师谈判了半天,此时天上月亮已挂树梢,大家都还没吃晚饭。

让人安排酒菜,魏广德叫张吉到一边又吩咐道:“去工部那边招一批年轻的匠人,以后就跟着马里奥他们盖房子,要机灵的,主要是学会他们的本事。

所有人都要签二十年契约,府里给他们工钱,还有,会根据他们能力涨工钱。

契约里务必加一条,如果离开,须赔付一百倍工钱。”

魏广德就负责把想到的加入企鹅曰里,其他都让张吉去安排,“记得重新立个商会,所有人都签在那个商会里,以后就专门给府上建房子。”

魏广德打算等北京城的洋楼设计图出来,他再仔细看看,或许能够让自己在大明也过上后世稍微现代化点的生活。

还有别墅,古典园林加上别墅,似乎也不比那种木楼差。

不过,一切都还要等城里这栋洋楼起了再说。

魏广德在这里折腾了半天时间,消息自然是瞒不住的。

实际上在散衙前,锦衣卫就已经知道这里的事儿,只不过周围有魏府护卫看管,锦衣卫密探上不来。

当然,散场后,四夷馆的人回去,消息自然就瞒不住了。

魏广德魏阁老把使团带回来的两个来东方游历的工匠雇佣了,雇佣他们在城里建一座大房子,按照欧罗巴建筑风格建造。

没签字,魏广德担心有人从中作梗。

现在马里奥师徒已经签字,他就不担心了。

值得一说的是,马里奥师徒跟着大明使团来到这里,并不是受使团邀请,而是坐着大明的船只顺道来东方游历探险。

虽然住进会同馆,但也不是朝廷雇佣来的。

否则,就算魏广德签了这份契约,其实也是无效的。

当然,还有个可以影响这份契约的人物存在,那就是皇帝。

他只要不认账,非要马里奥师徒给他建造欧洲宫殿,魏广德也是没办法的。

总不能让他扛着皇帝旨意做事吧,这种是在欧洲可以,国王的权利并非万能。

可在大明,就别想了。

不过魏广德也不是全没办法,那就是内廷可以雇佣魏家的商会帮宫里建造宫殿,他会找内相冯保结算的。

锦衣卫知道了,也就代表皇家知道了,魏广德倒是没什么好怕的。

就算是朝中那些大臣,不管是张居正还是张四维,他都有办法对付。

而他其实最担心的,也是很难处置的,反倒是京城那帮勋贵。

好吧,这些人狗鼻子灵的很,魏广德几次给他们出招,多少把他们的注意力从过去的土地、盐引上吸引开,也开始学着做生意。

当然,在做生意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欺行霸市的行为。

凭借权贵的影响力,那些没大背景的商人也只能自认倒霉。

而有背景的商人,当然是拾掇着官场上的人物,联络在都察院的同乡或者同年弹劾他们。

这两年,地方上没出什么事儿,倒是弹劾勋贵的奏疏多出来不少。

往年一年下来也就十来份,现在是暴增到三四十份。

这帮人有点牛皮糖,粘着就不好撕掉。

从经商到参股,都是水磨硬泡想要参股魏广德的生意。

好吧,他眼光好,投资的项目貌似都能大赚。

过去他们看到蒙古人,想的都是取他们项上人头,拿回去报功,赚十两银子。

而现在,看到蒙古人必然是先问对方有没有羊毛要处理。

蒙古商会这两年羊毛织品在大明北方卖的极好,产品甚至已经进入南方市场,在苏杭等地,富户冬季的着装已经从棉衣变成了毛呢。

当然,那些有身份有地位的,还是习惯穿皮草。

自己这又捣鼓出一个商会来,魏广德预感这帮人很快就会有所行动,应该又是让几个国公抬着银子往府里送,要求参股。

关键他还真不好拒绝这帮地头蛇。

别看魏广德名头大,一张帖子就能办成很多别人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事儿。

可别忘了,这帖子也不能轻易示人。

拿出来,那就沾染上因果,以后洗刷不掉。

所以,商会生意上的事儿,魏广德只是站在后面,主要靠这些小股东出面摆平。

这些人手里握着刀把子,有时候比官府还管用。

就是在这样的等待中,魏广德又收到了宣府郑洛的书信。

果然不出所料,三娘子不愿意改嫁黄台吉,这让黄台吉不得不推迟上位的时间。

事儿,已经由黄台吉和三年自各自修书送到宣府。

郑洛的奏疏,连同两人的文书一起送到京城,还有就是这封信。

之前魏广德书信告知过遇到此事如何处理,为了表现朝廷的郑重,自然不能随便表态,把皮球踢到京城来。

看到书信,魏广德知道明天内阁怕就是处理此事了。

果然,第二天宣府的奏疏就直接被送到首辅张居正值房。

然后,就是张居正召集了所有阁臣,让他们看了蒙古现在的情况。

所有人早就被打了预防针,倒是没人觉得诧异。

“我看此事就按照之前所说,奏上去,请宫里批红,就派人去劝说三娘子。’

张四维开口说道,首先表达了意见。

申时行当然也不会反对,这些天他也反复思考了魏广德的提议,确实找不到反对的理由。

于是,在张居正咳嗽声中,魏广德提笔进行票拟。

“咳咳,就是这次派去的人,到底让谁去?”

张居正又开口说道。

“此事最好保密,特别是涉及到私下对三娘子的承诺,票拟和批红上都不能写,所以我提议由宣大总督郑洛出面。

现在娘子就在宣府外不远扎营,想来就是担心黄台吉用强。

背靠宣府,她的底气更足,也更方便郑总督出行。”

魏广德开口说道。

他暗示过郑洛,此事尽量少人知道为宜,自然就不好再假手他人。

“可是,郑总督出面,三娘子未必相信是朝廷的承诺。”

张居正迟疑道。

“那就让郑总督带上旨意,封她为忠顺夫人好了。”

魏广德开口说道,“和顺义王分开册封,她如果聪明,就会明白朝廷不再封她顺义王妃,就是把她和顺义王区别对待。”

“也好,那就加在票拟上。”

张居正开口说道。

“不用,我直接送去乾清宫,请陛下批红此事。”

魏广德说道。

内阁要在此事上尽量少冒头,把此事推到皇帝身上最好。

至于劝说三娘子改嫁,虽然和汉家文化不妥,但毕竟属于蒙古人的传统习俗,一般来说夫子们也不会关注,最多背地里骂一句“禽兽”。

“宣大那边,善贷,你要书信告知郑洛其中厉害,万万不能有错。”

张居正捋着胡子想了想,终于点头。

定下一个计策和实施一个计策,其实都是两码事,涉及到细节的把控,也是得好好思量的。

魏广德出了这里,也没回自己房,直接进宫去了乾清宫。

下午,宫里旨意传出,“照蒙古传统安抚顺义王,加封顺义王妃为忠顺夫人。”

宫中天使带着圣旨出发,而魏广德家中护卫已经早一步带着书信赶往宣府。

就在魏广德以为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再次登门。

“倭国出事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