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544风暴酝酿

隆万盛世 1544风暴酝酿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5 04:28:10 来源:源1

“四方联合吗?我想,至少需要一万人,最好两万,葡萄牙人也能出动至少五千,甚至更多的士兵,还有倭国,也需要至少六千人,土著,我们需要征集一万到两万人帮助我们运输物资………”

哈拉罗开始计算起来。

“联合四方势力吗?”

桑德很感兴趣,不自觉摩挲着下巴说道。

“我们可以制定这样的计划,第一步是占领明国最富庶的南方沿海地区,这些地方不止是我们垂涎,就连葡萄牙人和倭国人也是如此。

而最后,这些富庶的地方好的由我们占领,其他的分给葡萄牙人和倭国人。

倭国人战力最弱,肯定是占领最贫瘠的地区。

不过,我想他们一定不会就此满足。

于是,我们就可以让他们调集更多的军队,开始第二步,对整个明国的占领。”

哈拉罗继续说道,“听说明国的国王最初就是占领了他们国家的南方,然后北上占领了更为广袤的土地。

到时候,这些最富饶的土地,都会成为我西班牙的国土。

依托这片土地,我们马尼拉总督府成为像墨西哥总督府一样的一级行政单位也是可以期待的。”

“说的很对,我们发给国内的报告,都需要经过墨西哥总督府批准,实在太麻烦了。

如果真能说动陛下批准对明国用兵,我们甚至可以征集明国人和倭国人西进,去攻打奥斯曼。”

桑德也开始发挥想象力,他指挥着数以万计的军队从河西走廊出玉门关,经里海奇袭奥斯曼帝国腹地,东西合围攻陷君士坦丁堡。

奥斯曼土耳其是所有欧洲国家的噩梦,因为他太大了,人口也太多了。

一旦能够占领明国,利用明国庞大的人口,就可以消耗掉奥斯曼帝国的人力优势。

两个人越想越觉得可行,即便桑德知道,两万西班牙远征军,已经是西班牙此时能动用兵力的极限,但依旧觉得计划是可行的。

“我们尽快完成报告,趁着大帆船还没有出航前完成,让他们把报告带回去。”

桑德最后决定道。

“好,那我们现在就开始。”

大明京城的魏广德哪知道在吕宋岛上,两个野心勃勃的家伙开始伏案写作,认真的制定着一份进攻大明的计划。

他此时醉眼朦胧的伸手揽着一个美婢,另一只手端着酒杯和张学颜、江治等人频频碰杯。

而激起这个疯狂计划的原因,仅仅是因为吕宋明军击败了一支倭国海盗,他们慌不择路逃到吕宋岛南部。

而大明在吕宋北部驻留的两千明军,并没有真正威慑到西班牙人,或许是因为一路走来太顺,西班牙的殖民之旅几乎就没有遭遇过惨重的失败,这样的背景下西班牙人的野心已经无限滋长起来。

翌日,魏广德走进内阁,在值房门口就对守候在此的芦布问道:“宫里有消息吗?”

“老爷,还没有。”

芦布知道魏广德问的是什么,自然是昨天散衙前递上去的那本奏疏。

不过很可惜,不知道万历皇帝看到没有,反正没看到奏疏送回来。

魏广德面上古井无波,迈步进入值房,侧头看了眼右边的书案,上面又是一摞奏疏,堆得老高。

芦布很清楚自家老爷的习惯,急忙陪笑道:“这些奏疏都是各地上奏今年夏粮征缴的奏疏,所以我都留下来了。”

其实,这个季节,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收取秋税,不过因为沿袭府县制度,各地情况都是官府收取赋税后一层层汇总上报,所以总是要比征收时间晚上两三个月。

放在后世,这属于效率低下的表现。

可是在古代,什么都要靠人清点、传递的年代,只晚两三个月,已经算是非常有效率了。

最南边的省份,文书递送到京城,因为不是重要的军国大事,走普通驿递,都得耗时一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

这个,不是张居正推行考成法就能解决的弊端,而是因为通讯技术落后导致的。

而这样的通讯方式,全世界至少还要沿用上百年。

如果是后世人,这个时候穿越成为西班牙国王,那估计心脏病都得急出来。

从菲律宾发出的报告,落到国王手里,短则一年,多则两年都是很正常的。

如果路上再发生点意外,三五年,甚至永远都送不到马德里都不要奇怪。

而此时的乾清宫里,御书案上摊开着一本奏疏,万历皇帝已经几次拿起笔,但都又放了回去。

只是他的眼睛,一直盯着奏疏上那两个谥号来回凝视。

“文成、文忠…………“

他的嘴巴随着眼神移动,嘴里不由自主轻声念叨着。

终于,似乎下定决心般,提笔,在奏疏右上角书写起来,红色的朱砂变成一个个文字。

这就是批红,对这份奏疏最后的判决已经完成。

“张鲸,你亲自把这份奏疏送到内阁去,交给魏师傅。”

万历皇帝有些疲惫的开口吩咐道,随即身体向后一靠,闭目养神,似乎这份奏疏耗费了他巨大的精神一般。

“是,皇爷。”

张鲸从旁边走过来,双手拿起奏疏拿到嘴边,似乎是在用嘴轻轻吹干上面的批红。

但是他的视线,却在万历皇帝刚刚批红的文字上快速浏览一遍,知道了皇帝的决定。

一转身,嘴里噙着一抹笑意,快步走出了乾清宫。

不消片刻,张鲸就在两个小内侍的前呼后拥下,走进了内阁。

虽然他现在品级还没有被皇帝提起来,但派头一点不比宫里的大太监小,在外身后都跟着两个小内似给他跑腿。

走进内阁,张鲸给身后一个小内待一个眼色,那内侍就会意的点点头,在张鲸快步向首辅值房走去的时候,那小内侍却在一个路口没有跟上,而是拐进了另一个廊道。

“魏阁老,这是皇爷让奴才送过来的,请内阁尽快处理了。”

魏广德正在值房里翻阅奏疏,都是各省上报的粮赋,只需要写个“阅”字即可,没有什么申请的内容。

只不过看着这些奏疏,魏广德心里也把上面记录的粮赋数默默记下来。

虽然户部最后都会详细记录并汇总送到内阁,但这是第一手资料,有时候户部整理汇总的数据,可未必有奏疏上面的多,会因为各种原因减少一些。

当然,这个损失幅度也有度,并非可以随便填写。

也就是这个时候,芦布进来说宫里有人来了,魏广德自然迎了出来。

把张鲸请进值房后,那份批红的奏疏就送到魏广德手里。

魏广德翻看一看,是皇帝御笔亲批,“文忠”,历史并没有改变什么。

不过,他脸上还是恰到好处的表现出微微的惊诧,随即就应下来。

接下里就不关张鲸的事儿了,他送信的任务完成,自然还赶着回乾清宫去伺候皇帝。

送走张鲸的芦布,在往回走的时候,一个中书快步走到他身边,耳语几句。

芦布点点头,那人转身就回到前面,而芦布则直接进入值房,在魏广德面前小声说道:“老爷,刚才张公公过来的时候,他身边有个小内转道去了张阁老那里,说了几句话才离开。

“嗯。”

魏广德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就是把皇帝的决定传递给张四维。

毕竟,两个人已经是盟友,这点消息,随便漏出去一点,自己掌握没用,或许张四维拿到就有其他用处。

不管怎么说,万历皇帝的批语有些出乎意料。

魏广德此时已经铺好纸开始拟旨,这次他没让旁人代劳。

书写好旨意,检查一遍就让芦布送到司礼监去,同时又给礼部下了条子,是关于皇帝最后给张居正定下谥号“文忠”,这个礼部得先知道才行。

芦布拿着草拟的旨意和奏疏出去,该登记的还得在内阁登记,又安排人往礼部递条子。

随着这些动作的开始,张居正谥号定下来的消息不胫而走。

可以说,这成为今天传播速度最快的八卦,因为皇帝定下的谥号是礼部报上去的谥号里最差的,如何不让人震惊。

只有极少数人以为皇帝可能会选择”文正”,大部分人都认为礼部选择的“文成”其实很合适,几乎没人会想到是“文忠”。

张学颜在户部听到消息后,额头汗水不自觉就冒了出来。

不由自主想到昨日魏广德的“断言”,他知道,张居正有地方肯定恼了皇帝,才会有如此结果。

张居正对万历皇帝的教育极为严苛,这被礼部、翰林院的清流所推崇,但是正常人都知道,这样对待皇帝,皇帝小,不懂事儿还行,可少年皇帝记事儿,说不定成年后就会不满,甚至记恨。

只是没想到,这样的记恨来的如此快,就在张居正还没有入土前就已经忍不住,在选择赠谥号的时候就已经暴露出来。

而且,魏广德显然早就发觉了什么,所以昨日才会做出如此判断。

“幸好我投靠的早,不然如果有御史参劾,说不定就麻烦了。”

张学颜心里这么想,而许多选择改换门庭的官员,其实内心想法如出一辙,都在庆幸自己之前的选择。

不过吏部尚书王国光、刑部尚书曾省吾却不这么认为,认为皇帝对待功臣理亏了。

他们不仅没有去考虑为何会如此,反而是提笔准备上奏议论此事。

都察院里,陈愣神的坐在位置上。

他这个位置上也算清流,之前对于严格教导皇帝他也是持支持态度的。

可是今天外面传出来的消息,让他很是惶恐。

是的,就是惶恐。

皇帝终归是长大了,很多事儿不能再用过去的眼光看待。

他虽然以前并不想掺和朝堂上的事儿,但是这个时候,他犹豫了。

是否需要向魏广德靠拢,成为一个重要的选择。

他年岁其实比较大了,都察院这个位置上他干不了几年就要退位让贤。

以前,他只想干好分内之事,别的不掺和,这让他成功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上位左都御史。

但是现在呢?

一旦他致仕,家里不成器的子孙又该依靠谁?

最终,还是要靠着江西的同僚搭把手才行,而魏广德显然就是他们的领头人。

向他示好,不是为自己,而是为儿孙。

终于,陈蚧这个以往从不向谁靠拢的人,内心已经悄然改变。

他心里清楚,魏广德如果能琢磨透皇帝的念头,那他这个首辅就能坐得稳。

以他的年纪,在朝堂上再混二十年都是有可能的,有他照拂着,足以保证家里至少两代人的安稳。

当晚,魏广德在书房里看书,而魏府侧门家丁进进出出忙碌的很。

京城各方的消息潮水般传回府内,传进他的耳朵里。

这个时候是控制舆论最好的时机,下午魏广德就给许多人传递了条子,做着类似事情的还有张四维和申时行。

魏广德不能确定申时行的算盘,但张四维那里,肯定是会借着这个消息,打压他首辅的威信。

果然不出预料,传回来的消息里,各处都有人在议论皇帝的决定,有人就提到皇帝明显是驳了内阁的提议,虽然在奏疏里,也有“文忠”的选项,但显然并不在内阁首选里。

内阁应该和礼部想的一样,那就是给张居正赠“文成”的谥号才对。

陛下这个选择,是否代表他对现任首辅魏广德不满?

没人议论皇帝是否对张居正不满,这都是心知肚明的事儿,否则绝对不会选择最下的谥号给张居正。

他们现在考虑的就是,这里面是否还牵扯到皇帝对首辅的态度。

当然,反对这个观点的人不少,这也是情理之中,毕竟魏广德有所准备。

不过,大家议论的热情还是蛮高的。

就传递回来的消息,许多散后多是直接回家的官员,今天都打破惯例,跟着同僚走进了酒楼茶肆。

毕竟,他们已经预感到朝堂怕是要陷入一场风波里,没人不想借机上位的。

“老爷,陈御史那边送来封书信。”

魏广德看书时,张吉进来,在他面前放下一个信封,小声说道。

“嗯。”

魏广德把书页一折,放下,这才拿起书信抽出信纸看了一遍。

“下去吧,继续盯着外面风吹草动。”

魏广德吩咐完,起身就拿着陈蚧的书信走到书架前,放进一个盒子里,这才继续装模作样看书。

是的,装模作样,因为他脑海里全是今日都察院十七名御史或各自,或联名上书弹劾潘晟。

这些御史不傻,不会见风是雨,直接对他出手,不过张居正举荐的人,那就不能放过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