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563证据

隆万盛世 1563证据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15 04:53:21 来源:源1

魏广德去后院,在夫人和丫鬟的服侍下换下官袍,换上常服,又用热毛巾擦擦脸,这才觉得神清气爽起来。

不过他也没忘记刚才张吉悄悄给他的纸条,等这边忙完了,他才去了书房,打开来看。

只是看了眼,魏...

春风拂过京郊,育心堂的院墙外,柳条初绿,嫩芽如针尖挑破寒霜。魏广德立于井边,手中握着一封刚拆的密信,纸面泛黄,墨迹微淡,却字字如刀??“金陵城南三里,徐氏旧祠地窖藏有铁册七卷,记影组十年往来账目与党羽名录,内涉二品以上官员十二人,皆以‘青萍会’为号结盟。”

他缓缓将信折起,收入袖中,目光落在院中那棵老梅树上。去年冬日尚枯败无叶,如今枝头已缀出点点粉白,像是从死寂中挣扎而出的生命,在风里轻轻摇曳。

冯念从屋里走出来,肩上搭着一条洗过的棉布巾,脸上带着久违的松弛。“影七昨夜睡得很沉,没做噩梦。”他说,“他还梦见自己坐在学堂里,先生叫他答问,他站起来说了句‘仁者爱人’,然后全班都笑了。”

魏广德微微一笑,却未接话。

冯念察言观色,眉头渐拢:“又出事了?”

“不是出事。”魏广德低声道,“是根脉动了。”他望向南方,“徐阶虽死,但他种下的东西,早已深入朝野骨血。周延儒不过是浮在水面的一具尸首,真正沉在水底的,是那个叫‘青萍会’的暗局。”

冯念瞳孔一缩:“风起于青萍之末……原来这八个字,不只是接头暗语,更是他们的名号。”

“正是。”魏广德点头,“他们自诩为微风之初,终将掀起滔天巨浪。而今元宵刺杀失败,他们必不会善罢甘休。江南士林盘根错节,盐政、漕运、科场皆为其所控,若不趁势掘根,待其再蓄力而发,恐非一州一府可制。”

冯念沉默片刻,忽问:“你要去南京?”

“我去不了。”魏广德摇头,“陛下不会准。且我若离京,朝中必有人趁机翻云覆雨。但我可以派人去??一个既懂江湖手段,又通官场规则的人。”

他转头看向冯念:“你愿走这一趟吗?”

冯念怔住。

良久,他苦笑:“你是要我扮死人,还是活鬼?”

“都不是。”魏广德沉声道,“我要你以‘归乡养病’为由,辞去锦衣卫佥事之职,公开南下。沿途经过扬州、镇江、常州,每到一处,便放出风声:冯某身中奇毒,命不过半年,只想回故里落叶归根。你要让他们以为,你已退出纷争,成了无牙之虎。”

冯念眯眼思索,渐渐明白:“借退为进,诱敌现身?”

“不错。”魏广德取出一块铜牌,正面刻“民诉台”三字,背面则是一枚火焰纹印,“持此令,可在江南七府设立暗哨,凡百姓投书控告官吏勾结、私设税卡、强征童役者,皆可直报监察院。更重要的是……你要找到那些被影组带走却未训练成死士的孩子。他们或许还活着,藏在私塾、道观或商行之中,被人遗忘,却正是揭开真相的关键。”

冯念接过铜牌,指尖摩挲着那枚火印,忽然觉得它滚烫。

三日后,冯念正式上表请辞。万历准奏,赐银百两、驿马两匹,并允其沿途官府供给汤药饮食。消息传开,京城议论纷纷。有人叹其功高遭忌,郁郁而去;也有人说他曾在东宫卧底,触怒太子近臣,不得不避祸远行。

风雪送行,魏广德亲送至卢沟桥头。

“记住。”临别时,他低声叮嘱,“不要急于动手。先察人心,再探人脉。青萍会之人,表面皆是清流名士,诗酒风流,谈经论道,实则以学问为刃,以门生为兵。你要学会听弦外之音,看宴中之杀。”

冯念颔首,翻身上马,斗篷一扬,消失在漫天飞絮之中。

与此同时,南京城内,秦淮河畔灯火依旧。画舫游弋,丝竹盈耳,文人雅集不断。城南徐氏祠堂静静矗立,外墙斑驳,门楣上“忠孝传家”四字已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

夜半更深,一道黑影翻墙而入,轻巧落地,直奔后院地窖。此人蒙面戴笠,动作娴熟,显然对此地极为熟悉。他撬开石板,钻入地道,点燃火折,照亮四壁??墙上挂着一幅巨大地图,标注着大明十三省要害之地,红线纵横交错,连接着数十个城镇,每个节点旁都写着代号:“青萍甲”、“青萍乙”……

中央木桌上,果然摆放着七卷铁册,封皮漆黑如墨,用铜锁扣紧。

黑影正欲取册,忽听头顶传来一声轻笑:“多年不见,五哥还是这般喜欢偷看别人藏宝。”

来者声音清冷,却不显敌意。

黑影猛然回头,只见一名白衣青年倚门而立,手持油纸伞,眉目如画,竟是阿禄。

“你?!”黑影惊退一步,“你不是死了?”

“我没死。”阿禄缓步走入,“我只是选择了另一条路。你们还在为徐家父子卖命,可曾想过,他们图的从来不是天下清明,而是权倾朝野?当年徐?临终前写下遗诏,命你们继续扶持周延儒夺阁,可那道遗诏,根本就是伪造的!”

黑影冷笑:“凭你一面之词,就想让我信?”

“不信没关系。”阿禄从怀中取出一枚玉佩,递上前,“这是徐老太爷真正的遗物,交由我保管。上面刻着一句话:‘宁负权柄,不负苍生’。这才是他一生坚守之道。而你们现在做的,是在玷污他的名字。”

黑影盯着玉佩,久久不语。

就在这时,远处钟鼓楼敲响三更。

阿禄收起玉佩,淡淡道:“我已经把铁册位置告诉了一个人。他很快就会来。若你想保住性命,现在离开还来得及。若你还执迷不悟,那就等着和这些册子一起,被烧成灰吧。”

说罢,转身离去,身影隐入夜色。

数日后,冯念抵达扬州。

他在城西租下一间小院,对外自称徽州郎中,专治疑难杂症。每日清晨开门迎客,午后闭门休息,傍晚则拄拐散步,状似病弱不堪。邻里皆怜之,常有妇人送来热粥糕点。

然而每至子时,院中书房烛光不灭。芦布派来的两名密探已潜伏在此,带来最新情报:镇江府学政近日提拔三名年轻教谕,均来自湖州乌程县;常州织造局新任监工,曾在郑?家中做过账房;更有传言称,南京国子监已有十余名学生秘密结社,名为“清源学会”,每逢月圆之夜聚会讲学,内容涉及“废昏立明”、“另择真主”。

冯念翻阅资料,忽然注意到一个细节:这几处关联人物,竟都曾在少年时期就读于同一家私塾??“沈氏义学”,正是当年影组招募孩童的据点之一。

他当即提笔修书,命密探送往京城,请魏广德调阅刑部档案,查近二十年内所有与“沈氏义学”相关的学生名册,并重点追踪其中失踪或死亡者家属的后续动向。

与此同时,他开始暗中走访扬州周边村落,打听是否有孩子莫名失踪或被陌生人带走的情况。起初无人肯言,直到某夜,一位老渔夫颤抖着敲开他的门。

“郎中先生……我知道些事。”老人跪在地上,老泪纵横,“十年前,我家孙子被一个穿青衫的先生带走,说是要送去读书,将来做官光宗耀祖。我信了……可后来再也没见过他。前年冬天,我在运河边上捡到一只破鞋,那是我亲手给他缝的……鞋底还绣着‘福’字。”

冯念心头一震,连忙追问那人模样。

“我记得清楚。”老人喃喃道,“左脸有道疤,像蜈蚣爬过。他还带了个哑巴仆人,总戴着斗笠,从不说话。”

冯念猛地站起。

那是影六,原影组第六号死士,擅长拐骗幼童,十年前执行任务时失踪,众人皆以为已死。没想到,他竟仍在活动!

次日,冯念改扮渔夫模样,沿运河南下,一路打探。终于在瓜洲渡口,从一名艄公口中得知:每月十五,确有一艘无窗乌篷船停靠北岸,接走几名穿戴整齐的孩童,船上之人一律不许交谈,违者当场杖毙。

“那船往哪去?”冯念问。

“听说是去金陵。”艄公压低声音,“但没人知道具体落脚点。只知道……回来的时候,船总是空的。”

冯念记下时间与路线,悄然返回扬州,拟好行动计划。

正月二十三,距元宵不过八日,冯念再次启程,直扑南京。

他并未直接进城,而是绕道溧水,在一座荒废的尼庵暂居。此处曾是民间救济孤女之所,后因战乱废弃。冯念却发现庵后山壁有新开凿的痕迹,洞口极小,仅容一人匍匐通过。

他冒险潜入,发现内部竟是一条人工隧道,蜿蜒数百步,通往山外一片竹林。林中隐藏着一座隐蔽庄园,围墙高耸,岗哨森严,门口悬挂匾额:“清源书院”。

冯念趴在远处山坡,用千里镜观察,见院中少年列队习武,晨昏跪拜,口中齐诵:“风不起,浪不涌;风既起,天下动。”

更令人震惊的是,每当有新人入院,皆需割掌滴血,按印于一本黑色册簿之上??与魏广德梦中所见,分毫不差。

他悄然退回尼庵,连夜绘制地形图,并标注巡逻规律、换岗时间、水源走向。随后派出密探,分三路行动:一路联络当地义士,准备接应被困孩童;一路速报京城,请魏广德协调浙江、江西两省兵力,封锁长江水道;最后一路,则设法混入书院,查明高层身份。

五日后,密探带回惊人消息:书院主持,竟是现任南京礼部侍郎谢廷赞之弟??谢廷诏!此人早年因科举舞弊被革职,自此销声匿迹,谁料竟在此地重建影组分支,专收失孤儿童,加以洗脑训练,目标直指两年后的会试大典,意图控制科场,进而掌控整个江南士林。

冯念咬牙切齿。他知道,这才是青萍会真正的杀招??不靠刺杀,不靠兵变,而是用十年布局,让自己的人占据朝廷要职,实现“文替而非武夺”。

不能再等了。

二月初七,夜雨滂沱。

冯念率二十名精锐夜袭清源书院。他们趁着暴雨切断水源警铃,炸开侧墙,突入内院。战斗持续不到半个时辰,守卫悉数被制服,囚禁在地下室的四十七名孩童全部解救。

而在主厅密室中,搜出大量账册、名单、训练记录,更有一页手稿,赫然写着:“待丙戌会试,吾党当占进士六十席,届时挟舆论之势,逼内阁更迭,推贤王摄政,废今上。”

冯念将证据封存,火速送往京城。

魏广德接到密报当日,正在乾清宫向万历禀报春耕事宜。他当即跪奏:“陛下,臣有要案禀告,关乎社稷安危。”

万历见他神色凝重,挥手屏退左右。

待听完全情,皇帝脸色铁青,手中茶盏“啪”地摔碎在地。

“好一个谢廷赞!朕视其为礼乐重臣,每年亲授祭典礼仪,他竟纵弟谋逆?!”万历怒极反笑,“还有那些考官、学政,一个个道貌岸然,满口仁义道德,背地里却与叛党勾结!朕的江山,竟被这些人一点点蛀空了吗?!”

魏广德伏地道:“陛下息怒。眼下最要紧的,是稳住局面,不动声色。若贸然查处,恐激起江南士林集体反弹,酿成大乱。不如……以钦差身份南下整饬科务为名,暗中更换主考、副考人选,并对本届举人逐一背景核查。同时宣布提前举行‘贤良方正’特科,广开言路,分化青萍会势力。”

万历沉吟良久,终允其所请。

十日后,圣旨下达:命魏广德为江南科务钦差大臣,节制六部南衙,凡涉科场事务,有权先斩后奏。

临行前夜,育心堂灯火通明。

影十一捧着自己画的第二幅画走到魏广德面前??这次画的是长江波涛,江上有船千帆,岸边孩童奔跑,天空飞鸟成群。

“先生,这是我梦见的南方。”他说。

魏广德看着画,久久无言,只轻轻抚摸男孩的头顶。

次日清晨,大军开拔。三千归义营精锐随行,另有民诉台密探二百余人先行南下。京城百姓夹道相送,不知这位宰辅此去,是要整顿科举,还是要掀翻一座盘踞百年的山头。

马蹄踏碎残雪,车轮碾过春泥。

魏广德坐在轿中,翻开冯念送来的审讯供词,目光停在最后一页??

“影六供称:除金陵外,杭州、南昌、成都尚有三处‘青萍学堂’,共计藏匿待训童子一百八十九人。最大幕后资助者,非朝中官员,而是……皇亲国戚。”

下面的名字被墨涂去,只留下一行小字批注:

“待大人亲启。”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