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隆万盛世 > 1572官督商运

隆万盛世 1572官督商运

簡繁轉換
作者:平行空间来客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31 05:13:30 来源:源1

1572官督商运(第1/2页)

距离大军出征,很快就是半个月过去了。

这段时间大明朝廷政务处理依旧,并没有发生其他乱子。

实际上,大部分官员的注意力也都被大军东征吸引,自觉的没在这段时间里找事儿做。

倒是当初邸报传到江南时,江南士绅一派欢欣鼓舞。

毕竟,他们才是倭乱最大的受害者,损失钱财无数。

那些年,官府为了剿倭还对江南各省征收重税,可不是苦不堪言。

如今朝廷听说倭寇又要来祸乱而选择主动出击,东征倭国,虽然大家也是心有谨慎,但终归比倭寇登陆,烧杀抢掠一番强。

而且,这次东征主帅是戚继光,这位杀倭寇如砍瓜切菜般的人物,大家自然也安心些。

松江府新港区一栋石头建筑里,看造型就知道,这屋子并非明人建造,而是内外都充满了欧洲风格。

这里是一位葡萄牙商人租下的土地,在这里盖了一栋两层的石头房子作为旅馆,而底楼还建了个酒吧。

好吧,在大明,这种酒吧其实已经有了,不过叫酒肆,只有下酒菜,主要卖的就是各种酒,黄酒、白酒都有,甚至因为海贸的原因,松江府及周边的酒肆还有葡萄酒、白兰地、威士忌和杜松子酒销售,只是数量不多而已。

“奥普,给我来杯啤酒。”

这里是葡萄牙人开的酒吧,欧洲酒自然种类颇多。

此时,一身传教士衣著的中年男子走进了酒吧,对着柜台后面的老板说道。

“好,一杯啤酒。”

奥普乐呵呵给那人打了一杯啤酒,放到他面前,收走一枚小银币,又从柜台下拿出一个纸袋说道:“别的传教士都不饮酒,就你还喝,也不怕被教廷知道。”

在十六世纪时,欧洲宗教实行严格禁酒令,认为酒精是“撒旦的陷阱”,禁止酗酒并强制宗教参与。

不过,在一些非清教徒的统治区,教堂也会自酿一些啤酒饮用,只不过不能和葡萄酒和其他酒水。

这样的禁酒令,直到十七世纪以后才逐渐被打破。

显然,眼前这个身穿传教士服装的传教士,就不是清教徒,而是来自其他地区的教堂,所以可以饮用啤酒。

“这是什么?”

看到奥普放在他面前的纸袋,传教士狐疑问道。

“哈哈,徐老板前天来了趟,没看到你,所以就托我看到就交到你手上。

利玛窦,可以自由进出港区的,怕是也只有你了,听他说这就是明国给你颁发的通行证。

恭喜你,以后可以自由往来明国各地了。

话说要不要我们合伙,你帮我在明国各地走走看看,收购一些明国特产运过来。

你们传教也需要钱不是,我给你抽成,你看怎么样?”

奥普就站在利玛窦对面,对他说道。

“明国的路引终于发给我了吗?太好了。”

传教士已经迫不及待伸手拿过纸袋,边说边打开,从里面抽出一张薄薄的纸,此外还有一个小册子。

两件东西上,都盖着鲜红的官印,小册子是松江府官府开具的文书,代表持有人的身份。

虽然利玛窦在明国没有户籍,可是在松江府下船后就进行了登记,册子上就是他的登记信息。

而那张纸,则是大明朝官方发放的路引,持路引才可以流窜各地而不会被官府抓捕。

当然,如果有功名,凭借功名也能四处游走。

毕竟,读书人需要经常外出,走亲访友,交流学问,这点大明的朝廷并不限制。

利玛窦如获至宝般捧着那张路引,只是他来到这里申请了一年多都没有办成的事儿,没想到被徐老板帮他做到了。

“我刚才的提议你看怎么样,那些明国商人把货物运到这里,加价不知道多少。

你帮我从外面采购一批货物回来,我给你抽成。

有了钱,你也能更好的宣扬主的仁慈。”

奥普继续说着话。

来到松江府的夷人,一般只允许在港区附近,商贸区逗留,和那里的商人进行贸易。

不过他们也知道,港区内的商品品质好坏先不说,价格肯定要比在港区外昂贵许多。

只不过,他们很难获准离开港区。

而一旦他们擅自离开,就会被官府抓捕,强行遣返。

好吧,那就是强制把人送到一条夷船上,不管他要去哪里,反正人就不能在松江府逗留了。

而利玛窦能够有限的离开港区,当然是因为他学生的功劳。

二十岁的徐光启已经考取了松江府秀才,有功名身份,家族又是松江府有名的富商,还和京城有关系,徐光启出面作保,利玛窦自然可以在松江府各处走走看看。

但是因为没有路引,他也不敢离开松江府。

说到底,在这里的官差看徐家的面子不为难他,但是出了这个地界,谁知道他是谁。

所以,利玛窦只能利用和徐光启出去的机会,四处看看,看松江府港区外明国的真实现状,也尝试着对当地居民进行传教。

港口区的商人,他们大多被金钱腐蚀,不可能成为主真实的信徒,而那些力夫更关心赚钱,自然也对他传教毫无兴趣。

甚至,当利玛窦向他们赠送礼物的时候,他们都很不情愿,也只有采买的白酒能够让他们高兴些。

“你知道的,明国禁止我们直接进入他们的市场采买货物,一旦被发现会被重罚。

搞不好,我这好不容易得到的路引、户籍簿都可能被收回,甚至被强制遣返。

我不能冒这个险帮你,奥普。”

利玛窦苦笑道。

他们传教士其实经济并不宽裕,就靠港区的夷人捐赠过活。

当然,因为利玛窦收了徐光启数学、天文等知识的缘故,他不定期也会送来不少“束脩”,足够他在松江府过上富裕的生活。

但他来明国不是为了这个,传教才是他的任务。

端起酒杯,利玛窦狠狠灌下一口啤酒,这才说道:“我这两天还要收拾下,然后去他们的京师.”

利玛窦说话的时候,眼睛已经盯着奥普。

奥普知道,利玛窦这是在向他要捐献,他去明国的都城,是为了传播主的荣光,自然需要很多钱。

“好吧,利玛窦,我愿意再捐赠两千瑞斯”

奥普刚说到这里,就看见利玛窦眼角抽了抽,眉头也皱起来,显然对这个数字很不满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572官督商运(第2/2页)

两千瑞斯,听起来好像很多,其实也不过能换二十个西班牙鹰洋,也就是大约二十两银子。

以前,只是在松江府停留,二十两银子足够他在港区生活很久的时间。

可是他拿到明国官府发放的路引,他可以离开港区去其他地方,他自然想要去京城,在那里进行传教。

一国的都城,绝对是人口和财富最集中的区域。

欧洲许多小国,可能能被称为城市的,也只有他们的都城。

而明国,似乎有很多城市。

太多了,利玛窦自然只能选择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开始他的传教生涯。

“嗯,五千瑞斯,不能再多了,利玛窦,你知道,最近明国攻打倭国,让我的商路受到影响,我必须留下足够的钱应对后续。”

奥普狠了狠心,无奈的妥协道。

中国人很难理解这个时代宗教对欧洲人的影响,那是真的可以明抢富商,甚至国王财富的。

“感谢你的慷慨,主会保佑所有忠诚于他的信徒,让你的生意越多越大。

我还要去找奥尔良、博哥他们,相信他们也会如同你一样慷慨。”

利玛窦微微点头,五千瑞斯也不少了,港区还有一些逗留的商人,每人再捐赠些,去京城的费用就有了。

“哦,他们这个时候应该还在床上呼呼大睡,昨晚他们在我这里闹到很晚,喝了不少酒。”

奥普急忙说道。

“嗯,我知道了。

再次感谢你的慷慨,我就先走了。”

利玛窦一口喝完酒杯里的啤酒,收好户籍簿和路引,冲奥普点点头,这才转身离开。

“利玛窦神父,我下午就会准备好钱,你随时可以来取。”

看着利玛窦离开的背影,奥普急忙喊道。

大明京城内阁,魏广德正在值房里召见长芦巡盐御史曹一夔,之前他所奏陈的盐政九事万历皇帝并不十分满意,和魏广德单独商议了半天,才让他出面召见曹一夔,询问一些细节。

“你知道户部那边的回复了吧,官买余盐之政已经裁革,不应该再恢复。

而昨日我从乾清宫出来,陛下的意思是食盐乃是百姓日用所需,一切当从便为宜。

至于奏陈的清灶地,除重差和查禁私盐等,倒是可以加强。”

魏广德看着曹一夔缓缓说道。

“首辅大人,如果只是如此,怕是不能改变盐政之弊。”

清理灶地,其实就是盐场和恢复灶户煮盐的柴火地,除重差而是减轻灶户徭役,至于查禁私盐更好理解,朝廷其实一直在做。

但是这些其实都只是流于表面,毫无实际作用。

大明的盐政现在的问题是盐商从盐场兑盐外,还大肆私下里收购灶户余盐,这些余盐一些当然是向户部缴过盐税的,但更多的还是偷税私盐。

官盐私盐混合在一起,让官府难以查辨。

“可是,如果官府收购余盐,你觉得对灶户是好还是坏?”

魏广德问道,随即自顾自道:“过去官府采买余盐,官差多压低等级和价格,强夺灶户利润,这才让灶户宁愿把余盐卖于私盐商人,也不愿意卖给官府。

久而久之,此法自然崩坏而被废弃。

如今重拾,你以为会比过去好吗?”

“可若是余盐不加以管控,盐政早晚也会崩坏。”

曹一夔辩解道。

他总理长芦盐场多年,已经觉察到现今盐政已经有彻底崩坏的兆头,若是不能及时出台新的制度,怕是以后市面上私盐会超过官盐,让朝廷盐税承受极大损失。

而这些结果,最后都要被他们这些盐政官员背锅,得利的只有盐商集团。

“我有些想法,以长芦盐场所辖区域进行试点。

你回去,第一步肯定要除重差,灶户制盐为主,徭役可以用制盐相抵,清理灶地自然也要实行。

不过最主要的还是清理从长芦盐场拿盐的盐商手里积欠的盐引,分别登记造册。

而对于长芦盐场负责的府县,按人口多寡查清楚,每地都要有详细的资料。

然后向盐商发包,行官督商运模式,每年向各地发多少盐,你心里要有数。

若是不足,就增加供盐量,保证百姓所需。

根据商运的成本,定下各地食盐售价,保证盐商有利可图的前提下,避免盐价大起大落。

这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不分那什么正盐还是余盐,每地盐商只能往销售地运送那么多的食盐。

那些积欠盐引,五十年以上的,按十比一兑付正盐。”

魏广德没去考虑灶户每年能制盐多少,其实只要有利可图,食盐就能够大量增产。

只不过相对于收益,食盐增产的收益大多还是落在盐商手里,他们会借机压低收盐价格。

而魏广德考虑的其实就是分区划片行专卖权,先让盐商拿钱争夺食盐销售区域,户部先收割一波。

然后就是定下各地食盐消耗量,督促商人按量运送食盐过去。

至于他们拿正盐还是采买余盐,魏广德不管,官府只控制他们运输过去的食盐就够了。

在收盐和运输过程的成本扣除,给适当的利润,就定下各地的食盐定价。

早先的盐政,对于售盐区域其实是靠关系争夺。

有强大人脉关系的盐商,就能分到好地方,人口大城。

而现在魏广德打算拿此以投标发卖的方式确定,不再让私下里关系占据主动。

此外就是官府要监督盐商向各地运盐的数量,这点尤其重要。

不是说盐商卖盐越多越暴利,实际上他们严格限制销售区域的食盐数量,在供不应求下会促使当地盐价暴涨,从中赚取的银钱反而更多。

只要不增加供应,这种利润就会源源不断。

此前,官府对盐商向各地运盐的数量其实没有管控,一些盐商就借此牟利。

高昂的盐价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私盐贩子,命都不要也要赚这个钱。

魏广德要曹一夔重点监督盐商向各地运盐的数量,就是为了平稳各地盐价,避免盐贵伤民。

毕竟,做盐商也是需要成本的,若是大量的食盐积压在手里,对盐商也是一个负担。

只要逼迫盐商足额向各地供应食盐,盐价就不会大起大落,根据出入食盐数量收税也就变得容易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