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为兄(重生) > 11 自卑

为兄(重生) 11 自卑

簡繁轉換
作者:小河边舟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2 12:49:3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11自卑(第1/2页)

赵蓁蓁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子。

在赵枢看来,她都能把王家夫人那样明显的示好都意会错,实在是单纯得有些傻乎乎的,还有点笨。

所以这姑娘争不过明湘。

“冯僚说你前些日子病了?”他端起了那盏清查,淡淡地碰了碰她的杯子,轻啜了一口,问她:“可有好些?”

梨子水在杯盏中漾起微微的波澜。

赵明宜喝了一小口,入口爽甜,还有一点清淡的梨香。

“已经好了,娘替我请了大夫,开了两副药,如今已经喝完了。”她站着有些无措,便又回到了方才的位置坐下了,双手放在膝上,背绷直了,十足的乖巧模样。

她比往常拘谨了许多。

赵枢复又拿起了案上的书。

赵明宜见他终于忙了起来,不再询问她了,这才暗暗呼了口气,绷直的后背微微松了下来。

她小时候喜欢躲在长兄书房。他那时候已经入仕了,刚进刑部观政,每天都很忙碌,也不理会她,留她自顾自地躲在那座山水屏后玩耍。

那时候家里的小辈都怕这位兄长。

她也怕。但是她更讨厌明湘,更不喜欢去荣安堂,所以比起去祖母那里坐立难安,她更愿意怕怕地待在兄长这里。

久而久之,她便发觉兄长只是冷冰冰的,却也不会赶她走。院里有小丫鬟见了她,还会偷偷地带她去踢毽子,时间长了,她也会在满身大汗热烘烘的时候小声问他可不可以喝一盏梨子水。

对小时候的赵明宜来说,他实在是一位很好的哥哥。

窗外有微微的风,她捧着梨子水,目光又落到了兄长的手上。他正拿着书,虎口处那道疤分外明显,还未完全结痂,有一点翻红的血印。

“大哥,你的手……”她支起了身子,定定地看着她。

赵枢随意撇了一眼,只道:“无事,擦伤而已。”

只是说完,他却见那姑娘站了起来,在门外吩咐了她的小丫头什么,她站在门外等了一会儿,很快便又折了回来,手里多了一个小瓶子。

“这是娘给我找的药,我小时候总是擦伤,伤口又长得慢,我娘试了许多种药,才给我找了这个。”她将椅子拖到了兄长这边,打开瓷瓶,拿帕子沾了药膏,看着他道:“哥哥试试吧,会好得快一些。”

他撂下了书。

随她折腾。

药是好药,冰凉清爽,有一点清淡的药香。可见林氏是费了心的。

窗外渐渐黯淡,周述真立在门外,正见冯僚穿过竹篱花障,正往这边过来。

冯僚也瞧见了周述真。他看见他一如既往冷淡的面孔,一个武行出身的侍卫,明明跟他一样是最底层爬上来的,却不知为何身上很有几分傲气。

听说也是个孑然一身的。

连个亲人也没有。

他匆匆走了上前,正要进去,却见里头似乎有人。那位小姐正在给大爷上药,小心翼翼的,看起来很认真。她坐在那儿,就像寻常人家的小妹妹一样,关心兄长的伤。

昨天那场筵席,明明大爷所有的亲人几乎都在。

却只有她注意到了。

冯僚叹了口气,正要转身去厅里坐一会儿,却见周述真也看向那个方向,他的手不曾握着腰间那根软鞭,微微垂着,是一种轻微的放松的姿态。

“怎么,羡慕?”冯僚撩起袍子坐在了廊下,察觉到他微妙的情绪。

周述真却转过了头,淡淡地看了他一眼:“冯先生在说什么?”

“我说你不是……”冯僚正要玩笑一句,却听见书房脚步声渐近,穿着绯红绣海棠花裙子的小姐翩翩地走了出来,临走时还唤了一句冯先生,给他见了一礼。

冯僚吓一跳,错身让了她的礼。

她把一个瓶子给了周述真,叮嘱他按时给大爷上药,而后带着丫鬟走了。

周述真拿着那个药瓶,静默了一会儿。他心道冯僚确实是揣摩人心的一把好手,他以为自己这么多年也算足够冷血无情,跟大爷是一样的。

只是没想到,大爷有小姐这样的妹妹。

他谁也没有。

“我若有一个妹妹,定要把她捧到天上去。”沉默良久,他只憋出这么一句话。

冯僚心下一咯噔。偏头看了看,只见周述真还是那张冷冰冰的脸,跟他腰间勾着的那柄长刀一样。

有时候有的人,有亲人也如同没有一般,就像大爷,家族倾轧,父子反目,这样的亲缘还不如没有。而有的人,一无所有,从一开始便只有自己,然后是手中冷冰冰的刀,一如周述真。

冯僚忽然觉着有些不忍,想要说两句什么,却听见风微微吹动门框。

他转头一瞧,却见大爷站在正站在身后,面色淡淡地看着他们。

……

赵明宜这边才回桐花阁,将将用了晚饭,另一边林氏便让张妈妈过来请她,说要给她裁春衫。

“夫人让名下的绸缎铺子送了些料子过来,整好天气也暖和,便说给您裁了做衣裳。”

张妈妈一边笑着引她,一边细数送了哪些东西上来:“有素绫的,还有花罗,双宫绸的,这里头有两匹绣唐草的蜀锦,夫人说专给您留着,等裁好了过两日出去踏春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11自卑(第2/2页)

“何不给娘留着,我记得母亲喜欢唐草样式的。”她笑着道。

“嗐,您还不知道吗,夫人都是可着您来,您裁衣赏穿了好看,夫人那才欢喜呢。”

正说着,便到了正房。她瞧见母亲屋里亮着烛火,有丫头给她打了帘子,引她到屋内,走进去一瞧,才发现父亲也在,正坐在几案旁练字。

行云流水的书法,并不负他大家的讳称。

“蓁蓁来了。”二老爷冲她招手,把她唤了过来:“我看看你的字练得这么样,这些时日可有长进。”

他钻研书画的时候,倒是一个极温和的人,脾性也好,也没再提昨夜他们几个小辈,扫他们伯父面子的事。只有这个时候,他才更像一个父亲。

赵明宜顺势走到几案旁,挑了一只竹管的湖笔,正要润墨,却见身边有丫鬟送了茶上来,小声地喊了一声老爷。

父亲应了。

她微微抬头,才见是祖母那日赏下的那个丫头,心下微惊,假装漫不经心地问道:“怎么是你来了,母亲身边的蓉儿呢?”

那丫头生得一张白皙清雅的面孔,说话也温柔婉转的,此刻端着茶的手却微颤了一下,轻声道:“蓉儿姐姐给夫人熏衣裳去了,命我来给您送茶。”又道:“管事的送来的料子放在厢房,夫人说等她理完事后,便带您去看。”

她哦了一声,调整了一下手腕,正要走笔。

她爹在一旁看着。

“看来这些时日是生疏了……”他拿了另一张纸,给她写了几个字,重新教她走笔。

奈何赵明宜没有这个天赋,只能堪堪写得中等,她在润墨的间隙,听见她爹轻叹:“还是晗音有天资些,她写徐渭的草书都能行云流水,你比她差多了。”

叹完后,似乎闻见什么,转头问那上茶的丫鬟:“屋里熏得什么香?倒是清淡好闻。”

赵明宜正泄气,听见父亲与那丫头说话,精神又紧绷了起来,等他们说完后,才借着由头将那丫头打发走了。这时候林氏也回来了,见丈夫又在教女儿写字,也是忍不住地抚额。

“你别教她这个……”林氏拿走了女儿手里的笔,将她拉到了身边来,用帕子给她擦沾到手上的墨:“每回你教她这个,又不如你的意,到最后又要说她。”

林氏最了解他。总拿小女儿跟晗音比,做得不好了又要说,弄得女儿从小写字就很不自信。

他偏疼晗音,她也不说什么,却不允他贬低蓁蓁。

“好了好了,我带你看料子去。”林氏拉着她去了厢房,一边跟她说:“写不好也没什么,你是我们家的姑娘,又不是要去考科举争状元,莫听你爹胡说。”

赵明宜握着母亲的手,心口有些酸。

她的字跟父亲比起来,写得不算好。二老爷只有两个女儿,年轻的时候很有一番意头要培养个书法家出来,晗音很有天资,很得父亲的意。等轮到教她的时候,父亲顿感落差太大,总要说她两句。

久而久之,她写得更不好了。

承乾四年春,她遇到了孟蹊。他是那一年非常耀眼的人物,文采斐然的新科进士,一笔端正刚劲的小楷写得也让人心中折服。

以至于成婚后,她很长一段时间不敢在他面前流露出字迹。

只是很久之后,他还是看见了。那时他仔细端详了她写在宣纸上的字,那是她抄的他写的一首诗,看了很久,俊秀的眉皱了起来,说她写得不好,甚至比不上陈婉十几岁时写的字。

她听完后闷闷不乐许久。

其实现在想想,也并不让人好受。只有母亲才会这样维护她的自尊。

厢房的烛火比正房暗一些,林氏又让人拿了两根蜡烛进来,将屋内照得更亮堂了,转头却瞧见女儿低着头,发髻上的玉蝶簪子轻轻颤动了一下,似乎不太开怀。

她叹了口气,摸摸女儿的头,笑着道:“好啦,娘的蓁蓁这是怎么了,来瞧瞧我给你留的料子,都是最好看的,给你裁了做春衫,等过几日踏青,你就是整个沧州最漂亮的小姑娘了。”

赵明宜被逗得笑了起来。

林氏把她哄好,让人把料子排开了给她看,一边又跟她说话:“我知道你今日去荣安堂了,我把云珠叫了过来,她说你在那边受了委屈。”

说罢面色又冷了几分:“我本要去寻你父亲,让他跟你祖父说几句话……”

“可巧今儿下午,我便听见你四叔父派人把你姨奶奶送了回来,当年你祖父很是偏疼这位,老太太不知废了多少劲才把她送走。哪知道今日忽然便回来了,听说是患了头疼的病,想回沧州来住着……”

夜色浓重,明宜挑了两匹喜欢的料子,便先行回了桐花阁。

天气渐渐热起来,园子里慢慢有了萤火虫。前头有丫头掌灯,她不紧不慢地走在小径上,很轻声地问梨月:“姨奶奶为什么会忽然回来……”她踢了踢道上的小石子,发出清脆的石击声。

梨月摇头。

赵明宜却觉着这并不是巧合。

赵家除了祖父,没人敢驳祖母的面子。到底是谁,敢在这样的情状下,把这位接回来。

她隐隐猜到是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