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一百八十七章 爹娘游历的原因

大明神探1546 第一百八十七章 爹娘游历的原因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2 12:4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八十七章爹娘游历的原因(第1/2页)

京师英略社。

海玥刚刚走入后院,就见范老迎出,满脸笑容:“小少爷来得正好,老爷和夫人回信了,刚刚收到!”

“好啊!”

海玥欣然接过信件。

他此世的父亲海浩、母亲朱琳常年在外,与家乡的联系就是每年送信回琼山报平安,送信的老仆有两位,其中一人就是这位范老,后来发现在京师开办的英略社武馆,正由此人坐镇经营。

范老起初的态度,是海玥身为国子监生,有着士林的大好前程,没必要与他们这群武者往来,海玥却完全不这么认为。

他是琼山人,从孤悬海外的海南岛出来,但现在国子监里面,谁还会提及这个?

甚至不光是表面不提,背地里也不会蛐蛐,而是真的忽略了地域的出身背景。

海玥始终坚信一点。

能力是破除偏见的最强利器,自我厌弃换不来真正的尊重。

所以对于英略社的存在,他也没有刻意隐瞒,陆炳就来过这里,在后院练武场还与俞大猷切磋了武艺,知道这是海家的产业,当真有什么事情,锦衣卫肯定会照拂。

而有了京师的英略社,与家人联络也都方便了,写信不用先传回琼山,再转交过去,直接通过范老传信就行。

九月放榜,确定考中第二名亚元,海玥前后写了两封信件,一封是报喜,另一封则提及了婚事,如今已是十一月,算算时日,回信确实该到了。

海玥打开信件,看了一遍后,眉头上扬:“爹娘要入京了?”

“那是自然!”

范老笑容满面,眼角每一丝细纹都透出欣慰:“小少爷这般成才,老爷和夫人早就想来京师探望了!”

‘那为何不早些来呢?’

海玥目光微动,他去年就已入京,在京师国子监待了一年多,如今连乡试都考完了,爹娘都还未露面,这终究有些不太寻常。

说实话,这个年代能够在外四处游历的,都不是普通人,海浩早年就被称作琼海第一勇士,在外能够保证自身的安全,可常年不归家,连儿子来京都不探望,莫非是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趁此机会,海玥直接问道:“范老,爹娘这些年到底在外做什么?”

范老笑容不变:“老爷和夫人在外游历。”

海玥并不拐弯抹角,轻叹道:“范老,一家人还有什么需要见外的地方么?难道你连我都不放心?”

“不!不!”

范老赶忙摇头,笑容微敛:“小少爷,我们自不会见外,但江湖事确实不该你操心,老爷和夫人心中有数,你不必担忧……”

“儿行千里母担忧,反之亦然,爹娘常年在外不归,我怎么可能不担心呢?”

海玥正色道:“况且江湖事多为刀口舔血,动辄仇杀,有句话叫做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哪怕父亲勇武过人,也难保不会受伤啊!二哥四哥早已成家立业,在琼山受人敬仰,我如今也小有成就,在京师站稳了脚跟,爹娘何必再去参与江湖事?”

“小少爷当真是一片孝心!”

范老愈发欣然,又下意识地发出感慨:“只是江湖事不比寻常,往往避不开……”

“避不开?那就是敌人难缠了?”

海玥语气凌厉起来:“敌人是谁?与地方勾结的江湖会社?于民间扎根的秘密宗教?借庙堂之势,朝廷之手都不足以铲除?”

这一连串煞气腾腾的发问,问得范老的表情终于变了:“小少爷,这件事不可调用朝廷之力……也真的不好明言啊……”

“范老,一家人理应明言,知己知彼更是关键!”

海玥的神情愈发严肃:“如果贼人真的猖狂,难道就不会找来京师么?如今我海氏已非籍籍无名,朝堂上早有人关注,凡事当未雨绸缪,你到底在遮掩什么呢?”

范老沉默下去,半响后缓缓地道:“也罢,老夫拼着被老爷和夫人训斥,今日也跟小少爷交个底吧!小少爷不用担心贼人往京师来,因为贼人所要之物,肯定不在北京城内,他们会默契避开这京师重地的……”

海玥奇道:“所要之物?贼人想要什么?”

范老来到窗边,确定了左右无人,回到面前,抚着长须苦笑道:“贼人在寻找一个密藏,唔……建文密藏!”

“啊?”

海玥怔住:“建文……密藏?”

“是!就是那位建文帝留下的密藏!”

范老道:“这是一个早在百年前就兴起的传闻,据说建文帝于大势已去之际,将倾国财富藏于密箱之中,命护卫冯诚率死士百人,携宫廷奇珍、洪武密档与这些财物一起,早早转移出了建康,以期来日东山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八十七章爹娘游历的原因(第2/2页)

“而靖难之夜,建文帝从奉先密道出逃,又将传国玉圭劈为两半,半截留于火场迷惑太宗,造成**假象,半截随身带走,但后来还是为贴身内侍背叛,将这个消息泄露出来,建文帝还活着,且密藏的存在也被暴露。”

“据传太宗当年派郑和下西洋,就是为了追查建文帝和与这笔密藏的下落,却苦寻未果……”

海玥听得啼笑皆非。

事实上,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找建文帝,这种说法早就有了,甚至《明史·郑和传》里都有明确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但那也是永乐朝的事情,他是万万没想到,现在嘉靖朝,都一百多年了,居然还流传着建文密藏的传说。

海玥暗暗摇头,却也顺着话道:“如果当年建文帝真的南下逃亡,那密藏也该随之一同转移至南洋才对,那些贼人在我大明的土地上搜寻作甚?”

范老道:“这种说法有之,说建文帝后来借助这个密藏,在南洋立国,传下了国祚,只是不再以大明为国号;但也有一种说法,说建文帝逃得匆忙,并未来得及取出密藏,后来出家为僧,万念俱灰,再无复国之念,密藏由此一直藏于某处,等待后人挖掘。”

海玥无语:“所以一百年前没人找到,一百年后反倒有人开始搜寻了?”

“这倒不是!”

范老微微摇头:“事实上有一批人,数十年间一直在寻找着密藏的下落,他们甚至扬言获得了藏宝的关键线索,距离取出这惊天密藏仅有一步之遥!”

海玥不在乎那所谓的惊天财富:“那就让他们挖呗,与我爹娘何干?”

“说来可笑,这取出密藏的最后一步,确实与……老爷夫人有关!”

范老苦笑:“因此老爷和夫人这些年离开家乡,也是被逼无奈,这伙贼子穷凶极恶,若是留在琼山,势必会连累几位少爷和更多的海家人!”

海玥脸色沉下,并未继续说剿灭之言,只是道:“我有一个疑问,为何爹娘离开后,那些人就不用我海氏族人的性命威胁了?”

范老解释:“因为他们很清楚,留在琼山的海氏族人与建文密藏完全无关,同样也有投鼠忌器的地方,并不想要真的鱼死网破。”

海玥微微眯了眯眼睛:“所以范老不让我调用朝廷的力量,也是担心这个平衡一旦打破,对方没了顾忌,干脆无所不用其极?”

“是!”

范老点了点头,恳切地道:“小少爷,老夫知你孝心,也知你能耐,然有些恩怨纠葛,不是快刀斩乱麻能够办到的,小少爷现在专心科举,来日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便是对老爷夫人最大的慰藉了!”

海玥稍作沉吟,点了点头:“好!多谢范老解惑!”

范老松了一口气:“这是哪的话,此前不说,也是怕小少爷一味忧心,等到老爷和夫人抵京,一家团聚,他们也不会瞒你,倒是老夫越俎代庖了……”

“范老本就是我长辈,家人一般,何谈越俎代庖?”

海玥几句话哄得老人家高高兴兴的,再问了问英略社经营上有没有问题,最后告辞离开。

待得出了门,转头看了看匾额,眉宇间露出一抹沉凝。

方才的交谈中,他敏锐地察觉到,对方在大方向上应该没有说谎,但在某些关键缘由上则有所隐瞒,不过再问下去也不会有什么收获了,故而放过,没有刨根问底。

对待至亲家人的秘密,是故作糊涂,还是调查到底?

想必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海玥不会过分纠结,反正爹娘很快就会入京,到时候再看进展便是。

回到国子监,他回归冲刺状态,为接下来的会试做准备。

相比起乡试的三十进一,会试的淘汰率要低得多,大约是十进一。

但全天下三千名左右的举人,角逐三百个进士名额,竞争的激烈性其实要更甚以往。

因为这里没有弱者,能够进入会试考场的,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地方州县的头名不在少数,要从这群人里面脱颖而出,那才是真正的大浪淘沙!

半个月眨眼过去,就在京师再入数九寒冬,严世蕃喜气洋洋地走进堂内,发出邀请:“我的亲事定了,纳征之礼邀好友同行,大伙儿可一定要来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