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神探1546 > 第四十二章 给严嵩当学生?

大明神探1546 第四十二章 给严嵩当学生?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2 12:4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四十二章给严嵩当学生?(第1/2页)

四月。

琼州府试开。

知府顾山介头戴金顶乌纱,身穿绯红四品官袍,胸前补着云雀,腰悬金荔枝带,铿锵有力地宣读着圣人之言,毫无病态。

此前巡按御史吴麟失踪的事闹起来时,这位琼州府的主官“不幸”病倒了,又是推官邵靖忙前忙后,工作不分分内分外。

等到吴麟刚被救出,顾山介的病立刻“痊愈”,只是接下来的拜访,未免吃了闭门羹。

这位知府大感沮丧,按理来说,绑架案件,人质十之**回不来的啊,尤其是落在穷凶极恶的黎人手中,谁能想到会有这等发展。

早知如此,之前也该奔走的……

世上没有后悔药,顾山介丧气之余,只能准备府试的一应流程。

府试和县试作为科举最初级的两场考试,为的就是筛选出一批拥有最基础能力的读书人,所以这两场考试的成果,叫“童生”。

童生年纪并不一定真的小,黄发垂髫的是童生,白发苍苍的老书生也可能一辈子只是个童生。

但别小看它,这就已经是“士”了。

士农工商。

或许一名童生的物质条件,连耕地的农夫都不如,但不妨碍其高人一等的政治地位。

并且在地方,律法规定是秀才可以见官不拜,可现实里有着童生功名,年纪又不大的,地方衙门的官吏也会保持一份客气,毕竟谁也不知会不会日后能否飞黄腾达~

现在海玥坐在桌案前,奋笔疾书,就在朝着这条堂皇大道迈进。

“《论语·为政》篇中的‘为政以德’?”

“还真是给蒙童考的题目啊,真是再偷懒不过了,放到其他府试,恐怕是要被嘲笑的……”

“不过我喜欢!”

海玥觉得自己就是科举宝宝,这些出题者,千万别学嘉靖后期,尤其是隆庆、万历年间的截搭题,乱弹琴,现在这样就很好嘛!

他下笔如有神。

程文程墨,挥洒自如,主打的就是一个致敬。

由于致敬得太熟练,这回又是第一个交卷,当海玥起身,恰好见到顾山介背着手,恰好也巡视到这间考场。

两人对视一眼,顾山介立刻过来,拿过卷子,当场阅卷。

看了一篇,这位知府就抬起脑袋,满是嘉许地连连点头。

海玥礼貌性地等候,没有立刻离场,但瞧着这位的表情,心头却是微微一惊。

不会又要点我做案首吧?

自家的水平自家清楚,县试也就罢了,府试是整个琼州府,也就是整个海南岛的学子竞争,以他的年龄,文章不是特别突出的话,一般能得个前十就了不得了,案首实在夸张。

县案首,府案首,院案首。

那是奔着小三元去的!

顾山介也是三甲进士出身,自然分辨得出文章好坏,更能看出既视感。

但他赞许的也是这点。

毕竟抄也要会抄,海玥作答的两篇八股文,行文朴实,基调成熟,细节上恰到好处,才华或许有一点不足,但作为应试文章,是极度合格的。

科举入仕,通过考试选拔官员,本就因为科举最能评测考生的知识储备和智力,而县府院三级考试,作为预备考试,更重在考察学生的潜力。

顾山介就觉得这位很有潜力。

如此年纪就有这般才华,又救了巡按御史,那给个案首,再巡按御史们面前给自己美言几句,不过分吧?

海玥原本信心满满,此时却胆战心惊地离开了考场,那神情弄得外面等待一众兄弟心头也忐忑起来。

二哥第一个开口安慰:“十三弟,胜败乃兵家常事……”

话到一半,海玥叹息:“不是没考好,我担心顾府尊给我案首……”

“啊?”

众人瞠目结舌。

你自己听听,这说的是人话么?

‘这位知府,着实不怎么靠谱……’

海玥嘟哝了一句,终究没有详说,同时脸色也正经起来。

因为吴麟的师爷闵子雍从不远处走了过来:“十三郎这么早就出来了?哈哈,此番府试,看来也是手到擒来,他日蟾宫折桂,愿君前程似锦,鹏程万里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四十二章给严嵩当学生?(第2/2页)

海玥拱了拱手:“承闵师爷吉言了。”

闵子雍左右看看,低声道:“十三郎可否进一步说话?”

“请!”

等远离了考场的人群,闵子雍再度恭维几句,这才道出来意:“东翁有言,十三郎天资颖悟,如璞玉浑金,倘得入国子监,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国子监进学?”

海玥闻言,颇为心动。

他并不喜欢以八股文为主的科举考试,更不喜背那些范文,但正如后世多少人不想高考呢,还不是得考?

既然选择了这条最稳的道路,就得为之努力。

能去大明最高学府国子监深造,无疑是地方学子梦寐以求的事情,他当然也希望去。

然而闵子雍接下来一句话,让海玥怔住了:“东翁与国子监前祭酒严介溪素有交情,此番书信京师,大可为十三郎求一个名额!”

‘严介溪……严嵩?是了,他不久前才卸任国子监祭酒吧?’

海玥确定了一下:“吴巡按欲将我举荐给曾隐居钤山的严公?”

“十三郎果然也听过介溪先生的美誉,正是他!”

闵子雍抚须微笑,语气里带着几分矜持的得意。

举荐也有高下,随随便便举荐入门,和直接向曾经的大明教育部长,无可限量的清贵之职推荐,被其收入门下,那又是完全不同的!

严嵩现在已经不是国子监祭酒了,而是任礼部右侍郎,在朝堂一众高官里面虽不起眼,但无论是他隐居钤山十载养望,还是在国子监推行的种种改革,士林文人无不称颂。

若能有这样一位老师,那得多么荣耀?

‘让我去给严嵩当学生?’

海玥心里哭笑不得。

还别说,现在的严嵩,正是名满天下的清流。

是的,严嵩的前半生,是绝对的清流人物。

甚至很多人想不到,严嵩和王阳明还有交情,正德十四年,即1519年,宁王在江西叛乱,王阳明去平叛,当时特邀严嵩赞议军事,严嵩尽心尽力,后来两人夜游赏月,同登明远楼,赋诗赏景,其情融融。

由于这两位的历史评价截然不同,这也使得后人很少将严嵩和王阳明放在一起讨论,甚至都以为他们不是一个时代的人。

而平叛宁王,是十一年前的事情,王阳明是去年过世的,享年五十七岁,严嵩比王阳明小八岁,今年四十九岁,五十知天命,基本到了一般人的晚年,但这老登能苟的很,人生路才刚刚走到一半。

在正德一朝,严嵩混得很惨,唯一拿的出手的,就是不愿与阉党同流合污,在钤山隐居,由此结识不了不少清流之士。

到了嘉靖即位后,由于大批官员失势,严嵩终于开始崭露头角,于嘉靖四年,升国子监祭酒,开启了桃李满天下之路。

这一步极为关键,国子监主管人才培养,身为祭酒的严嵩可以顺理成章地通过师生关系,培养自己的关系网,为后来严党的只手遮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四年祭酒生涯,还为他进一步赢得了士林的美誉,哪怕现在升任侍郎了,士林文人提及职务时,依旧会以严祭酒称呼。

由此可见,吴麟的安排倒是好心,至少是急着报答救命之恩,只是海玥沉默了一下,缓缓地道:“承蒙吴巡按厚爱,学生铭感五内,然举荐非我所愿,望以贡生之身,凭真才实学入国子监,方不负所学!”

国子监可以进,但和严嵩绑在一起还是算了,哪怕这是一条未来三十年间可以躺平的道路,他也绝对接受不了严党的祸国殃民。

“哦?”

闵子雍愣了一愣,真有些钦佩:“十三郎年少志坚,自立自强,不假外求,令我汗颜呐!”

“惭愧惭愧!”

海玥还能怎么办呢,只能风光霁月地笑了笑。

闵子雍完全没料到对方会拒绝,偏偏理由又是这般光明正大,恩情没能还上,倒是起了结交之意:“府试已毕,院试在即,十三郎要北上吧?我们也要回广州府,一路同行如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