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七十六章 成为国子监生(一更)

大明神探1546 第七十六章 成为国子监生(一更)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2 12:4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七十六章成为国子监生(一更)(第1/2页)

学堂之中。

众人有的默默等待,有的面面相觑,气氛颇为怪异。

一方面是期待。

每月淘汰监生,补录学子,都是当场考当场阅。

毕竟就一百份试卷,毋须博士出面,直接由助教批阅,很快就能列出排名,确定补录学子,再核实学籍,就可以直接入监了。

所以这个阶段,都在翘首以盼,等待成绩公布。

要知道,明朝的国子监学生,是可以直接担任官职的。

科举毫无疑问是正途,但官员中科举入仕的并非全部,国子监就是绕开科举,直接入仕的核心通道之一。

监生毕业后,理论上就取得了做官资格。

尤其是明初阶段,直接选拔优秀监生,边疆或紧急政务时,被临时委派出去,官职相当不低,最高可任正二品的堂官。

等到了明朝中后期,监生的地位逐步下降,但即便是嘉靖朝,仍保有“学校起家”的合法入仕权,只要吏部有门道,外放到地方当个州县的官员,绝对可行。

到历史上的清朝,更是人尽皆知,毕竟有一句名人名言振聋发聩:“你一个监生出身,革了职的七品官,凭什么在这儿耀武扬威啊?”

哦对了,严世蕃历史上也是以国子监监生身份,任从七品的左军都督府都事。

正因为如此,监生补录才有这么多人来竞争。

操作操作,过个两年,可以去六部任职,跑腿几个月,外放出京,就是正儿八经的地方老爷了。

与那种十年寒窗苦读,结果还是考不上进士,只能到了三四十岁中个举人,最后到了地方上,还是当个底层官员的书生比,哪种更省力便捷?

显而易见。

当然,这条路需要家里有人有钱,并且当官的上限不高,真正的权贵子弟其实看不上,大明官员的俸禄懂的都懂,到了富裕的州县还好些,到了穷地方,说不定连本钱都刮不回来,相当于纯粹花钱买个官当当,过个干瘾。

各人有各人的选择。

但今日,甭管是为了什么前来应试的,由于考试中的惨叫,与考试后的传言,一时间大伙儿的注意力都转移过去,反倒不在最后的十名监生身上,只琢磨着那声惨叫到底代表着什么……

谁出事了?

不会是桂三少吧?

那可是当朝阁老之子啊!

陛下最信任的臣子之一,如今更在主持改革,上下闹得沸沸扬扬!

真要死在国子监,朝野都会震动的!

正琢磨着,一个高高瘦瘦的助教走了进来,面无表情地宣读名单:“广东,潮州府,林大钦,年十九,补录!”

林大钦激动地站起身来,上前致谢:“是小生!多谢先生!”

助教仔细打量了他一下,目露赞赏:“好文章!好文采!”

“这不是崔先生么?”“是他!监内最有才华的助教!”“听说这位最是严厉啊,从不夸赞学子,这人写了什么文章,值得如此赞赏?”

此言吸引了不少学子的注意,尤其是几个认识这个助教的,顿时大为诧异。

助教称赞了一句,脸色又恢复冷淡,开始报接下来的合格者:“北直隶……”“北直隶……”“北直隶……”

直到第五位,才又听到了那个偏远的地名:“广东,琼州府,海瑞,年十七。”

海瑞起身,神色显然也很激动,上前行礼致谢。

海玥更是由衷为这位弟弟感到高兴。

从这一刻起,海瑞的命运才算是被他彻底改变了,这个年纪的国子监生,怎么也不会再大器晚成,这位既有才干,又能坚守本心的能臣,必然能在更靠前的历史节点绽放光芒!

“怎么回事?”“两个岭南人?”

而当海瑞上前,其他人的眼神已经不对劲了。

国子监内不是没有两广偏远地区的学子,但确实少之又少,而且基本都是以举人身份入监的,从哪里冒出来两个这么年轻的学子,既知道补录的条件,又有这等水平名列前茅?

话说哪里买的考题和答案啊?难不成比他们砸的银子还多?那就亏了啊,毕竟只是入个国子监而已,总不能投入个大几百两……

“北直隶……”“北直隶……”“北直隶……”

海瑞之后,又是京师出身的,理所当然地包揽了第六到第九个名额。

‘不行么?’

就在海玥暗暗叹了口气,认为此次没有希望,得下个月再来时,林大钦和海瑞担心的眼神也望过来时,那位助教顿了顿,终于开口道:“广东,琼州府,海玥,年十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七十六章成为国子监生(一更)(第2/2页)

“呼!”

海玥起身,浮现出灿烂的笑容。

他原本都觉得自己没戏了。

其实这也正常,一共十个名额,三个人又没有被透题,全是临场发挥,想要全部考进前十,本来就困难。

反正只要知道了路数,这个月不成,下个月再来,他有信心一定能考进来。

没想到最后一位给自己赶上了。

如此自是再好不过!

然而他刚刚起身,别的学子不干了:“这不对吧!这三个岭南的凭什么考的这么好!”“其中定然有假!”“得好好查查,是不是作弊了?”

话里话外,就是一个意思,咱们一群京爷里面,凭什么混进来三个岭南蛮子?

然而那个助教目光冷冷一扫,直接就抛下一句话:“再敢聒噪,统统出去!”

别小瞧助教,国子监按照规制,只有五名博士,分授《周易》《尚书》《毛诗》《礼记》《春秋》,即负责四书五经的核心经典教学,而博士之下,就是助教,辅助博士教学,分科指导。

两者按照官阶,都是从八品。

而相比起皓首穷经的老教授,助教不仅年轻,学术水平还不低,这才能在国子监内服众。

尤其是在近来整顿学风的氛围下,都是有真才实学,且监内权力不小。

眼见这位助教发怒,众多学子的声音也低沉了下去,只是眉宇间依旧忿忿。

海玥根本不理会这些早早透题背过答案,结果还考不过自己的废物,美滋滋地上前,接过了自己的号牌。

而助教训斥了其他学子,对海玥、海瑞、林大钦三人微微颔首,露出了和善之色。

那些北直隶学子的文章,到底是谁写的,国子监内外心知肚明,许多行文的风格都熟悉了,好文章代笔的,来来去去都是那么几位。

而这三个岭南来的学子,却真是临场发挥,行文固然稍显稚嫩,不如那些老代笔,但许多内容不是沿海地区生活过的还真写不出来,可以说他们的运气也不错,正好遇到了这个足以发挥才能的题目。

一并录取,合理合规。

若不是安抚一下那些有钱人家的少爷,助教甚至想要将三人排在前三名,现在是特意隔开。

不过由此一来,不少有心人也想到一个问题:“桂三少那边没人录取么?”“果然出事了!”“去看看?”“呵!要去你去,我可不敢卷入这等麻烦事里!”

“合格者随我来吧!”

且不说堂内议论纷纷,海玥、海瑞和林大钦等十个补录的新监生,跟着助教,来到另一间屋子,开始领取各种物品。

首先是身份凭证与文书。

一块木质腰牌,刻有姓名、籍贯、入学年份,用于出入国子监及核验身份。

另一块号牌,标明斋舍编号,用于分配住宿和点名考勤。

随后是服饰和礼仪用品。

一套青绸襕衫,标准的圆领宽袖,由深青色绸缎制成,前胸后背绣“补子”,但无纹饰,区别于官员,体现出学生身份。

一条四方平定巾,黑色纱罗制成,象征士人四维端正,入学典礼和祭祀时必须佩戴。

一身祭祀深衣,是用于朔望日祭孔活动的,但现在没有发。

此外有学习和生活物资。

比如廪膳银米凭证。

国子监生每个月都是可以领米的,每月凭粮票至掌馔厅,领取米一石和银一两。

正因为这样,但凡管理混乱的时期,都会出现吃空饷的情况,部分监生仅为挂名候补官职,实际坐堂读书者减少,补贴常被克扣,“监生多冒籍,廪粮半入胥吏手”。

还有文房四宝、教材典籍、斋舍用具等等,正常情况下,种种待遇足够让监生再无后顾之忧,可以专心进学,当然这其中的庞大利益,也时常遭到侵吞。

而严嵩任祭酒的时期,有效地整顿了乱象,极大地提升了监生的待遇,对贫困监生特批炭火补贴、笔墨追加配额等等,想想之前的监生吃什么穿什么,再看看整顿后国子监的精气神。

严祭酒的恩情还不完呐!

各种物品整整堆成一个大包裹,海瑞和林大钦拎着,极为高兴,家境不好的两人很需要这些外物,却不知海玥的心里已经响起适配的小曲,而迎面走来一人,让刚刚还板着脸的助教都露出尊敬:“严公子!”

“崔先生有礼!”

严世蕃脸色凝重,却不忘温文尔雅地还礼,但视线很快落在海玥身上,也顾不上别的,直接将他带到一旁,恳切地道:“愚弟有一不情之请,还望海兄助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