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一百三十五章 奉旨揽权(三更)

大明神探1546 第一百三十五章 奉旨揽权(三更)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2 12:4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三十五章奉旨揽权(三更)(第1/2页)

“东楼兄!东楼兄!小弟知道错了!”

“东楼兄!这是赔礼!你一定要收下啊!”

“东楼兄,碧玉堂今夜不醉不归?”

严世蕃脚下顿了顿,终究忍住诱惑,骄傲地哼了一声,拂袖离去。

如果说上一次拒绝还委婉些,念及同窗间的情谊,那么有了翻脸的经历后,就连林大钦都不客气了。

前倨后恭,都是些什么人啊!

当然,对于前段时间没有落井下石的人,一心会是欢迎的,至少品性方面很有保证。

比如此时,自封的一心会二当家严世蕃,就见到桂载和另一位稍显陌生的身影,走入堂内。

桂载自不必说,此前国子监一案,直面武定侯郭勋的淫威,本就是过命的交情,等到一心会解散风波过去后,自然也就邀请入会。

桂载回去还特意请示了桂萼,据说那位一向不苟言笑的内阁次辅,罕见地对着儿子露出温和的笑意,让他不用瞻前顾后,加入同窗的学社,完全可以大胆一点嘛!

而另外一位,就显得有些其貌不扬了,面容甚至有些老相,或者说他本来就不年轻了,头上已经参杂了几根白发。

此人叫苏志皋,顺天府固安县人士,今年已经四十三岁,但还以举人的身份在国子监读书,原本默默无闻,存在感颇低,如今居然成为了一心会的第八位成员。

原因很简单,苏志皋对于《西游记》有着极深的体悟,之前也不迎高踩低,而是有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待得散会风波之后,被选中邀请入会。

海玥其实不知道,历史上明年这位也会考中三甲进士,后来为官二十多载,任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巡抚辽东,兼襄助军务等等,算是一位平平无奇,但官职倒也不低的人物。

显然他的历史储备,还没有强大到将每个官员都记得清清楚楚的地步,现在苏志皋的品性得到了认可,同时才学也得到了林大钦的赞许,所以海玥虽然不知其历史上的经历,还是择优将其选入会中。

没办法,本来准备全豪华阵营,每位成员不是历史名人,就是状元才子,现在嘉靖对一心会寄予厚望,海玥也得象征性地扩充扩充。

桂载是第七位成员,苏志皋是第八位成员,俞大猷则是第九人。

这位初入会时,连严世蕃都觉得颇为诧异,怎么收了个武夫来,但当海玥主动提及《易经》,众人探讨起来,这才发现此人绝非寻常武夫可比,竟是才华横溢之辈,对于心学里的“良知即是易”,都有一番不俗的见解。

而俞大猷还不知道融入这个圈子,对于接下来的军旅生涯有多么重大的裨益,毫不夸张地讲,比起打几场胜仗都要关键的多。

这也是为什么历史上的戚继光写诗文,不断给文官鉴赏,就是为了融入士林的圈子,结果还是在张居正倒台后瞬间被清算。

“德明兄!愚弟方才恰好读到一篇文章,还有不通之处,望指点!”

“不敢不敢,东楼太谦逊了……”

“志辅兄,我昨日再看了那文明以止的贲卦,还有些疑惑!”

“就是先这样……再这样……不难!”

严世蕃与桂载不客气,但也先和相对陌生的苏志皋打了招呼,特意请教了一个学问上的难题,又来到铁塔般的俞大猷身边,与之探讨了一番《易经》,拉近了关系。

最后众人一同站在那亲赐御书面前,肃然起敬,齐声道:“心猿归正,吾心至诚!忠诚!!”

这是嘉靖十年正月,众人汇聚一堂时,会首海玥拟定的仪式。

一心会成员入学社专有的国子监庭院后,都要来到御赐下的字画面前,大声地念诵一心会的理念。

严世蕃起初都觉得有些羞耻,这是不是有些过了?

但回去与父亲严嵩一说,严嵩大为赞叹,直言这才是为臣之道,并让他一定要遵守,万万不可松懈。

现在做完之后,四人各就各位,开始整理文书。

对于一心会内部的成员,海玥并未隐瞒。

大家都已经知晓,有一个秘密的结社,正在暗中谋划倾覆社稷的大逆之举。

而一心会的责任,便是在进学读书的同时,将这群贼子找出来。

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擅长这类事情,所以大家分工分明,海玥将目前的成员分成两批。

一批是没有学业负担的。

如徐阶、赵时春,已经是进士及第,且是翰林院编撰,功成名就;如桂载,不准备考进士,走父荫入仕的路子;如俞大猷,备考武举,但以他的武艺显然不需要担心水平不过关,只要公平便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三十五章奉旨揽权(三更)(第2/2页)

这几位也是庭院的常驻成员。

就连徐阶和赵时春在完成翰林院编撰的工作后,也常常往一心堂跑,且甘之如饴。

另一批是有学业负担的,如今已是嘉靖十年正月,新一届的科举考试已然不远,既是学社,还是得以学业为主。

海玥、海瑞、林大钦、严世蕃、苏志皋皆是如此。

不过最后两位有些特殊,严世蕃是静不下来的性子,让他老老实实读书,比杀了他还难受,一会儿不见就没了人影。

苏志皋则是早早中举,知识储备足够,至今未能中进士,多多少少是心态出了问题。

所以此时两人也来到堂内帮忙,美其名曰劳逸结合。

严世蕃是最起劲的,他原以为过个几年,待得一心会逐渐壮大,自己作为元老才能享受到其中的益处,结果万万没想到,现在就已经能接触到六部的文书了。

这些文书仅仅是附册,由司礼监的一位小内侍送来,且海玥特意言明,此举是为了查明秘密结社,所以暂时只有三部——

刑部、吏部和礼部。

刑部和吏部很好理解,毕竟这两部直接与刑案和人事调动有关,而礼部似乎与此无关,但实际上自从大礼议事件以来,礼部的位置就水涨船高,不仅礼部尚书基本都能入内阁,其余各部的事情也能一定程度上的过问。

作为礼部右侍郎的儿子,这点严世蕃最有发言权。

由于了解儿子的性情,严嵩之前在家中很少提及公务,以免他在外惹祸,现在则能光明正大地看到老父亲才能批阅的奏本,严世蕃别提有多兴奋了。

‘咦!这可是大事啊!’

兴奋之际,一封来自广西的奏本映入眼中,严世蕃看了一遍,赶忙起身,与另外三人招呼了一声,急匆匆地朝着学堂的方向走去。

到了堂外,朝着里面张望,果然就见海玥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神情专注地听着教授的讲学。

严世蕃在外面等了等,直到那位老博士慢吞吞地离开,才入了学堂。

“明威!”

“出去说。”

一见到他的神情,海玥就知道有要事,两人出了学堂,朝着斋舍而去:“怎么了?”

“安南叛臣莫登庸要派出使节团,出使我大明!”

严世蕃递来文书:“使节团应该已经出发了!”

海玥并不诧异:“莫老贼也该有所反应了。”

莫登庸麾下的十三太保之一莫正勇,奉命追杀黎氏使节团,结果功败垂成,还是让芳莲郡主黎玉英入了京师,将安南内乱禀告了宗主大明,大明朝堂就此事争论不休,安南那边离得再远,也该得知消息了。

而莫登庸的选择其实就两种,要么不理睬大明,自顾自地镇压国内的反对势力,然后和明军硬碰硬,要么就是摇尾乞怜,向大明卑躬屈膝地请求册封,希望立他为新的安南王。

历史上嘉靖以莫登庸篡位为由,派毛伯温率大军压境,联合后黎朝旧势力欲夹击莫朝,莫登庸赶忙亲赴广西镇南关,献地纳降,上缴安南土地、户籍、军械图册,承诺永为大明藩屏。

这其实也不是嘉靖所求,他是希望出兵收回交趾的,但朝堂上拿不出一个切实有效的出兵方略,地方上两广又不配合,再加上莫登庸割地求饶,便无奈认下,可依旧不愿意封这种弑君的叛臣为安南王,而是将安南国降格为了“安南都统使司”,莫登庸为“安南都统使”,隶属于大明广西布政使司。

于是乎,莫登庸对内仍称帝,沿用莫朝年号,对外则接受明朝册封,名义上成为明朝羁縻边疆的地方军政长官。

那是历史上十年后的事情,莫朝那时明面上统治安南有了十多年时间,现在莫登庸篡位才三年多,根基更是不稳,大明就已经磨刀霍霍,对方的慌乱可想而知,这个使节团入京后,也有一场好戏看了。

海玥稍作沉吟,突然道:“徐子升任翰林院编修,将满三年了吧?”

严世蕃点了点头:“是啊!”

海玥接着道:“子升对安南之事本就极为关注,此前奏疏的诸多观点不无道理,若他能入礼部,或许可以在接待使节团上出一份力。”

“啊?”

严世蕃浑身一激灵,紧张地四处看看:“我们这就安排上了?这……这能成么?”

海玥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理所当然地道:“一心会若是毫无实权,如何对陛下尽忠?”

“啊!”

严世蕃反复咀嚼着这句话,只觉得通体舒泰,心悦诚服:“此言大善!此言大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