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神探1546 > 第一百八十一章 过程曲折,结果很好

大明神探1546 第一百八十一章 过程曲折,结果很好

簡繁轉換
作者:兴霸天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2 12:49:42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第一百八十一章过程曲折,结果很好(第1/2页)

紫禁城。

文渊阁。

严嵩坐在矮墩上,低垂着头,看似已经熟睡了,当黄锦轻轻上前,将一身厚衣给他披上时,又缓缓开口:“多谢内官。”

黄锦都惊了惊,旋即意识到,这位只是在闭目养神,不禁暗暗佩服。

换成旁人,独子被掳,自个儿又是年过半百的岁数,能不倒下就已是相当坚强了,没想到严嵩竟能做到这个地步。

当然,严嵩原本是想要回家等待的,是陛下强行让其留下,留在了内阁值房。

明朝的内阁值房,在永乐至宣德初,是御前的临时场所,没有固定地点,自宣德七年开始,才安置于紫禁城的文渊阁内,这个习惯一直到历史上的嘉靖朝中后期改变,因为皇帝搬到西苑去了,内阁阁老们也迁至西苑无逸殿办公。

现在仍然是文渊阁,而随着天色将明,宫门开启,一众朝臣入内上衙。

于是乎,张璁准时出现在房外。

内阁原有四位阁老,张璁、桂萼、翟銮、李时,六月桂萼以身体病重为由,告老还乡,如今还剩下三位。

看似还有三人在位,但无论是翟銮还是李时,在权柄上都远远逊色“颐指百僚,无敢于抗者,言自以受帝知,独不为下”的张璁。

这位内阁首辅每每也是第一个抵达值房的,今日也不例外,张璁踏着薄霜迈进阁内,晨光在其身上勾勒出一道剪影——

身形瘦削似青松,面庞棱角分明,两鬓斑白如染秋霜,一双眼睛极为慑人,此时第一时间逼视着起身的严嵩。

两人对望,竟有种照镜子的感觉。

张璁身上绯色盘领袍洗得发白,补子里的孔雀纹磨平了半边翎毛,腰间素银带不见丝毫纹饰,只悬一方腰牌,宫中内官有时候窃窃私语,首辅这身行头,还不如六科廊的给事中鲜亮。

而严嵩同样如此,一身浆洗得发白的朴素衣衫,低调而内敛的袍服,不如低品京官鲜亮。

张璁今年五十六,严嵩今年五十。

张璁在科举上也是个传奇,弘治十一年中举,历经八次会试,于正德十六年,取得进士资格,考了整整二十四年,到了四十多岁才终于成功,单就这份毅力就令人惊叹,结果恰好遇到了藩王朱厚熜入京继位,在杨廷和集团与后朝张太后联手,把持朝纲之际,以一篇《大礼或问》,支持当时孤立无援的新君认亲生父母,震惊天下。

于是青云直上。

严嵩在科举中比起张璁要强得太多,年纪轻轻就高中进士,但由于正德朝的政治环境,他不愿意逢迎太监,便于家乡隐居苦读,拿得出手的官场资历,其实也差不多是从嘉靖朝开始。

‘严嵩!严惟中!果是大敌!’

张璁原本很敌视夏言,可此时此刻,他愈发觉得严嵩才是大敌。

同样的清廉正直,同样的刚正不阿,同样的敢对百官动刀。

关键是严嵩还没有逢迎君上的骂名,在士林中的声誉比起自己好得太多。

无论是哪个领域,当你看到一个和自己十足相似的存在时,就要升起警惕了,彼可取而代之。

当对方在某一项上超出自己,那就是绝对无法和平共处的大敌!

如今大敌严嵩率先开口:“张阁老可听说民间有一句话,叫‘头上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

张璁眉头微皱,沉声道:“老夫只知‘天鉴在兹’。”

严嵩淡然道:“《尚书·太甲》中有言,‘天监厥德,用集大命’,汉《白虎通义》为‘天鉴在兹,不可不敬’,确为天命之观!《琵琶记》里说得好,暗室亏心,神目如电,改日老夫请张阁老去听戏如何?”

张璁轻哼一声:“老夫公务繁忙,恐没有那份闲情逸致,严侍郎自便吧!”

两人云里雾里的这些交谈,其实都紧扣一点,人在做天在看。

毫无疑问,严嵩是冲着此次科举舞弊案来的,顺天府衙礼房书吏倪杰收买贡院小厮,供词已经给到了手里,可谓证据确凿,至于是不是大礼议新贵指使的,他反正已经发难了。

以古人对于天命的敬畏,三言两语间,可谓是撕破脸皮,就差直接指着鼻子骂:“你这老东西干出这等龌蹉事,会遭报应的!”

张璁身为首辅,自然也有情报来源,鹿鸣宴中严世蕃被绑架以及他的举人功名遭到质疑,都已经传入耳中,同时也明白,严嵩是把这笔账算在自己头上了。

绑架先不必说,科举舞弊的话,张璁清楚,自己并没有做出这样的安排,但也无法保证,大礼议新贵群体没有做这种事,甚至内心深处,他都不敢说自己不会听之任之。

权力斗争往往如此,哪能有那么干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一百八十一章过程曲折,结果很好(第2/2页)

但严嵩这种作为,也让他眼中生出凛凛寒光。

尚未入阁,就敢如此与之对抗,一旦入阁,那还不是事事掣肘?

政事已然艰难,绝不容许这等制衡!

“严侍郎,陛下相招!”

眼见气氛越来越剑拔弩张,交锋即将进一步升级,黄锦匆匆入内:“好事!大好事!令郎救出来了!”

严嵩动容,却没有匆匆离开,而是立刻伏倒在地,对着乾清宫的方向叩首:“陛下如天之恩啊!”

张璁:“……”

不好!

威胁感更强了!

而严嵩在内阁值房都如此,到了乾清宫中,更是噗通一声拜倒在地:“陛下!老臣……老臣感激涕零……”

朱厚熜亲自走过来,又将之搀扶起来,满面笑容地道:“惟中啊,令郎救出来了,受了些惊吓,并无大碍!大难不死,必有后禄,回去让他好好备考,此子才德兼优,来日必为朝中栋梁啊!”

严嵩激动得老泪纵横:“全仰赖……全仰赖陛下如天之恩!”

“诶!”

朱厚熜摆了摆手:“你不要谢朕,是海明威和陆文孚亲自闯入那贼窝,将令郎救出的!”

严嵩泣声着,话说得断断续续,感情却愈发饱满充沛:“若无陛下……命锦衣卫……连夜出动……犬子岂能安然……陛下的恩情……我们父子一生都还不完!”

朱厚熜很满意。

他之所以点出海玥和陆炳入内搭救,不是真的要让严嵩只认那两位的好,而是因为这件事自己不说,事后严世蕃也会告知,现在说了,反倒要让对方知晓,到底谁才是此次营救事件里面的头功。

果然严嵩的态度很端正。

而刚才内阁值房里面的冲突,已经提前传入他的耳中,看来哪怕中途经历了些许波折,结果还是好的。

大难不死,必有后禄。

既指其子,也指其父。

“去吧!去吧!朕就不耽搁你们父子团圆了!”

朱厚熜又体贴地安抚了一番,让严嵩今日休沐,回去与儿子团聚。

当严嵩离开紫禁城,坐在陈旧的马车里面时,心中真的只有自己的儿子了,频频掀开帘布,朝外张望。

于是乎,远远的他就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候在家门口。

“停车!快停车!”

“爹!!”

严世蕃已经洗了澡,换了一身干净整洁的衣衫,除了手腕脚踝绳索的痕迹一时间难以消退外,竟好似根本未遭逢大难一般,此时冲了过来,眼眶大红地看着难掩倦色的老父亲:“爹,孩儿让你担心了!”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严嵩摸了摸他的头,露出笑容:“咱爷俩进去吧!”

看到确实安然无恙的儿子,彻夜未眠的严嵩是真的感到累了,步履已经有些蹒跚,严世蕃赶忙扶着他,两人回到了府中正堂,坐了下来。

严嵩第一句话是:“看过你娘了?”

严世蕃歉然道:“娘亲刚刚睡下,你们都为孩儿担心了……”

“这不是你的错,真要论起来,是冲着你爹我来的,高处不胜寒呐!”

严嵩叹了口气,眉宇间却没有丝毫退缩之意。

他的儿子被绑,险些有个三长两短,若是此时退缩,岂不是让贼人得逞,白白遭此大难?

所以更要进步。

迈出那至关重要的一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重臣!权臣!

当然有些该查的事情一定要查清楚,不然他现在的威严就将荡然无存,成为人人可以捏的软柿子。

所以严嵩顾不上休息,直接道:“你将被绑后的事情仔细说一遍,不要遗漏任何细节!”

“是!”

严世蕃开始讲述。

听了万通船行、漕运一霸、少东家梁经纶的种种作为后,严嵩神情平静,目露思索。

听到花魁云韶和婢女初柔的义助,严嵩同样不动声色,古井无波。

直到承诺收留两女的事情道出,严嵩眉头猛地一皱,看向儿子。

严世蕃目光躲闪,避开视线。

他也知道,别说父亲是堂堂吏部左侍郎,便是自己这位新科举子,也万万没有把教坊司出身的女子领回家的道理。

但恰恰是生死之间,才能见得真情。

世上除了父母至亲外,又有几位能以真情对待自己的人,既然遇到了,就不能错过!

现在就差最后的阻挠了,说服爹娘,收留两个可怜的女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