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总裁重生复仇从零开始 > 第47章 教授与厂长

总裁重生复仇从零开始 第47章 教授与厂长

簡繁轉換
作者:车窗外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6:15:38 来源:源1

李明虚心地请教:“我也想扩大经营规模,但是我是一个刚下水的雏鸭,不知道怎么做,以老先生之见,我要怎么做才能将生意做的更大呢。”

汪教授笑道:“不瞒你说,我是省商学院的教授,今天就是专门为你而来。黄书记和我是老朋友,吉昌公司的情况黄书记和魏县长都告诉我了,我今天再看了一天,就完全清楚明白了。

你们吉昌公司已经上了一个台阶,要再上一个台阶,就不能原地踏步,必须要把把步子迈的更大一点,才能再上一个台阶。

怎么样把步子迈的更大呢,那就是商业合作,增强实力。打个比方,一叶小舟,出没在风波里,就很容易翻船,因为它太小,抗风险的能力太小,航速也很慢。

如果是大轮船,装上了大马力发动机,抗风险的能力就强大了,航速也就快多了,载货量也就大多了。

怎么样进行商业合作呢,那就是办股份制有限公司,以资本入股的形式把七个以上的人或单位联合起来,组成一艘安装了强大发动机的大船,平稳地、快速地行驶在风高浪急的商海里。”

李明暗道,指导经济发展的导师来了:“汪教授,你说的浅显易懂,比喻形象,道理深刻,说的太好、太精彩了。我的合作伙伴,也就是吉昌公司的实际老板——汪霭女士也是这么说的,你们都不知道世上有个对方,但英雄所见略同,言辞如出一辙!

汪老板早就帮吉昌公司规划好了:她和我共出资八百万元,她六百万、我两百万,打算再吸收两百万,建立一个注资千万元的股份有限公司。她要给我人才股,她占百分之四十五,我占百分之三十五。另外两百万占百分之二十的股份,纯资本份。”

汪教授笑道:“这是经济学家的共识,那个汪老板必定是个具有高学历的商界大才。”

李明:“汪教授所言正是。不过汪老板的股权分配过于照顾我,我是不会同意的。我的想法是自己占公司的百分之二十五就够了。当然,这是她与我之间的事,谁占有的股份多少都不影响其他股东的利益。

原来我们是这么想的,但如果没有人愿意参股的话,就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事。

昨天湘州针织厂的常厂长提出愿意参股,这就解决了一件大事。

现在就是要看工商局能不能给我们签发营业执照了,工商局要看县里不同意,如果县里不同意,工商局也是不会给营业执照的。”

汪教授:“这些事黄书记昨晚就打电话告诉我了。我估计你昨天说的话已经一石击起千层浪,把你们的父母官雷倒了。父母官需要时间来分析新形势,学习新知识,武装好了头脑,才能把这些千头万绪的乱麻厘清。

他们昨晚一夜没睡,今天一定在认真学习上面的文件精神,还会打电话向市里请示。我想市里也会受到震动的。毕竟每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一个由萌动、成长到成熟的过程。

但潮流与大趋势是会越来越明显的,吉昌股份有限公司是势在必行的,只是时间上的迟和早而已。

针织厂的常厂长有眼光,有想法,开明的干吏能才,真了不起!是新时期的能才干吏,有机会倒是真想见一见他,聊聊经济上的见解。”

李明哈哈笑道:“汪教授,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常厂长和你已经说了很多的话了。”

常厂长笑着举起酒杯,和汪教授碰了一下说:“我就是针织厂的厂长常磊,让汪教授见笑了。”

汪教授没想到面前的这个山东大汉就是常厂长,脸都红了,有点不好意思地说:“我叫汪道明,省商学院教授。常厂长,没想到你一个地市级的大干部如此平易近人,佩服,佩服!

最让我佩服的还是常厂长不同凡响的眼光,思想新潮,是真正干大事的领导。

只有像你这样站在潮头上的人才是群众的优秀带头人。我看好你,一定会在以发展经济为中心的历史潮流中做出卓越的成绩。”

常厂长笑道:“其实我也没把握这样做是不是合付上级的精神,但是,吉昌公司帮助我们针织厂渡过了一个难关。我们要想日子过的舒服,和吉昌公司合作是个不错的选择,有利于我们厂的发展。

上面说过,发展才是硬道理!只要是有利于发展的事,我就不怕会犯错误。”

汪教授哈哈笑道:“常厂长说话实在,说一千道一万,再说的怎么漂亮,都不如‘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句话来的实在。

股份制有限公司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要发展就必须要迈出这一步,如果你能参股,那你们就是最好的强强结合。

你们这样的国营大厂,实力雄厚;吉昌公司的经营适应市场需要,是朝阳事业,你们各有长处,合作后双方的强项都会得到加强,而不足之处正好得到弥补,对双方都有好处,是双赢的结果。”

常厂长越听越明白了,确认再参股吉昌公司,会得到无穷的好处,高兴的直拍大腿,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在兴办吉昌股份公司中分一杯羹。

常厂长说:“小李,经过汪教授这么一点拨,我的决心更坚定了,如果你们黄州市通不过,办不到执照,就到我们那里去办,我来跑营业执照,一定会做好的。”

汪教授:“常厂长,东县的父母官都是贤明之士,这事虽然没有马上就办好,但是一定能办好的,这个你放心好了。

迟些时候办股分公司也不影响吉昌公司的运行,而且吉昌公司在东县已经有了一定的顾客群,非常接地气,周边几个县的顾客也在向吉昌公司靠拢,这都是很难得的条件,办在东县是个理想的地方。

凡事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吉昌公司在东县占全了这三大要素,想不发展都难。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湘州针织厂入股吉昌公司的话,是给自己注入了一股活水,对湘州针织厂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常厂长你要坚定这个决心,不要动摇。”

常厂长:“谢谢汪教授,常磊受教了。”

当晚汪教授也没回省城,被李明安排住进招待所,黎明宴客,为汪教授接风。

汪教授和常厂长畅谈经济形势,汪教授精辟的见解,入微的分析,令常厂长大为折服,感慨地说:“与君一席谈,胜读十年书。老常我遇到一个明师了,哈哈哈,以后叨扰你的时候多了,你可不能嫌弃。”

汪教授也高兴地说:“你们是实干家,实体经济还是靠你们。我们这些人只是纸上谈兵而已,百无一用哩,哈哈……”

两人畅快地说着,李明听的津津有味。这时候黄书记、魏县长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两人一落座,黄书记迫不及待地说:“办成了!都办成了。”

汪教授笑道:“父母官:你稳重些好不好,多大的年纪了?还象个毛孩子一样,毛毛燥燥的。什么事办成了,慢慢说。”

黄书记笑着说:“老伙计!我这不是高兴吗,心情一激动,略有失态也是正常的。”

汪教授:“什么事把你高兴成这样,我都想迫切知道了。来,喝口茶,慢慢说。”

黄书记:“老魏:你给他们讲,或者干脆吊他一会,待会再说。这个书呆子,我是懒得讲给他听。”

魏县长笑了笑,就详详细细地说起了两人到市里去的经过:黄书记和魏县长两人被李明申请办股份制公司的事搞得心神不宁,还有魏县长要建立小商品批发市场的事也急于向上申请立项,两人焦躁不安,干脆就到市里请示领导去了。

二人到市里找到姚市长,把李明要求申办股份有限公司的事讲了出来;还把东县申请立项建批发市场的报告也递交给姚市长。

两个人本来是忐忑不安而来,等着挨批评的。谁知姚市长边听就边笑了,直夸他们做的好,敢想敢干,是有思想的好干部。

魏县长说:“当时不知道黄书记是什么想法,我是犯糊涂了,从来没有听到姚市长这么朗声笑过,不知姚市长是真夸我们呢,还是说的是反话。不过我从姚市长的笑容上看得出,不像是装出来的,是真心实意的笑。”

姚市长听完两个人的汇报,拿着东县要兴办批发市场的申请立项报告,认真地说:“你们两个有思想,有干劲,心里时时刻刻装着群众的利益,是我们这个大事业需要的好干部,你们这样的干部越多越好。来,我们都到韦书记办公室去坐坐,一起来讨论一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