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都市 > 总裁重生复仇从零开始 > 第51章 汪霭谈商

总裁重生复仇从零开始 第51章 汪霭谈商

簡繁轉換
作者:车窗外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9-19 16:15:38 来源:源1

第51章汪霭谈商(第1/2页)

李明的话获得了春雷般掌声的回应。

黄局长说:“你们都通过了,我们工商局的事就好办了,现在就公司名称发表我的意见:我认为一个这么大的有限分司,名字也要起的大一点,把原来的东县吉昌批发公司更名为黄州市吉昌批发有限公司,这样更有利于做生意。

因为你们的注册资金、营业额都够的上市级批发公司了,就是用省批发公司也是可行的。”

魏县长疑惑地问:“老黄,你不会是想把我们县里的企业变成市里的企业吧。”

黄局长哈哈笑道:“魏县长,你想哪去了,吉昌公司经营地点还是在东县,税也是纳给东县,用个黄州市批发有限公司的名称,对他们发展业务大有帮助,是很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这几天我在吉昌批发店转来转去,发现周围四五个县的个体商都挤到这里来了,还出现了外市的顾客,这个情况你也是清楚的啊。

公司名起的大,在顾客心目中的信任度就越大,如果是以一个村名作为公司名,顾客心中的信任度肯定会大打折扣。

魏县长:我听说你很快就要调到市里担任负责发展经济的副市长了呢,我在这里提前祝贺你,盼望你请客呢!”

黄局长要将东县吉昌股份有限公司改名为黄州市吉昌有限公司,确实有摘桃子之嫌。以后向省里上报的时候,吉昌公司就是黄州市颇具规模的一个有限公司,也可能是全省的第一个办起来的股份制有限公司,黄州市的领导就有面子的多。

黄局长也考虑到了魏县长的感受,为了不让魏县长反对,黄局长接着就祝贺魏县长升任副市长。言下之意是你马上就当副市长了,我是在帮你拉政绩,撑面子,理应感谢我才对,可别不知好歹。

魏县长何尝不知黄局长的心眼,但想一想自己也听到了小道消息,过一段时间市里要调整班子,要把一批懂经济的、能干的、肯干的优秀干部提拔到市里去充实领导班子,魏县长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黄局长透露这个消息,确实是一着妙棋,魏县长果然不反对了,而且真得感谢黄局长,有个市属吉昌公司,对他日后出政绩是大有助益的。

魏县长想:吉昌公司在东县经营,在东县纳税,又有县信用社入股,得到很多实惠了,没必要再争个虚名。

自己为东县做了不少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以后调到市里工作,也是需要吉昌公司这样的企业为财政增收,为市政长脸,总之将吉昌公司注册为黄州市吉昌有限公司对自己的工作是大有好处。

其他的股东当然也希望公司的衔头大一点,对业务有好处,一致同意将公司名字定为黄州市吉昌百货批发有限公司。

黄局长说:“公司名就这么定了,我马上就给你们填写营业执照,其他的事是你们公司内务,我就不参与,也不发表意见了。”

黄局长带着秘书,由秘书办理具体手续。

接下来就是就是李明、东县信用社周主任、湘州针织厂厂厂长讨论出资和股份分配。

李明说:“最大的股东是汪霭女士,现在黄州市人民医院住院,她是股份制的专家,办股份制有限公司是她一生最大的愿望,我想请大家不辞辛苦,专程到她的病房去谈谈。她是实至名归的经济专家,我包你们与她一席谈,胜读十年书。”

除了周主任之外,这些人经常听李明提到过汪霭这个名字。都有了特别好奇的心理,李明这么一说,常厂长、周主任就同意了,作为股东,毕竟对股份制越了解越好。

连魏县长,黄局长也大为好奇,也想去看看这个奇女子。尤其是魏县长,是专抓经济的,更想听听经济专家的见解。汪教授的话他还不是听的很明白,听听多个经济专家的见解,对抓经济工作无疑是有帮助的。

魏县长说:“好,我开吉普车去,可带三人。常厂长的车可带两人,黄局长的车也带两个。车子宽松,现在就走吧。”

说走就走,两个半小时之后,常厂长、魏县长、黄局长、周主任、李明一齐出现在汪霭的病房里。各人的秘书不进病房,自由活动。

汪霭好像早有准备,对这么多的人来一点也没感到意外,热情招呼大家,请护士带着李明借了几张椅子来给客人们坐,李明给大家剥苹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51章汪霭谈商(第2/2页)

汪霭今天梳洗的很干净,还喷上了香水,身上没一点病人气味。

汪明把常厂长、魏县长、黄局长、周主任一一介绍给王霭,每个人都与汪霭气握了手。

常厂长伸手与汪霭握了一下之后就说:“我们到汪董事长这里来,是想和你讨论股份分配的问题,请汪董事长谈出你的决定。”

汪霭说:“我和李明两人现有资产共计八百万,占百分之八十的股份,其余你们两家各出一百万,各占百分之一十的股份。针织厂可以用产品抵资入股,信用社可以用资金,也可以用土地入股,这是我的意见。”

常厂长:“那你和李明的股份又怎么分配,我们是不是有权知道?”

汪霭:“常厂长说的很好,股份公司是透明的,公司里的所有事情股东都有权知道,我出资六百万,如果按资本计算,应占百分之六十的股份。

不过我与李明合起来的八百万资金,各占百分之四十的股份,我是占了他的大便宜。但是李明不同意,坚持以资本核算股份。后来我们经多次商量,各退一步,就是李明占百分之三十五,我占百分之四十五。

李明不是一般的人才,他的作用可值整个公司的百分之五十的股份。现在你们不明理,以后会明白的。

按股份我是最大股东,就是董事长。在我生病期间,由李明代理董事长的职务,行使董事长职权。”

汪霭早有准备,把所有材料都整理出来了,又请护士帮她印了十多份。

汪霭要李明打开床头柜,拿出柜中的文件袋。把文件袋中的资料全拿了出来,给每人一份。这些资料里详细地介绍了有限公司的性质、规章、特色、操作过程……让常厂长、魏县长、黄局长、周主任大开眼界,真正了解了有限公司,懂得兴办有限公司是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也理解了上面为什么要提倡、支持办有限公司。

等几个人把材料全部看完之后,汪霭就分析了当前的市场动态,和吉昌公司的发展计划:“我在淅东小商品批发市场摆了几年摊,对现在的工厂与产品流通了解的比较清楚。

总得来说,以前我们的工厂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工厂,一是集体所有制的集体工厂。现在增加了新的成份,即这几年新冒出来的个体户小工厂。

新时期大力发展经济,民众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商品的需求量猛增。现在经济发展了,流通渠道也就要跟上形势的需要。如果还是原来的模式一成不变,就跟不上形势,跟不上需要。就会造成一方面大量工业产品积压,另一方面满足不了民众的需求。

浙东批发市场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顺应了潮流,为大量积压产品提供了一条快捷的销售渠道,生意火爆。

像浙东小商品批发市场还是太少了,只解决了少部分工厂的积压产品,还有很多的工厂为销售在发愁。吉昌批发公司应运而生,前景光明。

听说魏县长正在建小商品批发市场,并且搞仓贮、运输、装卸……一条龙服务,这是个很有远见的决策,我们很快就会看到它的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这十几年内,批发市场必定是非常红火的。但任何事情都不是永恒不变的,当批发商品的公司多了,批发生意自然就淡了,到时候吉昌公司就要把经营扩大到其他行业,也可以办工厂或其他实业,走厂商一体的路子。

两年之后,吉昌公司的实力肯定是飞跃几个台阶,达到上千万甚至上亿的资产。有了钱就可以办很多的事了,那时候我们就可以办高级酒店、外贸……之类的高利润企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必定能催生出一批高级的消费行业。

将来还要办物流公司,加快商品流通,完善生产、运输、销售良性循环链,建立好良好的市场运作关系。

我这只是打一个比方,实际会做些什么要到时候再说,商场是千变万化的,时时都有新兴行业出现,也有老旧过时的行业倒下。”

众人看着汪霭,眼睛里满是不可置信,谁能会相信,一个躺在病床的女人,对形势看得这么清楚,对趋势分析得入木三分。尤其是常厂长和魏县长,等于上了一堂深刻的、颇有收获的经济学课。

几个人频频点头,赞同汪霭精辟的见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