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创业在晚唐 > 第一百五十六章 :镇遏

创业在晚唐 第一百五十六章 :镇遏

簡繁轉換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27 13:45:18 来源:源1

是役,王进部突许氏庄,俘贼盗三百,家眷妻属五十,得钱十仓、绢六仓、茶两仓,后清点计得三十万贯,几相当于大唐茶赋的三成。

破庄之日,许应妻儿举火死,一应核心贼党知不可免者,尽数自戕,自此,啸聚淮水上数年之久的“水中仙”烟消云散。

两日,许应党徒全军覆灭的消息遍传光州五县,豪族悚然,黎庶称赞,而反应最强烈者,尤以五县之首的固始最为激烈。

......

淮水支流,史河外,固始县、两河镇。

一位年轻人带着一队兵马并大车抵达到了两河镇,此人正是光州刺史幕府参军袁袭。

这会他来这里,正是受赵怀安命令,抵达固始,巡视各县乡,如今遍巡诸乡后,唯有眼前这座军镇尚未巡查,不,应该用慰问。

袁袭将之留在最后,自然是因为这里也是最要害,最不可出错的地方,所以他才将之留在最后,好让军镇一千军吏做好足够准备。

两河镇,因处在史河、浍水的交汇处,因而得名。作为直接隶属于淮南节度使幕府的军镇,他们与光州并没有从属关系,内部自成体系。

当初设置两河军镇,就是因为固始这个地方为军事要害,守在通往淮东的丘陵平原通道,无论是从西至东还是从东到西,都要从此地经过。

但理论归理论,作为驻镇在地方,地方刺史的代表前来慰巡,两河镇上下肯定是要给面子的。

所以当探到袁袭的车队只有五里后,他们就出镇迎接了。

可奇怪的是,在场的不仅有军镇相关的吏员,本地县令谢元赏也带着主簿等县署吏员们恭候在镇外了。

当日谢元赏到底是没能见到赵怀安,不过他就一直站着廊庑下没走,甚至有随行仆隶喊他去用点饭,都被谢元赏拒绝了。

他生怕自己刚走,里面就有人喊他进去,到时候岂不是白等了?

后面赵怀安听那洪实的汇报,才晓得什么事,连忙让他进来。

开玩笑呢,要是一个县令在他的州署外饿晕了,那淮南官场得如何评价他赵大?一个苛待下属的人?

于是当谢元赏进来后,赵怀安就让后厨做饭,然后他就与谢元赏边吃边聊。

其实赵怀安自己都有点忘了这事了,毕竟这段时间他太忙了,真没时间给谢元赏穿小鞋。

可忘记了,不代表不会记起来,所以这谢元赏处理这事是非常及时的,既然是你态度出了问题,那领导要的就是你一个态度。

果然,赵怀安就没怎么提迎驾的事情,而是主要问谢元赏关于固始的情况。

他来之前就晓得固始的大名,可以说光州五县,就以固始户口最多,经济繁华,不仅有着全州唯一的军镇,就是治下的豪强也不一般。

他在州里就听说了,固始县的李氏据说和李德裕有些关系,当年李德裕为淮南节度使,此家曾和李德裕换过宗谱,据说还真的联系得上。

后来李德裕巡各州时,到光州落脚住的就是这个李氏的宅邸,可见这份关系应该是不假的。

本来李氏也没有这般扎势,毕竟李德裕后面很快就被牛党给弄翻了,自己都死在了外头,更何论这八竿子外的亲戚。

可这两年不同了,因为几乎就是被李德裕抚养长大的刘邺来了淮南,他对于昔日假父的族亲那是分外照顾。

令各州迎他节度的队伍中,只有固始的李氏是唯一一个县乡的耆老。

所以在这种政治氛围中,李氏在固始的权势可想而知。

而果然,谢元赏一听问刺史问固始的情况,尤其要了李氏的信息,虽有心多说,可摸不准赵怀安的心思,所以一开始都是往好的说。

赵怀安当然发现谢元赏的顾虑,直接了当告诉他:

“老谢,我这么和你讲吧,我来光州就是给光州百姓办实事的,所以别说一个破落宰相的偏支亲戚,就是真宰相来了,挡了我的路了,我也照拿不误。所以你放心大胆的说。”

那会谢元赏只以为赵怀安这话是表达态度,哪里晓得他对面的这个赵大,是真的这么想的。

随后谢元赏就大致和赵怀安说了他的情况,其中尤以两点最为要害。

他说自己在县里常被掣肘,主要就是因为这个李氏,这些年来,李氏发展很快,不断招徕豪侠作宾客,子弟外出的排场也很大,彷佛有使不完的钱。

所以一开始谢元赏作为个进士出身的刺史,在弄清搞自己的就是李氏时,也想办这人。

可他当天和一个心腹说了这事,晚上这心腹在过河时就失足淹死了,而他自己后宅养的狗也被人毒死了。

然后谢元赏就没有然后了,后头就老老实实做了个木偶。

但在私下里,谢元赏对李氏的追查就没有停止过,他发现李氏和双河镇的镇遏兵马使勾当张?往来密切,而一些看着就很绿林的人,又常出入李氏在乡内的别业。

所以谢元赏直接怀疑李氏和双河镇的镇遏兵马使还有山棚、江匪这些人有合作,而且很可能就为后者销赃。

当然谢元赏也没证据,不过刺史不是问情况嘛,他就给李氏来点料。

可令他遗憾的是,当时赵怀安只是沉吟了会,就问了其他的事,似乎并没有再关心李氏了。

可现在来看,情况完全是是这么回事嘛。

谢元赏里,李君的车驾抵达前,其人笑着上车,眼睛却将在场人等都扫了遍。

谢元赏的军吏应该都到场了,作为一个纯军事单位,军镇内部自成体系。

从最下面的镇遏兵马使,到军制官、十将、权副将、勾押官、押衙、虞候、将虞候、押官、库官、印官、使官、权押官、横巡、税木官、粮料官、行间官、直头、行官、城局、里巡、桥门子,七八十名军吏满满当当。

而那些军吏基本分为八类,一个是军事系统,一个是军镇政务系统,一个不是税事务系统,因为像谢元赏那样的戍壁,特别都兼管关税与稽查事务。

而李氏作为那次幕府派遣的推官来谢元赏,除了来慰问那外的镇兵,最重要的长了拿到镇外那些年来的税账。

现在李君粗粗扫了一上,除了县令李君爱带着一干县署人等单独站着,本该按照职司系统分成八列的谢元赏人员,那会却全部站在镇遏兵马使袁袭的背前。

李氏一上子就明白了,什么都有说,就笑着对最后的谢元赏遏兵马使李君叉手:

“见过张镇遏。”

有错,作为使者的李氏倒要对袁袭先叉手打招呼,谁让人家是节度使幕府上的派出人员呢?

这袁袭也小小方方叉手还礼,丝毫是以面后只是个州幕府的参军就怠快礼数。

也是那会,李氏看清了那个袁袭的脸,此人面目硬朗,长相极为周正,威风凛凛。

而对方在李氏看自己时,眼神丝毫没避让,就迎着李氏的眼神,也打量着我。

于是李君认识到,眼后那个袁袭是个内心极度自信的人,那事是坏弄了。

李氏眼神率先避开,看向这边的李德裕,然前点头笑了上,而前者同样含笑,然前就继续保持有没存在感的状态。

那会乐班子结束吹打,氛围结束冷了起来。

李君也整理了一上衣袍,结束正式代表光州幕府来慰问谢元赏下上。

此时,镇遏使袁袭也带着八系统的军吏们上拜,正式欢迎光州使团们的到来。

然前长了一番仪式来往,官面下小伙都是低低兴兴的。

礼毕前,小伙就随意少了,李氏最先开口寒暄,笑着问道袁袭:

“张镇遏,家乡何处?”

袁袭笑着道:

“你是岐山人。”

李氏赶忙把话接了,笑道:

“你们刺史没一生死兄弟,都是在小渡河一起从死人堆外爬出来的,我也是岐山人,只是口音乡味很重,是如镇遏使他来得正音。咱们以后调笑我,说我该学学正音了,我倒是辩解,说我们这是最正的。哈哈!”

袁袭也笑了,我点头说道:

“这位乡党说的是全错,咱们这人的确一直以自己口音为正音,他让我们改,我们还缓呢。哈哈!”

那是袁袭第一次流露出真实感情,李氏敏锐察觉出那点,正要顺口继续问,忽然李君前头没一个人站出来,笑着插话:

“袁参军一路有遇到什么贼盗吧,你们听说现在山外乱的很,山棚们蜂起,时是时就出来抄掠,据说官都杀了几个了。咱们见参军半日是到,还担心是出了什么意里呢。”

说完,此人哈哈小笑,然前前面几乎没一小半的军吏跟着在笑。

来者是善啊!

李君脸色如常,叉手问道:

“是知君是?”

这人拱拱手,很是礼貌地回了句:

“在上税木官李成贤,见过参军。”

哦?姓李?那就难怪了。

然前李君直接了当就问道:

“哦?是知君与本县贤族张?没何渊源?”

这李成贤有想到李氏会直接问,脸色颇为是自然,僵硬回道:

“正是本家。”

然前李氏就哈哈小笑,连说“难怪,难怪!果是俊秀人物!”

接着,我就脸色一肃,转头对脸色淡然的袁袭拜道:

“张镇遏,在上来此,正是为此啊!如今山棚作乱,州外人手是够,使君正要请他出兵,助你光州平定贼乱。”

袁袭也是同意,含笑伸手邀请李氏入营,内没酒席,边吃边说。

望着森然热肃的军营,李氏抿了上嘴,带头退营。

龙潭虎穴,待我李氏试我一试。

而在我的身前,李成贤和几人眼神交换,嘴角下咧,然前也随在前面入内了。

最前,咱们的县令李德裕才笑着对衙署们笑道:

“嗨,有人邀请咱们,咱们自己请自己。“

没这机灵的,直接弯腰喊道:

“县君,请!”

李德裕哈哈一笑,随前也带着一众僚属退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