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创业在晚唐 > 第三百三十七章 :小仁

创业在晚唐 第三百三十七章 :小仁

簡繁轉換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7 04:30:53 来源:源1

雨脚未歇,庐州刺史衙署的青石板路上,木屐嗒嗒作响。

其间杂着甲叶碰撞的声响,清脆的马蹄,还有随从低声提醒着“使君慢些,青苔滑”。

衙署正厅前,蓄水池的荷叶被打得啪啪作响,水面泛起涟漪。

...

赵怀安望着眼前这位昔日的恩师,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复杂情绪。陆夫子依旧如记忆中那般清瘦,眼神却比从前多了几分沧桑与执拗。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坚定:“节帅,老朽今日来,只为一事相求。”

赵怀安微微一怔,随即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犬子陆崇康,自幼聪慧,尤爱经史,然乡野贫寒,难觅名师。老朽虽倾尽所能教他,终觉力有未逮。如今他已年及弱冠,却仍困于乡塾,难窥大道。老朽斗胆,恳请节帅能允他随行入京,或入太学,或投名师门下,以求进益。”

赵怀安听罢,眉头微蹙。他自然明白陆夫子的苦心,也深知一个寒门士子求学之艰。可长安非比寻常,那里是天下士子汇聚之地,才俊如云,稍有不慎,便会湮没无闻。更何况,陆崇康虽有几分才气,但若论根基与眼界,恐怕尚难立足。

“夫子,陆兄之才,我自是知晓。然长安非易居之地,若无名师指点,又无权势引荐,恐难有所成。若夫子愿将他托付于我,我可安排他入太学旁听,亦可荐他于长安名儒门下,然其成败,终需靠其自身。”

陆夫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喜,随即又黯淡下来:“节帅厚意,老朽感激不尽。然犬子性子倔强,若无节帅亲引,恐难安心求学。”

赵怀安沉吟片刻,终是点头:“好,我允你。陆兄可随我一同入京,我自会为他安排妥当。”

陆夫子大喜,忙不迭地叩首谢恩。陆崇康亦是激动不已,连忙跪下叩首:“学生陆崇康,拜谢节帅恩典!”

赵怀安扶起他们,语重心长道:“陆兄,长安非比乡野,若欲成才,须得勤勉自律,切莫懈怠。若能如此,他日必有所成。”

陆崇康连连点头,眼中满是坚定:“学生谨记节帅教诲,定不负所望。”

赵怀安微微一笑,随即转头对张龟年说道:“老张,此事便由你安排。陆兄入京后,先入太学旁听,若有才学,再引荐于长安名儒。”

张龟年拱手应道:“属下明白。”

陆夫子感激涕零,连连称谢。赵怀安却只是淡然一笑,仿佛这一切不过是举手之劳。

祭祖仪式结束后,赵怀安便带着陆家父子启程返回长安。一路上,陆崇康对长安充满憧憬,频频向赵怀安请教学问,赵怀安亦耐心指点,师徒之情渐深。

数日后,一行人抵达长安。赵怀安将陆崇康安置在太学附近的一处书院,又亲自引荐于几位名儒门下。陆崇康亦不负所望,勤勉苦读,短短数月,便在书院中崭露头角。

然而,长安终究是长安,才俊云集,竞争激烈。陆崇康虽有几分才气,但在众多士子中仍显稚嫩。赵怀安察觉后,特意安排他参加几次诗会,让他在实战中磨砺文采。

一次诗会上,陆崇康以一首《长安春望》赢得满堂喝彩,甚至引起一位权臣的注意。那人名唤李德昭,乃当朝宰相,素以识才著称。他亲自召见陆崇康,对其才华大加赞赏,并允诺日后可引荐于主考官。

陆崇康欣喜若狂,连忙向赵怀安道谢。赵怀安却只是淡淡一笑:“此乃你自身努力之功,我不过略施援手罢了。”

然而,赵怀安心中却另有思量。他知道,李德昭虽有识才之名,但亦是权谋之士,若陆崇康真得其赏识,恐怕日后难以全身而退。于是,他暗中叮嘱陆崇康:“李相虽有才名,然朝堂险恶,你若欲立足,须得谨慎行事,切莫轻信于人。”

陆崇康虽不解其意,但仍郑重应下。

时光荏苒,转眼便是春闱之期。陆崇康在赵怀安的安排下,顺利通过州试,获得入京应试的资格。赵怀安亲自为他备好行囊,并赠银百两,以作盘缠。

临行前,赵怀安语重心长道:“陆兄,此去长安,乃你人生关键一步。若能中第,自是前程似锦;若不成,亦莫灰心,我仍可为你另谋出路。”

陆崇康感动万分,跪地叩首:“学生定不负节帅厚望!”

赵怀安扶起他,轻声道:“去吧,长安等着你。”

陆崇康踏上赴京之路,背影坚定而执着。赵怀安站在城楼上,目送他远去,心中却隐隐生出一丝不安。

长安,终究不是他能掌控的地方。而陆崇康,能否在这片繁华之地立足,尚需拭目以待。

赵怀安回到节度使府邸后,便将陆夫子父子安置在府中偏院。张龟年亲自安排膳食起居,又命人送来几套新衣,让父子俩换下路上沾满风尘的旧衫。陆夫子虽是乡野儒生,却自有一股清高气,对张龟年这般殷勤反倒有些拘谨。倒是陆崇康,少年心性,见府中仆役众多,屋舍精致,眼中满是好奇,不时偷眼打量周遭景致。

赵怀安见状,心中微微一动。他想起自己初入长安时,也是这般模样,对一切都充满新鲜与敬畏。可长安终究是长安,繁华背后藏着无数暗流。他虽有意扶持陆家父子,却也明白,若要真正立足,还需靠陆崇康自己争气。

“陆兄,你既随我入京,便当以学问为重。”赵怀安将陆崇康唤至书房,语气郑重,“我已为你安排了太学旁听的名额,明日便随张书记去报到。若能勤勉苦读,他日或可一试科举。”

陆崇康连忙拱手应道:“学生谨记节帅教诲,定不负所望。”

赵怀安点点头,又道:“不过,长安非比乡野,士子云集,才俊如云。你若想脱颖而出,单靠书本上的学问远远不够。我听张书记说,你文章尚可,然辞藻华丽有余,气势不足。若欲成大器,须得开阔眼界,多与人切磋。”

陆崇康听得认真,连连点头。

赵怀安见他态度诚恳,心中稍安。他本欲再叮嘱几句,忽听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紧接着,赵八掀帘而入,神色焦急。

“节帅,不好了,京中传来急报,说是李相府上出了大事!”

赵怀安眉头一皱,接过赵八递来的密信,展开一看,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信中言,李德昭昨日在府中宴请宾客,席间有人提及陆崇康在诗会上的表现,李相颇为赞赏,当场许诺要亲自引荐于主考官。然而,宴席未散,突有刺客闯入,直扑李相而去,幸亏侍卫反应迅速,方才将其制服。刺客虽被擒,却未吐露幕后主使,只言“陆氏之子,不该得势”。

赵怀安看完,心中一凛。他虽未明言,但已隐约猜到,此事恐怕与陆崇康有关。李相虽有识才之名,但亦是权谋之士,若陆崇康真得其赏识,恐怕会引来不少忌惮之人。

他沉思片刻,随即对陆崇康道:“陆兄,此事恐有变故。你若欲入太学,需更加谨慎行事,切莫锋芒太露。”

陆崇康闻言,脸色微变,但仍强作镇定:“学生明白。”

赵怀安又道:“你且安心读书,我自会为你周旋。”

待陆崇康退下后,赵怀安召来张龟年,低声交代了几句。张龟年点头应命,随即匆匆离去。

夜深人静,赵怀安独坐书房,望着窗外满天星斗,心中思绪万千。他虽已贵为节度使,却深知长安并非净土,权谋斗争无处不在。陆崇康虽有才学,但若无足够根基,恐怕难以立足。他本欲助其一臂之力,如今看来,恐需另作打算。

翌日清晨,赵怀安便亲自带陆崇康前往太学报到。太学门前,已有不少学子等候,皆是各地选拔而来,或出身名门,或寒门苦读。陆崇康见状,心中既激动又紧张,紧随赵怀安身后,不敢多言。

太学博士见赵怀安亲至,连忙迎上,恭敬行礼:“节帅亲临,不知有何吩咐?”

赵怀安淡淡一笑:“这位是陆崇康,乃我旧识之子,今日特来旁听。烦请博士多加关照。”

博士连连点头:“节帅放心,学生定当悉心教导。”

赵怀安又叮嘱陆崇康几句,方才离去。

陆崇康入太学后,果然如赵怀安所料,虽有几分才气,却在众多士子中显得略显稚嫩。他虽努力学习,但因出身寒门,见识有限,常被同窗讥笑。更有甚者,暗中散布流言,称其不过是靠赵怀安之势,方能入太学。

陆崇康虽心中不服,却不敢公然争辩。他深知,自己若想立足,唯有加倍努力,方能赢得尊重。

数月后,太学举行一场诗会,陆崇康被推举代表太学学子,与国子监、弘文馆等学府的才子比试。赵怀安得知后,特意前来观战。

诗会当日,长安城中士子云集,文坛名流亦纷纷到场。陆崇康虽紧张,却仍强作镇定,提笔挥毫,写下《长安春望》:

“春风拂面柳丝长,万国衣冠拜未央。金阙云开天色晚,玉河波暖水声凉。九重宫阙龙盘踞,四海英才凤翱翔。愿借东风扶直上,直登霄汉览星芒。”

此诗一出,满座皆惊。有人称赞其辞藻华美,气势恢宏;也有人暗中讥讽,谓其过于浮夸,不切实际。赵怀安却在人群中微微一笑,心中暗道:陆崇康,你终于开始懂得如何在长安立足了。

诗会结束后,李德昭亲自召见陆崇康,对其才华大加赞赏,并允诺日后可引荐于主考官。赵怀安见状,心中却隐隐不安。他知道,李相此举,恐怕另有深意。

果然,几日后,京中便传出流言,称陆崇康攀附权贵,意图借李相之势谋取功名。更有甚者,暗中散布陆家父子曾在乡间行骗,骗取赵怀安信任。一时间,陆崇康名声受损,太学中亦有人对他冷眼相待。

赵怀安得知后,心中大怒,立即命人彻查谣言来源。张龟年奉命行事,数日后查明,此事乃李相政敌所为,意图借机打压李相,同时削弱赵怀安在朝中的影响力。

赵怀安冷笑一声,随即亲自上书,为陆崇康正名,并在朝会上力挺其才学。一时间,朝野哗然,有人称赞赵怀安公正无私,亦有人暗中议论,称其过于护短。

陆崇康在赵怀安的庇护下,渐渐在长安站稳脚跟。他虽仍遭部分士子排挤,却也在太学中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赵怀安见他逐渐成长,心中亦感欣慰。

然而,他心中始终明白,长安的风雨,远未结束。陆崇康能否真正立足,还需看他自己如何应对。而他,也只能在幕后,默默守护。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