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创业在晚唐 > 第三百五十三章 :皖口

创业在晚唐 第三百五十三章 :皖口

簡繁轉換
作者:痴人陈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9-27 04:30:53 来源:源1

乾符三年,整个七月,草军在江北势不可挡。

此前,草军李重霸部除了蕲州本城因蕲州刺史裴?的坚守而未能攻取,其余各处要隘皆已拿下,尤其是不费一兵一卒拿下武穴后,草军实际上获得了又一处渡江之地。

...

“好,现在就让我们看看这幅舆图。”张龟年语气沉稳,目光如炬地扫过在座的众将与幕僚。他身后的舆图展开,正是整个江淮地区乃至更远的腹地,标注着密密麻麻的地名、关隘、河流与山川。这幅图,是他和幕僚们花费数月心血绘制的,不仅关乎军事部署,更牵涉到整个保义军未来数年的战略方向。

薛沆站在一旁,适时开口:“节帅,如今我军已扩编完毕,兵力达一万六千之众,加上辅兵近五千,总兵力已近两万。此等规模,已足以在江淮立足。但要真正掌控局势,还需明确战略方向,是继续向南发展,还是稳固现有地盘,以待时机?”

张龟年微微颔首,目光落在地图上的庐州、寿州、滁州三地,沉吟片刻后开口:“庐州为淮南军核心,兵力虽弱,但背靠扬州,粮道畅通,非轻易可取。寿州则地处要冲,北接蔡州,南控淮河,若能拿下,可为我军南下之跳板。滁州地势平缓,利于骑兵奔袭,且靠近金陵,若能控制此地,便能对我军南下形成战略优势。”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诸将,继续说道:“然我军虽强,但根基未稳。八州之地虽名义上归我,实则仍有诸多隐患。尤其是光州、申州、舒州三地,地方豪强林立,不服管束。若我军主力南下,后方不稳,恐有腹背受敌之忧。”

“节帅所言极是。”袁袭接过话头,语气郑重,“我军虽扩编迅速,但新兵尚未完全训练成熟,尤其是各营之间协调尚显不足。若贸然南下,恐难形成合力。依属下之见,应先稳固后方,整肃地方,同时加强对庐州、寿州的侦查,待时机成熟,再行南下。”

“不错。”战兵年也点头附和,“我军虽有骑兵优势,但南方水网密布,不利于大规模骑兵作战。若贸然深入,恐难发挥战力。不如先以寿州为突破口,打通北线,再徐图南下。”

张龟年目光微动,沉思片刻后道:“寿州确实为关键之地。然蔡州朱温虽与我军暂无冲突,但其野心勃勃,若我军南下,恐怕会趁虚而入。此事还需谨慎。”

“节帅所虑极是。”薛沆立刻接话,“不过,我军已与蔡州达成暂时盟约,双方互不侵犯。朱温虽有野心,但目前尚无足够理由与我军开战。更何况,我军已派出谍司人员潜入蔡州,密切关注其动向。一旦有异动,可第一时间作出反应。”

“嗯。”张龟年缓缓点头,“既然如此,那便以寿州为目标,先稳北线。袁袭,你即刻派人前往寿州,联络当地豪强,试探其态度。若能招抚,便以怀柔为主;若其顽抗,便以武力威慑。”

“属下遵命。”袁袭拱手应道。

“战兵年,你负责整训各营骑兵,尤其是飞龙、飞虎、飞豹三都,务必使其战力达到最佳状态。南下作战,骑兵为先,若能以骑兵为主力,快速突破敌军防线,则可事半功倍。”

“属下明白。”战兵年肃然应道。

“薛沆,你继续负责后勤调度,确保各营粮草充足,军械完备。尤其是寿州方向,需提前储备足够物资,以防战事持久。”

“属下定不负节帅所托。”薛沆躬身应道。

张龟年环视众人,目光坚定:“诸位,我保义军自起兵以来,历经艰险,方有今日之规模。然天下未定,敌我之势尚未分明。若欲立足江淮,进而图谋天下,还需诸位戮力同心,共赴时艰。”

“愿为节帅效死!”众人齐声应道,气势如虹。

张龟年满意地点了点头,随即下令:“即日起,各司各部全力备战,务求万无一失。寿州之战,将是保义军南下的第一战,务必一战而胜,震慑四方!”

众人纷纷领命,气氛顿时紧张而肃穆。一场关乎保义军未来命运的战役,即将拉开帷幕。

---

寿州方向,谍司密探已悄然潜入,开始收集情报。与此同时,袁袭派出的使者也已启程,前往寿州与当地豪强接触。战兵年则亲自督导各营骑兵训练,确保战力。薛沆则奔波于各司之间,协调粮草、军械、辅兵等事宜,确保前线无忧。

而在光州幕府,张龟年则亲自坐镇,密切关注各方动向。他知道,这场战役不仅关乎保义军的未来,更将决定他在江淮的地位。若胜,则可南下逐鹿;若败,则可能陷入四面楚歌之境。

夜深人静,张龟年独自站在幕府高楼上,望着远方的星空,心中思绪万千。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寿州方向的谍报接连传来,张龟年在幕府中日夜研判,心中已有定数。他深知,寿州虽地处要冲,但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州中豪强虽名义上归顺朝廷,实则各自为政,互不统属。若能加以分化,或可不战而屈人之兵。

袁袭派出的使者抵达寿州后,迅速与当地几大豪族接触。其中,以李氏、王氏、刘氏三族势力最强,彼此之间素有嫌隙。使者巧妙周旋,以利诱之,以势压之,最终成功说服李氏与王氏两家暗中支持保义军,唯刘氏仍持观望态度。

与此同时,谍司亦传来消息,称蔡州朱温虽表面与保义军保持盟约,但已在边境集结兵力,似有异动。张龟年闻讯,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对策。

“朱温若趁我军南下之际出兵,我军腹背受敌,恐难两全。”薛沆忧心忡忡地说道。

“节帅,依属下之见,不如先发制人,以一部兵力牵制朱温,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战兵年沉声道。

张龟年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道:“若分兵牵制朱温,势必削弱南下兵力,寿州之战恐难速胜。若不防备,朱温一旦出兵,我军后方空虚,恐有大患。”

“节帅,属下有一策。”袁袭忽然开口,语气沉稳,“不如派遣使者前往蔡州,向朱温示好,称我军南下仅为整肃地方,绝无南侵之意。同时,暗中加强光州、申州、舒州三地防务,以防朱温突袭。”

“此策可行。”张龟年点头,“然朱温素来狡诈,未必会信。若其真有意南下,我军岂非坐以待毙?”

“节帅,属下愿亲赴蔡州,探其虚实。”一名年轻将领站出,正是副兵马使李继昭。

张龟年目光一亮:“李将军愿往,甚好。你可即刻启程,务必探明朱温动向,并设法稳住其心。”

“属下遵命!”李继昭拱手应道,随即领命而去。

与此同时,寿州方向亦传来捷报,称李氏、王氏两家已暗中答应支持保义军,只待大军压境,便可在城内策应。刘氏虽未表态,但其族中已有子弟私下与保义军接触,似有动摇之意。

张龟年得知消息后,心中大定,遂下令各营整备,准备南下。战兵年亲自督练骑兵,确保飞龙、飞虎、飞豹三都战力充足;薛沆则加紧调度粮草军械,确保前线供应无虞;袁袭则继续与寿州豪族联络,争取更多支持。

数日后,张龟年亲率大军自光州出发,浩浩荡荡南下,直指寿州。大军一路行进,沿途百姓纷纷避让,地方豪强亦不敢轻举妄动。保义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赢得了不少民心。

寿州城外,保义军扎下营寨,张龟年亲自巡视前线,观察敌情。寿州城墙高大,守军虽不多,但防御工事坚固,若强攻,恐损失惨重。张龟年思忖良久,最终决定以谈判为先,若能劝降守将,则可避免流血。

翌日,张龟年派出使者入城,劝说守将归降。守将乃原淮南军旧将,名唤王守仁,素有威名,然其为人刚愎,不肯轻易归顺。使者劝说良久,王守仁始终不为所动。

张龟年见劝降无果,遂下令大军围城,同时命谍司人员潜入城内,策动内应。数日后,城内果然生变,李氏、王氏两家暗中联络保义军,准备在城内发动突袭,打开城门。

张龟年得报后,立即下令各营准备攻城。当夜,城内火光冲天,李氏、王氏两家率众起事,与守军展开激战。城门被悄然打开,保义军趁势杀入,迅速控制城内局势。

王守仁仓促应战,终因寡不敌众,被俘。寿州一役,保义军仅伤亡数百人,便成功夺取寿州,震慑四方。

张龟年入城后,立即安抚百姓,整顿秩序,并任命李氏、王氏两家族长为寿州长史、司马,以示恩宠。刘氏见大势已去,亦遣使归顺。

寿州之战的胜利,不仅使保义军在江淮站稳脚跟,更震慑了周边豪强,使得光州、申州、舒州三地的豪强纷纷归附,局势趋于稳定。

然而,正当张龟年准备进一步南下之际,蔡州方向却传来急报??朱温果然出兵,意图趁虚而入!

张龟年闻讯,神色凝重。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