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明渣的逆袭 > 第36章 我需要人才

明渣的逆袭 第36章 我需要人才

簡繁轉換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4 00:52:2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王和垚与洛佩斯交谈,屈大均慢慢饮茶,一旁仔细聆听,这个一身长衫的短发年轻人,看起来有些怪异,言行似乎离经叛道,但却已经做下了惊天动地的大事。

他细细想来,除了前朝太祖那一批人,似乎没有那位英雄人物,比这位“短发贼首”干的更加惊心动魄。

余姚六君子,这位将军本尊,应该不会超过二十二三岁吧。

“王将军,我知道你的难处。”

洛佩斯耸了耸肩,无奈道:“教堂的事情不必着急,可以拖后。传教士们都是泰西的学者,有些还是非常厉害的科学家,希望将军不要亏待他们。”

洛佩斯说完,介绍起了屈大均:“将军,这是我的好友,广东的大学者屈大均,你应该听说过。”

“贫僧今种,见过将军!”

屈大均向王和垚行礼,却是俗家人的礼仪。。

“屈大均!抗清义士,久仰久仰!”

王和垚吃了一惊。

屈大均,明末遗民,抗清志士,在东南很是有些名气,他是后世侥幸多看了书得知。

想不到这位历史上的反清名士,竟然来找自己这个叛贼了。

“平西王蓄发复衣冠揭竿反清,贫僧远赴桂林参与其事,被委为广西按察司副司,督军归顺平西王的孙延龄部。孙延龄本是奸贼孔有德的女婿,其部军纪散漫,欺民劫掠,贫僧屡不能禁,因而离职,归乡散局。”

屈大均直言快语,毫不掩饰。

孙延龄麾下人心叵测,墙头草大有人在。而孙延龄、尚可喜、耿精忠等附从吴三桂,都不是真心实意反清,屈大均失望之余,才从孙延龄军中退出。

他只是很是好奇,这位年轻的将军不过年方弱冠,他是怎么知道自己的?

王和垚奇道:“先生不是岭南人吗,怎么会在杭州?”

“回将军,自国姓爷兵败南京,家父心灰意冷,便携我等避居杭州桐庐,至今已十余年。将军在衢州大破清军,家父刚刚归家,闻知将军之事,便携我兄弟前来谒见。”

高大微胖的年轻僧人屈明洪说道。

屈明洪是屈大均的三子,另一个消瘦些的年轻人,则是屈大均的四子屈明治。

“大人破了浙江清军,将满清将领诛杀殆尽,拆除满城,复我汉家衣冠,又安民除恶,募兵练兵,兴办武备学堂,恢复盐政海贸,雷霆霹雳。”

屈大均看着王和垚,目光期盼:“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敢问将军,接下来又该如何?”

他自吴三桂军中退出,本已心灰意冷,打算蛰居避世,谁料回到西湖,杭州城一声声巨响,满城轰然倒塌,满清在浙江的统治,也灰飞烟灭。

浙江反正,东南形势翻天覆地,似乎无可救药的抗清颓势,硬生生让王和垚给扳了回来。

这也是他心惊肉跳、心潮澎湃之余,想见一下这位义军首领王和垚的初衷。

屈大均如此直接,倒是出乎王和垚意料。

看来他在太白酒楼墙壁上留的涂鸦,被这位“屈光头”已经读过了。

“屈先生,苏州紫言,这是何人?怎么在下从未听过?”

王和垚好奇问了起来。

千古恨,河山如许,豪华一瞬抛撇。

世事流云,人生飞絮,都付断猿悲咽。

其中意境,心有戚戚,王和垚很想知道此君是谁?历史上的哪位大家?

“苏州紫言?”

屈大均愣了一下,这才恍然大悟。

“苏州紫言,此为徐灿徐大家,蕉园五子之首,女中豪杰。其夫陈之遴为满清弘文院大学士,其家为海宁望族。不过陈之遴流放辽东已死,其子病逝,徐大家如今孑然一身,隐居苏州拙政园中。”

屈大均的话,让王和垚轻轻点了点头。

江南文风浓厚,女子中也不乏文采斐然的大家,可惜生错了时代,也生对了时代。

诗人不幸诗家幸,要不是河山旧恨,身世浮沉,历尽沧桑,又怎会写出如此“幽咽境深”的佳作来。

“屈先生可知柳如是柳大家?她如今尚在世否?”

想起历史上的“秦淮八艳”来,王和垚忍不住问道。

“将军戎马倥偬,想来不知这些俗事。”

屈大均摇头,神情有些萧索:“柳大家江南名士,谁人不知?自钱谦益死后,柳大家因不堪忍受钱家凌辱,悬梁自尽。其有一女,也早已嫁人。”

“红颜薄命啊!”

王和垚轻声感慨一句。

“秦淮八艳”中,除了陈圆圆美人白头,其他都已香消玉陨。

至于“水太凉”的钱谦益,把抗清大业寄托在只会风花雪月的名士身上,本身就太过荒唐。

抗清志士,必须是粗糙的、沧桑的,饱经风霜与铁血,如李定国那样。

“敢问将军,接下来作何打算?”

屈大均性子急,又回到了国事上来。

诗词做的豪迈,也干下了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不知眼光如何,可有突围做大的良策?

“先生,我军虽破了浙江清军,但战兵不过五六千,其余都是新兵。要图存图强,急需招兵买马,因而,我需要大概半年的时间,才能对外用兵。”

王和垚看着屈大均,笑着说道,对此人也起了兴趣。

屈大均这种军政履历丰富的名士,如果能为他所用,必是一大臂助。

屈大均接话,继续问道:“半年以后,将军如何用兵?”

“半年以后……”

王和垚思虑道:“只要练好了兵,在下会挥兵北上,破苏州镇江,阻漕运,先夺南京,然后顺运河北上,直逼北京城。希望吴三桂,还能再挺几年吧。”

他摇摇头,很是遗憾:“要是有一支海军,沿海而上,直逼北京城,满清的江山立时崩溃。可惜啊!”

王和垚的话,让屈大均父子都是错愕。

阻漕运,先夺南京,直逼北京城……

一支强大的海军……

看来,在这位“短发贼”的眼里,天下最是兵强马壮的吴三桂,并不是抗清的旗帜。

屈大均颤声道:“将军,愿闻其详!”

这位精神奕奕的“短发贼首”,一开口就是石破天惊,似乎又不是信口开河。

“尚之信、耿精忠,包括孙延龄等,一群乌合之众,墙头草,不值一提。吴三桂垂垂老矣,首鼠两端,妄想划江而治,不但枉送了儿孙的性命而已,也误了抗清大业。台湾郑锦倒是一心抗清,不过鼠目寸光,我要是他,早已经带领水师北上了。国姓爷,后继无人啊!”

王和垚继续道:“先生从吴三桂处回归,乃是明智之举。战争打的是国力,也是年纪。康熙只有二十出头,吴三桂太老了,活不了几年了!”

“哦?将军倒是豪气干云!”

惊奇地打量着王和垚,屈大均问道。

“敢问将军,平西王十余万精锐边军,尚不能过江北上。将军不过五千之众,能与满清数十万大军抗衡吗?”

明智之举,不过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已。

五千之众,能是满清数十万大军的对手?

“数十万大军?”

王和垚轻声笑了起来。

“无论是旗兵还是绿营兵,都已经烂了。数十万大军,能有十余万战兵已是不错。长江以南,滇、黔、湘、川、桂、闽六省,已是糜烂,战事如何,天下都在观望。如今之计,只需破势即可。而我浙江,便是破势所在!”

众人惊讶中,王和垚收起脸上的笑容。

“先生,平西王裹足不前,如今满清已经腾出手来,正在长江一线布置兵力,湖广江西局势胶着,浙江反而可以暂时无忧。我军草创,急需人才。先生不妨考虑一下,入我将军府,暂代浙江布政使一职,与在下共谋抗清大业,尽快破了满清之势。先生以为如何?”

他身边缺的就是文官,治理地方的循吏,虽有包世宁鲁又翁等人,但不能说是放心。

眼前的屈大均,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抗清义士,正是他需要的人才。

可以放心的人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