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明渣的逆袭 > 第56章 台湾郑氏

明渣的逆袭 第56章 台湾郑氏

簡繁轉換
作者:浮沉的命运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05-04 00:52:23 来源:源1

一秒记住【笔趣阁】xbiquge365,更新快,无弹窗!

思明州,厦门岛。

厦门港,数十艘战船停泊,海风吹拂,旌旗烈烈,其中最大的一艘战船之上,一位折巾长衫的三旬儒士正站在船舷边负手西望。

儒士叫郑锦,郑成功长子,袭延平王,统治金厦,台湾的控制者。

清顺治十八年,郑锦随父亲郑成功率师攻取台湾。同年,清廷颁布迁界令。

清康熙元年,郑成功病死,郑经率师东渡,迅速平定叛乱,于翌年正月返回思明州(厦门)。

次年,清廷调集大军,会合投诚诸军及荷兰舰队进攻金、厦,郑经不敌,退守铜山。

清康熙三年春,郑经率师返回台湾。接纳麾下洪旭“文事、武备,两者不可缺一”的建议,令台湾各镇于农隙时教习武艺,从此“台湾日盛,田畴市肆,不让内地”。

清康熙六年至八年,清廷两次派人到台湾议抚,郑经均坚持“照朝鲜例”,议未成。

风姿绰约的妾室陈昭娘上来,递上一杯热茶,郑锦慢慢饮了起来。

“王爷,你说,我军能攻下福州吗?”

陈昭娘,曾是郑经幼弟的乳母,与郑经私通生子,在郑成功病死后,被郑锦纳为妾室。

爱屋及乌,他们二人十三岁的儿子郑克臧,也是郑经长子,被授为世子,留在台湾监国。

“攻不下,就一直攻下去,直到攻下来为止!”

郑锦眼睛一瞪,冷冷说道,脸上的倔强显而易见。

现在是热天,只能休兵,等天凉下来,再攻福州就是。台湾郑氏,不能一直孤悬海外,待在海岛之上。

“王爷,要是满清又派人来劝降,王爷作何打算?”

陈昭娘忧心忡忡问道。

“王气中原尽,衣冠海外留。雄图终未已,日夕整戈矛。我台湾不剃发易服,岂能降他满酋?”

郑锦端着茶杯,冷笑一声:“浙江被占,杭州满城都被平了,鞑子还能不能坐稳江山,尚未可知!没什么可怕的!”

如今的抗清形势,可比父亲当年北伐南京时还要好上许多。

要不是天热,也有所顾忌,他已经遣使前往浙江,一探究竟了。

陈昭娘看了看郑锦,眼中的忧色始终不曾散去。

王爷与国姓爷一样,父子都是性格倔强,但王爷用兵,显然不如其父甚多。

“大哥,既然你知道浙江清军被一窝端,你为何不遣使前往浙江,到时挥兵北上,岂不是更能建功立业?”

说话声响起,跟着一个腰身修长的女子走上了船头,后面两名儒衫男子跟随,一人二十多岁,面相温和,一人四旬左右,身材高大,不怒自威。

女子大约十六七岁,身材挺拔,不同于郑锦陈永华等人久经海风日晒面色黑红,女子白净细腻,如盛开的玫瑰,明艳动人。

“先生,你怎么来了?”

郑锦看了一眼弟弟妹妹,向四旬男子问道。

郑锦口中的“先生”叫陈永华,少年时就追随郑成功郑锦父子抗清,智勇双全,为郑锦心腹,在台湾大兴文教,开荒军屯,很得郑锦器重。

平西王吴三桂起兵抗清,郑经出兵响应,其子郑克臧在台湾监国,陈永华则以东宁总制使留守台湾辅佐。

“王爷,夏日无事,世子有其他人相陪,我便随转运硫磺粮草的船只过来,顺道看看王爷。”

陈永华向郑锦与陈昭娘行礼。

陈昭娘恭恭敬敬回了一礼。

这位陈永华,儿子郑克臧的老师兼辅臣,还是她的亲家,儿子的未来岳父,算是一家人。

“先生不辞辛劳,费心了。”

郑锦轻轻点了点头。

陈永华前来厦门岛,定然是听了浙江的战事,按捺不住前来。

“大哥,杭州满城被义军攻陷,义军占了整个浙江。大哥何不如父亲当年一般挥兵北上,破了镇江京口,再攻陷南京,一了父亲未酬之遗愿。”

郑明珠,郑锦的幼妹,再次开口问道。

“父亲当年有数万雄兵,有铁人军,我又岂能与父亲相比。”

郑锦摇摇头:“以郑氏如今的兵力,只能经营台湾及福建广东海面。一旦北上失败,就是灭顶之灾。”

“原来大哥是惧怕清酋,只能窝里横了。那为何浙江的义军就不怕,连那些亲王将军都一锅端了!”

又是郑明珠开口,冷嘲热讽。

看起来,她并不怕这位年长她十几岁的长兄。

郑锦苦笑,脸上只有尴尬,方才的倔强荡然无存。

“王爷,既然浙江为义军所据,王爷为何不遣使北上与其交好?或者王爷想要观望,待酷热散去再做打算?”

陈永华接上话头。

这位郑氏小妹,国姓爷的幼女,族中最为受宠,就连说一不二,以严苛闻名的郑锦,也要礼让三分。

几人纷纷坐了下来,下人奉茶上来,陈昭娘退了下去。

“浙江之事,我也是得知不久。之所以没有派出使者,乃是事出有因。”

郑锦看着一碧万顷的海面,思虑着说道。

陈永华端起茶杯:“王爷,却是为何?”

“先生有所不知,下面报来的军情,浙江衢州大溪滩一战,浙江义军之所以能一举击溃清军浙江精锐,乃是与耿精忠大将马九玉部内外共举,非浙江义军一人所为。”

郑锦轻声道来,郑宽不由得一怔。

“大哥,你是顾虑,浙江义军与福建耿精忠有所勾结,所以不想贸然行事,惹祸上身?”

清康熙十三年,福建耿精忠响应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以提供战船给郑经锦,换取台湾出兵,双方结盟,但因耿精忠爽约,双方交兵,郑锦发兵夺回泉州、漳州、潮州等府。

康熙十四年正月,郑锦击败耿精忠,耿精忠无奈,履行之前的约定,提供五艘战船给郑锦,并以枫亭为界,北方属耿精忠、南方属郑经,双方暂时休兵。

与耿精忠和解之后,郑锦南征潮州,击败广东尚之信,攻陷漳州,尚之信遭郑锦击败,无奈加入三藩反清阵营,并将惠州割让给郑锦。

此时,郑锦已经拥有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座首府,势力大增。

四月,耿精忠打算会合吴三桂进攻江南,征召汀州总兵刘应麟出师,刘应麟不愿派兵,暗中联络郑锦,攻下汀州。此事造成郑、耿同盟再次破裂。

“王爷,以在下之见,若不是浙江义军临阵倒戈,大破浙江清军,耿精忠腹背受敌,恐怕已经降清了。而耿精忠一旦投敌,我郑氏就要独自面对清军来攻。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陈永华感慨道。

郑氏与耿精忠破裂,耿精忠面临郑、清包围,形势岌岌可危,降清只是时间问题。

而据前方密报,耿精忠已经打算降清,谁知峰回路转,浙江清军灰飞烟灭,耿精忠幸运逃过一劫。

“这么说来,浙江义军立了大功。大哥,你还要继续攻打耿精忠吗?”

郑宽接着陈永华问道。

“大哥,如今抗清形势大好,整个江南都已脱离满清治下。我军已有漳州、泉州、潮州、惠州四府,不如暂且与耿精忠息兵,即便不挥军北上,也不掣肘耿精忠对江西用兵。相忍为国,唇亡齿寒,大哥不妨思量思量。”

郑明珠忽然变的一本正经,劝着郑锦。

陈永华暗暗吃惊,郑锦与其父郑成功一样,性格倔强暴躁,听不进劝。整个郑氏,能这么劝郑锦的,恐怕也只有郑明珠了。

“唇亡齿寒?台湾贫瘠,我郑氏总不能一直孤悬海外吧?若是不能上岸,仅凭两三万水师,只会仰人鼻息,坐以待毙。”

郑锦摇摇头开口,果然没有动怒。

大哥对幼妹的宠爱,郑锦也不例外。

“满清那个狗皇帝,害死了都多少沿海百姓,就该千刀万剐!吴三桂那个王八蛋,放清军入关,杀了永历帝,禽兽不如,没有一个好鸟!郑氏要是有十几万大军就好了,大哥做了皇帝,善待天下百姓,国泰民安!”

郑明珠气呼呼的话,让郑锦几人都是摇头苦笑。

世间事,哪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当年父亲北伐南京,要是没有错失良机,又怎会有今日的窘境?满清又岂会盘踞中原达三十余年之久?”

郑宽握着手中的茶杯,幽幽一句。

众人一时无语,或沉思,或饮茶,或无聊地东张西望。

郑宽向着西边海面上看去,不经意看到海平线上几个黑点浮现,黑点越来越清楚,走的近了,却发现是郑军的战船。

“昨日不是刚有战船从福州过来,怎么才两日,就又有船只到了?”

郑锦看着缓缓驶入港口的战船,心神不定。

因为天热,前方并没有战事。难道说,耿精忠突然发难了吗?

战船更近,到了栈桥边,一行人登上甲板,当先一人满面笑容,向着郑锦拱手行礼。

“延平王,数年不见,风采依旧!可喜可贺啊!”

“屈……屈大均!”

郑锦看的仔细,吃了一惊,站起身来回礼。

“先生,稀客啊!郑某有礼了!”

屈大均,东南名士,抗清义士,这个时候前来,却不知所为何事?

“先生,多年未见啊!”

屈大均登船,郑锦站起身来,就在甲板上,躬身一礼。

屈大均曾响应他父亲郑成功北伐,吴三桂起兵,屈大均天南海北奔走,一身傲骨,郑锦也是不敢怠慢。

“岂敢劳烦延平王如此大礼!见过延平王,见过陈先生!”

屈大均回了一礼

“先生,这是舍弟郑宽,舍妹郑明珠!”

郑锦拿着屈大均的衣袖,笑着给他介绍,俨然多年老友。

“幸会!幸会!这是杭州钱家钱公子,也是浙江最大的盐商!”

几人寒暄,进了舱房,分开坐下。

钱顾向众人行礼,看到男扮女装的郑明珠,清秀绝伦,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郑明珠冷冷看了一眼钱顾,俊脸上浮起一丝不快,跟着转过头去。这人要不是客人,要不是一头短发,她早一脚踹下船了。

钱顾反应过来,收回目光,心头失望至极。他堂堂杭州钱家子弟,饱读诗书,一表人才,家族虽曾落魄,但如今今非昔比。想不到在这位郑氏大小姐眼里,不屑一顾。

屈大均毫不避讳,将来意和盘托出。

“延平王,在下如今忝为浙江王将军幕僚,与钱公子一同前来拜见王爷,也是受王将军所托,想要与王爷交好,互相通商。”

“浙江王将军!”

郑锦愣了愣,旁边的陈永华接上话来:“先生,莫非浙江想与我郑氏结为同盟,共同反清?”

“确实如此!”

屈大均道:“汉贼不两立。王将军虽占了浙江大部,但兵马不足,强敌环伺,因而急需外援。王爷兵强马壮,如能北上攻打镇江扬州等地,王将军愿为侧翼。王爷若是分兵乏术,也可与浙江互通有无,浙江自有五谷豆类、丝绸茶叶等,浙江则需台湾的硫磺银铜等物。”

屈大均说完,示意了一下,钱顾接道:“王爷,在下此次前来,带有半船的食盐,另有半船丝绸茶叶瓷器豆类,算是见面礼,请王爷笑纳。”

郑锦与陈永华对望一眼,郑锦轻轻点了点头。

“先生、钱公子,多谢了。王将军有心了。”

台湾煮盐,但品质一言难尽,自不能与浙盐相比。丝绸茶叶瓷器豆类,台湾并不能生产,福建贫瘠,如今又与福建广东交恶,屈大均带一船物产,显然是有备而来,也突显对方的诚意。

“台湾地方狭小,兵力有限,虽有北伐之心,但无北伐之力。”

郑锦微笑着说道,似乎心情不错:“浙江与我郑氏通好,在下乐意之至。你我携手抗清,又岂惧鞑子南下?”

“王爷高见!”

屈大均站起身来,肃拜一礼:“浙江义军草创,急需硫磺,还望王爷成全!”

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忘记,硫磺为急需之物,临行前将军一再叮嘱。

“先生不必多礼。在商言商,铜银等物,我郑氏也是通过贸易所得,需与浙江通商,各取所需。至于硫磺,台湾物产众多,先生回时可带上两船,将来也必会不让王将军失望。”

郑锦摆摆手,示意屈大均坐下。

郑氏本就是海商,贸易往来,互通有无,早已习惯了这种方式。就如这位浙江将军派一位商贾前来,恐怕也是同样的心思。

“王将军占了浙江,不知接下来又该如何?是挥军北上,还是西进?此刻浙江,恐怕已经向平西王俯首称臣了吧。”

郑明珠忽然开口,盯着屈大均问道。

“诸位,且听我一一道来……”

海风徐徐,波光粼粼,万里天高海阔,战船上,屈大均徐徐说了起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