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大明第一公 > 第一百五十四章 乘风(1)

大明第一公 第一百五十四章 乘风(1)

簡繁轉換
作者:岁月神偷 分类:历史军事 更新时间:2025-10-09 16:46:01 来源:源1

其实朱元璋心中清楚,让李景隆再次出镇肃镇的事,不全是朱允熥自己的想法。他身後那些文官,也一定是推手。

若是放在五年...哪怕三年前,他朱元璋一定会杀一批。好好治一下这些文官们乱说话,瞎说话,蛊惑怂恿的臭毛病。

可现在他却不能了。

原太子朱标的东宫班底,武人一系彻底被清除。

他朱元璋又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真把东宫的文官一系也清理了,那将来的皇太孙真的是孤掌难鸣了。

朱允熥和他父亲朱标完全不一样,当年他朱元璋培养朱标是数十年如一日,慢慢来。可现在对於朱允熥却必须速成,让他尽快的有自己的班底。让他在朝野上下,尽快的建立威信。

以前他朱元璋对儿子,可以随时说不。

但现在对孙子,不但不能随便说不,而且还要给予孙子最大的自专之权。

退一万步说,其实朱元璋的心中,是把对朱标那些年的愧疚,直接转移到了朱允熥身上。

之所以有愧疚,是朱标在三十岁之後才真正的接触权力,渐渐走到台前。凡事都要看他这个当皇帝的老子眼色,没有按照他自己的本意活过几天。

他是个完美的儿子,完美的太子,但他很累。

而老朱现在一点都不想让自己的孙子太累,他无需是个好孙子,无需是个好皇储,他只要能掌控住朱家的江山。

掌控江山是很容易的。

治理天下才是难的!

~~

“与先太子不同!”

夜色之下,曹国公府崇礼堂。

桌上是一席价值不菲的麒麟阁拿手菜。麒麟阁京师粤菜翘楚,做的是最正宗的顺德味。

可是,面对满桌珍馐佳肴,李景隆只是浅尝辄止,看着窗外街巷延绵的灯火,“先太子是看似谁的话都听,但不会信。而眼下这位皇太孙,不但偏听而且偏信。”

“但他偏偏就不信你!”

微微带着打趣和嘲讽的声音,在桌子对面响起。

刚从大宁回转京师的范从文,吃了几口三鲜拆鸭羹,惬意的长出一口气,“这半年吃羊肉都快吃吐了....”

说着,他又把筷子伸向酿鲮鱼,继续道,“你俩的关系,怎麽忽然变得有些变味儿了?”

“呵!”

李景隆微微一笑,“孩子嘛,总是有叛逆的时候!”

“这词用的好,叛逆!”

范从文筷子不停,“不过,你再去肃镇是好事!”

李景隆没说话,举着酒杯慢慢的喝着。

自从在兰州那次,他喝了酒之後,他便不戒酒了。

因为不喝酒,在兰州那一日的那一幕,总会在夜晚浮上心头,挥之不去。甚至有些日子,他总是在噩梦之中惊醒。

“宋晟是个麻烦!”

范从文又道,“他在肃镇太久了!”

“宁王如何?”李景隆忽然转头,问了个不相干的问题。

“少年意气!”

范从文笑道,“挥斥方遒......宁王刚刚就藩大宁,就带着麾下护卫,巡视塞上渴望建功立业。要我说,他是当朝皇子之中,难得的文武双全之人。但....缺谋少断。”

“他也是个孩子!”

宁王朱权论年龄,其实不过才十六岁。

朱元璋之所以急着这麽早就让他就藩,且宁藩从字面上看乃是诸王之中兵峰最雄之藩,就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老了,要在诸王之中重新扶持起来一个,可以跟燕藩晋藩抗衡的藩王。

忽然,范从文正色道,“你是不是想说,想个办法把宋晟弄到大宁去?”

“如今宁王身边帮衬着的是原辽东总兵官周兴....之前我在老爷子面前,举荐了庄德刘真等人!”

李景隆回头道,“但真说起来,宁王的麾下还是缺少一个...能在军中挑大梁的人物。”

宋晟,必须要离开肃镇。

登录用户跨设备永久保存书架的数据,建议大家登录使用

尤其是未来两年,秦王朱樉被毒死,晋王朱棡暴毙,西北军权出现真空的时候。这样一个资历老,又无比忠诚的老臣,绝对是李景隆收拢西北兵权之时,最大的拦路虎。

“至於怎麽调...?”

李景隆重新坐下,笑道,“吾自有妙计!”

“你小子歪门邪道无师自通!”

范从文瞥他一眼,继续埋首品尝美食,“瞅你那样,就知道你没憋着好屁?”

“呵呵呵!”

李景隆笑笑,而後面色一板,郑重道,“我此番去甘肃,不带你了!”

“我在京师之中,给你传递消息!”

范从文放下筷子笑道,“你以前说要举荐我做兵部侍郎,呵呵.....我也好好尝尝,当大官的滋味!”

说着,他又看着桌子上的菜,感慨道,“而且在京城,总是能吃到这麽好的菜,挺好!”

~

翌日,晌午。

翰林学士,太常寺卿黄子澄回府。

刚进家门,侍奉他二十多年的心腹管家就迎了上来,低声道,“老爷,苏州知府姚善姚大人给您的节礼到了!”

“节?”

黄子澄一身儒服,宽袍大袖,“什麽节?”

“清明呀!”

“今年的清明是五月初五,这才四月就送礼了?”

黄子澄一笑,但不以为意。

自从他成为东宫近臣之後,在朝中的地位水涨船高,巴结他的人不知凡几。

“送的什麽?”黄子澄说着,迈步朝院内走去。

管家顿了顿,“现银一万五千两。”

“嗯?”

黄子澄脸色一变,而後跺脚,“粗鄙!”

“姚大人差来的师爷说,这银子不是姚大人自己的!”

管家马上又道,“是苏州乡绅一齐孝敬您的,他们都盼着您在皇太孙面前美言几句,给苏州减免些税收!”

苏州乃是当年与洪武帝争天下的张士诚的大本营,即便大明建国之後,苏州人亦常有缅怀张王之举。

民间传言,是因为朱皇帝痛恨苏州人支持张士诚,所以苏州的赋税高居天下第一。

以洪武二十五年为例,天下钱粮总计两千九百三十四万石。而苏州一地,就摊派了二百八十万九千石,乃是天下之首。其一府的赋税,甚至比浙江行省一个省都要多。

到底是不是因为张士诚,苏州才有重税,那是两说。

但苏州乃至松常嘉湖五府的赋税之所以如此重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天下财富多出江南。

而在前元时,实行的是包税制。江南赋税极低,所以数十年间江南诞生了无数的财阀豪族,大地主大门阀。所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有钱大族之中,更有着无数的读书人。他们不但有权,还有势。

所以对於江南之地的重税,就是大明立国之初,淮西派官僚对於江南各地的打压。

而随着淮西勋贵和淮西派都成了过去,如今南方清流在朝中的地位越发的重要。渐渐的,以苏州等地为首的江南财阀们,隐隐又有抬头的意思。

这种抬头,其实和黄子澄等清流,一拍即合。

也和大明日後的国策转变,隐隐相符。

“罢了!”

黄子澄沉吟片刻,“先㣉库吧!”

说着,他迈步㣉正堂,刚要坐下,忽然就见有家仆快步跑来,“老爷,曹国公李景隆求见!”

“他?”

黄子澄眉头一皱。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