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不当圣母之后,黑莲花连儿子都不要了 > 第一千一百三十二章着 火了,杀人了

“哗啦!”一盆水迎面泼下去。

原本昏迷的叶知瑾立刻就被警醒了。

“睡睡睡,都什么时候了还就知道睡,这种地方也没睡着,要么你天生下贱呢。”

尖锐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叶知瑾反应了好一会儿,才将刚才承恩说的所有话,重新在脑海里过了一遍。

眼前说话的这人叫翠荷,是原主的近身丫鬟,据说是从小伺候原主。

但从原主的母亲过世,后母进门,翠荷便以折磨原主来讨好后母。

“赶紧起来收拾一下,老爷子来了,记住自己该说什么,不......

承泽一行抵达北狄王城时,正值暮春时节,风沙漫天,黄尘滚滚。城外驻扎着大晟使团与北狄王军,气氛凝重,暗流涌动。张敬之早已在城门口等候,见承泽到来,神色复杂,拱手行礼:“承泽大人,末将幸不辱命,暂稳局势,然局势仍不容乐观。”

承泽微微颔首,语气平静:“你做得很好。”

张敬之苦笑:“若非大人指点,末将恐怕早已被北狄贵族所制。”

承泽目光一沉,缓步走入城中,心中却已将局势推演数遍。北狄王城虽仍由耶律承烈旧部掌控,但各部贵族早已暗中结盟,意图拥立新王。而敌国密使亦潜伏其中,伺机而动。

他深知,此行并非单纯平乱,而是一场更为复杂的权谋较量。

入夜后,承泽于驿馆召见张敬之与心腹副将,命人绘制北狄各部势力分布图,并命人秘密调查耶律承烈失踪一事。

“王子失踪前,曾与哪些人接触?”承泽问。

张敬之沉吟片刻,道:“据北狄王宫内侍所言,王子失踪前,曾秘密召见三位贵族,皆为北狄旧臣之后,素来忠于前王。”

承泽目光微凝:“他们如今何在?”

“其中一人已死,另两人仍在城中,但已被软禁。”

“带我去见他们。”

张敬之迟疑:“大人,他们皆是北狄贵族,若贸然相见,恐惹非议。”

承泽淡然一笑:“无妨,我自有办法。”

翌日清晨,承泽便乔装改扮,悄然前往软禁两位贵族的府邸。二人见他到来,皆神色惊疑,其中年长者冷声道:“你究竟是谁?为何能入此地?”

承泽缓缓摘下斗篷,露出面容:“承泽。”

二人震惊,连忙起身行礼。

承泽摆手:“不必多礼。我来,是想听你们说说,耶律承烈,究竟是死是活。”

年长者沉默片刻,终是开口:“王子并未死,而是……被藏了起来。”

“被谁所藏?”

“是北狄右相。”年长者低声道,“他早与敌国密使勾结,意图扶持新王,以取代王子。王子察觉此事,欲先发制人,却反被右相所制,被迫藏匿。”

承泽眉心微蹙:“右相如今何在?”

“他已掌控北狄王军,表面上仍效忠王子,实则早已暗中扶持新王人选。”

承泽沉思片刻,缓缓起身:“你们若愿助我,我可保你们性命。”

二人对视一眼,终是点头:“我们愿助大人。”

承泽微微一笑:“很好。”

回驿馆后,他立即命人秘密联络北狄王军中仍忠于耶律承烈的将领,并安排人手,准备突袭右相府。

三日后,夜色沉沉,承泽亲自带队,突袭右相府。

右相虽有所防备,但未料承泽行动如此迅速,仓促应战,终被擒获。

承泽审讯他时,语气平静:“耶律承烈,如今何在?”

右相冷笑:“他已死,你便是再查,也无用。”

承泽神色不变,缓缓道:“你若不说,我便让你亲眼看着,北狄如何落入敌国之手。”

右相脸色微变。

承泽继续道:“敌国密使已潜入北狄,若你执意隐瞒王子下落,他们便可趁势扶持新王,届时北狄将彻底沦为敌国附庸。你身为北狄重臣,难道甘愿成为千古罪人?”

右相沉默良久,终是低声道:“王子被藏于北狄王陵。”

承泽立即派人前往王陵,果然在一处密室中找到了耶律承烈。

王子虽受困多日,但性命无碍。他见承泽到来,神色复杂:“你为何要救我?”

承泽淡然一笑:“因为你若死,北狄将乱。而我,不能让敌国得逞。”

耶律承烈沉默片刻,终是低声道:“谢谢你。”

承泽微微颔首:“现在,我们得让北狄恢复秩序。”

次日,承泽便召集北狄贵族,宣布王子归来,并当众揭露右相与敌国密使勾结之事。北狄贵族震惊,部分曾支持右相者亦纷纷倒戈,最终在承泽与耶律承烈旧部的联合下,将右相党羽尽数肃清。

敌国密使亦被驱逐出境。

北狄局势终于稳定。

承泽完成使命后,未再逗留,而是悄然启程,准备返回大晟。

临行前,耶律承烈亲自送他至城外,轻声道:“承泽,你救了北狄,也救了我。若他日你有需,我必倾尽所能。”

承泽微微一笑:“好。”

马蹄踏风,归途漫漫。

苏婉站在马车旁,望着远方,轻声道:“你终于完成了使命。”

承泽望着天边残阳,缓缓道:“使命从未结束,只是换了个战场。”

苏婉望着他,眼中透着温柔:“那我,依旧陪你。”

承泽轻笑,轻轻握住她的手:“好。”

命运的齿轮仍在转动,而他,也将在这条路上,继续前行。

这一生,他注定无法平凡,唯有步步为营,方能走得更远。

??【完】??

承泽回府后,夜深人静,庭院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他眉宇间的一抹疲惫。母亲离去后,他独自站在院中,望着天边的残月,心中却无半分安宁。

他知,这场胜利不过是表象。北狄虽已归顺,但耶律承烈根基未稳,朝中仍有暗流涌动。而大晟朝堂之上,亦非风平浪静。皇帝虽对他信任有加,可朝中权臣林立,暗藏杀机,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承泽正思索间,忽听得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传来。他眉峰微动,转身便见一袭素衣的女子立于月色之下,面容清冷,眉眼间似有几分熟悉。

“你……回来了。”承泽语气平静,却掩不住眼底的一丝惊讶。

女子微微一笑,轻声道:“我听说你回来了,便来看看。”

承泽望着她,目光深沉:“你不该来的。”

女子神色不变,缓步走近,轻声道:“你曾说过,若有一日你功成名就,我便可堂堂正正站在你身边。如今你已凯旋,为何反倒不愿见我?”

承泽沉默片刻,终是叹息:“我已非昔日之我,你亦不该再执着。”

女子抬眸,目光如水,却透着坚定:“我知你心怀天下,可你是否想过,我亦愿与你共担风雨?”

承泽望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他知她是谁??昔日旧识,亦是他年少时最深的执念。她名唤苏婉,出身书香门第,曾为他倾心,却因身份悬殊,终究未能相守。

“婉儿……”承泽轻唤一声,语气中透着几分柔软,“你可知,我如今所行之路,步步皆是深渊?”

苏婉轻声道:“我知。可我亦知,你并非无情之人,只是被这世道逼得不得不冷心冷情。你若执意孤身一人,那便让我陪你,哪怕只是远远望着你,也好过你独自承受一切。”

承泽闻言,心中微动。他缓缓闭上眼,似在思索,片刻后才缓缓开口:“婉儿,我已非昔日那个可随心所欲之人。若你执意靠近,只怕终有一日,你会恨我。”

苏婉微微一笑:“我从不惧怕命运,只恐你不愿给我机会。”

承泽望着她,良久未语。最终,他轻轻点头:“你若愿,便留下吧。”

苏婉眸中微亮,轻轻颔首:“多谢你。”

承泽转身,望向远方,心中却并未因她的到来而轻松。他知道,朝堂之上,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翌日,朝堂之上,皇帝召见群臣,论功行赏。承泽被赐三公之位,权倾朝野。然而,就在众人皆以为他将扶摇直上之时,一封密信悄然送入宫中??

“北狄王子耶律承烈,暗中勾结敌国,意图复辟。”

此信一出,朝堂震动。皇帝震怒,立即下旨,命承泽亲自彻查此事。

承泽接到旨意,心中一沉。他知耶律承烈虽非野心之人,但北狄旧臣中不乏忠于前王之人,若真有人暗中扶持,也并非不可能。

他回府后,立即召见副将与心腹,命人暗中调查北狄使团动向。同时,他也派人监视朝中几位权臣,尤其是兵部尚书李慎之??此人素来与他不睦,若有人借机发难,必是他无疑。

果然,三日后,北狄使团中一名副使被秘密拘捕,供出耶律承烈与敌国密使曾有书信往来。皇帝震怒,下旨将耶律承烈软禁于驿馆,命承泽彻查此案。

承泽心中隐隐不安,总觉得此事背后另有隐情。他亲自提审那名副使,却见其神色慌张,言辞闪烁,似有难言之隐。

“你可知,若你所言不实,便是欺君之罪?”承泽冷声问道。

那副使颤抖道:“大人,小人……小人实为受人指使,那书信……并非出自王子之手。”

承泽眉头微皱:“是谁指使你?”

副使低声道:“是……是兵部尚书李大人。”

此言一出,承泽心中已然明了。他知李慎之一直不满他权势日盛,此次借耶律承烈之名,实则是想将他一并牵连,借皇帝之手,除掉他这个心腹大患。

承泽沉吟片刻,随即下令将副使秘密关押,并命人彻查李慎之与敌国密使往来之证据。

数日后,证据确凿,李慎之与敌国密使暗中勾结,意图挑拨北狄与大晟关系,借战乱之机谋取私利。皇帝震怒,下旨将李慎之革职查办,抄没家产,其党羽亦被一并肃清。

朝堂震动,承泽之名再度被推上风口浪尖。皇帝对他愈发信任,甚至有意将兵权交予他。

然而,承泽却在此时向皇帝请辞,称自己连年征战,身心俱疲,愿辞官归隐,以养天年。

皇帝大惊,亲自召见他:“承泽,你这是何意?”

承泽跪地,神色平静:“陛下,臣自知才疏学浅,难以胜任朝中重任。且连年征战,臣身心俱疲,愿归隐山林,以享余生。”

皇帝沉默良久,终是叹息:“你若真想归隐,朕亦不愿强留。只是……你若离去,朕便少了一位忠臣。”

承泽叩首:“陛下厚恩,臣永生难忘。”

皇帝最终点头,下旨赐他良田百顷,金银无数,允其归隐。

承泽离开朝堂那日,满朝文武皆来送行。他身着素衣,骑马而行,身后是繁华的京城,前方则是未知的归途。

苏婉亦随他同行。她站在马车旁,望着远方,轻声道:“你终于自由了。”

承泽微微一笑,却未言语。他知,真正的自由,从来不是远离朝堂,而是掌控命运。

命运的齿轮仍在转动,而他,亦将继续前行。

这一生,他注定无法平凡,唯有步步为营,方能走得更远。

承泽归隐后,大晟朝堂风起云涌,局势悄然生变。皇帝虽对承泽极为信任,但其归隐之举,却在朝中掀起轩然大波。兵部尚书李慎之虽已被革职查办,但其党羽仍未尽除,朝中暗流汹涌,各方势力蠢蠢欲动。

承泽虽已远离庙堂,却仍密切关注朝局。他深知,自己虽已退隐,但昔日所行之事,早已在朝堂之上埋下伏笔。若有一日风云再起,他未必能置身事外。

归隐后,他与苏婉一同隐居于江南,远离京城纷争。苏婉性情恬淡,不喜喧嚣,对此番生活亦颇为满意。她每日烹茶读书,或与承泽一同泛舟湖上,赏花听雨,倒也自在。

然而,承泽心中却始终难以真正放下。他知,自己虽已归隐,但大晟的风雨,却不会因他一人离去而止息。

果然,数月后,一封密信悄然送至他手中??

“北狄王子耶律承烈,已于半月前失踪,北狄局势动荡,旧臣蠢蠢欲动,恐有异变。”

承泽看完信后,神色微沉。耶律承烈虽非野心之人,但他在北狄根基尚浅,若真有人趁机作乱,北狄恐将再度陷入混乱。而大晟若未能及时应对,恐怕会引发更大动荡。

他沉思良久,终是提笔修书,命人快马加急送至京城,呈予皇帝。

信中,他言明北狄局势之危,并建议皇帝速派能臣前往安抚,以防变故。同时,他也暗中提醒皇帝,朝中仍有暗流,不可轻信旁人。

数日后,京城传来消息,皇帝果然采纳承泽之策,命兵部尚书继任者张敬之出使北狄,以稳局势。

承泽虽未亲自出面,但此举仍被朝中不少人察觉。有人开始猜测,承泽虽已归隐,实则仍掌控朝局,甚至有传言称,皇帝仍暗中倚重承泽,甚至有意再度启用他。

此事传至苏婉耳中,她微微蹙眉,轻声道:“你虽已归隐,可他们仍不愿放过你。”

承泽淡淡一笑:“天下之事,岂能真由一人掌控?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苏婉望着他,眼中闪过一丝担忧:“你真的甘心吗?”

承泽沉默片刻,缓缓道:“我曾以为,只要远离庙堂,便可真正自由。可如今我才明白,所谓自由,不过是掌控自己的命运,而非逃避。”

苏婉轻叹:“那你打算怎么办?”

承泽望向远方,目光深沉:“我不会回朝,但我也不会坐视不理。若大晟有难,我自当出手。”

苏婉望着他,良久未语,最终轻轻点头:“好,我陪你。”

与此同时,北狄局势果然如承泽所料,耶律承烈失踪后,北狄旧臣纷纷蠢蠢欲动,部分贵族甚至暗中联络敌国,意图扶持新王,以取代耶律承烈。

张敬之虽为能臣,但初至北狄,根基未稳,面对如此复杂的局势,一时难以应对。北狄局势愈发紧张,甚至已有叛军蠢蠢欲动。

皇帝得报后,心中忧虑,召集群臣商议对策。然而,朝中众臣皆知张敬之乃皇帝亲自派遣,若贸然换将,恐失其信任。可若继续让张敬之主持大局,恐怕局势将愈发不可收拾。

就在皇帝犹豫不决之际,一封来自江南的密信悄然送入宫中??

“陛下,北狄局势危急,若再不派人前往,恐将生变。臣虽已归隐,但若陛下信任,臣愿再赴北狄,以稳局势。”

皇帝看完信后,久久未语。他知承泽素来谨慎,若非局势危急,绝不会轻易开口。他心中亦知,若真要稳定北狄局势,唯有承泽最为合适。

思索良久,皇帝终是下旨,命承泽即刻回京,重新启用,赴北狄处理局势。

承泽接到旨意后,并未立即回京,而是先修书一封,命人快马加急送往北狄,交予张敬之。

信中,他详细分析北狄局势,并指出当前最紧迫之事并非剿灭叛军,而是稳住耶律承烈旧部,防止其倒戈。同时,他也提醒张敬之,北狄贵族之中,有几人早已与敌国勾结,若不早做准备,恐将酿成大祸。

张敬之收到信后,依计行事,果然稳住局势,使北狄不至于陷入混乱。而承泽亦在数日后,正式回京,再度踏入朝堂。

皇帝亲自召见,言辞恳切:“承泽,朕知你已不愿再涉朝堂,但如今局势危急,朕唯有倚重你。”

承泽拱手行礼,神色平静:“陛下厚爱,臣自当竭尽所能。”

皇帝欣慰点头:“朕知你心怀天下,此次北狄之行,便交由你全权处理。”

承泽领命而出,心中却知,这一行,或许将改变北狄,也将改变大晟。

数日后,承泽再度踏上北狄之路,随行者除旧部外,还有苏婉。

“你为何要来?”承泽问她。

苏婉微微一笑:“你说过,真正的自由,是掌控命运。而我,愿与你一同掌控。”

承泽望着她,眼中闪过一丝温柔,最终轻轻点头:“好。”

命运的齿轮再度转动,而他,也将在这场风暴中,继续前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