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不当圣母之后,黑莲花连儿子都不要了 > 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病秧子大皇子

当然,这些小插曲,叶知瑾几个人都毫不知情。

宫宴之后,没等叶知瑾去找玲珑,玲珑先等在了叶知瑾的马车旁。

叶知瑾立刻将人拽上了马车。

“你……”

“公……小姐,奴婢玲珑,终于找到小姐了。”

叶知瑾一把拽起玲珑,正要说话,看了一眼身边的许少瑜。

“你帮我驾车,小心莫要被人跟踪。”

许少瑜知道叶知瑾这是要避开他,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点点头,转身出去。

等他离开,叶知瑾随手布阵,隔绝声音,才看向玲珑。

“你怎么在这儿?......

承泽率军凯旋,边关战事暂歇,百姓欢呼雀跃,将士们亦士气高涨。然而,承泽却未有半分松懈。他深知,此战虽胜,却不过是更大风暴的前奏。

回京途中,他接到皇帝密旨,命其暂缓返京,继续镇守边关,以防北狄残部反扑。而李昭然则被召入京,以表彰其战功,并赐爵位。

承泽望着李昭然离去的背影,心中隐隐不安。

他知道,李昭然此去,绝非单纯的嘉奖。皇帝此举,意在试探,亦是在拉拢。李昭然虽忠于他,但毕竟出身京中世家,其父与李慎言私交甚笃。若被李慎言等人拉拢,未必不会倒戈。

他不能冒险。

于是,他连夜修书一封,命心腹快马加鞭送入京中,交予苏婉。

信中写道:“李昭然已入京,恐被李慎言所诱。望婉娘暗中留意,若其有异动,速报于我。”

数日后,苏婉回信:“李昭然已见皇帝,言辞恳切,称将军忠心耿耿,战功赫赫,然其父已与李慎言密谈三日,不知所议何事。婉娘已派人监视其府邸,若有异动,即刻回报。”

承泽看完信,眉头紧锁。

李慎言果然不会善罢甘休。

他思忖良久,终是下定决心??若皇帝已动摇,他便不能再坐以待毙。

他必须,先发制人。

他开始暗中布局,命心腹将领掌控边关各要道,同时派人秘密联络各地驻军,以“镇北侯”之名,暗中调兵遣将,积蓄力量。

他不再寄望于皇帝的信任,也不再相信朝中任何一人。

他要做的,是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与此同时,京城之中,暗流汹涌。

李昭然入京后,果然被李慎言等人拉拢,其父更是在朝堂之上多次上奏,称承泽“拥兵自重,功高震主”,建议皇帝削其兵权,召回京城,以安朝局。

皇帝沉默不语,却已露出动摇之态。

苏婉察觉局势危急,连夜入宫,面见皇后,恳请皇后出面为承泽说情。

皇后虽与苏婉交好,却亦知此事牵涉极深,不敢轻易插手。她只叹道:“婉娘,你可知陛下已召李慎言入宫密谈三日,欲议削承泽兵权之事?”

苏婉闻言,心如沉水。

她知,若承泽兵权被削,便再无翻身之日。

她不能再等。

她连夜修书,命人快马送至边关,信中写道:“陛下已动摇,李慎言正策动削将军兵权。若将军再无动作,恐难自保。”

承泽收到信时,正于军帐中与诸将议事。他看完信,神色冷峻,缓缓将信焚毁。

“传我军令,”他沉声道,“即日起,边关各要道封锁,所有出入人员,须经我亲自批准。同时,命赵副将率三千精骑,秘密南下,潜伏于京城外围,随时待命。”

诸将皆惊,却无人敢问。

他们已察觉将军神色不对,知其必有大事将至。

承泽起身,负手而立,目光幽深如夜。

“我要的,不是皇帝的信任,”他低声说道,“我要的,是掌控全局的权力。”

这一夜,京城风雪交加,皇宫深处,灯火通明。

皇帝召李慎言入宫,密谈良久。

次日清晨,一道圣旨传出??命承泽即刻回京述职,兵权暂交李昭然接管。

圣旨一出,朝野震动。

承泽接到圣旨时,正于校场练兵。他接过圣旨,淡淡一笑,道:“陛下有旨,臣岂敢不从?”

他命人备马,亲自率领五百亲卫,启程返京。

然而,没人知道,那五百亲卫,皆是他最信任的死士,且赵副将早已率三千精骑,埋伏于京城外围,只待一声令下,便可突袭入城。

承泽的棋,已布好。

他不再等别人决定他的命运。

他,要自己走下一步。

风雪中,他策马前行,神色冷峻,眼中却燃着炽烈的火焰。

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而这一次,他不再是被动的棋子,而是执棋之人。

承泽率军入京,沿途皆是风雪,京城城门在望,他却未有半分松懈。此番回京,看似是奉旨述职,实则步步惊心。皇帝一纸诏书,命他交出兵权,看似嘉奖,实则削其根基。他心知肚明,此行若无万全之策,恐怕再难全身而退。

进城之后,承泽未直接入宫,而是先回府邸。府门前,已有数名内侍候着,皆是皇帝身边之人,神色恭敬,却掩不住眼底的审视。

承泽下马,神色如常,拱手道:“劳烦诸位大人久候。”

其中一人上前,躬身道:“陛下已命人备好宫宴,将军可即刻入宫。”

承泽微微一笑,道:“陛下厚恩,承泽岂敢怠慢?”

他换上朝服,随内侍入宫。

宫中气氛肃然,御花园内,皇帝已设宴等候。李慎言等人亦在列,皆是朝中重臣,神色各异,有人面带笑意,有人冷眼旁观。

承泽步入殿中,拱手行礼:“臣承泽,参见陛下。”

皇帝抬眸,神色复杂,缓缓道:“爱卿此战功勋卓著,朕甚是欣慰。”

承泽低头道:“此皆陛下英明,将士用命,臣不敢居功。”

皇帝点头,挥手示意赐座。

宴席开始,众人举杯,看似宾主尽欢,实则暗潮汹涌。

李慎言举杯,笑道:“镇北侯此战大胜,实乃我大晟之幸。只是,边关战事虽歇,朝中政务亦需整顿,陛下英明,已命李昭然暂代镇北侯之职,以安军心。”

此言一出,满座皆静。

承泽神色未变,端起酒杯,轻声道:“李将军忠勇可嘉,能代臣之职,实乃陛下信任,臣亦欣慰。”

皇帝微微一笑,道:“爱卿果然识大体。”

承泽低头饮尽杯中酒,心中却已冷如霜雪。

他知,皇帝已彻底动摇。

此宴,不过是试探。

他若稍有迟疑,便可能被当场拿下。

他必须,步步为营。

宴罢,皇帝命人赐下御酒,命承泽明日再入宫议事,便遣他回府。

承泽谢恩而出,脸色却愈发冷峻。

回府途中,他命人传唤苏婉。

苏婉早已在府中等候,见他归来,忙迎上前,低声道:“陛下已命李昭然接管边关兵权,赵副将那边已收到消息,正待你下令。”

承泽点头,沉声道:“我已察觉,皇帝今日设宴,实为试探。若我稍有迟疑,恐怕此刻已被软禁。”

苏婉神色凝重:“你打算如何应对?”

承泽缓缓道:“我不能坐以待毙。”

他取出一封密信,递给苏婉:“你即刻入宫,将此信交予皇后,让她务必在明日朝会上,为我说话。”

苏婉接过信,低声道:“我会尽力。”

承泽点头,又命人唤来心腹将领:“传我军令,赵副将所率三千精骑,即刻入城,潜伏于城外,随时待命。”

将领领命而去。

夜深,承泽独坐书房,烛火摇曳,映出他冷峻的面容。

他知道,明日朝会,将是决定他命运的一战。

若皇帝执意削他兵权,他便只能,先发制人。

翌日清晨,朝会开始。

承泽身着朝服,步入大殿,众臣皆已列位,皇帝高坐龙椅,神色淡然。

李慎言率先出列,奏道:“陛下,镇北侯承泽,虽有战功,然其久居边关,手握重兵,恐有不臣之心。臣请陛下,收回其兵权,以安朝局。”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皇帝目光微沉,缓缓道:“诸卿以为如何?”

群臣低头不语,皆知此事牵涉极深,不敢轻易表态。

就在此时,皇后忽然步入殿中,身后跟着一名内侍,捧着一份奏折。

“陛下,臣妾有一事禀报。”

皇帝微微皱眉:“皇后有何事?”

皇后上前,将奏折递上:“此乃镇北侯所书,臣妾以为,陛下应亲自阅览。”

皇帝接过奏折,展开一看,脸色顿时一变。

那奏折上,赫然写着北狄残部近日密谋反扑,且已有大量敌军潜伏于边境,意图趁虚而入。若此时削去承泽兵权,边关恐再起战事,届时,大晟危矣。

皇帝沉默良久,终是缓缓道:“此事……可有证据?”

皇后道:“镇北侯已命人送来密信,可召其心腹将领入殿对质。”

皇帝点头,命人传唤承泽心腹将领。

片刻后,将领入殿,呈上密信,信中所言,与奏折一致,且附有北狄密探画像及行动路线。

皇帝脸色愈发凝重。

李慎言见状,忙道:“陛下,此恐为镇北侯危言耸听,意在保其兵权,不可轻信。”

皇帝沉吟片刻,终是缓缓道:“此事尚需查证,暂且搁置。”

李慎言脸色一沉,却未再言。

皇帝望向承泽,缓缓道:“爱卿此番回京,既是述职,亦可稍作休整。边关之事,朕自会斟酌。”

承泽拱手道:“臣遵旨。”

朝会结束,承泽步出大殿,神色平静,心中却已波涛汹涌。

他知道,皇帝虽未彻底信任他,但已动摇。

他已赢得一线生机。

回府途中,苏婉迎上前来,低声道:“皇后已答应助你,她会在适当时候,再为你说情。”

承泽点头,道:“你做得很好。”

夜深,承泽召集心腹将领,命人继续暗中调兵,同时命赵副将加强京城外围布防,以防皇帝突然发难。

他不能等皇帝做决定,他必须,掌控全局。

三日后,皇帝召承泽入宫,命其继续镇守边关,并赐黄金千两、锦袍一袭,以示恩宠。

承泽谢恩而出,心中却明白,皇帝虽未削其兵权,却亦未完全信任他。

他必须,再下一子。

他决定,亲自回边关,调动大军,以震慑朝廷。

他要让皇帝明白,他承泽,仍是大晟不可或缺的支柱。

风雪中,他策马前行,身后是五千亲卫,皆是他最信任的死士。

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而这一次,他不再是被动的棋子,而是执棋之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