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用户中心
搜书趣 > 历史军事 > 不当圣母之后,黑莲花连儿子都不要了 > 第一千一百五十八章 我知道自己做什么

“从前我那样蠢,对你们言听计从,将一颗真心捧到你们面前,让你们践踏,觉得我现在还会吗?”

卢旭宇,“从前是我不对,但是我可以改。”

“我需要你改吗?”叶知瑾笑着,“我需要的是你们离开。”

叶知瑾看向卢一舟,“不管你是不是真心的,曾经你让母亲开心过,所以你之前怎么对我的,我可以不再秋后算账。”

“城中有一个小院子,是你第一次到京城时的落脚处,母亲当时偷偷地买下来,是心疼你没有钱交租金,只是后来你攀上......

承泽在边关大营中,夜不能寐。他站在营帐外,望着风雪交加的夜空,心中思绪万千。边关的寒风呼啸,吹得战旗猎猎作响,仿佛也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他虽已剿灭北狄残部,立下赫赫战功,但朝堂之上,李慎言一党并未罢休。皇帝虽未削其兵权,却也未完全信任他。皇后虽在宫中为他周旋,但终究只是权宜之计。

承泽深知,自己已无退路。

他缓缓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母亲的身影。那日离京,母亲曾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泽儿,你若真要走这条路,便要走得坚定,走得狠。”她虽是女子,却比谁都明白权力的残酷。她曾是皇帝的宠妃,也曾是权臣之女,更曾是后宫之中最懂得自保的女人。

如今,他终于明白了她的意思。

“将军。”赵远悄然走近,声音低沉,“京城传来消息,陛下已下令彻查李慎言与北狄勾结之事,但尚未有定论。”

承泽睁开眼,目光如炬:“皇帝在犹豫。”

赵远点头:“是。朝中大臣多有观望,皇后娘娘也在宫中尽力斡旋,但陛下心中疑虑未消。”

承泽冷笑:“皇帝向来多疑,如今更是如此。他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可以让他安心的理由。”

赵远沉默片刻,低声道:“将军的意思是……动手?”

承泽缓缓点头:“若皇帝迟迟不肯决断,那便由我来替他做决定。”

赵远神色一震:“将军,此事非同小可。若真率军入京,便是谋逆之举,天下皆可讨之。”

承泽目光冷冽:“我从未想过谋逆,但若皇帝执意削我兵权,那我便只能先发制人。边关将士皆忠于我,若我率军入京,以勤王之名,讨伐李慎言,皇帝便无从责难。”

赵远沉思片刻,终是叹息:“属下明白了。属下这就去安排。”

承泽点头,转身走入营帐,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的密信,递给赵远:“送入京城,交给苏婉。让她务必在皇后面前,再添一把火。”

赵远接过密信,郑重地点头,转身离去。

承泽独自坐在帐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冷峻的侧脸。他知道,这一场棋局,已到了最关键的一步。

他不能再等了。

京城之中,风声再起。

李慎言府中,灯火通明,府中宾客满座,皆是朝中重臣。李慎言端坐上首,神色沉稳,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陛下已下令彻查,但尚未有定论。”一名心腹低声说道,“镇北王那边,似乎也按兵不动。”

李慎言轻笑:“他当然不动。他知道自己若轻举妄动,便是自毁前程。皇帝虽疑他,但也不会轻易削其兵权。除非……有人逼他。”

心腹皱眉:“大人之意是?”

李慎言缓缓道:“皇帝向来多疑,若能在朝堂之上,再添一把火,让他彻底对承泽失望,那他便只能束手就擒。”

心腹点头:“属下明白了。属下这就去安排。”

李慎言微微一笑:“去吧。”

与此同时,苏婉已悄然入宫,再次面见皇后。

“娘娘,”苏婉低声说道,“承泽将军已做好准备。若陛下迟迟不决,他便只能率军入京,以勤王之名,讨伐李慎言。此举虽险,但若能成功,便可彻底铲除李党,稳固将军地位。”

皇后神色凝重:“此举太过危险。若真如此,恐怕会引发内乱。”

苏婉沉声道:“若不如此,承泽将军便只能坐以待毙。李慎言一党步步紧逼,陛下疑心未消,若再拖延,恐怕局势将彻底失控。”

皇后沉默良久,终是叹息:“我知你之意。我会再劝陛下,让他早做决断。”

苏婉深深一拜:“谢娘娘。”

皇后望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婉娘,你是否也觉得,我该站在承泽这边?”

苏婉抬起头,目光坚定:“娘娘,承泽将军是大晟的柱石,若他倒下,大晟将再无可用之将。李慎言一党,若得势,恐怕大晟将陷入更深的内乱。”

皇后点头,神色终于坚定:“我明白了。”

翌日,朝堂之上,皇帝召集众臣,欲议边关之事。

李慎言率先出列,奏道:“陛下,镇北王承泽虽有战功,然其手握重兵,久居边关,若不加以节制,恐有不臣之心。臣请陛下,收回其兵权,以安朝局。”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皇帝沉吟不语,目光微沉。

就在此时,皇后步入殿中,身后跟着一名内侍,捧着一份奏折。

“陛下,”皇后上前,将奏折递上,“此乃镇北王所书,臣妾以为,陛下应亲自阅览。”

皇帝接过奏折,展开一看,脸色顿时一变。

那奏折上,赫然写着李慎言已暗中与北狄残部勾结,意图挑动边关战事,借机构陷承泽,以图取而代之。

皇帝目光微沉,缓缓道:“此事……可有证据?”

皇后道:“镇北王已命人送来密信,可召其心腹将领入殿对质。”

皇帝点头,命人传唤承泽心腹将领。

片刻后,将领入殿,呈上密信,信中所言,与奏折一致,且附有李慎言与北狄密探往来的证据。

皇帝脸色愈发阴沉。

李慎言见状,忙道:“陛下,此恐为镇北王伪造,意在陷害臣,以保其兵权,不可轻信。”

皇帝沉吟片刻,终是缓缓道:“此事尚需查证,暂且搁置。”

李慎言脸色一沉,却未再言。

皇帝望向皇后,缓缓道:“朕……会查明真相。”

皇后点头,低声道:“陛下英明。”

朝会结束,皇帝步入内殿,神色凝重。

他知道,朝堂已不再平静,承泽与李慎言之争,已非简单的权力之争,而是关乎大晟未来的生死之战。

他必须,做出抉择。

而承泽,在边关静候消息,心中却已有了最后的打算。

若皇帝真要削他兵权,他便只能,率军入京,以铁血手段,夺下属于自己的权力。

这一次,他不再是被动的棋子,而是执棋之人。

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与此同时,京城之外,一支精锐骑兵悄然集结,整装待发。

赵远站在高处,望着远方的京城,神色凝重。

“将军,我们真的要这么做吗?”副将低声问道。

赵远缓缓点头:“将军已下定决心。若皇帝真要削其兵权,那我们便只能先发制人。”

副将沉默片刻,终是点头:“属下愿随将军出征。”

赵远转身,对身后将士下令:“全军听令,整军备战,随时准备出发。”

夜色渐深,风雪未止。

边关大营中,承泽独自坐在帐中,望着烛火摇曳,心中却已无惧。

他知道,这一战,他必须赢。

因为,他已无退路。

承泽在边关大营中,夜不能寐。他站在营帐外,望着风雪交加的夜空,心中思绪万千。边关的寒风呼啸,吹得战旗猎猎作响,仿佛也在预示着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他虽已剿灭北狄残部,立下赫赫战功,但朝堂之上,李慎言一党并未罢休。皇帝虽未削其兵权,却也未完全信任他。皇后虽在宫中为他周旋,但终究只是权宜之计。

承泽深知,自己已无退路。

他缓缓闭上双眼,脑海中浮现出母亲的身影。那日离京,母亲曾拉着他的手,语重心长地说:“泽儿,你若真要走这条路,便要走得坚定,走得狠。”她虽是女子,却比谁都明白权力的残酷。她曾是皇帝的宠妃,也曾是权臣之女,更曾是后宫之中最懂得自保的女人。

如今,他终于明白了她的意思。

“将军。”赵远悄然走近,声音低沉,“京城传来消息,陛下已下令彻查李慎言与北狄勾结之事,但尚未有定论。”

承泽睁开眼,目光如炬:“皇帝在犹豫。”

赵远点头:“是。朝中大臣多有观望,皇后娘娘也在宫中尽力斡旋,但陛下心中疑虑未消。”

承泽冷笑:“皇帝向来多疑,如今更是如此。他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可以让他安心的理由。”

赵远沉默片刻,低声道:“将军的意思是……动手?”

承泽缓缓点头:“若皇帝迟迟不肯决断,那便由我来替他做决定。”

赵远神色一震:“将军,此事非同小可。若真率军入京,便是谋逆之举,天下皆可讨之。”

承泽目光冷冽:“我从未想过谋逆,但若皇帝执意削我兵权,那我便只能先发制人。边关将士皆忠于我,若我率军入京,以勤王之名,讨伐李慎言,皇帝便无从责难。”

赵远沉思片刻,终是叹息:“属下明白了。属下这就去安排。”

承泽点头,转身走入营帐,取出一封早已写好的密信,递给赵远:“送入京城,交给苏婉。让她务必在皇后面前,再添一把火。”

赵远接过密信,郑重地点头,转身离去。

承泽独自坐在帐中,烛火摇曳,映照着他冷峻的侧脸。他知道,这一场棋局,已到了最关键的一步。

他不能再等了。

京城之中,风声再起。

李慎言府中,灯火通明,府中宾客满座,皆是朝中重臣。李慎言端坐上首,神色沉稳,仿佛一切尽在掌控之中。

“陛下已下令彻查,但尚未有定论。”一名心腹低声说道,“镇北王那边,似乎也按兵不动。”

李慎言轻笑:“他当然不动。他知道自己若轻举妄动,便是自毁前程。皇帝虽疑他,但也不会轻易削其兵权。除非……有人逼他。”

心腹皱眉:“大人之意是?”

李慎言缓缓道:“皇帝向来多疑,若能在朝堂之上,再添一把火,让他彻底对承泽失望,那他便只能束手就擒。”

心腹点头:“属下明白了。属下这就去安排。”

李慎言微微一笑:“去吧。”

与此同时,苏婉已悄然入宫,再次面见皇后。

“娘娘,”苏婉低声说道,“承泽将军已做好准备。若陛下迟迟不决,他便只能率军入京,以勤王之名,讨伐李慎言。此举虽险,但若能成功,便可彻底铲除李党,稳固将军地位。”

皇后神色凝重:“此举太过危险。若真如此,恐怕会引发内乱。”

苏婉沉声道:“若不如此,承泽将军便只能坐以待毙。李慎言一党步步紧逼,陛下疑心未消,若再拖延,恐怕局势将彻底失控。”

皇后沉默良久,终是叹息:“我知你之意。我会再劝陛下,让他早做决断。”

苏婉深深一拜:“谢娘娘。”

皇后望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婉娘,你是否也觉得,我该站在承泽这边?”

苏婉抬起头,目光坚定:“娘娘,承泽将军是大晟的柱石,若他倒下,大晟将再无可用之将。李慎言一党,若得势,恐怕大晟将陷入更深的内乱。”

皇后点头,神色终于坚定:“我明白了。”

翌日,朝堂之上,皇帝召集众臣,欲议边关之事。

李慎言率先出列,奏道:“陛下,镇北王承泽虽有战功,然其手握重兵,久居边关,若不加以节制,恐有不臣之心。臣请陛下,收回其兵权,以安朝局。”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

皇帝沉吟不语,目光微沉。

就在此时,皇后步入殿中,身后跟着一名内侍,捧着一份奏折。

“陛下,”皇后上前,将奏折递上,“此乃镇北王所书,臣妾以为,陛下应亲自阅览。”

皇帝接过奏折,展开一看,脸色顿时一变。

那奏折上,赫然写着李慎言已暗中与北狄残部勾结,意图挑动边关战事,借机构陷承泽,以图取而代之。

皇帝目光微沉,缓缓道:“此事……可有证据?”

皇后道:“镇北王已命人送来密信,可召其心腹将领入殿对质。”

皇帝点头,命人传唤承泽心腹将领。

片刻后,将领入殿,呈上密信,信中所言,与奏折一致,且附有李慎言与北狄密探往来的证据。

皇帝脸色愈发阴沉。

李慎言见状,忙道:“陛下,此恐为镇北王伪造,意在陷害臣,以保其兵权,不可轻信。”

皇帝沉吟片刻,终是缓缓道:“此事尚需查证,暂且搁置。”

李慎言脸色一沉,却未再言。

皇帝望向皇后,缓缓道:“朕……会查明真相。”

皇后点头,低声道:“陛下英明。”

朝会结束,皇帝步入内殿,神色凝重。

他知道,朝堂已不再平静,承泽与李慎言之争,已非简单的权力之争,而是关乎大晟未来的生死之战。

他必须,做出抉择。

而承泽,在边关静候消息,心中却已有了最后的打算。

若皇帝真要削他兵权,他便只能,率军入京,以铁血手段,夺下属于自己的权力。

这一次,他不再是被动的棋子,而是执棋之人。

真正的风暴,才刚刚开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